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2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doc

农村经济管理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1.股份合作制:

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的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动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份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2.现代农业:

指的是它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机会成本指将某种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以后所放弃的该资源用于其他生产所可能取得的最大收益。

4.土地制度:

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土地制度的理解,有以下两方面要点:

(1)土地制度的法制性。

(2)土地制度的内容有广义、狭义之分。

5.伏季休渔:

就是国家在鱼类繁育较集中的时期(通常是6-9月份),划定一定的海域,禁止在该海域内从事某一种或几种捕捞作业,使鱼类具备生长繁育的时间与空间。

6.管理的二重性:

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

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的两重性。

这两重性就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7.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形式。

:

8.农业劳动生产率:

是表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效果的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劳动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

9.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

由6个方面18个评价指标构成。

这套小康指标体系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自然资源六大方面,既有反映经济方面的指标,也有反映社会方面的指标,更有反映精神方面的指标,可以说是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

10.生产时间:

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时间。

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

11.产权:

是财产权力的简称,包括财产所有权及其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权力,即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其基本特征是:

(1)明确性。

(2)排他性。

(3)有限性。

(4)可分解性。

(5)可交易性。

(6)行为性

12.违约责任:

是指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所产生的后果要承担责任。

违约责任是一种经济责任,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由过错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由双方分别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13.双层经营:

所谓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的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和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经营、统一管理。

14.种子:

所谓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15.经济管理:

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走过程中进行的。

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人与自然结合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两重性。

这两重性就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6.企业:

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独立商品生产或者商品流通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17.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18.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

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如工业、商业、水利设施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20.农业: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1.农业的贡献能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四种形式的贡献:

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22.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任务所要求的,是由农村经济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可以概括为:

决策、计划、指导、服务、协调、控制、组织、指挥和激励等。

农业的多功能性:

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23.合作组织:

合作组织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

经过归纳,能反映其特征的原则主要是民主管理;社员拥有产权中的剩余索取权。

24.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单项选择题

1.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C一年)的收入。

  

2.农村实现小康目标,要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C8000 )元。

3.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

而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A无形资产)。

4.合作制是广大农户在(A自愿)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5.某种商品价格增加了10%,需求量相应地减少了5%,则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D-0.5)。

6.影响全局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我们称之为(C战略决策)。

7.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将此指标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确定为(D0.3—0.40)。

8.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C等于)零。

9.从商品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市场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上商品的供给(A大于)需求。

10.我国家庭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全国平均每户承包土地(C7)亩左右。

11.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乡镇企业(A必须)承担支农义务。

12.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A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必须履行。

如有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要依法(A赔偿)。

14.在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C农产品定购合同)。

15.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A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16.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A保持不变)。

17.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即国务院批准年森林采伐限额,并且(C五)年核定一次。

18.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B物质利益)的问题。

19.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

财产的(A所有权)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20.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中将(A大量存在)剩余劳动力。

21.农村经济决策中,对确定型决策来说,一个方案只有(A.一个)结果。

22.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B物质利益)的问题。

23.乡镇企业(C,必须)承担支农的义务。

24.可持续发展理论把(B,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25.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范围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B,非经营性)资产。

多项选择题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有(A产品贡献B市场贡献C要素贡献D外汇贡献)。

2.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一般具有(A经济性C盈利性)等属性。

3.农业有着与其他产业部门不同的特点,如(A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B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等。

4.同农村经济发展一样,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也经过了一个改革过程,包括(A经营管理体制  B分配方式)多方面改革。

5.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农”问题,实际是指(B农业 C农村 D农民)问题。

6.农产品促销是指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种活动。

一般的,一个促销手段应由(B奖励 C发送方法D传播途径)等要素构成。

7.劳动力资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之一,有着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点,如劳动力资源的(A可流失性 C可再生性D双重性)等。

8.合同鉴证是指合同主管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对合同的“三性”进行审核和证明的一项制度这里的“三性”是指合同的(A合法性B真实性D可行性)。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在坚持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

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A转让B入股 C转包D租赁)等形式。

10.农产品价格应该由几个最基本的方面构成,即(B成本)、(C税收)与(D利润)。

 

11.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们的自身发展应该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相适应,人们应该放弃传统的(C生产D消费)方式。

1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它主要是指(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D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

13.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C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定 D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定)。

14.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土地产权的含义目前虽有争议,但一般地说,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包括土地(A所有权  B占有权 C使用权  D处置权)。

15.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涌现出来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包括(B专业合作经济组织C股份合作经济  D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

16.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采用哪种起步模式,取决于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

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模式主要有(A美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西欧模式)等模式。

17.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A直接物质消耗  B间接物质消耗)。

18.市场功能是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A交换  B价值实现  C调节  D服务)功能等几个方面。

19.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出成(A.正比)同劳动占用和消耗或投入成(B反比)。

一、填空题

1.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

2.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固有的自然属性,主要有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功能的永续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3.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致归纳为四种,即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

4.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一般用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原则包括匿名原则、人口原则、相对收入原则和累退原则。

5.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土地产权的含义目前虽有争议,但一般地说,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

6.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7.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在坚持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

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转让、转包、互换、入股、租赁等形式。

9.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业承包合同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发包方无权发包的和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它不正当手段订立的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

10.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词养业。

11.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社会心理方法等。

12.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水平无关。

13.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

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影响。

1.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社会心理方法等。

2.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多少无关。

3.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

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和文化因素。

问答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怎样完善家庭承包经营?

答:

要不断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应采取如下措施:

(1)根据各农户经营状况、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实力情况,为不同农户提供不同服务和帮助,克服家庭生产的困难。

(2)完善承包合同。

在合同上要明确规定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承包合同规范化。

(3)稳定土地使用权。

土地承包以后要稳定土地使用权,不能轻易变动,以利社员对土地的长期投资。

(4)鼓励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对我国农民一方面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也是农民取得生活资料的依靠和来源,起着保险和福利的作用,所以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使用权。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应鼓励已不从事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产业并能取得稳定收入的农民放弃土地使用权,把土地转让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以扩大农户土地经营面积,提高规模效益。

为了促进其转让,可以制定一些鼓励性措施。

(5)鼓励和帮助承包农民发展家庭经济,如发展家庭手工业、商业、运输业,利用家庭发展果树、蔬菜、养殖畜禽、各种林产等。

家庭经济发展了也会反过来支援承包部分的经营。

(6)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确认和保护家庭经营的独立生产者地位、法人地位,保护社员的承包权利。

2.试述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

答:

农产品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具有一些固有的特殊性。

(1)农产品市场交易的产品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双重性质。

(2)农产品市场具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产品市场风险比较大。

(4)农产品市场多为小型分散的市场。

(5)农产品市场的基本稳定性。

3城乡收入差距是大家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政策导致了我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

答: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政策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份制度因素。

2.户籍制度因素。

3.财政二元分割体制因素。

4.教育体制因素。

5.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因素。

4.什么是粮食安全?

简述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答: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

粮食安全由以下4个要素构成:

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三:

一是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二是依赖进口;三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5.怎样认识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的地位不同?

答:

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的地位不同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农业在国民经济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地位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生产部门,其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

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这种牺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2)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业逐步完成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重任,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

而农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售价为500元/台,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0元/台,求:

1)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2)企业如果计划盈利5000万元,产量最少要达到多少?

答:

盈亏平衡点产销量=10000万/(500-300)=50000(台)

盈利5000万的产量为:

(10000000+50000000)/(500-300)=300000(台)

7.怎样理解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管理原则?

答:

农村经济管理是对农村经济系统的管理。

这种管理不仅要依靠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而且还必须在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专家、能人志士以及不同层次的生产、经营者智慧和才能。

民主管理是多层次的:

一是农村经济管理单靠少数人是难以办到的,必须发挥不同层次的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根据统一的管理目标,自我管理,互相管理。

二是实行分级管理,调动农村经济管理系统的全体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三是在总的管理目标下,给经营者以自主权。

民主管理是由经验性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

实行民主管理,就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可行性。

为此,在管理过程中。

要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然后集中群众智慧,正确进行决策。

8.什么是土地制度?

试述影响一国土地制度的因素

答:

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与一定的环境条件相联系,或者说,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

某一土地制度的产生、演变与消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取决于客观条件。

对于土地制度而言,这些因素包括:

(1)国情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面积的大小、土地的种类与人口的比例。

在人均土地面积少的国家和地区,土地制度势必较复杂,法规较严密,土地使用也倾向分散化。

(2)社会政治制度如实行君主制或酋长国的现代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或仅仅是名义上仍残留封建时代的土地制度的遗迹,如英国的土地为英王所有就是一例。

(3)历史与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人们的土地观念,如我国农民对土地有传统而深厚的感情,人们愿意保有一块土地。

而在马来西亚的波巴特传统法治地区,土地只授予氏族中的女性成员,这与当地的文化与历史有关。

9.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长期存在,你觉得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以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

1.强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今后的若干岁月中,每年都将有1000多万人(主要在农村)进入劳动年龄的行列,而我国的可利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又相对缺乏。

因此,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强化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尽量减少劳动力的供给量,减轻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压力c

2.开发人力资本,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办法是改革户籍制度,从身分上彻底消除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4.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建制镇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规模狭小,结构分散,功能单一,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

因此,今后我国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同时进行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使小城镇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阵地。

5.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农村城镇建设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仅总量小,而且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不仅制约了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需要。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为之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农村工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要求信息、交通、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行业相应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推动饮食、商业、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的繁荣与兴旺。

所以没有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也不可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

因此,今后我国应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0.试述提高我们农民收入的途径。

答:

(1)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3)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5).要注意吸收外资,这是实现西部农民增收极其重要的一步(6)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农村税费改革

11.农业经济效益形成有哪些特点?

答: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其效益形成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1)效益形成受自然因素影响,从而风险性大。

农业生产过程受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物质技术装备还比较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自然条件好的年份,土地肥力高的地区农业产出就多,产品成本也就较低,相对的农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好;而自然条件差的年份、土地肥力低的地区农产出就少,产品成本也就较高,相对的农业经营效益就比较差。

所以考核农业的经营成果即效益形成时,必须考虑自然因素还有地理位置等的差别对农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2)效益形成周期长,产品种类复杂。

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其效益形成一般也是要在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结束时才能完成。

农业基建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