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295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精品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

“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活动。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四、选择题:

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

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

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五、填空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

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六、简答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

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B3.B4.A5.D6.A7.A

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教会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心理学部分

四、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五、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37.需要面部表情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40.尊重自我实现

六、简答题答案要点

41.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

(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2017年新乡市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一、单选题:

1.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选D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2.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选A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3.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选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选C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5.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选B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选D

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二、多选题:

1.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选A.C.D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2.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选B.C.D

A.教育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

选A.B.C.D

A.自我报告

B.直接观察

C.测验

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4.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

选A.B.C.D

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5.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选A.C

A.观察法

B.归纳法

C.调查法

D.演绎法

三、名词解释题

16.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17.分科课程:

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

18.班级授课制(班级上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9.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四、简答题

20: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即我国教育教育目的包含的几个基本点?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几经变换,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总的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①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②要求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体、劳几方面的发展。

③具有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即是说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21:

研究性学习基本特点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

它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②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③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22: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③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因此教师的劳动也没有时空的界限。

教师劳动的价值:

①社会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

②个人价值: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23: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①智力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因为系统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智力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经验。

人们的智力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通过传授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发展的高低。

③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五、论述题:

24.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原则的涵义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

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②长善就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教育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根本的一点在于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的进步。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学生的进步,固然需要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他们长善救失,但主要靠他们自我教育、自觉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案例分析

25.案例一,中国老师奉行的是学科课程论,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将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虽然学生一次学会画苹果,可未明白其实质。

所奉行的教育方法是传授接受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但学生失去主动性,只是被动接受所学。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说明我们现在奉行的教育方法是传授接受法是存在一定的弊端.那么我们可以在传授热受法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

这种理论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它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强调经验,但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排除了人类积累的间接知识的系统学习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

对于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就在于:

一是“补充说”,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在我国的课程结构中,应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的功能。

二是“对立说”,认为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本质的不同,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课程形态,如果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成相互“补充”,就容易导致“活动课程学科化”。

三是“发展说”,认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不对立,而是具有历史逻辑的统一性;活动课程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活动课程实质上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整合形态,活动课程就是以活动这种特殊形式把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样可以达到学习和活动互动起来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26.案例二:

什么是说服法?

运用说服法进行德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

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017年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

“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四、选择题:

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

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

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五、填空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

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六、简答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

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B3.B4.A5.D6.A7.A

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教会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