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3738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桥施工测量 测量学.docx

道桥施工测量测量学

道桥施工测量

11.1.1线路测量

线路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测量。

(一)初测

对线路方案研究中有价值的几条线路或一条线路,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实地进行选点,标出线路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导

线测量、水准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称为初测。

(二)定测

把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所选的线路方案,利用带状地形图上的初测导线和设计图上的线路的几何关系,将选定的线路测设到实地上

去,称为定测。

它包括中线测量、曲线测设、纵横断面测量和局部地形测绘。

(三)里程

从线路起点沿线路经过的长度,称为里程;把里程表示为整公里数+不足整公里米数的形式以区别线路上不同的点,称为里程

桩号,例如:

K4+100。

里程桩分整桩和加桩。

 11.1.2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

 初测阶段的水准测量分为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

(一)基平测量

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并对水准点按国家等级水准要求进行观测的水准测量。

水准点一般地段约2公里一点,复杂地

段约1公里设一点。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往返测或两组高差不符值在±30√Lmm(L是

相邻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以内时取平均值。

11.1.2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

 初测阶段的水准测量分为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

(一)基平测量

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并对水准点按国家等级水准要求进行观测的水准测量。

水准点一般地段约2公里一点,复杂地

段约1公里设一点。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往返测或两组高差不符值在±30√Lmm(L是

相邻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以内时取平均值。

(二)中平测量

中平测量是测定线路中桩高程。

一般采用单程水准测量。

水准路线应起闭于基平测量时所设立的水准点上。

转点高程取位到mm,

中桩高程取位到cm,中平测量允许闭合差为±50√Lmm(L为附和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11.1.3圆曲线测设

 线路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若用圆曲线连接,则可根据线路偏角α、圆曲线半径R计算测设数据进行放样。

放样分两步进

行,先放样圆曲线的三个主点(直圆点ZY、曲中点QZ和圆直点YZ),再放样圆曲线上的中桩点并检查主点及中桩点。

圆曲线如下图:

(示意图)

圆曲线的主要元素及计算公式:

切线长T=R·tan(α/2)

曲线长L=R·α·π/180°

外矢距E=R[sec(α/2)-1]

切曲差D=2T-L

 

主点的桩号计算及检核如下:

ZY桩号=JD桩号-T

QZ桩号=ZY桩号+L/2

YZ桩号=QZ桩号+L/2=ZY桩号+L

JD桩号=ZY桩号-T+D(检核)

圆曲线的主点的测设过程:

①在JD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用盘左瞄准直圆方向,将水平度盘的读数配到0°00′00″,在此方向量取T,定出ZY点;

②倒转望远镜,转动照准部到度盘读数为α,量取T,定出YZ点;

③继续转动照准部到度盘读数为(α+180°)/2,量取E,定出QZ点;

圆曲线中桩放样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偏角法、直角坐标法等

1、偏角法的偏角计算如下

δi=ψi/2(δi为圆曲线第i个桩点的偏角,ψi为圆心角)

=i·δi

δi=(C/2R)·180°/π(C为相邻中桩间的距离,是个常数)

2、偏角法测设过程:

①在ZY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用盘左瞄准JD,将水平度盘的读数配到0°00′00″;

②转动照准部到度盘读数为δ1,从ZY点量取C,定出1点;

③转动照准部到度盘读数为δi,从第i-1点量取C,与此方向交出第i点;

④检核,观测者将水平度盘读数放到α/4时,应能看到QZ桩;将水平度盘读数放到α/2时,应能看到YZ桩,最后一桩点到点的

弦长在半径方向的分量应小于±0.1m,在切线上的分量应小于±L/1000。

3、直角坐标法的坐标系及坐标计算如下:

以点为ZY原点,指向点的切线方向为X轴,指向圆心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则

Xi=R·sinψi

Yi=R·(1-cosψi)

式中:

ψi=i·C/R·180°/π

4、直角坐标法放样过程:

①从ZY点沿切线方向量取Xi,自此点沿垂直方向量取Yi,定出1点

②重复依次定出i点

③检查。

与偏角法互检。

11.2.1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测设

为了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入一段半径由∞逐渐变化到R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目前常用的缓和曲线多为螺旋线,它有一个特性,曲率半径ρ与曲线长度l成反比。

数学表达为:

ρ∝1/l或ρ·l=k(k为常数)

若缓和曲线长度为l0,与它相连的圆曲线半径为R,则有:

ρ·l=R·l0=k

目前我国公路采用k=0.035V3(V为车速,单位为km/h),铁路采用k=0.09808V3,则公路缓和曲线的长度为l0=0.035V3/R,

铁路缓和曲线的长度为:

l0=0.09808V3/R。

11.2.2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及主元素的计算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有直缓点ZH、缓圆点HY、曲中点QZ、圆缓点YH、缓直点HZ。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元素及计算公式:

切线长Th=q+(R+p)·tan(α/2)

曲线长Lh=2l0+R·(α-2β0)·π/180°

外矢距Eh=(R+p)·sec(α/2)-R

切线加长q=l0/2-l03/(240R2)

圆曲线相对切线内移量p=l02/(24R)

切曲差Dh=2Th-Lh

式中:

α为线路转向角;β0为缓和曲线角;其中q、p、β0缓和曲线参数。

11.2.3缓和曲线参数推导

dβ=dl/ρ=l/k·dl

两边分别积分,得:

β=l2/(2k)=l/(2ρ)

当ρ=R时,则β=β0

β0=l0/(2R)

若选用点为ZH原点,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切线的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则:

dx=dl·cosβ=cos[l2/(2k)]·dl

dy=dl·sinβ=sin[l2/(2k)]·dl

考虑β很小,sinβ和cosβ即sin(l2/(2k))和cos(l2/(2k))可以用级数展开,等式两边分别积分,并把k=R·l0代入,得以曲线

长度l为参数的缓和曲线方程式:

X=l-l5/(40R2l02)+……

Y=l3/(6Rl0)+……

通常应用上式时,只取前一、二项,即:

X=l-l5/(40R2l02)

Y=l3/(6Rl0)

另外,由图可知,

q=XHY-R·sinβ0

p=YHY-R(1-cosβ0)

以β0=l0/(2R)代入,并对sin[l0/(2R)]、cos[l0/(2R)]进行级数展开,取前一、二项整理可得:

q=l0/2-l03/(240R2)

p=l02/(24R)

若仍用上述坐标系,对于圆曲线上任意一点i,则i点的坐标Xi、Yi可以表示为:

Xi=R·sinψi+q

Yi=R·(1-cosψi)+p

 

11.2.4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桩号计算及检核

ZH桩号=JD桩号-Th

HY桩号=ZH桩号+l0

QZ桩号=HY桩号+L/2

YH桩号=QZ桩号+L/2=HY桩号+L=ZH桩号+l0+L

HZ桩号=YH桩号+l0=ZH桩号+Lh

JD桩号=ZY桩号-Th+Dh(检核)

11.2.5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的测设过程:

(1)在JD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用盘左瞄准直圆方向,将水平度盘的读数配到0°00′00″,在此方向量取Th,定出ZH点;

(2)从JD沿切线方向量取Th-XHY,然后再从此点沿切线垂直方向量取YHY,定出HY点;

(3)倒转望远镜,转动照准部到度盘读数为α,量取Th,定出HZ点;

(4)从JD沿切线方向量取Th-XHY,然后再从此点沿切线垂直方向量取YHY,定出YH点;

(5)继续转动照准部到度盘读数为(α+180°)/2,量取Eh,定出QZ点。

11.2.6偏角法测设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中桩

(一)缓和曲线的偏角计算:

tanδ=Y/X

考虑到δ很小,则tanδ≈δ,因此可得:

δ=Y/X

=l2/(6Rl0)

上式表明偏角δ与曲线长度的平方l2成正比。

因此,可以得出

δi∶δ1=li2∶l12

HY点的偏角δ0=l02/(6Rl0)=l0/(6R)=β0/3

若用整桩距进行测设时,l2=2l1,l3=3l1,……,由此可得:

δ1=(l12/l02)·δ0

δ2=22δ1

δn=n2δ1

(二)缓和曲线的偏角法测设过程:

①在ZH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用盘左瞄准JD,将水平度盘的读数配到0°00′00″;

②转动照准部到度盘读数为δ1,从ZH点量取C,定出1点;

③转动照准部到度盘读数为δi,从第i-1点量取C,与此方向交出第i点;

④检核,观测者将水平度盘读数放到β0/3时,应能看到HY桩;

⑤另一半缓和曲线在HZ点同样过程测设。

(三)缓和曲线的偏角法测设完成后的圆曲线偏角法测设过程:

①在HY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用盘右瞄准ZH,将水平度盘的读数配到360°-2β0/3;

②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此时望远镜照准的方向为圆曲线线的切线方向,倒转望远镜;

③按照圆曲线偏角法进行测设;

④检核,如同圆曲线偏角法测设中的检核一样。

(四)直角坐标法放样过程:

①从ZY点沿切线方向量取X1,自此点沿垂直方向量取Y1,定出1点

②重复依次定出i点

③检查。

与偏角法互检。

11.3.1纵断面测量

 线路的平面位置测设后,采用中平测量方法测出个里程桩、加桩处的高程,从而绘制表示沿线起伏情况的纵断面图,这个过

程称为纵断面测量。

其最终目的是便于进行线路纵向坡度、桥涵位置等的设计。

 纵断面测量记录表如下:

表中每一站的各项计算依次按下列公式进行:

(1)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2)转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读数

(3)中桩高程=视线高程-间视读数

 绘制的纵断面图如下:

11.3.2横断面测量

 为满足路基、桥涵等专业设计和土方计算的要求,对线路两侧地形起伏情况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横断面测量,以便绘制出横断

面图。

在线路的百米桩、加桩处都应进行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的方向与线路直线垂直或与线路曲线点的切线垂直。

宽幅与线路等

级相关,一般取左右各30m。

(一)横断面测量的方法常用的有:

经纬仪测量横断面、水准仪测量横断面、断面仪测量横断面和比高法测量横断面。

(二)横断面测量记录如下:

表中:

分数的分母表示测段水平距离,分子表示测段两端点的高差。

(三)绘制的横断面图形式如下:

根据横断面测量数据,按距离和高程取相同比例尺(通常1:

100或1:

200)绘制的横断面图。

11.3.3道路施工测量

道路施工测量主要进行线路中线的恢复、竖曲线测设、施工控制桩的测设和路基边桩的测设。

施工控制桩测设可以用与线路中心线平行的平行线法测设(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直线段),还可以切线延长线法控制恢复JD点。

竖曲线测设时,考虑到竖曲线的坡度转折角α较小,可以近似计算,公式如下:

α=i1-i2

而tan(α/2)≈α/2=i1-i2,此后,圆曲线的主元素简化计算为:

切线长T=R·(i1-i2)/2

曲线长L=R·(i1-i2)

外矢距E=T2/(2R)

 

11.4.1基线测量

 基线测量就是对控制网中某一条或几条边实施高精度的距离丈量,其量测精度不低于1/10000。

11.4.2方向交会法

 方向交会法是测设桥墩位置的常用方法,其图如下(DA、CA为基线):

 计算式为:

αi=arctan[di·sinθ1/(D1-di·cosθ1)]

βi=arctan[di·sinθ2/(D2-di·cosθ2)]

为了检核αi、βi,参考求算αi、βi的方法计算ψi、φi:

φi=arctan[D1·sinθ1/(di-D1·cosθ1)]

ψi=arctan[D2·sinθ2/(di-D2·cosθ2)]

计算检核式为:

αi+φi+θ1=180°

βi+ψi+θ2=180°

施测过程为:

在A、C、D点分别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A点标出桥轴线AB方向,在C、D点分别后视A点,然后分别测设αi、βi角,

此时三条线通常构成一个视误三角形,而不是一点。

若视误三角形在桥轴线上的边长不大于规定数值(墩底2.5cm,墩顶1.5cm)

,则取C、D点两测设方向交点在桥轴线上的投影点作为放样的墩位中心。

 方向交会的精度与交会角(方向线CP与方向线DP之间的夹角)有关,交会角在90°~110°之间,交会精度最高。

在选择基线和

布网时尽可能使交会角在80°~130°之间,但不能小于30°或大于150°。

11.5.1地下导线测量

隧道施工地面控制网布设时,在洞口附近至少应有3个平面控制点和2个高程控制点。

 地下导线测量具有以下特点:

(1)地下导线是支导线,并且随着隧道的开挖而向前延伸。

支导线只能用重复观测的方法进行检核。

(2)地下导线是先敷设精度较低的施工导线,然后再敷设精度较高的基本导线。

(3)最后一个导线点离工作面的距离不应过大。

(4)隧道贯通后,应重新观测地下导线,以便最后确定隧道中线位置。

11.5.2地下水准测量

 地下水准测量应以洞口水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依据,通过水平坑道、竖井或斜井等处将高程传递到地下。

 地下水准测量具有以下特点:

(1)在隧道贯通前,地下水准路线是支线,需要往返观测及多次观测进行检核。

(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般先测设精度较低的临时水准点(设在施工导线上),然后再测设精度较高的永久水准点。

永久水准点间距

一般为200~500米。

(2)隧道贯通后,应将两相向水准支线联成附合在两洞口水准点的单一水准路线。

11.5.3隧道中线测设

 隧道中线测设方法与道路中线测设方法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