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343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docx

报告参考报告仅供参考

某小高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OO七年四月

 

工程名称:

某小高层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编号:

19-051-2006

勘察阶段:

详勘

 

法人代表:

批准人:

审定人:

审核人:

编写人:

 

勘察单位:

日期:

二00七年四月

 

附图表:

1、建筑物平面布置级勘探孔布置图

2、钻孔柱状图

3、土工试验成果表

4、岩石实验成果表

5、水质分析报告表

6、钻孔波速测试图及成果表

7、建筑场地各土层标贯实验值

8、建筑场地各土层N120动探实验成果表

 

符号说明

w:

天然含水量%

GS:

比重

γ:

重度 kN/m3

γd:

干重度kN/m3

e:

孔隙比

Sr:

饱和度%

WL:

液限%

WP:

塑限%

IP:

塑性指数

IL:

液性指数

C:

粘聚力kpa

φ:

内摩擦角度

a1-2:

压缩系数Mpa-1

Es1-2:

压缩模量MPa

N: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击

Xmax、Xmin、Xm:

样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fak:

地基岩土承载力特征值MPa

n:

统计个数个

δ:

变异系数

Cuu:

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粘聚力    kPa

φuu:

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度 

1概况

1.1建筑物概况

某大学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拟建一集教学、实验研究、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教学实验大楼。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46819.77㎡,由教学楼、研究中心主楼及学术报告厅组成,平面总体称不对称状,左侧为教学楼,中部为研究中心主楼,右侧为学术报告厅,于主楼呈21°交角。

教学楼平面形状为向右凹的图形,横向长度83.6m,纵向宽度33.9m,两端向左凸出部分长13.8m,宽16.5m,总高36.3m,地上8层,地下1层(层高4.8m),拟采用现浇框架-抗震墙结构,钢筋混凝土肋梁式筏基。

研究中心主楼平面形状为矩形,横向长度19.2m,纵向长度42.3m,悬挑最大长度2.5m,总高度84.9m,地上19层,地下2层(层高4.8+4.5m),拟采用现浇框架-抗震墙结构,钢筋混凝土肋梁式筏基。

学术报告厅平面形状为由弧形于扇形组合的异形平面,其中弧形半径为15.5m,角度为171°,与X方向水平旋转角度21°,扇形报告厅跨度为21.3~25.5m。

层高分别为:

地下一层至地上两层为6m,三层为8m,总高度20m,属于较空旷的复杂体型建筑。

弧形部分拟用铝框架结构,大跨度报告厅采用后张预应力框架结构,基础采用大直径摩擦扩底桩桩径1000~2000mm,扩底直径分别为3000、2500、2000,桩长约10m。

1.2勘察要求

(1)查明该建筑场地的建筑适宜性;

(2)查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

(3)查明建筑场地的区域稳定性、地基土抗震性能、地基土类别、场地内有无可液化的土层,并对地层液化可能性做出评价;

(4)查明建筑场地内的地质结构及其均匀性、基础下软弱地层的分布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粘土的膨胀性;

(5)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深、腐蚀性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判明基坑开挖稳定性、降水的可能性及对周围建筑场地的影响;

(6)查明持力层和主要受力层的分布,并对其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做出评价,提出承载力建议值并进行变形计算;核算地基土的膨胀等级;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提出较经济合理的建议方案、提出深基坑开挖与基坑边坡处理方案。

1.3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7)《高层建筑箱型与伐型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8)《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9)《岩土工程勘察》(王奎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4工作量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1.4.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3.0.1条的有关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三级,地基等级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4.2工作量布置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1.16条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4.1.2条有关规定,本次勘察沿拟建物轮廓线及中心点布设勘探孔共46个。

1.4.3勘察手段

本次勘察主要手段有:

钻探、取土样、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室内试验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

(1)钻探:

采用XY-100型钻机回转钻进,钻孔直径130mm;

(2)采取土样:

土样采用岩芯管采取;

(3)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机械式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

(4)室内试验:

土样除做常规试验外,做高压固结试验及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5)波速测试:

采用XG—L悬挂式波速测井仪单孔检层法进行剪切波波速测试;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

严格按国家(行业)现行的规范、规程进行编写。

1.4.4完成工作量

野外钻探施工于2002年10月1日至20日完成,完成工作量如下表:

钻探

波速

取土(水)样

室内试验

孔数

孔数

原状土样

扰动土样

常规

三轴

高压

颗分

8

265.50

3

117

60

0

96

60

60

60

60

0

2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

合肥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丰沛,可利用水资源充裕,且成本较低,天然水资源总量为38.63亿立方米。

地表水系较为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北为淮河水系,岭南为长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东淝河、沛河、池河等,长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

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湖水容量随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当水位高程达14米时,湖水容量为63.7亿立方米。

2.2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原为农田,后经堆土整平,本次勘察期间基坑正在土方开挖施工中,因此场地起伏较大,孔口标高为28.21m~35.09m,最大孔口高差为6.88m。

测量基准点位于星光东路上的BM2点,高程为34.436m(吴淞高程系)。

拟建场区属合肥波状平原,岗地与泑沟相间地貌类型。

本场地原始微地貌单元为泑沟。

2.3区域地质构造与场地稳定性评价

该地区属于下扬子海槽和淮阳古陆边缘地带。

震旦纪前,该地区为海浸区,吕梁造山运动,产生了淮阳高地与古大别山。

白垩纪的燕山运动,江淮间出现褶皱。

形成了江淮丘陵。

第四纪的喜马拉雅运动,地壳升降、断裂、波折,出现西东走向的江淮分水岭,形成江淮分水格局。

合肥地区断层较为发育,除郯庐深断裂通过其东部外,境内尚有纵横九道断层。

从北向南亦称作为肥西——韩摆渡断层。

本场地原始地形基本平坦,地面起伏小于5.0°,无滑坡等地质灾害,较稳定。

2.4场地地质构造及岩土工程特征

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地层,由土体及岩体组成,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

其中土体主要由第四系晚更新世下蜀组(Qp)褐黄、青黄杂色粘土、粉质粘土组成;岩体主要由晚第三系定远群土金山组(E2t)第一段棕红、灰红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厚大于200m。

根据现场对岩土的鉴别、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本场地的地层可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

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及埋藏分布条件描述如下:

①填土(Qml):

灰褐色、杂色,呈疏松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系新近填土。

局部有少量淤泥质土,呈软塑状态。

本层分布普遍,本次勘察中大部分已被挖除,只在基坑周边及尚未开挖处有分布。

②粘土(Qal+pl):

棕黄色、黄灰色、褐黄色、棕红色,上部含有铁锰质结核、斑点、侵染、少量姜结石,网纹状微裂隙,其间含灰白色亲水矿物及铁锰质薄膜,向下多贝壳状斜裂面近于45°。

③卵石(Qal+pl):

灰黄、棕黄、褐黄色,主要由冰川运动过程中堆积的泥沙、卵石少许岩土碎屑组成,其中卵石磨圆度较好,中等-强风化。

花岗岩风化呈沙砾状,该层中含漂石。

④粉砂质泥岩(K2g):

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中厚层状,见水平层理,其上部风化呈土状。

可塑状态,强风化层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呈柱状。

地层分布统计表表2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统计项目

层厚

(m)

层顶埋深(m)

层顶高程

(m)

地层分布

1

填土

最大值

最小值

3.8

0.9

0.00

0.00

99.59

98.76

普遍

2

粘土

最大值

最小值

17.3

14.4

3.8

0.9

97.86

95.64

普遍

3

卵石

最大值

最小值

16.5

6.2

19.7

17.9

81.59

80.73

普遍

4

粉砂质泥岩

最大值

最小值

9.8

31.5

67.94

普遍

 

2.5地下水特征

2.5.1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从ZK1号孔内取地下水样一组,并委托“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检验,各种介质含量详见附录“水质分析报告”。

经计算分析,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型,pH值为6.88。

主要腐蚀性测试项目指标见下表(表4)。

主要腐蚀性测试项目指标       表4

测试项目

Ca2+

Mg2+

SO42-

Cl-

HCO3-

CO32-

游离CO2

总矿化度

含量(mg·L-1)

80.25

22.95

43.65

30.28

397.2

43.34

465.6

 

颜色:

口味:

透明度:

微浑

气味:

比电导:

528mm-1

PH值:

6.90

 

 

分析项目

P(Bz±)mg/L

C(1/ZBz±)mol/L

X(1/ZBz±)%

检测项目

CaCO3mg/l

K++Na+

35.3

1.41

26.6

总硬度

195.2

Ca2+

54.7

2.73

51.4

永久硬度

49.6

Mg2+

14.2

1.17

22.0

暂时硬度

145.6

 

合计

104.2

5.31

100.0

负硬度

0.0

Cl-

27.7

0.78

14.7

总碱度

145.6

SO42-

70.6

1.47

27.7

检测项目

HCO3-

177.6

29.1

54.8

游离CO2

40.2

 

CO32-

0.0

0.00

0.0

侵蚀CO2

0.0

 

NO3-

9.1

0.15

2.8

总矿化度

300.4

 

合计

285.0

5.31

100.0

 

 

 

总计

389.2

10.62

 

 

 

合肥地区属于湿润区,本场地土均为含水量w<30%的弱透水层,根据规范,本场地环境类型属Ⅲ类,干湿交替作用明显。

按环境类型和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规定,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按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规定,氯化物中Cl-1与硫酸盐折算后的Cl-1之和为41.19mg/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作用。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其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因此,本场地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其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5.2地下水位

根据本次钻探,量测混合地下水位68孔次,钻探期间稳定地下水位埋深约为2.50~10.00m,高程22.66~31.50m。

2.6物理地质现象

粘土层中含有大量亲水矿物。

可能会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3场区的稳定性评价

3.1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实验及成果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周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场地土的地层结构综合分析,场区内无岩溶、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我院于1998年所作的《某省某市城区地面沉降防治勘查报告》,拟建场区存在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某市区地主要是大量开采孔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

根据资料显示,该拟建场区占地面积小,地表水平变形为1.1mm/m,小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5.5.5条1款所规定的6mm/m的地段。

经综合分析论证,场区为相对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3.2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及参数取值

3.2.1岩土体种类分布及力学指标

依据钻探揭露、野外鉴别、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可将场区土层划分为十二大层,现按自上而下的揭露顺序分述如下:

(1)素填土(土层代号①,成因Q4ml)

灰褐色、杂色,呈疏松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系新近填土。

局部有少量淤泥质土,呈软塑状态。

本层分布普遍,本次勘察中大部分已被挖除,只在基坑周边及尚未开挖处有分布。

本层厚度0.9~3.8m,层顶标高98.76~99.59m,层顶埋深0.00m。

(2)粘土(土层代号②,成因Q2al+pl)

棕黄色、黄灰色、褐黄色、棕红色,上部含有铁锰质结核、斑点、侵染、少量姜结石,网纹状微裂隙,其间含灰白色亲水矿物及铁锰质薄膜,向下多贝壳状斜裂面近于45°。

本层厚度14.4~17.3m,层顶标高95.64~97.86m,层顶埋深0.9~3.8m。

于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96次,取原状土样60件,其测试指标值如下表:

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

样本数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

标准值

W

粘土

60

0.168~0.248

0.224

1.723

7.692

Gs

粘土

60

2.74~2.96

2.762

0.027

9.776*10-3

γ

粘土

60

20~21.5

20.848

0.316

0.015

e

粘土

60

0.716~0.505

0.593

0.045

0.076

Sr

粘土

60

91~98%

94.717

1.379

0.015

WL

粘土

60

38.3~44.9

40.727

1.309

0.032

Wp

粘土

60

17.5~20.6

18.973

0.601

0.032

Ip

粘土

60

18.8~24.6

21.725

1.363

0.063

IL

粘土

60

0~0.28

0.074

0.069

0.932

Cuu

粘土

60

32~137

92.700

15.128

0.163

0.964

89.356

φuu

粘土

60

19.65~28.23

24.968

1.888

0.076

0.983

24.544

a1-2

粘土

60

0.03~0.21

0.083

0.367

4.422

Es1-2

粘土

60

8.2~50.2

22.463

8.228

0.366

(3)卵石(土层代号③,成因Q2fgl+al)

灰褐色,浅灰黑色,棕灰色,硬塑,含少量有机质,具光泽反应,高干强度,高韧性,无摇震反应。

本层厚度0.40-0.70m,层底标高-4.43--3.81m,层底埋深3.80-4.40m。

于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次,锤击数6.0击,取原状土样4件,其测试指标值如下表:

物理力学指标

风化程度

样本数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

标准值

W

6

5.1~14.8

9.933

3.662

0.369

γ

6

23~25.1

24.07

0.088

3.656*10-3

γd

6

20~23.9

21.93

0.153

6.977*10-3

γw

6

23.1~25.2

24.17

0.088

3.641*10-3

Gs

6

2.73~2.75

2.737

0.008

2.923*10-3

n

6

13~27

20

5.514

0.276

R1

6

3.15~9.48

6.26

2.789

0.446

0.901

5.642

R2

6

3.61~10

6.077

2.908

0.479

0.894

5.433

Rw

6

2.41~7.95

5.002

2.422

0.484

0.893

4.467

(4)粉砂质泥岩(土层代号④,成因k2g)

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中厚层状,见水平层理,其上部风化呈土状。

可塑状态,强风化层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呈柱状。

3.2.2场地的波速测试成果统计分析

岩土名称

样本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Vp(m/s)

Vs(m/s)

Vp(m/s)

Vs(m/s)

Vp(m/s)

Vs(m/s)

填土

6

450

140

300

90

390

122

粘土

46

900

310

400

130

756

254

冰碛土

40

1100

430

900

310

1001

401

冰碛土(硬可塑)

1

900

310

900

310

900

310

全风化粉砂质泥岩

2

1100

440

1100

440

1100

440

强风化粉砂质泥岩

1

1100

430

1100

430

1100

455

中风化粉砂质泥岩

11

2100

950

1100

460

1677

751

3.2.3标贯试验成果分析

试验项目

土层

样品数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

标准值

30cm修正击数

2-1

9

4~9.9

6.844

2.25

0.329

0.927

6.344

2-2

77

2.1~17.7

12.336

1.773

0.144

0.968

11.941

2-3

4

13.3~16

14.55

1.145

0.079

0.983

14.303

3

6

7.8~18.7

10.95

4.214

0.385

0.915

10.018

3.2.4超重力重力触探测试成果表

试验项目

土层

样品数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

标准值

修正动探击数

圆砾

50

2~7

3.5

1.204

0.344

0.924

3.234

卵石层

343

1~30

11.931

9.463

0.793

0.825

9.843

4场区土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4.1场区土层结构

依据钻探揭露、野外鉴别、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可将场区土层划分为十二大层,现按自上而下的揭露顺序分述如下:

(1)素填土(土层代号①,成因Q4ml)

灰褐色、杂色,呈疏松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系新近填土。

局部有少量淤泥质土,呈软塑状态。

本层分布普遍,本次勘察中大部分已被挖除,只在基坑周边及尚未开挖处有分布。

本层厚度0.9~3.8m,层顶标高98.76~99.59m,层顶埋深0.00m。

(2)粘土(土层代号②,成因Q2al+pl)

棕黄色、黄灰色、褐黄色、棕红色,上部含有铁锰质结核、斑点、侵染、少量姜结石,网纹状微裂隙,其间含灰白色亲水矿物及铁锰质薄膜,向下多贝壳状斜裂面近于45°。

本层厚度14.4~17.3m,层顶标高95.64~97.86m,层顶埋深0.9~3.8m。

于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96次,取原状土样60件,其测试指标值如下表:

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

样本数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

标准值

W

粘土

60

0.168~

0.248

0.224

1.723

7.692

Gs

粘土

60

2.74~2.96

2.762

0.027

9.776*10-3

γ

粘土

60

20~21.5

20.848

0.316

0.015

e

粘土

60

0.716~

0.505

0.593

0.045

0.076

Sr

粘土

60

91~98%

94.717

1.379

0.015

WL

粘土

60

38.3~44.9

40.727

1.309

0.032

Wp

粘土

60

17.5~20.6

18.973

0.601

0.032

Ip

粘土

60

18.8~24.6

21.725

1.363

0.063

IL

粘土

60

0~0.28

0.074

0.069

0.932

Cuu

粘土

60

32~137

92.700

15.128

0.163

0.964

89.356

φuu

粘土

60

19.65~

28.23

24.968

1.888

0.076

0.983

24.544

a1-2

粘土

60

0.03~0.21

0.083

0.367

4.422

Es1-2

粘土

60

8.2~50.2

22.463

8.228

0.366

(3)粘土(土层代号③,成因Q4al+l)

灰褐色,浅灰黑色,棕灰色,硬塑,含少量有机质,具光泽反应,高干强度,高韧性,无摇震反应。

本层厚度0.40-0.70m,层底标高-4.43--3.81m,层底埋深3.80-4.40m。

于本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次,锤击数6.0击,取原状土样4件,其测试指标值如下表:

物理力学指标

风化程度

样本数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

标准值

W

6

γ

6

γd

6

γ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