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docx

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12

2020年高考精准模考卷·语文(2019.1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情绪及其治理是当前中国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学者的论述和相关部门的报告中,社会情绪往往被描述为流变的、非理性的,因而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引导和规制。

社会控制的角度审视如何有效认识和管控社会情绪,不仅是当前相关部门感到棘手的现实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社会情绪的基本出发点。

而笔者认为,社会情绪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社会学家罗斯在《社会控制》中强调了社会控制的规范属性,即社会控制是对越轨行为

的制裁。

在社会控制的传统定义下,人们通常将法律、宗教戒律、习俗、礼仪视为社会控制,

并且习惯性地将社会控制与强制权力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控制远不只是人们所熟悉的权力机构实施的控制,诸如社会舆论、群体情感等也都是社会控制的

有力方式。

前者属于正式的社会控制或者“硬控制”,后者属于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或者“软控制”。

在社会互动中,人们善于利用情绪对他人施加影响,通过情绪控制他人,以使特定行为

发生或得以避免。

正如杰克·吉布斯对社会控制的突破性定义所言,社会控制是一方相信

公开的行为会增加或减少另一方行为改变的概率。

一方的情绪会对另一方的行为产生影响,正是情绪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的核心要义。

稚童通过哭泣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父母通过怒目让孩子停止错误的行为、妻子通过赌气让丈夫妥协,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在群体行动中,行动者激昂的情绪可以帮助他们吸引社会组织和媒体的注意力,从而对后者施加影响,这同样是情绪作为非正式控制方式的一种体现。

当然,不管是消极的情绪还是积极的情绪,都是非正式的社会控制。

与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相比,情绪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显得冲动、没有计划

性,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但看似感性的情绪表达其实有其实践理性,遵循着模糊的实践感,比如情绪的持续时间、强烈程度与社会空间、社会时间、互动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上下垂直距离、文化距离等)密切相关。

不难想象,陌生人之间的情绪表达与熟人之间的情绪表达、个体之间的情绪表达与组织之间的情绪表达、私人领域的情绪表达与公共领域的情绪表达等存在差异,但无论差异有多大,其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情绪获得控制力以影响对方的行为。

显然,将情绪视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有助于我们对诸多社会现象的产生机制以及社会

行动的内在逻辑获得新的理解。

例如,为什么作为一种情绪的气在冲突中极为常见,为什么

诉苦成为社会动员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什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为什么舆情民意能够影响司

法审判。

将社会情绪视作一种社会控制方式,不仅为我们理解社会情绪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相

关部门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维。

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社会情绪未必就是攻击性的、破坏性

的;作为一种获得关注和控制力的方式,它可以是建设性的。

对社会情绪的硬管控很可能会

激化社会情绪,升级对控制力的竞争,对公共领域的理性对话、多元治理产生负作用。

相反,若是将社会情绪视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可能资源,有助于丰富社会治理的工具箱,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编自邢朝国《社会情绪:

一种社会治理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情绪是流变的、非理性的,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能对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

B.罗斯认为,社会控制是制裁越轨的方式,其表现形式为法律、宗教戒律、习俗等。

C.在社会互动中,情绪能对特定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可将其视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D.在社会公共空间里,社会情绪是建设性的,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C(A.曲解文意。

“社会情绪是……非理性的”不当。

根据第一段的“在学者的论述和相关部门的报告中,社会情绪往往被描述为流变的、非理性的”和第四段的“情绪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显得冲动、没有计划性,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但看似感性的情绪表达其实有其实践理性,遵循着模糊的实践感”等语句可知,是某些学者和相关部门将社会情绪视为“非理性的”,但作者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社会情绪的中有“实践理性”。

B.张冠李戴。

“其表现形式为法律、宗教戒律、习俗等”不是罗斯的观点,而是“人们通常”的看法。

D.说法绝对。

“社会情绪是建设性的”不当,原文为“它可以是建设性的”,且“消极的”社会情绪就不是“建设性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论证社会情绪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再分析社会情绪表达上的特点,最后指出将社会情绪视作社会控制方式的意义。

B.文章运用引证法,引述了罗斯和吉布斯对社会控制的看法,以此来论证社会情绪也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方式。

C.文章以稚童哭泣、妻子赌气、群体行动中行动者激昂的情绪等为例,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具体展现了情绪的社会控制功能。

D.文章末段将对社会情绪进行硬管控,与将社会情绪作为社会治理资源使用的两种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有力突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

B(曲解文意。

吉布斯的看法能论证观点,罗斯的看法则不能。

根据原文,罗斯的看法是传统的,而作者的看法与传统不同,所以作者引述罗斯的看法,是为了对它加以否定,进而表达自己的看法,即社会情绪也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方式,而不是用罗斯的看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中国学界往往将社会情绪视为管控对象,按照这种观念进行社会治理,可能激化社会情绪。

B.生活中,下属向领导与领导向下属表达不满情绪的方式有所不同,表明情绪表达遵循一定的实践理性。

C.进行社会治理时,将社会情绪视作一种社会控制方式,会有助于促进公共领域的理性对话。

D.对社会情绪的硬管控极有可能带来较大弊端,可见对社会治理而言,“软控制”要优于“硬控制”。

D(“对社会治理而言,‘软控制’要优于‘硬控制’”于文无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沿海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

常说的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水稻品种。

它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不用打农药。

国外最早开展耐盐水稻品种筛选和培育工作的是斯里兰卡,并于1939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抗盐水稻品种Pokkali。

我国的水稻耐盐性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展了全国稻麦抗盐碱协作研究。

1986年11月,广东湛江的陈日胜在海滩边发现了一株野生水稻,经多年繁殖、筛选,育成“海稻86”,具有较好的耐盐性。

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研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利用杂交与分子育种技术,计划在3年内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亩产300公斤以上的耐盐水稻品种。

据报道,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试验种植材料亩产突破500公斤,2017年小面积测产最高亩产达到621公斤,2018年筛选出176份优良材料在全国五大典型盐碱地试种。

2017年起,海水稻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国家耐盐水稻联合体试验,分北方中早粳晚熟组、黄淮粳稻组和南方沿海籼稻组三组,在全国沿海滩涂及盐碱地不同生态区设置18个试点,对首批25个参试品种进行了试验鉴定,筛选出16个品种进入2018年试验,其中9个进入生产试验,新增23个品种进入2018年区域试验。

(摘编自王才林等《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材料二:

采用单盐溶液进行种子处理,盐(NaCl)浓度分别为Og/L、6g/L、9g/L、12g/L、15g/L五个处理。

将种子置于50℃恒温箱中高温处理48小时,随机挑选饱满种子50粒,均匀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直径9cm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lOmL,2次重复,放入30℃恒温箱中发芽,至第10天记录种子发芽数。

相关数据见下表:

盐胁迫对芽长、根长、根数的影响

(摘编自张国新等《盐胁迫下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及耐盐性评价》)

材料三:

由武汉海稻国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沙漠环境下开展的海水稻试种工作在阿联酋迪拜取得巨大突破,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单产均刷新了迪拜沙漠水稻种植纪录,项目成果获得迪拜酋长及中国驻迪拜总领馆的肯定。

2018年10月,受迪拜方邀请,中国资深水稻专家前往迪拜,为当地沙漠环境下开展海水稻的种植提供完整的配套技术服务。

迪拜农业生态气候条件特殊,水稻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在技术上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水稻绝收。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项目专家小组克服了“苗期夜间低温”“全生育干旱少雨”“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创新播种方式、科学的肥水管理、严格的生长进程管控,实现迪拜海水稻高产。

经专家测产,迪拜项目区试种的海水稻目前平均亩产达到629公斤,实现了迪拜沙漠盐碱地水稻种植的重大突破,项目成果达到了沙漠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2019年7月11日中新网《中国海水稻在迪拜试种刷新当地沙漠水稻种植纪录》)4.下列关于“海水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绿色环保,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不用打农药。

B.耐盐碱,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

C.亩产300公斤以上,但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

D.我国研发时间虽晚,但目前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C(以偏概全。

“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只是迪拜特殊气候条件下海水稻的生产情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领衔的团队通过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计划在3年内选育出可推广的高产耐盐水稻品种,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B.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采用单盐溶液对种子进行处理时,盐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芽长、根长及根数下降的速度越快。

C.材料二的实验结果表明,盐对水稻种子发芽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培育出高耐盐水稻品种,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D.武汉一公司在迪拜沙漠环境下试种海水稻取得骄人成绩,有力说明了我国海水稻研发和种植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B(概括不当。

“芽长、根长及根数下降的速度越快”有误,由图表可知,在浓度为9g/L的时候,芽长、根长及根数下降的速度最快)

6.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水稻专家在海水稻的研发推广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及取得的成果。

(6分)

困难:

①盐碱土壤影响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②我国盐碱地类型多样复杂;③迪拜农业生态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海水稻生产。

成果:

①经过多年繁殖、筛选,育成有较好耐盐性的“海稻86”;②亩产屡创新高,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③试验区域逐年扩大;④海水稻品种越来越丰富;⑤海水稻种植走出国门,种植面积和单产均刷新了迪拜沙漠水稻种植纪录。

(“困难”3分,每点1分;“成果”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隐马宝山

酒一醒,孟浩然就后悔了。

他知道又一次失去了求仕的机会。

几天前,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吃酒吟诗,谈得甚欢。

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学,

决定把他举荐给皇上,为朝廷效力。

说好两天后一起赴长安去见皇上。

第三天,当韩朝宗派人前来孟家,唤他一同进京时,和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孟浩然说:

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

来人见劝不走孟浩然,回去禀告刺史。

韩朝宗很生气,一个人独自进京去了。

说来,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

六年前,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文,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

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为由,叫他躲在床底下。

皇上与王维谈了一些政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

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

“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

皇上走后,王维很是埋怨了几句孟浩然。

仕不成还受一顿奚落。

那一次的求仕之路也就这样断了。

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

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

孟浩然隐于鹿门山的鹿门寺。

寺院里有殿堂僧房数十楹。

除了一二十僧人外,没有闲杂人来,十分清静。

鹿门山东南三十里外是裹阳城,有一位叫姚邺宸的长史。

这是一个为襄州刺史做文案的七品官。

姚长史雅爱诗书,特别喜欢孟浩然风神散朗、清淡自然的山水田园诗。

姚长史听说孟浩然在鹿门山就跑来,想与诗人切磋,向他请教。

头一回进山,孟浩然醉酒,没有见到。

第二回进山,说是孟浩然病了,也没有相见。

姚长史真是个执着的文人,没过一个月,再次进山。

寺里住持告诉姚长史,说孟浩然游山去了。

姚长史在寺里等了半天,游山的孟浩然还不见回来。

长史就告别住持下山去了。

走到半路,他看到一个樵夫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见到自己就热情地打招呼:

“官家,下马歇歇脚吧。

姚长史就下马,刚坐下,樵夫就问:

“是来见孟山人的吧?

姚长史奇道:

“你怎知道?

樵夫笑了笑:

“时常有读书人来见孟山人,可是,这个孟山人却有些怪异,来人十之八九是见不到他的——您也是来与山人谈诗论文的吧?

姚长史说:

“孟浩然是与王维并称‘王孟’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文名扬天下,我是来向先生讨教的。

樵夫从腰带上解下两个装酒的葫芦,一个递给姚长史说:

“秋天里山风硬,喝两口酒驱驱寒吧。

”说着自已先饮了一口,“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致、田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少好诗呀!

“世人说孟山人的诗句句尽堪传,此话不虚啊!

”姚长史呷一口酒说。

他们坐在路边石上,好一阵谈论孟浩然的诗文,姚长史才上马走了。

他很是奇怪,自已怎么和一个砍柴的人谈论诗文这么长时间呢?

说着冬天就到了,姚长史就要随刺史大人进京赴任,他想走前再去拜见盂浩然。

姚长史就踏雪进山,进鹿门寺院,在住持僧房里喝茶暖身。

住持问:

“又访孟山人来啦?

姚长史说:

“年底就要进京了,想见一下孟先生啊。

“去吧,刚才还见先生往屋子里抱柴,想是暖屋子迎长史的吧。

姚长史推开孟浩然的屋子,里面暖暖的,却不见主人。

长史就翻看先生散放在桌子上的诗笺。

许久也不见主人影子,他便走出屋子在院子里一边寻人,一边游览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寺院,一直到晌午也没有找见孟浩然。

姚长史心中索然,与住持告别。

住持送姚长史出山门,住持问:

“可与孟先生畅谈?

姚长史悻然道:

“哪里畅谈,影子都没见一个,满院子寻,只见一个头戴幞头的扫雪人。

“带紫色幞头的人?

哈哈,那便是孟大山人啊!

”住持仰头大笑。

姚长史愕然:

“失之交臂,看来我与山人真是无缘啊!

住持笑了:

“你们是见过面的,就在路边一块石头上,还说了好大一阵子话嘛!

此时,他们的脚步已经走到那块路石边,姚长史一下子想起秋天坐在石上与樵夫谈诗论文的情景来了。

他“啊”了一声,“那个樵夫就是孟浩然,孟大山人哪?

住持长笑不止。

人说: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可谁见过孟浩然这样隐居的呢?

姚长史不胜慨叹:

“孟浩然乃真正大隐啊!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体部分以姚长史的经历、见闻和感受来写孟浩然,与《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行动和心理来写贾府有相似之处。

B.小说语言自然流畅,“吃酒吟诗”“谈诗论文”“仕途困顿”“失之交臂”等四字词语的加入,又让语言显得典雅厚重。

C.文中两次写到孟浩然醉酒不见人,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误事也是原因。

D.孟浩然与姚长史坐石谈诗论文的情节在文中两次出现,前后照应,一设谜,一解谜,给文章添了曲折,也增了趣味。

C(以偏概全。

孟浩然醉酒不见姚长史与“出仕”无关,不算“醉酒误事”)

8.文末姚长史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姚长史这样评价孟浩然的原因。

(6分)

①孟浩然生活上隐藏踪迹(不与世俗之人交往):

隐居幽寺,远离世俗,不轻易与外界来往,姚长史登门四次才偶得一见。

②孟浩然行动上隐藏身份(完全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不以文人身份自居,砍柴扫雪,与当地的山水田园生活融为一体。

③孟浩然精神上隐藏锋芒(精神上淡泊名声):

谦虚内敛,不以才华傲人,面对姚长史的夸赞淡定谦逊。

(6分;答出一点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小说前几段写孟浩然错过出仕机会的两次经历,在文中起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①交代孟浩然归隐的原因,引出下文对归隐情形的具体描写/为后文姚长史多次登门难得一见孟浩然做了铺垫。

②丰富人物形象。

因洒脱不羁失去被韩朝宗举荐的机会,因个性率直得罪唐玄宗,通过这几段描述,孟浩然的形象特征更加丰满立体。

③深化文章主旨。

韩朝宗和唐玄宗对孟浩然的不满与后文姚长史对孟浩然的敬重构成了强烈对比,使小说在赞颂孟浩然隐者风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归隐问题的思考)。

(答出一点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

蕃上疏驳之曰:

“二郡之民,陛下赤子也。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

虐,使其然乎?

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出为豫章太守。

迁大鸿胪。

会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

复征拜议郎,迁光禄勋。

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

“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

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注﹞数千,食内衣绮。

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

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

”帝颇纳其言。

车驾幸广成校猎。

蕃上疏谏曰:

“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

如或违此,则为肆纵。

”书奏不纳。

与黄琬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竞不受封。

蕃与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帝乳母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多行贪虐。

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与窦武谋之。

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

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

即日害之。

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注】采女:

宫女。

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

被征召授予议郎,两次升迁为乐安太守。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这时派人送信给陈蕃,有请托的事情。

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谎请求拜见陈蕃,陈蕃发怒,拷打他致死,获罪被贬转任修武令。

逐渐升迁,被任为尚书。

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作乱,公卿商议遣将征讨他们。

陈蕃上疏反驳他们说:

“两郡的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

致使子民为患作乱,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使他们这样的吗?

另选清正贤明、奉行公事,能够宣扬法令、爱护惠及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皇上的大军,山贼却可以平息啊!

”被外放为豫章太守。

升任大鸿胪。

正遇上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震怒,李云被判处极刑。

陈蕃上书营救李云,获罪被免官。

再次被征召授予议郎,升任光禄勋。

当时封爵赏赐逾越制度,受宠的内官众多,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

“近身侍从不合道义却授予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却给予赏赐。

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无法维持生计,然而宫女却有几千人,吃肉穿绸。

陛下应搜求政事得失,选择忠诚善良之人任用他们。

使奖赏处罚,各得其所。

”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

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

陈蕃上疏劝谏说:

“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郊祀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以助祭祀,用来劝勉孝敬之情。

如果有人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

”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

(陈蕃)与黄琬一起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豪族子弟诬陷控告,获罪免官归家。

灵帝即位后,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陈蕃坚决辞让,前后十次递上奏章,最终没有接受封赏。

陈蕃和大将军窦武,征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务,天下的士人无不殷切盼望天下太平。

灵帝的乳母早晚都在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一起谄媚逢迎太后。

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给他们封爵授官,他们多行贪婪暴虐之事。

陈蕃常憎恨这帮人,决心诛杀宦官,与窦武谋划此事。

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诏令杀了窦武等人。

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

陈蕃拔剑叱骂王甫,王甫的兵士不敢靠近他,于是增兵数十层包围陈蕃等人,就捉拿了陈蕃。

当天就杀害了他。

他的宗族、门生、旧部属都被免职禁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坐左转修武令/

B.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坐左转修武令/

C.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坐左转修武令/

D.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D(标点为: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

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指高级官员选用属员,与皇帝直接选用名士为官的“辟”同为汉代选官制度。

B.郊,即郊祀,是古代帝王在国都近郊祭祀天地神灵、为社稷祈福的一种祭祀活动。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卿大夫的封地,受封者以赋税为食禄。

食邑大小按户数计算。

D.禁锢,指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或者参加政治活动,多因党争而起。

A(“征”和“辟”的意思颠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反对讨贼,痛斥官吏暴虐。

山贼作乱,公卿力主兴兵征讨,陈蕃严厉驳斥,认为祸根是官吏贪污暴虐,若挑选奉公爱民的官吏,山贼可不战而平。

B.陈蕃直言规劝,指出桓帝过失。

陈蕃批评桓帝逾越礼制,滥赏无功之人;指出桓帝在非祭祀时节游猎,实为放纵无度。

但这些谏言并未被皇帝采纳。

C.陈蕃不贪名位,一心尽忠国事。

当陈蕃被晋封高阳乡侯、赏赐封地时,他一再上书推让,最终没有受封;和窦武等任用贤士,给天下之士带来国家太平的希望。

D.陈蕃嫉恶如仇,事败壮烈赴死。

陈蕃憎恨宦官与灵帝乳母勾结,谄媚太后,多行贪虐,与窦武密谋剪除曹节等人;事败后,陈蕃仗剑闯宫,怒叱王甫,被害身亡。

B(“但这些谏言并未被皇帝采纳”有误。

原文“帝颇纳其言”表明桓帝对陈蕃的劝谏有所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没有赖以生存的方法(可意译为:

无法维持生计),然而宫女却有几千人,吃肉穿绸。

[5分;“比年”(连年)、“不聊”(没有依靠)两处各1分,大意3分]

(2)与黄琉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陈蕃)与黄琬一起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豪族子弟诬陷控告,获罪免官归家。

[5分;“典”(掌管)、“谮”(诬陷,中伤)、“坐”(因犯……罪,获罪)三处各1分,大意2分]

注意:

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