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27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0中国石油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网络整理,与原题顺序可能不一致)

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

A: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功能

B: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步调上的不平衡性

D: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A答案解释:

A。

解析: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其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的反作有用表现在:

第一,从性质方面看,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二,从程度方面看,社会意识的作用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区别。

第三,先进的社会意识和落后的社会意识有一个在斗争中此消彼涨的过程,先进的社会意识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最后战胜落后的社会意识。

2.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需求层次为 。

A:

爱和归属的需要B:

受人尊重需要C:

安全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的次序分为五个层

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

故选D。

3.公司要上马项目,甲、乙、丙三位公司董事长有如下意见:

甲:

如果不上马金源花园工程,那么也不上马荣发小区工程。

乙:

如果不上马荣发小区工程,那么上马金源花园工程。

丙:

要么上马金源花园工程,要么上马荣发小区工程。

下列选项同时满足上述三条意见的是:

A:

两个工程都上马

B:

两个工程都不上马

C:

上马金源花园工程,不上马荣发小区工程D:

上马荣发小区工程,不上马金源花园工程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后则否

前”,甲的意见等值于“上马荣发小区工程―上马金源花园工程”,结合乙的意见“不上荣发小区工程—上马金源花园工程”,则构成二难推理,可以推出上马金源花园工程。

再根据丙的意见,则不上荣发小区工程。

故答案选C。

4.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的战役是 。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C:

济南战役D:

平津战役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

C解析:

国共内战中,构成人民解放军与国军战略决战的战役

被称为“三大战役”,但在此前,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爆发的济南战役是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具有坚固设防的大城市。

这次战役由许世友指挥,歼灭国军11万多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重点防御计划,使华北、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揭开了序幕。

故正确答案为C。

5.北京:

中国首都.下列词或词组与上述词或词组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

A:

客机:

空中客车B:

规律:

客观规律C:

白菜:

绿色蔬菜D:

月亮:

地球卫星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B。

解析:

北京和中国首都是全同关系;规律和客观规律是全同关系。

A项空中客车是客机的一个品牌;C项白菜是绿色蔬菜的一种;D项地球卫星分自然卫星和人造卫星,月亮是地球的自然卫星。

’均与题干关系不符。

故答案选B。

6.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

国有经济对垄断行业的控制力

C:

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

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所谓控制力,一是对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控制力;二是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控制力;三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控制力。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而非对垄断行业的控制力。

故本题答案选C。

7.下列符合“请示”类公文写作要求的是 。

A:

事后请示

B:

报送多个主管机关

C:

一文一事

D:

上报时抄送下级机关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具有单一性,一文一事,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

确。

请示需事前提交,不需要抄送下级机关,A、D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8.王某在某服装店挑选风衣,店员向王某推荐了一款。

王某试穿后觉得不合适,便脱下来要走,店主却强迫王某买下这种风衣。

店主的这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A:

财产安全权B:

损害求偿权C:

维护尊严权

D:

选择商品自主权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D【解析】D【解析】王某不想买,店主却强迫他买,这属于侵犯了王某的选择商品的自主权。

9.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涉嫌构成。

A:

危险驾驶罪

B:

交通肇事罪

C:

破坏交通工具罪D:

破坏交通设备罪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所谓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故本题答案选A。

10.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海南岛

C:

塔里木盆地D:

四川盆地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A【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

故选A。

11.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下列关于十二时辰分别所指的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夜半”指前日夜11时至当日凌晨1时

B:

“鸡鸣”指凌晨3至5时

C:

“隅中”指上午9至11时

D:

“晡时”指每天的15至17时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

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

为寅时……依次递推。

“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1夜1时至当日凌晨1时(北京

时间,24小时制,下同)。

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为“子时”。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

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至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至5时。

“隅中”指临近中午的时候,即上午的9至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古人进餐习惯,吃第

二顿饭是在“晡时”。

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

这一时段以地支命

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至17时。

古时“晡”与“馎”相通。

故本题选B。

12.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A:

权利能力B:

行为能力C:

法律事实

D:

法律关系内容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A答案解释:

A。

解析: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通常又称为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或权义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的限制,这在法学上被称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行为能力是法律所确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13.恩格斯指出:

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

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映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预见到未来的发展。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平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就是最进步、最先进的;同样,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故本题答案选B。

14.“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们常常看到,在路口凑一拨人抬腿就走,完全无视红绿灯。

独往独来穿梭于车流之间者也常有所见,似乎成为“合理”。

为制止这一行为,北京等地交警从今年5月份起对无视信号横穿马路者罚款10元。

有人说,在斑马线上行走是人的自由和参与交通的权力。

对此你怎么看?

A: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路口的交通都应“以人为先”B:

只要不妨碍交通秩序应当允许步行交通参与者快捷地通过C:

行人无视红绿灯的强行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D:

行人应在法律和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享受自由和参与交通的权力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在斑马线上行走确实是人的自由和参与交通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和权利的行使应当以遵守交通法规和秩序为前提,D项正确。

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中“严重的违法行为”使用不当。

故本题答案选D

15.“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所体现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是 。

A:

职能优先B:

完整统一C:

精简与效能D:

权责一致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D。

解析:

职、责、权统一原则,主要是指行政组织中各级行政人员应当既承担完成本职任务的责任,又享有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权力,职、责、权要统一,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故本题答案选D。

16.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

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

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B:

科技发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软实力”C: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D:

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公众素养的同步提高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由“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

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人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公众素养对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性作用。

B项强调科技发展对

公民科学素养的意义,颠倒了文段论述的主、客体,排除。

C项“亟待”所表达的提髙公民科学素养的迫切性从文段中无法推出,排除。

D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只是说离开了这个基础,“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且“同步提高”也无法从文段中得出。

本题答案为A。

1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反应时政、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并在历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比如 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

口号就鲜明地记录了一个时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北伐战争D:

抗日战争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引发了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的口号。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阶级社会中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共同点的是 。

A:

都是社会规范B:

都具有阶级性C:

约束范围都相同D:

都是治国途径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法律约束的范围与道德约束范围不同。

19.下列各句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B: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

B解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包含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对立统一的,福祸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体现了矛盾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变化发展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福祸双方也是相互转化的。

B选项的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亦是体现出矛盾的观点。

而A则是指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C是指实践的观点,D是指运动与静止的观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A:

劳动合同B:

集体约定C:

集体合同D:

劳资协议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故本题答案选A。

21.公务员升职不包括晋升 。

A:

级别

B:

职称

C:

领导职务D:

非领导职务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B【解析】公务员只晋升级别和职务,除技术型公务员外,共他公务员没有职称。

2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

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

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

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

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

C解析:

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的方法。

旧唯物主义只从客体、直观的形式以及人的受动性出发,而唯心主义则抽象地发展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能动与受动辩证统一的实践中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

掌握这个根本,就可以轻易排除A、D两个选项;而对于B项,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发也可能只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

故选C。

23.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这种变动表现为 。

A:

供给曲线发生位移B:

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C:

需求曲线发生位移D:

需求沿需求曲线变动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

故本题答案选B。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是 。

A:

宗教B:

法律C:

哲学D:

军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

故本题答案选D。

25.马克思说:

“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

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

A:

社会性质是由生产工具决定的

B:

社会形态决定生产工具的更替

C:

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说明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即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故本题答案

选D。

26.社会救济和弱势人口的救助属于政府的 。

A:

调节社会分配职能

B:

组织社会保障职能

C:

促进社会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

D:

提高人口质量的职能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因此,社会救济和弱势人口的救助应该属于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

故本题选B。

27.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

A:

出发点和落脚点

B:

任务和内容C:

基础和前提D:

方法和措施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故本题答案选A。

28.—个国家中的文化精华,称其为“国粹”,中国三大国粹为。

A:

儒学、国画和针灸B:

茶艺、昆曲和武术C:

瓷器、书法和儒学D:

国画、京剧和中医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医,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故本题答案选D。

29.在下列各选项的公文中,都具有“一体周知”特点的一项是。

A:

公报公告通告通报B:

公报公告通告通知C:

公报公告通报通知D:

公告通告通报通知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一体周知”是周知性公文的特点。

周知性公文,指的是向人民群众、下级机关或者向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公文,包括公告、通告、通知、通报等文种。

这类公文需要广泛发布周知,有的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有的可以张贴或口头传达。

故本题答案选D。

30.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

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本题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社会意识的重要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B说法都是错误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项说法错误,即使是错误的意识也是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的。

所以本题选D。

31.通过说服、利益交易或补偿实现决策群体成员意见一致,这种方法称为。

A:

等级决定程序

B:

商议一致C:

完全一致D:

多数通过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在方案不能通过的情况,通过群体内的商议来实

现一致,商议包括说服、利益的交易或补偿。

在理性的条件下,反对方案的人一般是由于自身利益受损,这时可以通过补偿他们利益损失来交换他们的投票,题干中的方法属于商议一致。

故本题选B。

32.“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

下列诗句与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

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B: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空白效应”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

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的艺术效果;诗歌语言的跳跃,电影艺术的空镜头,也都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染力。

故本题答案选B。

3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

为果汁长期保鲜,在其中加过量防腐剂

B:

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发酵做面包

C:

用福尔马林(含50%的甲醛液体)保鲜鱼肉等食品D:

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奶液中的含氮量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碳酸氢钠能和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气体,使面松软且不会对人体有害。

故本题答案选B。

34.“吸烟有害健康”,世界无烟日是指每年的 。

A:

4月7曰B:

4月22日C:

5月31日

D:

6月5日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C【解析】自1989年起,每年的5月31日成为了世界无烟日。

故选

C。

35.来自于组织外部的信息是。

A:

控制信息B:

计划信息C:

作业信息D:

会计信息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管理信息按照组织运营的不同层次可分为计划信息、控制信息、作业信息。

控制信息和作业信息来自组织内部,计划信息与管理最髙层的计划工作任务有关,主要来自外部环境。

故本题答案选B。

36.下列公文中的语句,没有语病的是:

A:

参与私分赃款的有五个公司的经理

B:

他们对本单位职工及其家属,都漠不关心

C:

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思想觉悟,抵制某些不正之风

D:

所有的进口药品,基本上已经封存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A项有歧义,一种理解是五个修饰的是公司,即

五个公司,经理的人数不知道;另一种理解是五个修饰的是经理,即一个公司的五个经理。

B项有歧义,一种理解为他们对本单位职工漠不关心,也对本单位职工的家属漠不关心;第二种理解是他们对本单位职工漠不关心,另外他们对他们自己的家属也漠不关心。

D项修饰词冲突,正确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所有的进口药品已经封存;另一种是进口药品基本上已经封存。

本题中只有C项没有语病。

3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

C:

物质是第一性的

D:

物质和意识都是决定性的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

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达

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

C。

38.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是 。

A:

坚持先驳论

B:

坚持不可知论

C:

离开了社会实践,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

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识不可能来自经验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解析】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是离开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去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不了解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了解辩证法,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这些也是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所在。

39.甲爱好游泳且技术高超,一日,甲声称愿帮助乙学会游泳,乙欣然答应。

甲遂将乙带到河流深水处去游,在乙刚学会游时,甲即弃之不顾,独自游回河岸,乙无力游回,面临被淹死的危险,甲能够援救却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

此时,站在河岸上旁观的丙,游泳技术很好,完全能够及时援救乙,但丙不认识

甲、乙两人,不愿跳入河中救人,则 。

A:

甲和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B:

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

均不构成犯罪

D:

应分别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B【解析】本题涉及不作为。

有作为义务的人不作为才构成不作为犯罪,如本案甲因先前行为而有了作为义务;丙无作为义务,而又不与甲有共同犯罪意图,丙不构成犯罪。

故选B。

40.冬季某日,爆炸工孙某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

孙某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

A:

间接故意

B:

过失

C:

故意

D:

意外事件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