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2997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docx

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

附件3:

珍稀树种培育作业设计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珍稀树种培育工作,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满足社会对珍贵用材等多种需求,保护和发展珍稀树种资源,根据《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珍稀树种是指纳入国家林业局颁发的《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办造字〔2006〕94号)的树种。

第三条珍稀树种培育通过新造和改培两种方式进行。

新造是指在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边际土地,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的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措施;改培是指在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中,通过定向抚育、补植改造、林冠下造林等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措施。

第四条珍稀树种培育要围绕良种选育、造林、抚育管护等环节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总结成功经验,筛选和组装配套实用技术,提高珍稀树种培育成效。

第五条珍稀树种培育作业区选择遵循适地适树、集中连片的原则,根据珍稀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综合考虑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现有林状况,合理确定新造作业区和改培作业区。

新造作业区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小气候适宜等立地条件优良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或边际土地。

改培作业区应选择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有林地、疏林地或灌木林地:

(一)珍稀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10%的天然幼龄林。

(二)珍稀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30%或每公顷不少于300株的天然中龄林。

(三)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低质(效)林。

(四)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林分。

(五)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疏林地、灌木林地。

第六条新造作业技术要求

除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外,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就地采种。

(二)尽量采用容器苗,就近育苗造林。

(三)根据立地条件和树种特性,适当保留原生植被,原则上禁止全面整地。

(四)《造林技术规程》没有规定初植密度的树种,各地应参照习性相近的树种合理确定初植密度,并应以营造混交林为主,珍稀树种比例不低于50%,其中,红木类树种不低于30%。

(五)延长新造幼林抚育年限,增加各年抚育次数。

第七条改培作业技术要求

(一)确定为改培对象的天然幼龄林,在保护好已有珍稀树种幼树、幼苗的基础上,合理补植,使珍稀树种株数比例至少达到30%以上。

(二)确定为改培对象的天然中龄林,采用定向定株抚育方法,调整林分结构,改善生长环境,根据林分条件和树种特性,确定抚育次数和强度,抚育后珍稀树种株数和生长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低质(效)林,对于采用疏伐改造方式的,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对于采用全面或带状改造方式的,参照执行本规定的第六条。

(四)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林分,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

(五)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的改培,参照执行本规定的第六条。

第八条外业调查

新造作业区除执行《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外,还要调查珍稀树种母树的株数、分布与结实情况,立木的株数、胸径、高度、分布以及幼树、幼苗的株数、高度、分布情况。

改培作业区除执行相关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程外,还应详尽调查立地条件和珍稀树种立木和幼树、幼苗的株数、分布状况等。

第九条内业设计

造林内业设计,除执行《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外,还应增加珍稀树种造林条件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技术措施。

改培内业设计,应包括补植、林冠下造林、抚育、间伐、改造等内容。

补植、改造及林冠下造林设计按上款(造林作业设计)执行;抚育间伐执行相关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程。

作业区位置示意图以县为单位绘制。

作业设计图以作业区为单位绘制,应标记明显地物和林班、小班,比例尺1∶5000或1∶10000;造林作业设计还应有整地图式(平面图和纵断面图)、栽植配置图式(平面图)。

第十条作业设计文件组成

作业设计文件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图和调查设计表组成。

作业设计说明书以建设单位为总体编写。

第十一条作业设计文件汇总

(一)以建设单位为单位填写作业设计文件一览表。

一览表分为两类:

第一类(造林(补植)作业设计)填写新造林、天然幼龄林补植、低质(效)林改造造林、林冠下造林、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改培造林作业设计内容;第二类(抚育间伐作业设计)填写天然中龄林抚育间伐作业设计内容(表样附后)。

对以上两类一览表分别汇总。

(二)文件装册。

资料装订的顺序为:

作业设计审批文件、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汇总表、作业设计一览表、作业区位置示意图、调查设计表、作业设计图。

(装订顺序及式样附后)

第十二条作业设计组织与单位资质。

作业设计一般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由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设计或咨询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作业设计审批。

建设单位组织编制作业设计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十四条该规定自颁布之日开始施行。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2005年颁发的《珍稀树种基地建设作业设计规定(试行)》(办造字[2005]16号)同时废止。

 

附:

作业设计文件组成及装订顺序

××县(旗、林业局、林场)××年度

珍稀树种培育作业设计

(样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公司)××县(旗、林业局)

××年××月××日

 

作业设计审批文件

 

作业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

 

设计单位名称(盖章):

法人代表:

设计单位资质:

设计负责人(签名):

设计人员:

设计时间:

 

作业设计说明书

(编写提纲)

一、自然概况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立地条件、地类及其特点、交通条件、过去经营情况等。

二、设计要点

(一)造林(补植)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依据、作业面积、树种特性、造林条件分析、造林及幼林抚育技术措施、幼林抚育年限及各年抚育次数、用工量及其计算依据、用苗量及其计算依据、工器具、投资预算及其计算依据、效益评价、管理措施等。

(二)抚育间伐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依据、作业面积、树种特性、抚育间伐技术措施、用工量及其计算依据、工器具、机械设备及配套基础设施、投资预算及其计算依据、效益评价、管理措施等。

三、对施工单位的要求

主要包括对施工单位的时间、进度、安全、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

 

造林(补植)作业设计汇总表

乡镇

(林场)

培育树种

作业面积(公顷)

用苗量(万株)

用工量(工日)

投资概算(万元)

新造

天然幼龄林补植

低质(效)林改造

林冠下造林

疏林地改培造林

灌木林地改培造林

小计

国投

配套

合计

xx乡镇(林场)

注:

作业类型包括六种:

新造、天然幼龄林补植、低质(效)林改造造林、林冠下造林、疏林地改培造林、灌木林地改培造林。

 

抚育间伐作业设计汇总表

乡镇

(林场)

培育

树种

作业

面积

消耗蓄积(m3)

出材量(m3)

用工量

(工日)

投资概算(万元)

小计

国投

配套

合计

xx乡镇(林场)

注:

抚育间伐作业主要针对确定为培育对象的天然中龄林。

 

造林(补植)设计一览表

单位:

株、株/公顷、工日、元

乡镇

(林场)

(林班)

小班

作业

类型

作业

面积

培育树种

用苗量

栽植密度

小计

清林

整地

栽植

抚育

物质材料

用工

金额

公顷

金额

用工

金额

用工

金额

用工

金额

用工

金额

苗木费

其他费用

注:

1、作业类型包括六种:

新造、天然幼龄林补植、低质(效)林改造造林、林冠下造林、疏林地改培造林、灌木林地改培造林。

2、金额小计为清林金额、整地金额、栽植金额、抚育金额、苗木费、其他费用之和。

3、公顷金额为金额小计除以作业面积。

乡镇

(林场)

(林班)

小班

作业面积

(公顷)

培育树种

树种组成

郁闭度

平均胸径

平均树高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间伐强度(%)

出材量(m3)

用工量

(工日)

投资概算(元)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株数

蓄积

抚育间伐作业设计一览表

作业区位置示意图

位置示意图应标明作业区在县平面图中的位置,小班在作业区中的位置,并勾绘小班的边界,同时,要标明道路、河流、桥梁等明显地物。

 

造林(补植)调查设计表

作业区调查

调查日期:

 年 月日 

调查者:

位置:

 乡镇(林场)村(林班) 小班

小班面积:

公顷(精确到0.01),相当于亩(精确到0.1)

地貌类型:

①山地阳坡②山地阴坡③山地脊部④山地沟谷⑤丘陵⑥岗地⑦阶地

⑧河漫滩⑨平原⑩其他(具体说明)

海拔:

m

坡度:

坡向:

坡位:

地类:

①宜林地②皆伐迹地③火烧迹地④低质低效林地⑤退耕还林地⑥疏林地⑦灌木林地⑧干旱区有灌溉条件的沙荒地⑨道路河流沟渠两侧⑩其他(沼泽地、滩涂、盐碱地等)

母岩类型:

①第四纪红色或黄色粘土类②花岗岩类③页岩、砂页岩类④砂岩类⑤紫色砂页岩类⑥板岩、千纹岩等等页岩变质岩类⑦石灰岩类⑧玄武岩类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cm):

石砾含量(%):

质地:

①沙土②沙壤土③轻壤土④中壤土⑤重壤土⑥粘土

珍稀树种母树的结实、株数与分布:

珍稀树种立木的株数、胸径、高度、分布:

珍稀树种幼苗、幼树的株数、高度、分布:

植被类型:

总覆盖度(%):

主要植物种类

盖度%

高度cm

分布状况

主要灌木:

 

 

主要草本:

 

 

小气候(光照、湿度、风害、寒害等):

造林作业设计设计者:

作业面积:

设计树种:

清林方式及面积:

设计密度:

株行距:

混交方法与混交比:

整地方式方法:

整地规格:

整地时间:

造林方法:

造林时间:

幼林抚育年限及各年次数:

苗龄型:

种苗需要量:

用工和投资概算

总用工量:

总投资金额:

每公顷金额:

清林用工量:

清林金额:

整地用工量:

整地金额:

栽植用工量:

栽植金额:

抚育用工量:

抚育金额:

苗木费:

其他材料费:

填表说明:

1、作业区调查中地貌类型、地类、母岩类型、土壤质地等项用选择法填写,选择其一,将前面的号码涂黑;其他各项填写实际数。

2、主要植物分布状况分为5级:

均匀,密布,团状,片状,散生。

××小班造林作业设计平面图

平面图应注明小班在作业区中的位置、边界,并以

形式注明主要设计内容。

 

××小班造林(补植)作业图式

(整地图式:

以穴状整地纵断面图、平面图为例)

(栽植配置平面图)

 

抚育间伐调查设计表

作业区调查

调查日期:

 年 月日 

调查者:

位置:

乡镇(林场)村(林班) 小班

小班面积:

公顷(精确到0.01),相当于亩(精确到0.1)

地貌类型:

①山地阳坡②山地阴坡③山地脊部④山地沟谷⑤丘陵⑥岗地⑦阶地⑧河漫滩⑨平原⑩其他(具体说明)

海拔:

m

坡度:

坡向:

坡位:

林分因子

树种组成:

郁闭度:

平均年龄:

平均胸径:

平均树高: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保留木株数:

有害木株数:

目的树种

平均年龄:

平均胸径:

平均树高: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目的树种天然更新情况调查

幼苗、幼树更新频度:

株/公顷,平均年龄:

生长状况:

①良好②较好③一般④较差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

石砾含量(%):

质地:

①沙土②沙壤土③轻壤土④中壤土⑤重壤土⑥粘土

林下植被种类

总盖度

高度

分布状况

主要灌木:

 

 

主要草本:

 

 

小气候述评(光照、湿度、风害、寒害等):

抚育间伐作业设计设计者:

作业面积:

培育树种:

伐后培育树种株数百分比:

伐前树种组成:

伐后树种组成:

伐前郁闭度:

伐后郁闭度:

伐前平均胸径:

伐后平均胸径:

伐前平均树高:

伐后平均树高:

伐前公顷株数:

伐后公顷株数:

伐前公顷蓄积:

伐后公顷蓄积:

株数间伐强度(%):

蓄积间伐强度(%):

出材量:

抚育间伐投资概算

总用工量:

总投资金额:

每公顷金额:

人力用工量:

人员工资:

畜力日数:

金额:

机械台数:

金额:

物质材料费:

填表说明:

1、作业区调查中地貌类型、土壤质地、幼苗、幼树生长状况等项用选择法填写,选择其一,将前面的号码涂黑;其他各项填写实际数。

2、林下植被分布状况分为5级:

均匀,密布,团状,片状,散生。

××小班抚育间伐作业设计平面图

平面图应注明小班在作业区中的位置、边界,并以

形式注明主要设计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