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3768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docx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届高三上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地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30X2=60分)

读经纬网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4440千米B.3330千米C.2220千米D.1820千米

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C.一直向西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答案】1.C2.B

【解析】

1.读图可知,M和N两点在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较小,仅为40°,其实际距离约等于两点间的纬线段长度。

根据纬线段长度计算公式L=111千米×COSΦ×经度差,(Φ为纬线的纬度数,)可以计算LMN=111千米×COS60°×40="2"222千米,故答案选C。

2.在地图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是过两点,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

图中两点从M到N,按经度差较近的一侧是向东,在北半球先向北偏,再向南偏。

所以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对。

故答案选B项。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上面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丙、丁、乙B.乙、甲、丁、丙C.丙、丁、甲、乙D.乙、丁、甲、丙

4.若要绘制图示青岛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才能使图上内容最详细()

A.1厘米代表50千米B.1/250000C.1∶50000D.二百万分之一

【答案】3.A4.C

【解析】

3.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图示四幅地图图幅相同,表示的范围大小依次是乙>丁>丙>甲,所以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丁乙,答案选A。

4.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所以绘制青岛市崂山区的地形图,图上内容要求最详细,应选择比例尺最大的,四个选项中最大的比例尺是1∶50000,故答案选C。

为了遏制全球变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召开一次,2013年11月11日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2014年12月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图甲比较,图乙()

A.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6.利马位于华沙的()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答案】5.C6.A

【解析】试题分析:

5.读图可知,甲乙两图的图幅基本相同,而甲图跨经纬度少,比例尺大,范围小,乙图比例尺小,范围大,ABD错、C对。

故选C。

6.利马位于南纬10°左右,西经75°附近,华沙位于北纬52°,东经22°,利马位于华沙的西南方向,故选A。

考点:

比例尺有关内容经纬网图上方向判断

【名师点睛】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

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200m,由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100、1250B.1100、1350C.1500、1250D.1500、1350

【答案】7.A8.C

【解析】试题分析:

7.读图,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则a海拔大于1300米,图中集水方向应垂直等高线指向河谷方向,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①,A对。

④不与等高线垂直,③指向海拔高处,D、B错。

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b海拔低于1300,②指向海拔高处,C错。

8.图中等高距为200m,结合前面分析,a大于1300米,应是1500米,b的数值范围是1100-1300之间,则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1500、1250,C对。

考点:

等高线与河流流向关系,等值线递变规律。

【名师点睛】记住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的关系,始终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由此确定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趋势,结合等高距,判断数值大小或取值范围。

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53.1°S,70.9°W),这是“雪龙”号的第二次环南极航行。

读“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9.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10.弗里曼特尔到蓬塔的最短距离约为()

A.2300千米B.6300千米C.10500千米D.15500千米

【答案】9.C10.A

【解析】

9.由图可知长城站距南极点较中山站远,因此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北方;由材料可知长城站位于58.9°W,中山站位于76.4°E,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方,因此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B正确。

【名师点睛】

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

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纬度差,就可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约是111*Cosа千米(а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200mB.235mC.270mD.300m

1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

【答案】11.C12.A

【解析】试题分析:

11.据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据等高线数值递变规律可知甲海拔高度范围为350-400米之间,据题干知急流段高差为30cm,则乙为100-120米之间,所以两地高差范围为230-300米之间,故C正确。

1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急流段流向为自东向西,A正确;山顶处没有悬崖,B错误。

根据等值线的判读,最低处位于湖泊,C错误;甲丁之间有一凸形坡,不能通视,D错误。

考点: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原创)“朱诺”号入轨工作北京时间2016年7月5日中午,美国航天局宣布已在太空飞行4年11个月的“朱诺”号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这是自2003年“伽利略”号结束木星探测任务以后,13年来首颗绕木星工作的探测器。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的轨迹主要在下图中的()区域

A.甲B.乙C.丙D.丁

14.“朱诺”号探测器探测木星的主要目的在于()

A.为发展太空旅游做准备B.寻找太空资源

C.探测太空存在生命的条件D.寻找地外文明

15.“朱诺”号探测器在飞向木星的过程中,最不可能遇到得是()

A.强大的太阳风B.众多的小行星C.拖着长尾巴的彗星D.绚丽的极光

【答案】13.B14.C15.D

【解析】

13.读材料可知,从地球上发射“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需要穿过火星轨道。

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判断,乙为火星,因此答案选B项。

14.木星与地球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因此“朱诺”号探测器探测木星的主要目的在于探测太空存在生命的条件,故答案选C项。

15.极光现象是,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的光芒。

因此在“朱诺”号探测器在飞向木星的过程中不可能遇到,D正确;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宇宙空间的天体都有可能遇到,A错误;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因此B错误;太阳系中的成员中有彗星,因此有可能遇到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C错误。

故答案选D项。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原创)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时区相同B.甲在乙的东北方向

C.甲比乙先看到日出D.甲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均比乙大

17.乙地一中学生,在某日看到太阳在自己的正南方时,观察自己的手表时间为()

A.12:

00B.11:

32C.12:

28D.不能确定

18.冬季晴朗的夜晚,甲地某地理教师带领学生20:

00观察天象时,发现某行星恰好位于自己的头顶,推测第二天晚上再次看到该行星在自己头顶时,时间为()

A.20:

00B.20:

03:

56C.19:

00D.19:

56:

04

【答案】16.B17.C18.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6.读图根据甲乙所在的经度可知,甲地所在的时区为东八区,乙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七区,A错误;从纬度上来看,甲地在乙地的北方,从经度上来看,甲在乙地的东方,因此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向,B正确;同一纬度上,经度越靠东日出越早,同一经线上,昼越长日出越早,甲地和乙地,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因此甲地和乙地的日出时间无法判断,C错误;甲地和乙地的角速度相同,乙地的线速度大于甲地,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17.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当太阳在正南位置时,说明此时113°E的地方时为12时,我国统一所用的时间为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上的地方时,根据时间计算规律,北京时间所在的经度和113°E相差7°,时间相差28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可知,此事北京时间为12:

28,故答案选C项。

18.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地球自转的实际周期。

有题文可知,以天空中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

某一行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向后推23时56分4秒即可,即为19时56分4秒,故答案选D项。

(改编)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平面图,箭头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①②③④最适合建河港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下列四幅图剖面图时,符合①处河岸特征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9.C20.D

【解析】

19.本题主要考查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的曲流处,②③位于凹岸,①④位于凸岸,结合河流的凹凸两岸的流速变化,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为住,水深,适合港口建设;河流凸岸则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淤积,水浅,不适合港口建设。

但是由于③地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可以河海联运,因此更适宜港口建设,故答案选③地。

故答案选C项。

20.①位于河流曲流的凸岸,位于河流的左岸,结合方向标可知,①位于西岸。

河流凸岸则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淤积,水浅。

结合以上分析和方位,可以判断①和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点睛:

河流凹岸与凸岸:

一、外力作用特点:

以河水的侧蚀为主。

河水流经弯曲河道,受离心力作用,表层水流偏向凹岸,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造成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连续的河湾。

二、应用

1、建深水河港:

凹岸处。

这里流水的侵蚀作用强,不易淤积,水深。

2、聚落:

凸岸处。

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不会受到河流的侵蚀;凸岸天然水面围绕,还有利于军事防御,居住较安全;水浅,易取水。

3、农业:

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堆积,易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便于发展农业。

4、如图中水流速度从大到小为b、a、c

(原创)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7年)4月12日2时25分在浙江杭州市临安市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0.08度,东经119.34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1.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位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2.S波和P波在乙和丙之间的变化,说明()

A.S波比P波传播速度慢B.P波到达地面使人感到上下颠簸

C.丙区域以熔融物质为主D.地震波蕴藏着巨大能量

23.地震发生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大约直射赤道附近B.临安市日出较前一天(4月11日)晚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震中观察到北极星的高度约为30度

【答案】21.A22.C23.D

【解析】

21.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

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是6-7千米。

浙江杭州市临安市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震源在地壳内。

地壳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甲为地壳,乙为地幔、丙为地核,故答案选A项。

22.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的特点。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三态物质中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知,划分乙丙两地的为古登堡面,地震波穿过该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减小,这说明界面两侧物质发生变化,丙区域以熔融物质为主,横波不能传播,C正确;S波比P波传播速度慢和P波到达地面使人感到上下颠簸,地震波蕴藏着巨大能量,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不能通过S波和P波在乙和丙之间的变化说明,ABD错误;故答案选C。

23.地震发生时为4月12日2时25分,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赤道时为3月21日,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昼长越来越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B错误;7月初为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小,C错误;某地北极星的高度与所在地的纬度相同,有材料可知,该地纬度为北纬30.08度,故该地观察到北极星的高度约为30度,D正确。

故答案选D项。

点睛: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圈层

范围

特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

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5.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6.关于图中a、b、c、d四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判定,正确的是()

A.a>b>c>dB.ac=d>b

【答案】24.C25.D26.C

【解析】试题分析:

24.图示区域越向北线速度越小,说明位于北半球;60°纬线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30°纬线线速度为1447千米/小时,因此图示区域位于中纬度,A正确。

25.图中a的线速度为870-900千米/小时,b的线速度是840-870千米/小时,a的线速度大于b,地势高,A正确。

26.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小时,因此a=b=c=d,C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速度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28.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

A.甲乙相同B.甲大于乙C.乙大于甲D.无法判断

【答案】27.B28.B

【解析】试题分析:

27.根据经纬度判断,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甲的纬度比乙低,则甲地位于乙的南方。

甲的经度是90°W,乙经度是31°E,则甲地位于乙的西方,所以甲地位于乙的西南方向,故选C。

28.甲图中经度差、纬度差都是4°,乙图中经度差、纬度差都是2°,两图图幅相同,但乙图代表的实际面积小于甲图,那么比例尺大于甲图,故选C。

【考点定位】经纬网的应用

【名师点睛】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1)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

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东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

(1)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2)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3)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3.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的判断

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或只告诉两点的经纬度,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图上再来判断方向。

如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下面转绘来判断。

29.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图中的等高距相同),回答下面小题。

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坡度的大小取决于垂直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

图中等高距相同,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垂直高差相同,而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水平距离相似,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四幅图中,丁图比例尺最大,相邻两条等值线间代表的实际水平距离最小,所以丁图坡度最大,故答案选D项。

30.关于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等高线的数值大小没有标出,无法判断地势起伏,A错误;四幅图中,丙图比例尺最小,表示的区域面积最大,丁图比例尺最大,实际地形最详细,B错误,C正确;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2.5倍,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第II卷

二、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北京时间(2016年)9月27日凌晨美国航天局宣布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直接观测到木卫二“欧罗巴”表面喷发出的水汽,直接支持了此前关于木卫二存在巨大喷泉的观测结论。

据测算,“欧罗巴”地表以下的海水透过表面缝隙喷射出来,呈现羽毛状,高度可以达到200公里,相对于“欧罗巴”的尺度而言,简直就是“摸到了天”。

木卫二有着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的海洋,含水量几乎就是地球的2倍之多!

此项观测或有助于确定未来的探测计划。

(1)根据材料可知木卫二“欧罗巴”具备了生命起源的条件是

(2)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具有、近圆性、,为地球上生命起源提供安全的星际空间。

(3)说明地球上形成适宜生物起源和发展的温度条件是因为适中、周期适中、大气层提供保温作用。

【答案】

(1)液态水

(2)同向性共面性

(3)日地距离自转和公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特征、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1)本题主要考查天梯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海洋是生命物质的起源,由材料可知,木卫二有着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的海洋,含水量几乎就是地球的2倍之多,说明木星上具有液态水体,具备了生命起源的条件。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的特征,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为地球上生命起源提供安全的星际空间。

(3)地球离太阳的距离适中,同时由于地球存在合适的自转和公转周期,这样能够为地球表面维持地较为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生命过程中的发生和发展。

点睛:

32.读某日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时刻日期为,节气为日。

(2)此日,北京的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最小)值。

(3)BC所在的线为线(晨、昏),这一天B点日落时间为。

(4)D点此时为点,该日夜长为小时。

【答案】

(1)12月22日冬至

(2)最小

(3)昏16(4)221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

(2)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距离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

(4)读图分析可知,D点所在的经度与18:

00所在的经度相差60,时间相差4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知,D地时间为22时。

D点在赤道上,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夜长为12小时。

33.读国际日期变更线和180O经线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在乙的(方向),甲为(时区),比乙(早/晚)小时。

(2)由A过渡到乙,日期(加上/减去)一天;如果D为2017年2月28日,则C为2017年。

(3)如果全球分为两个日期(今天、昨天),E为。

(4)当G和H处于同一天时,1800经线地方时为点

【答案】

(1)西方东十二区早24

(2)减去3月1日(3)今天(4)0(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期界线以及特点。

(1)读图分析可知,甲地在乙地的西方,甲地所在经度为东经,因此所在的时区为东十二时区,乙地在西经范围,所在时区为西十二时区,根据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原则可知,甲地比乙地时间要早24小时。

(2)由A过渡到乙,从东十二时区过渡到西十二时区,日期减去一天;D在西十二时区,C在东十二时区,东十二时区比西十二时区早一天,时间相同,因此,如果D为2017年2月28日,则C为2017年3月1日。

(3)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要加一天。

即东十二时区为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