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3965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学案

第29讲 植物激素调节

[考纲明细]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板块一 知识·自主梳理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1)产生

(3)分布:

各器官中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分。

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4.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

总结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方式及特点

(1)作用方式:

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作用特点:

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浓度:

一般情况下,在浓度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2)成熟程度:

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3)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大小依次为根>芽>茎。

(4)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3.生长素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1)实例——顶端优势

①现象:

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②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

③解除:

去掉顶芽。

④应用:

果树整形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2)生长素类似物及其应用

①概念

②应用

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获得无子果实;促进结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4.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实验步骤

(3)实验注意

①扦插枝条的选取:

一般选取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

②处理扦插枝条的方法:

浸泡法(浓度较低)、沾蘸法(浓度较高)。

③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

④预实验: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

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⑤实验的测量指标:

可以是枝条的生根数目,也可以是生根的长度。

三、其他植物激素

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生理作用

(2)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3)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1)概念: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类似物2,4-D、乙烯利、矮壮素等。

(2)优点: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

(3)应用实例

①用乙烯利催熟凤梨。

②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幼苗,可以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③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④青鲜素可保持蔬菜鲜绿,但其可能有致癌作用。

⑤2,4-D是应用广泛的除草剂。

◆ 深入思考

研究表明:

脱落酸在高温下易降解,据此,请解释“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若遇干热后再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将易在穗上发芽”。

提示 这是因为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

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

没有了脱落酸,这些种子就不会像其他种子那样休眠了。

再遇到大雨天气又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种子就在穗上萌发。

◆ 自查诊断

1.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

答案 ×

2.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

(  )

答案 √

3.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  )

答案 ×

4.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  )

答案 ×

5.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  )

答案 √

6.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  )

答案 √

板块二 考点·题型突破

考点1

生长素的发现

[2016·全国卷Ⅲ]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即左图属于对照组,所以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均不含生长素,而右图属于实验组,即琼脂块a′中含有生长素,所以胚芽鞘b′侧含IAA,A、B错误;胚芽鞘细胞均能运输IAA,C错误;琼脂块a′中的IAA经胚芽鞘向下运输到d′,其中一部分会留在胚芽鞘中被其利用,D正确。

[答案] D

题型一 生长素的发现

1.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胚芽鞘感光部位和弯曲生长部位在尖端

C.拜尔的实验中,植物的向光性是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所致

D.能从人尿中提取出生长素的原因是人体内无分解生长素的酶

答案 D

解析 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属于扩散,A错误;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B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错误;人体内没有分解生长素的酶,故生长素随食物进入人体内后会随着尿液排出,D正确。

2.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

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 B

解析 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可知,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放在一侧的琼脂块无关,而是与琼脂块中含有的来自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成分有关,故A、C、D错误,B正确。

题型二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3.[2017·广东中山调研]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

B.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放射性的只是②

C.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D.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

答案 D

解析 由于生长素在茎尖切段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①中有生长素,②中由于形态学的上下端弄反了,不会含有生长素,A错误;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生长素既可以进行极性运输,也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所以琼脂块①和②中都可以出现放射性,B错误;③④中均出现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既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可倒过来运输,不是极性运输,C错误;琼脂块①和②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IAA既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可倒过来运输,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D正确。

4.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

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

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

C.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

D.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

答案 D

解析 分析图示,如果图乙中玉米苗尖端的向光侧生长素会被分解,则图甲中琼脂块的生长素含量高,图乙的琼脂块中因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而含量相对较低,即a>b,同理可推出图丙中c<d,A正确;若光照不导致生长素分解,则图丙和图丁中的生长素含量为c+d=e+f,但由于云母片插入情况不同,图丁中向光侧的生长素会移向背光侧,所以e

知识拓展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1)运输方向:

纵向运输

生长素只能由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如图所示:

茎尖分生组织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根尖分生区合成的生长素向上运输。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2)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生长素的运输在缺氧条件下会受到影响,同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逆浓度梯度向下运输并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题型三 植物生长情况的判定

5.[2017·枣阳一中一模]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 D

解析 图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左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c向右侧弯曲生长,A、B错误;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C错误,D正确。

6.[2017·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月考]分析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

A.图甲由于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B.图乙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所以外侧生长得快

C.图丙中若固定光源,暗箱及植株整个装置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幼苗将弯向小窗

D.图丁中放M的胚芽鞘向一侧弯曲,而放N的不弯曲

答案 C

解析 图甲中胚芽鞘没有尖端,所以不能感受单侧光照的刺激,A错误;图乙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多,外侧生长快,B错误;图丙中若固定光源,暗箱及植株整个装置匀速旋转,植株只能通过小窗获得间断的单侧光照,故一段时间后幼苗将向小窗弯曲生长,C正确;图丁中,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正上方,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且放M的胚芽鞘比放N的生长快,D错误。

技法提升

1.向性运动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2.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

 

题型四 有关生长素的实验设计

7.[2017·山东泰安调研]如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①⑤

答案 C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要验证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①②都没有光刺激,所以不能证明感光部位,A错误;③④两组实验一个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个有单侧光,两个变量无法说明问题,B错误;⑤⑥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遮光部位,⑤尖端不感光直立生长,⑥尖端感光向光弯曲,说明感光部位是尖端,C正确;①⑤的变量有2个,有无单侧光及尖端是否被遮光,不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光刺激部位,D错误。

8.[2017·河南郑州模拟]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A段)还是发生在尖端下面一段(B段),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b均向光源弯曲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

B.若a、b均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

C.若a向光源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

D.若b向光源弯曲生长,a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

答案 D

解析 若a、b均向光源弯曲生长,说明都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和B段,A错误;若a、b均直立生长,说明都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错误;若a向光源弯曲生长,说明a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直立生长,说明b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C错误;若b向光源弯曲生长,说明b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a直立生长,说明a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D正确。

技法提升

生长素的相关实验设计方法

(1)验证尖端产生生长素

①实验组:

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甲所示)。

②对照组:

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乙所示)。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①方法一:

云母片法

a.实验组:

在胚芽鞘尖端与下面一段之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所示)。

b.对照组:

胚芽鞘不进行处理(如图乙所示)。

②方法二:

画线法

在胚芽鞘尖端及下面一段均画3~4条等间距的线,过一段时间观察,哪部分间距变大,即为生长部位。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

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

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考点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016·四川高考]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在一定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范围内,均促进幼根生长,但超过一定范围根的长度反而减小,体现了两重性,A正确;由图可知,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莴苣幼根长度小于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时莴苣幼根长度,故起抑制作用,C正确;由于此图描述的是生长素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故无法判断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会起到怎样的作用,D错误。

[答案] D

题型一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曲线分析

1.[2017·上海虹口区测试]如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作用的示意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θ逐渐增大

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浓度时,生长素就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C.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当生长素浓度为0时,图1中的胚芽鞘将直立生长

答案 C

解析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图1中胚芽鞘弯曲程度增大,θ逐渐减小,A错误;当生长素浓度大于b点浓度小于c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B错误;由图2看出,生长素浓度小于c点浓度时促进生长,大于c点浓度时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当生长素浓度为0时,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D错误。

2.下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代表极性运输的箭头是③和④

B.图乙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对根是抑制生长

C.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mol·L-1时,根表现出向地性

D.顶芽近地侧比根部近地侧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生长较快

答案 C

解析 甲图中代表极性运输的箭头是①和②,③和④为横向运输,A错误;图乙中,曲线①敏感度高,故代表的是根,生长素浓度为b时,对根是促进生长,B错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的植物,重力使生长素集中分布在根和顶芽的近地侧,对于根,由于对生长素敏感性大于芽,近地侧生长受抑制,背地侧生长快,故向地生长,而芽对生长素较不敏感,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故结合图乙分析,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mol·L-1,抑制根生长,促进芽生长,C正确、D错误。

易错警示

辨析生长素两重性分析中的易错点

(1)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凡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者可谓生长受抑制,生长状况好于对照组者可谓“促进生长”。

(2)确认能否体现两重性的关键在于“浓度与生长状况”。

①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两重性,如根背地生长、顶端优势等。

②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

如茎的向光性和茎背地生长。

(3)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并且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4)误将高于最适浓度的浓度都当做“抑制浓度”

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的浓度,不是抑制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才是“抑制浓度”。

 

题型二 生长素的应用及相关实验

3.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下图①②表示棉花植株的两个部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处的分生组织合成的生长素可以运向②,②处的分生组织合成的生长素也可以运向①

B.①优先生长是因为生长素浓度适宜,②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

C.适时摘除①,顶端优势被破坏,可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

D.生长素既能防止棉蕾、棉铃的脱落,也能疏花疏果

答案 A

解析 ①处为植物形态学的上端,②处与①处相比为形态学的下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向形态学的下端,A错误;顶端优势就是顶芽①发育占优势,侧芽②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B正确;摘除顶芽,能降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为侧枝,多开花、多结果,C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也可以疏花疏果,D正确。

4.[2017·张家口名校联盟联考]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茎段再生时,根总是由近根端长出,叶从近苗端长出(见图),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化再生。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近根端与近苗端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B.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运向苗端

C.极化再生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D.生长素对离体茎段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答案 B

解析 近根端长成根、近苗端长出叶都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C正确;生长素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所以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不会运向苗端,B错误;生长素促进离体茎段的近根端长成根、近苗端长出叶,说明其对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D正确。

实验十二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017·北京房山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为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4-D浓度(mol/L)

0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

生根平均值(条)

2.0

3.8

7.2

9.4

15.1

20.3

A.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是10-11mol/L

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枝条生根的作用相同

[解析] 从题中信息可知,以2,4-D溶液浓度为0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题干实验中2,4-D溶液为10-11mol/L时生根数最多,但是不能确定10-11以后的2,4-D溶液浓度生根数,不能确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A项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以2,4-D溶液浓度为0作为对照组,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B项正确;表中数据没能体现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C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的实验,不能得出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枝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项错误。

[答案] B

1.[2017·四川省绵阳中学模拟]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平均生根数

15

29

38

7

A.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

B.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b

C.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答案 B

解析 清水处理的枝条平均生根数为15,可能是用于扦插的枝条带有芽或幼叶,产生的生长素促进生根,A正确;实验中b浓度时,生根数目最多,但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b,B错误;表中数据反映该生长素类似物在浓度为a、b时能促进生根,在浓度为c时能抑制生根,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不同浓度,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D正确。

2.[2017·湖北四校联考]下列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答案 B

解析 插条生根的数目属于该实验的因变量,实验的无关变量为实验材料的生长情况、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B错误。

考点3

其他植物激素

[2017·全国卷Ⅰ]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