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325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docx

传染病人民卫生7版指南

传染病学(人民卫生7版)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

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

(共11病种).都24

流感(新增)。

(共26病种)。

市6小时,农12小时丙类传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新增)

理解

1.

互不损害对方;机会感染:

免疫功能受损或机

感染性疾病的范围:

共生状态:

互相适应、械损伤,寄生物移位,平衡破坏;医院内感染

2.感染过程中生物病原体:

包括致病能力(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和免疫功能。

机免疫应答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细胞免

疫、体液免疫)。

3.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类型: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了解

1.感染性疾病危害:

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Q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异同。

感染的概念、感染谱、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及易感者的概念潜伏期的概念及其意义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临床特点:

热型、皮疹分类及价值、特殊表现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方法及意义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概念

了解《传染病防治法》

第二章病毒性感染性疾病

掌握

1.病毒性肝炎:

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2.肝炎病毒的种类和特点、肝炎病毒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其意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

表现及特点。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丙、丁型肝炎常表现为慢性经过,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AV

HBV

HCV

HDV

HEV

结构

无包膜

球形核衣壳

(27—32nm)

包膜:

HbsAg核心:

HBcAg、HBeAg、DNA、DNA-P

(Dane颗粒

42/27nm)

包膜

核心

(55nm)

缺陷病毒

(依赖HBsAg

复制)

(36nm)

无包膜

球形核衣壳

(32〜34nm)

核酸

单正股线状

RNA

DNA病毒

单股正链

RNA

RNA单股环

状负链

单正股线

状RNA

传播途径

粪-口

体液(水平):

输血/血制品注射器/针制品/手术皮肤黏膜损伤性接触母婴(垂直)

体液(水平):

输血/血制品注射器/针制品/手术皮肤黏膜损伤性接触母婴(垂直)

体液(水平):

输血/血制品注射器/针制品/手术皮肤黏膜损伤性接触母婴(垂直)

粪-口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

黄疸型

非黄疸型

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慢性。

分期:

早起、中期(出血倾向)晚期(脑、并发症、出血倾向)

急性and慢性

活动性和非活动性。

甲、戊型多见

都可

乙、丙、丁型肝炎

3.肝功能检查及血清学诊断在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1)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

ALT(丙氨酸转氨酶):

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

干细胞损伤入血。

AST(谷草转氨酶):

存在于线粒体中,意义与ALT相同。

ALP(碱性磷酸酶):

肝外梗阻性黄疸、淤胆型肝炎患者及儿童可明显升高。

丫-GT:

肝炎活动期时可升高,肝癌患者或胆管阻塞、药物性肝炎等患者中可显著升高。

CHE(胆碱酯酶):

提示肝脏储备能力,肝功能有明显损害时可下降。

LDH(乳酸脱氢酶):

肝病和肌病都可升高

2血清蛋白

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

血清球蛋白浓度上升

白蛋白/球蛋白(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

3胆红素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171mol/L

4PT测定:

PTA<40%或PT延长一倍以上时提示肝损害严重。

5血氨浓度测定:

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可升高。

6肝纤维化指标

HA:

敏感性较高。

PC-m:

持续升高提示病情恶化并向肝硬化发展。

w-C:

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

LN:

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

HAV

HBV

HCV11

HDV

HEV

抗-HAVIgM、抗-HAVIgG

HBsAg

HBeAg

HBcAg

抗-HCV、抗-HCVIgM、抗-HCV

IgG

HDAg和抗

-HDV

抗-HEVIgM和抗-HEVIgG

抗-HAV

HBsAg阳

HBeAg持

HBcAg常

抗-HCV

HDAg、抗

抗-HEVIgM

IgM:

早期

性表明存

续阳性表

规方法不

是存在

-HDVIgM

和抗-HEV

诊断HAV

在现症

明存在

能检出,阳

HCV感

阳性有助于

IgG均可作为

感染的血

HBV感

HBV活动

性表示血

染的标

早期诊断。

近期感染

清学指

染。

性复制,提

清中存在

^志O

持续高滴度

HEV的标志。

标,阳性

HBsAg阴

示传染性

Dane颗

抗-HCV

的抗-HDV

用RT-PCR法

提示存在

性表明排

较大,容易

粒,HBV

IgM持续

IgG是识别

检测粪便中

HAV现症

除HBV感

转为慢性。

处于复制

阳性,提

慢性丁型肝

的HEVRNA

感染。

染或有S

抗-HBe持

状态,有传

示病毒持

炎的主要血

已获得成功,

抗-HAV

基因突变

续阳性

染性。

续复制,

清学标志。

但尚未作为

IgG:

保护

株存在。

HBV复制

抗-HBc

易转为慢

HBV和

常规。

性抗体,

抗-HBs阳

处于低水

IgM高滴

性。

HDV同时

阳性提示

性表示对

平,HBV

度提示

抗-HCV

感染时,抗

既往感

HBV有免

DNA和宿

HBV有活

IgG可长

-HBcIgM

染。

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

抗-HBs阴性说明对HBV易感。

主DNA整

合。

前C区基因变异,不能形成

HBeAg。

动性复制,低滴度应注意假阳性。

仅抗-HBcIgG阳性提示为过去感染或现在的低水平感染。

期存在。

和抗-HDV同时阳性。

重叠感染

HBV和

HDV时,抗

-HBcIgM阴性,抗

-HDV阳性。

HDVRNA:

阳性是

HDV复制的直接证据。

 

4•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

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

理解

1.肝炎的传染源

HAV

HBV

HCV

HDV

HEV

传染源

急性病人隐性感染者

急性病人慢性病人

急性病人慢性病人

急性病人慢性病人

急性病人隐性感染者

慢性病毒携带者

慢性病毒携带者

慢性病毒携带者

病理生理特点:

黄疸、肝性脑病、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肺综合征、腹水。

病理解剖特点

1.急性肝炎:

肝细胞肿胀、水样变性及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凋亡小体形成,散在的点、灶状坏死,汇管区呈轻至中度炎症反应:

甲戊肝炎有较多浆细胞,乙炎症不明显,丙有滤泡样淋巴细胞和脂肪变性。

2.

G1〜2(轻度PN或汇管炎症),SO〜2(小叶结构不紊乱)

G3(中度PN),S1〜3(无早起肝硬化,有纤维化状态)

G4(重度PN),S2〜4(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无紊乱到早起肝硬化都可

慢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

中度慢性肝炎:

重度慢性肝炎:

以)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一次性坏死,或亚大块性坏死,或桥接坏死,存活肝细胞的重度变性

(2)亚急性重型肝炎

肝细胞呈亚大块坏死,坏死面积小于1/2。

肝小叶周边可见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

周围被增生胶原纤维包绕。

小胆管增生和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基础上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部分病例可见桥接及碎屑状坏死。

4.肝硬化:

(1)活动性肝硬化:

肝硬化伴明显炎症纤维间隔内炎症

假小叶周围碎屑坏死再生结节内炎症病变

(2)静止性肝硬化假小叶周围边界清楚间隔内炎症细胞少结节内炎症轻

5.淤胆性肝炎

6.无症状携带者

2.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及药物选择

A.拉米夫定(lamivudine):

齐U量为每日100mg。

耐受性良好。

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增高。

B,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

剂量为每日10mg。

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肾毒性。

应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和血磷。

其耐药发生率较低

C,恩替卡韦(entecavir):

每日口服0.5mg;对发生YMDD变异者剂量每日1mg。

对初治患者治疗1年时耐药发生率为0。

D,替比夫定(telbivudine):

剂量为600mg,每天一次口服,不受进食影响。

具有良好的安全

性和耐受性。

美国FDA药物妊娠安全性分类的B级药物。

了解

1.肝炎危害性

2.并发症

1肝性脑病:

一度:

性格行为改变,定时定向计算力异常;二度扑翼样震颤,嗜睡;三度:

昏睡状态;四度:

深昏迷状态,刺激无反应。

2上消化道出血

3肝肾综合征

4感染

3.鉴别诊断:

(1)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

(2)其他原因引起肝炎:

感染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及妊娠急性脂

肪肝、肝豆状核变性等

4.预后: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预后良好,重型肝炎预后不良。

5.管理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掌握

1.乙脑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10〜14天)

典型乙脑

(1)、初期

(2)、极期

①高热

(1〜3天),急起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可有颈强直及抽搐。

(4〜10天),主要表现高热、神志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

体温>40C,7〜10天或达3周,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2意识障碍由烦躁、嗜睡、昏睡逐渐到昏迷;早的1〜2天,多在3〜8天出现。

3抽搐呈局部或全身抽搐,多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与程度各异。

4呼吸衰竭中枢性为主一呼吸节律不均和幅度不均,如双吸叹息样呼吸、潮式呼

吸等。

外周性呼衰竭一先快后慢,呼吸减弱,但呼吸节律整齐

5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脑膜刺激征阳性,瞳孔大小和形态变化,锥体束病理反

射征阳性,瘫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颅神经受损

(3)恢复期多2周内完全恢复,重者(5%〜20%)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多

汗、瘫痪等恢复期症状,积极治疗下6月内不恢复为后遗症。

(4)后遗症期指患病

2、临床特点临床出现脑炎症状: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引出病理反射。

3、实验室资料

血象:

WBC(10〜20X109/L),N〉升高

CSF:

非化脓性改变,透明、压力增高、WBC50〜500X106/L,pr稍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检查:

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病后4天可出现,2周大高峰),有助早期诊断。

病原学检查:

1病毒分离:

第一周内死亡患者脑组织(脑脊液、血)用于回顾性诊断

2核酸

3.鉴别诊断

1中毒性痢疾

2脑型疟疾

3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

流行临床

4.治疗原则。

防蚊。

昏迷护理。

保护角膜。

昏迷抽搐防护舌咬伤。

水电解质平衡与能量供

(1)一般治疗病人住院隔离,给

(2)对症治疗

高热的治疗:

设法将体温控制在38C左右。

1物理降温为主:

冰枕、冰敷、醇浴或冰盐水灌肠

2药物降温为辅:

口服阿司匹林或肛内给消炎痛等

3

亚冬眠:

氯丙嗪或异丙嗪各0.5〜1.0mg/(kg•次)肌注,q4〜6h一次,配合物理降温持续3〜5天,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与抽搐的治疗

中枢性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

(3)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

高压氧、功能锻炼、理疗、按摩、针灸、

理解

1.乙脑病毒的特性及其抵抗力单股正链RNA,有包膜,球形,E蛋白石主要抗原成分。

消毒剂杀灭,不耐热,2min100°C,56C3Min,对低温,干燥能力强。

2.流行特征

其中猪(特别是幼猪)是主要传染源,人不是重要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家畜、家禽和鸟类;

(病毒血症期<5天)。

感染后不发病。

可经蚊或蚊卵越冬一长期宿主。

多为隐性感染1:

1000〜2000。

10岁以下(2〜6岁)儿童

传播途径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易感者普遍易感,免疫力持久,

多见(80%)。

集中于7、8、9月(80%〜90%),和较强的地区性(亚洲为主)

3.血清学诊断方法: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了解

1.乙脑的发病机制:

蚊子7血流7血脑屏障

2.病理改变特点

大脑皮层、间脑、中脑病变最严重神经细胞病变:

变性、肿胀、坏死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套”

血管病变一脑水肿

3.预防措施

—防蚊、灭蚊、预防接种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或地鼠肾细胞减毒活疫苗。

6月~12月婴幼儿为主要接

种对象。

初种2次,0.5ml,隔1~2周。

初入疫区进行初种。

流行前一月完成接种。

第三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掌握

1.流行病学特点:

城市多于农村(城市病例占总病例81.1%);南方早于北方;急性期SARS患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飞沫传播,直接间接传播;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

2.临床表现和特点

潜伏期:

1~16d,常见为3~6d

初期急起,畏寒、发热,呈弛张热、不规则热或稽留热,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

肉酸痛、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腹泻,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3~7d后出现干咳、少痰,偶

有血丝痰,胸痛,部分可闻少许湿啰音。

极期:

10〜14d达到高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加重,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肺渗出、多器官衰竭、死亡、死亡率10%左右(有基础病40%〜50%),易发生继发感染

恢复期:

病程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吸收和恢复则较慢。

3.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前2周内有与SARS患者接触或居住SARS流行的区域,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发热,偶有畏寒,伴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可有干咳,偶有血

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

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常减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4胸部影像检查

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部分患者进展迅速,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必须动态观察肺部病变情况

5临床诊断病例

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

可以作出SARS临床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分泌物SARS-CoVRNA检测阳性,或血清SARS-CoV抗体阳转,

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作出确定诊断

4.治疗原则。

1隔离和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和护理,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分开收治,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心理辅导

2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镇咳,祛痰,降温,对症治疗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早期可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理解

1.新型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特征:

单股正链RNA病毒,对温度敏感,在-80C保存稳定性佳,4C可存活21d,37C可存活4d,56C90min或75C30min可使病毒灭活

2.

侵入人体后,在细胞内繁殖,入血引起短暂病毒血症可能对肺组织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

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发病原理

SARS-CoV

SARS-CoV

SARS-CoV

3.病理改变特点

双肺明显膨胀,镜下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早期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

病程3周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纤维闭塞、小血管内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

的小叶性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变

肺门淋巴结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

肝、肾、心、胃肠道和肾上腺实质细胞可见退行性变和坏死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病程初期到中期WBC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常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减少

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均减少,尤以CD4+亚群减低明显。

血液生化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气分析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

血清学检测

ELISA和IFA检测血清中SARS-CoV特异性抗体

IgG在起病后2周末检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以上,病后6个月仍保持高滴度

3个月后消失

IgM发病1周后出现,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达高峰,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特异性抗原,用于早期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

RT-PCR法检查SARS-CoVRNA

影像学检查(X线和CT检查)

磨玻璃样影像和肺实变影像

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

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双肺或单肺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

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两侧肺野密度普遍增高,心影轮廓消失,仅在肺尖及肋膈角处有少量透光阴影,称为“白肺”

肺部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阴影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有时可不一致

5.并发症

肺部继发感染

肺间质改变

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和气胸

胸膜病变

心肌病变

骨质缺血性改变

了解

1.鉴别诊断

流感:

流感主要根据当时、当地流感疫情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无SARS流行病学依据,卡他症状

较突出,外周血淋巴细胞常增加

发病早期投以奥司他韦有助于减轻发病和症状

必要时辅以流感和SARS的病原学检查

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肺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2.预后和预防措施

第四节流行性出血热

掌握

1.流行特征:

宿主动物:

啮齿类,猫、狗和家兔。

传染源:

鼠为主要传染源,我国主要以黑线姬鼠、褐家鼠。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最重要途径)、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传播。

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有较强免疫力。

有地区性:

欧亚大陆。

有季节性:

野鼠传播者以11〜1月为高峰季节。

家鼠传播者3〜5月为高峰。

人群分布特点:

以青壮年为主

2.发病机制

1休克;②出血;③肾损伤。

3.病理改变

4.临床

潜伏期:

4〜46天,多在2周左右。

三类主症:

发热及中毒症状、出血及血浆外渗和肾脏损害;五期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发热期

4〜6days,体温越高,热程越长,

⑴发热:

特点:

多急性起病;稽留热和驰张热多见,持续

病情越重。

重症热退后症状加重,为本病特征。

⑵全身中毒症状: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胃肠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精神、

神经症状。

⑶毛细血管损害表现:

皮肤、黏膜充血、出血、渗出水肿

充血:

三红(颜面、颈、胸潮红),酒醉貌水肿:

三肿(球结膜、眼睑、面部水肿)出血:

皮肤黏膜出血,腔道出血。

⑷肾损害:

早期出现蛋白尿,短期内尿蛋白变化大,管型、细胞。

低血压休克期

病程第4〜6days,,多在发热末期或热退时出现,心率增快-预示休克的发生,持续数小时至

3天,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有关

少尿期

多于5〜8d,持续2〜5d,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相关

表现为:

少尿(24h尿量V500ml),无尿(24h尿量V50ml),尿毒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出血加重,高血容量综合征;肺水肿,尿中有膜状物为重症。

多尿期

多在病程第9〜14d,持续1d〜数月。

根据尿量(2L/d)及氮质血症可分为:

移行期、多尿期早期、多尿期,可出现脱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继发性感染和继发性休克。

恢复期

24h尿量恢复至2L/d以下,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基本恢复。

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非典型

5.诊断要点

(1)初步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鼠类及其分泌物接触史)

临床表现(三类主症,五期经过)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肾损害表现)

(2)确诊诊断:

初步诊断+免疫学检查(双份血清有4倍升高,有确诊意义)

6.治疗原则:

以综合治疗为主,抓各期主要矛盾,进行预见性治疗。

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防治三关(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

7.具体方法发热期

1.

2.

3.

4.

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ribavirin),1g/d,持续3〜5天,发病4天内应用保护小血管、减轻外渗:

路丁、维生素C

改善中毒症状:

重者可予地塞米松.

预防DIC:

肝素、低右、丹参等。

5.液体疗法:

适当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

㈡低血压休克期

1.

:

低右、甘露醇、

积极补充血容量:

早期、快速、适量晶胶结合,以平衡盐为主。

胶体血浆白蛋白

2.纠正酸中毒:

5%NaHC03

3.改善微循环:

血管活性药物及皮质激素:

4.强心:

西地兰0.2~0.4mgiv

㈢少尿期

1.稳定内环境:

严格控制入量,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减少蛋白分解。

2.促进利尿:

甘露醇,速尿。

3.导泻及放血疗法:

后者已少用.

4.透析疗法:

指征:

少尿或无尿1天;BUN>28.6;BUN/日增加>7.14mol/L;K+>6mol/L;出现高血容量,肺水肿,脑水肿伴极度烦躁不安。

5.

并发症治疗:

消化道出血,脑水肿,心衰,肺水肿,AIDS,Die。

多尿期: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防治继发性感染及继发性休克

恢复期:

补充营养,休息,定期复查。

理解

1.

消毒剂、紫外线敏感。

病原学:

汉坦病毒,负性单链RNA病毒,对热、酸、

2.

7%,Hb、RBCt,PtJ膜状物、巨大融合细胞。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WBCt,淋巴细胞t,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2尿常规:

蛋白尿(出现早,短期波大)、管型、细胞、

3生化检查:

BUNt,CRt,K+,Na+,C02CP

4凝血功能检查:

PTt,aPTTJ,BTJ

5免疫学检查:

出血热抗体:

IgM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