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3183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9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docx

Qnwrdy多元文化资料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

“文化多样性”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向探析

摘要:

解读了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及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关系,并立足于文化多样性的

视角,提出现代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向为:

以文化多样化和谐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培养

学生跨文化的适应力与发展力为使命;以与国际教育接轨、合作为途径;以普遍在学校设置多

元文化课程为手段。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趋势

  一、“文化多样性”解读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人=动物+文化,文化是人之为人的独特部分和根本特质,“人类是动物与文化的统一体,文化是人类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1]而人的存在方式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10月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公约》中提出,文化多样性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的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

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传承和弘扬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技术和形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传播、生产、消费和销售的多种形式。

文化多样性理论最早始于人类学的研究,作为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人类学一直倡导对人类文化和种族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20世纪70年代,“文化多样性”这一概念随着“差异权”的提出开始从学术理念进入政治领域。

根据传统的民主逻辑,所有的个体和群体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

言论自由和结社,机会均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等。

因此,诸如种族差异或性别差异不仅不应该遭到歧视(即消极性保护),而且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即积极性保护)。

[2]20世纪末文化多样性开始超越了政策领域,衍变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思潮。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95年以来公布了《多元文化主义——应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政策》、《2000年世界文化报告》、《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文化多样性公约》等一系列的文件与报告来推动各国政府与人民认可和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并积极倡导以多元文化主义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

对文化多样性,费孝通先生有过十六个字的概括,即: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据他的解释:

‘各美其美’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人群对自己传统的欣赏。

这是处于孤立、分散状态的人群所必然具有的心理状态。

‘美人之美’就是要求我们了解别人文化的美感和优势。

这是不同人群接触中要求和平共处时必须具备的对不同文化的相互态度。

‘美美与共’就是在‘天下同’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得共识,以促使不同的人文类型发展和和平共处。

这里“天下大同”并不是指世界上所有类型的文化都变得整齐划一,而只是各民族的人们在认识上达成一致,这种一致表现为能容忍各种不同文化的存在,并进而能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

二、多元文化教育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简论

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对文化多样性的观照在教育场域中的投射,是一种跨越文化边界的在多样文化并存的世界文化图景下提高与培养人们的跨文化品质的教育活动。

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有其深远的社会历史背景,世界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专家詹姆斯·林奇(英国)和詹姆斯·A·班克斯(美国)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发生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因素:

“一是多元文化教育发生的人口组成上的因素;二是多元文化教育发生的社会运动上的因素”。

[4]多个民族构成的人口结构,弱势群体对自身权利的诉求,非主流民族对不公平待遇的抗争,推动了多元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文化多元主义理论是多元文化教育直接的主要理论基础。

文化多元主义的理论来源于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相对论派别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赫斯科维茨,它的基本观点是:

“每一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其充分的价值和独创性,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并与其经济条件相适应的。

对不同文化的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文化背景的估价应该是相对的。

文化相对论的最核心之处是认为社会的和睦与稳定来自于对不同特点的尊重,来自互相尊重,强调多个而不是一个生活方式的价值,是对每个文化价值的肯定。

”[5]从赫斯科维茨的观点可以看出,倡导多元文化是为了社会的和睦与稳定,看待文化的价值要持一种相对的态度,每一种文化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

多元文化能够为人类提供多元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一个社会只有允许多元的文化存在,这个社会才会拥有永不枯竭的创造力的源泉。

因此,我们可以说,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就在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动力的支持。

文化相对论认为应该在各自种文化的背景中看待该文化的合理性,这是文化间相处的基本准则,结合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来考虑,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实际上又具有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意义。

当人类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多样性的文化就如同多样性的基因一样,具有极大的适应、调整和变异的潜力,“这种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还在于为社会的更新和适应性变化提供了资源”。

[6]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出发点相一致,保护文化多样性也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多元文化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够使多元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这可从詹姆斯·A.班克斯言语中看出: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不同族、不同文化群体、不同性别的学生以及一切处于不利情况的学生的教育素质;帮助学生获得其自身文化以外的跨文化能力;多元文化教育是对所有学生进行的教育。

”[7]多元化教育可能是给予各民族文化以相对价值认识的真正意义上的保持各文化多样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不同文化的人能够摆脱一体化的冲击,可深入地理解本族群固有文化的价值,从而更主动地弘扬地方和族群文化;对其他文化拥有者而言,从道德观、价值观、伦理观及生活科学等方面,更完整地在深层次理解“他者”的文化,从而学会关心,放弃自我中心主义。

[8]

总体而言,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9]同样,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文化教育也是袭袭相连、层层相因的。

没有多样的文化,就不会有多元文化教育。

如果抽去了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教育就不仅失去其内容,而且会失去其作用,多元文化教育就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多样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共同进步,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三、“文化多样性”视野下现代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向

文化多样性是当代世界和历史的客观事实,多元文化教育的出现与发展,印证着新的世界格局之下人们对教育与多样文化关系的新认识。

多元文化教育最早是始于移民浪潮、民权运动等自下而上的维权运动,如今,其价值则远远超出了狭隘的“自我”层面,而由“自发”状态转向“自觉”行为。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多元文化教育内涵的日益丰富,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日益深入,当前的多元文化教育呈现出了许多新的时代发展趋向。

(一)以多样文化和谐发展为价值追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群体文化都将被带入全面的、日益频繁的交往之中,形成一个文化多样化的局面。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也使不同文化在交往中的冲突变得不可避免,但不同文化的互补和融合依然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传播与传递,并通过多元文化的教育探索引领世界文化新体系的建立。

所以,多元文化教育应当在对各民族自身文化的传递过程中,渗透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沟通与传播,建立起开放的、平等的文化观,使人类文化图景在统一性与多样性中达到平衡。

[10]多元文化教育必须抛弃工具性和功利性取向,抛弃外在于教育的社会本位论极端,而要以多样文化的和谐发展为多元文化教育价值的最终诉求,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全面与可持续的发展。

(二)以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为使命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报告中提出:

“多元文化教育包括了为全体学习者所设计的计划、活动或课程,而这些计划、活动或课程,在教育环境中能促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及增强理解可以确认的不同团体的文化。

这种教育能够促进学业成功,增进国际理解,并使同各种排斥现象作斗争成为可能,其目的应是从理解自己人民的文化发展到鉴赏邻国人民的文化,并最终鉴赏世界性文化。

”[11]因此,多元文化教育是提高年轻一代跨文化发展力和适应力的教育。

它不仅倡导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珍视、热爱与自豪感,同时倡导对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与接纳。

总而言之,多元文化教育通过让学生掌握文化间的交流、对话和理解,培养积极的跨文化情感,养成参与民主决策的政治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的局面下能够敏锐把握文化动向,调整自身行为与观念的跨文化发展力与适应力。

(三)以与国际教育合作、接轨为途径

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正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

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群体的人以及不同文化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核武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关系人类生存与未来的问题。

跨文化、跨地区的国际合作已成为人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及其在民族国家教育中的作用表明,少数民族教育应是国家教育中多元一体的存在形式,而不应独立于国家主体民族之外。

同样,国家多元一体教育也不再是某一主权国家内部的事情,而是世界多元一体教育格局中的不同存在形式。

多元文化教育通过向学生提供了解和接触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机会,培养他们对多样性与差异性敏锐的洞察力与批判思考能力。

为此,应该打破东西方民族教育对峙的局面,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中,借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优秀成果中,来扩大本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

我国可通过引进介绍、试点实验、创造特色等几个阶段的努力,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教育”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林中的一种典范。

(四)以普遍在学校设置多元文化课程为手段

“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当代社会的文化间的多样化发展的关系及平等交流的反映,既是一个从地区性教育行动到全球性教育行动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从文化静态取向(多元文化并存)的教育到文化动态取向动态(多元文化互动)的教育的持续转变过程。

”[12]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学校,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必然反映在其中,因此,新的世界局势要求正视与改正主流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局限性,重新审视主流文化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以满足多文化群体的多样文化需求,保证各种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能够学业成功。

教材和课程是引导人类新生代文化适应和生存的重要指针,学生通常要在教材和课程铺垫的文化环境中构筑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因而,在学校设置多元文化课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普遍趋势。

其目的是教育学生面对其他文化时能够欣赏自由的价值,能够尊重不同民族、不同人和文化的差异和尊严,能够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他人所属的文化体系相对化,发展面对挑战的技能和尊重自由的能力,教育学生能够在尊重差异、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以完全平等的地位与他民族、他文化与他人展开深入而持续的交往,发展同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从当前状况来看,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已逐步深入到了教育的各个环节,教育的方针政策、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模式、教育的师资培训及教育的内容选择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理念。

这对教育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应当有面向世界的勇气,妥善处理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及教育全球化与教育本土化的关系、用一个超越文化差异的、更大、更高、更远的视角看待多样文化,用一个新的、多元的视角看待多元教育,培养具有宽容、民主、尊重、理解观点的世界公民,以推动世界文化的进步,促进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正确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建构科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须树立科学的多元文化观———“多元一体”理念,确立课程本土化理念。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文化思考

在少数民族地区正确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一、树立科学的多元文化观———“多元一体”理念

多元文化教育是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机会的教育,它并不剥夺弱势文化或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价值,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就是改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追求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平等,促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理解与认同,谋求不同文化的共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语言、习俗、信仰、地域的不同,造就了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地域也创造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它们和汉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事实上是由多元文化所组成的。

要实施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多元文化观———“多元一体”理念,这也是我们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语文教育的一个立足点和文化定位。

“一体”并非剥夺处于弱势与非主流地位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存在价值,但这一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处于强势与主流地位文化群体的理解与尊重,给予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一个民族如果丧失母语的独立性,其民族文化就会如物种的消亡一样消失。

语文教育即母语教育,“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2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共有民族语言80多种。

针对多民族多文化背景及民族语言文字复杂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展了民汉双语(少数民族语与汉语)教

学实验,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开展的双语教学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教育体系。

由此可见,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首先并非是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而是以此为跳板,使少数民族进入所谓的主流社会。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

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母语产生自卑感,进而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缺乏民族“文化自觉”的意识。

随着接受汉语教育和移居汉族聚居城镇的人口的增多,精通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日渐减少,作为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民族语言正呈弱化趋势,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的快速消失。

为使少数民族充分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民族“文化自觉”意识,使各民族的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为少数民族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实行母语教育,将学生的母语作为基本的教学语言,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语文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确保课程设置的本土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这里所说的“祖国语文”,不应仅指汉语,还包括各少数民族语文;“中华文化”亦不仅指汉文化,还要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亦即尊重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所有文化。

现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仍是一种以汉语言为主要载体、以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传播内容的普适性教育。

而这里的“普适”,并非其字面所指的“普遍适用”,而是一种基于占人口多数的群体的整体文化背景和文化层次而开展统一教育内容和手段的草率和武断,它忽视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个性及不同族群文化具有同等发展和传播的权利。

在课程上表现为“学校课程对异域、异质文化的拒斥、歪曲与否定”,是一种“文化遮蔽”。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至五年级十册书,共有课文370篇,直接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只有6篇,约占课文总数的1.62%,其中涉及的少数民族只有维吾尔族、傣族、藏族和蒙古族。

作为影响面最大的人教版教材尚且如此,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又如何呢?

即使是在实行双语双文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的语文教材也多为以汉族文化为主的统编教材的

翻译本,尽管有些地方作了些调整,但反映的内容仍以汉族文化为中心。

透过这样的语文教材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其背后隐喻的“重一体,轻多元”的教育观念。

这并非说在教材中必须反映所有民族的文化,而是说要“将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华进行公正地反映,并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整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不同民族或集团学生的文化习俗”。

这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尤为重要。

因为语文教育奠定的是人的“精神根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与所受的语文教育息息相关,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当一个人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形成的“语文素养”多为母语之外的素养时,则会影响其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极少或无法从教育中获得对“本民族的记忆”,也就无从对自己所属的文化产生认同,更谈不上“文化自觉”了。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只反映处于主体地位民族的强势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文化诉求,还应反映处于劣势地位民族的弱势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文化诉求以反映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和文化多元的价值观,探索“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语文教育体系。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education),是西方的一些多民族国家为了那些在多民族的、多文化并存的国家中,允许和保障各民族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它在形成初期只是西方国家民族教育的一种理念,但它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世界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势,其研究方法、理论成果、经验教训等许多方面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和实

施,有借鉴和吸收的价值。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1.文化同化的失败与多元文化的兴起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种族歧视与文化冲突由来已久,种族主义者长期以来试图对其他种族文化采取同化政策,主张文化的一元主义。

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反对种族歧视、追求民主平等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有力地打击了种族主义者的文化一元论,促成了多元文化的兴起。

2.“公民权利运动”刺激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伴随种族复兴运动而产生的“公民权利运动”同样刺激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复兴运动对多元文化教育的高度关注。

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移民纷纷“要求通过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的课程重建,反映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经验等”,使多元文化教育的讨论不断深化。

3.早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早期概念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公众教育大会第八次会议发表了《关于发展青年人之间国际理解和国际组织的教育之建议》,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并把国际理解教育的重点集中在和平教育、国际组织宣传与了解、尊重国际关系等方面。

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向青年人宣传和平、相互尊重和理解思想的方法”的报告,这个报告的中心内容是“提高青年人对世界及各国人民的理解和尊重”。

后来,随着学习风格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根基更加深厚牢固,并逐渐制度化、体系化。

它的有效性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最终促成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最终发展演变为多元文化教育。

美国学者克瑞斯汀(Christine)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对民主的珍视和信仰,在有文化差异的社会中和多种文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确认文化多元化的一种教学和学习取向”,其目标在于“使属于不同文化、人种、宗教、社会阶层的集团,学会保持和平与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共生”。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

1.重视女性教育

女性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元文化教育学者以及社会学学者的研究表明,性别差异更多是由社会因素而不是生理因素造成的。

儿童从小开始根据社会既成的标准,按照大人们的期望进入性别角色。

在学校,女生相对于男生,受重视程度及得到教师的期望值低,在实验课和课外活动中男生处于主导地位,在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等专业女生比例偏低。

在社会上,女性受歧视、地位低、从事的职业薪水低,针对女性的暴力活动经常发生,女性承受工作、家务双重负担等。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保障妇女权利、实现男女平等方面取有一定的差距,由这种观念而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也很突出,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社会中上述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应借鉴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

实践经验,重视女性教育。

学校的课程要反映女性对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和相关的概念,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女性形象,教会学生从男性及女性的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

教师应该控制好课堂,使男女学生同时作为课堂的主体来参加课堂讨论和其他活动,要注意实施适合女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真正在入学的开

始就具备男女平等的思想。

2.重视贫困家庭学生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者指出:

贫困家庭学生与中产阶层家庭学生相比占有的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加上饥饿、家庭学习环境当代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

摘要:

多元文化教育是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教育理念,是西方现代教育的一场改革运动。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美国,盛行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对其认识深度的增加,这种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教育研究者所广泛关注,而将这种关注的需求变为民众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本文对这种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本土化”的探索。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启示

差、教师期望值低等原因,贫困家庭学生辍学率高、学业成绩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学生家庭的贫富差别在拉大,一些贫困家庭孩子由于经济原因失学,农村和城市、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之间占有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这些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生中尤为突出。

要采取措施重视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要切实贯彻执行好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办好农村教育,缩小其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校要千方百计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教育工作者要对来自不同经济状况家庭的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降低对贫困家庭孩子的期望值,更不能歧视他们;在学校课程中要增加工人、农民的生活经历,多反映他们的需要,要与农村实际相联系,使包括城市孩子在内的所有学生了解中国农村实际。

3.在课程设置方面严格把关,防止“文化中断”。

教育具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的功能,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有责任和义务传授、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学校除教授民族语文外,还要教授民族历史、民族体育、民族艺术,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

应借鉴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研究学生的不同学习类型,注意文化对应,采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我国民族教育要考虑和适应各民族文化环境,提高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性,克服学校教育的“文化中断”。

在多元文化教育的条件下,课程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把面向实际经验的课程与具有现代化科目的课程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使学校课程更好地反映文化、地区、学生之间的差异,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这为建立既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又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民族中小学课程体系提供了课程空间和制度保障。

4.必须重视师资培训

教师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传递者与执行者,教师的观念以及教学态度、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多元文化教育能否顺利的实施,所以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必须帮助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多元文化教育对他们各自学科领域和教学情境的意义,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多元文化材料,以便他们能够发展和贯彻执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模式。

5.制定相关的法律予以保障

法律的特点是集中体现国家、社会、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意志,对有关群体、个人的行为进行根本性的规范,对各种关系进行原则性的规定、调节,并具有巨大的强制性的力量,从而保证整个社会在符合目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