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美版资料四层砖混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
《最新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美版资料四层砖混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美版资料四层砖混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要负责现场的安全生产,对现场的安全状况负责并做好安全日志的编写整理,其它资料的归档工作;
3.2.7各专业工长
主要负责现场面组织生产,保证进度和质量要求,配合其它各工种落实生产要求,认真填写各种有关定的表格,认真填写施工日志;
3.2.8材料员
主要负责现场面材料的收归入库、核发出库工作,以及材料管理的相关内容;
3.2.9材料记帐员
主要负责现场面材料的进出库记账工作,保证材料的每项业务记录在案并整理成册;
3.2.10翻样员
翻样员主要负责现场钢筋翻工作,保钢筋用量的准确真实;
3.2.11资料员
主要负责现场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归档及上报竣工资料、竣工档案等工作;
第四章施工部署协调管理
4.1劳动力组织与配备
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及时调配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包括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及装修工程)、优化配置。
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管理:
4.1.1地下室结构阶段: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时,调集施工力量,突击施工,及早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
4.1.2主体结构阶段:
将专业班组人员按三个施工流水段划分,定人定位包干施工,以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4.1.3装修阶段:
在结构施工完成前,组织装修人员进入,根据现场需要及时进行施工。
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人数
木工
50人
水电工
人
钢筋工
20人
放线工
4人
砼工
10人
机修工
2人
瓦工
70人
架子工
根据工程进度需要随时调整劳动力数量
4.2材料机具的供应管理
所有施工物资根据合同所规定的承包范围及我公司《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规定》由我公司材料供应科统一集中采购,项目经理部负责现场对材料和设备的检验和管理,以保证材料供应的质量和及时性。
4.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机械名称
型号
额定功率
单位
数量
塔吊
QTZ-5013
台
1
砼地泵
砼布料机
振捣棒
50mm
只
8
振捣器
HZ-50
1.1KW
5
搅拌机
JZC350
7.5KW
2
蛙式打夯机
HW-201
2.5KW
台式压刨
2.5KW
台式电刨
mB103
2.8KW
台式电锯
J02-32-4
3KW
手提电锯
0.75KW
钢筋弯曲机
GW-40
钢筋切断机
GQ-40
电焊机
BX1-315-4
14KW
平板振动器
翻斗车
辆
无齿锯
JC-400
测量施工工具一览表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经纬仪
TDJ2E
水准仪
DS3-1
3
钢尺
50m
把
4
5M钢卷尺
5M塔尺
4.4主要周转物资供应
主要材料用量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备注
竹胶合板
12mm
m2
800
用于结构顶板
组合小钢模
60系列
2800
用于地下墙体
钢管
φ45×
3.5
m
6200
用于外架及安全防护
安全网
2200
安全防护
第五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5.1.1施工材料堆放应尽量设在建筑物周围,以减少二次搬运为原则。
5.1.2中小型机械的布置,要位于安全环境中。
5.1.3临电电源、电线敷设要避开人员流量大的楼梯及安全出入口,以及容易被坠落物体打击的范围,电线尽量采用暗敷设方式。
5.1.4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北京市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
5.2地上结构施工阶段平面布置
5.2.1结构施工以区域进行流水施工,现场布置一台塔吊作为垂直运输的工具;
现场设搅拌站、木工房、钢筋制作场。
5.2.2现场平面布置详见现场平面布置图。
第六章土建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6.1测量工程
6.1.1测量准备
审定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的检定周期,与总包办理交接桩手椟。
对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进行保护,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建立测量数据台帐。
6.1.2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投
6.1.2.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a、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b、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及首层平面图中的关键部位进行布设。
c、控制点要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d、控制点必须用砼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维护,并用红漆做好测量标志。
6.1.2.2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
首先对总包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或用地红线桩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及调整方案报总包方。
6.1.2.3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本控制网按Ⅰ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投,测角中误差±
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临两点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
2mm以内,采用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测投出基础外轮廓,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矩形控制网。
为了便于控制及施工,将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布设成偏轴线1米的交叉位置。
6.1.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a、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依据总包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3个)。
测投1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b、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c、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6.1.4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4)由总包提供的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并办理了交接手续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5)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总高
︵
H
︶
H≤30m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
20
标高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
基础放线尺寸允许误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L(B)≤30
30<L(B)≤60
60<L(B)≤90
90<L(B)
6.2钢筋工程
钢筋根据材料供应计划采购。
钢筋加工成型严格按《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92)和设计要求执行。
6.2.1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成型严格按《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92))及图纸设计要求执行。
2)钢筋的加工包括;
调直、除锈、下料剪切、弯曲成型等。
钢筋的调直主要采用机械调直,可调直直径Φ6~Φ12的钢筋。
钢筋除锈主要采用钢丝刷,带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或除锈后有严重麻坑、蚀孔的钢筋,均不得采用。
钢筋剪切采用钢筋切断机,剪切直径≤40mm的钢筋。
钢筋弯曲采用成型机,可弯曲直径6-40mm的钢筋。
I级钢筋末端作180度弯钩时,其弯曲半径≥2.5D(D为钢筋直径);
Ⅱ级钢筋作90°
弯钩时,d≤25时,弯曲半径=4D;
d≥25时,弯曲半径=6D,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半径≥5D;
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大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平直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拉钩一端做成90°
角,待绑扎完毕后用扳手扳成135°
角,另一端做成135°
角。
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要求。
6.2.2钢筋保护层
钢筋保护层厚度见下表
受力钢筋最小保护层厚(mm)
环境条件
构件类别
混凝土强度
≤C20
C25
≥C35
室内正常
条件
板、墙
梁
25
柱
承台梁
40
6.2.3钢筋绑扎
1)钢筋绑扎的一般要求
(1)钢筋工程绑扎前应先熟悉施工图及规范,核对钢筋配料表和料牌。
核对半成品钢筋的品种、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如有错漏,应立即纠正增补。
钢筋需按计划进行加工,并要及时做好清料工作,为钢筋绑扎节省时间。
(2)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的穿插就位顺序,减少绑扎困难,避免返工,加快进度。
(3)钢筋绑扎采用22号火烧丝,所需火烧丝长度根据钢筋直径而定,并符合有关规定。
(4)钢筋绑扎完毕后,应注意成品的保护,板上铁绑完后,应及时搭好上人马道,以免将钢筋踩弯。
2)构造柱施工
工艺流程:
预制构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验收
(1)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划出箍筋间距,根据划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
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筋方向错开放置。
穿另外两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弯钩角度不小于135度。
(2)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
根据已放好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箍筋,最后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4)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3)顶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划线、分档→绑下铁→水电预埋→绑负弯矩筋→垫保护层→验收
(1)楼板筋施工时,应先绑扎下层铁,待设备管线预埋后,在绑扎上层铁。
两层钢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保证上部钢筋的位置。
(2)除外围两行筋须逐点绑扎外,其余点可交错绑扎,但双向板、负弯矩筋相交点全部绑扎。
(3)保护层用砂浆块制作成标准厚度,间距为1m×
1m,呈梅花状布置。
(4)钢筋绑扎完毕后,及时铺脚手板作为人行通道,防止上筋被踩下。
(5)施工缝的钢筋处理:
施工缝处应将配筋预埋甩出,甩出的钢筋最小长度大于600mm,且大于搭接长度,接头位置错开应符合有关构造要求。
4)墙体钢筋绑扎
修整预留搭接筋→绑立筋→绑横筋→绑拉筋→挂保护层→验收
(1)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清理表面砂浆。
(2)先立2-4根立,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划好竖筋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
(3)双排筋之间应按设计绑扎拉筋,最后挂好保护层。
6.2.4质量要求
1)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基本项目:
(1)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度,弯钩平直长度为10d。
6.3模板工程
一个工程砼外观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板设计是否先进、合理,因此,一个先进、实用、合理的模板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结合本工程特点和以往的施工经验,设计出实用而科学的模板体系,争取达到清水砼质量要求。
墙体模板:
地下室墙体采用60系列组合钢模板,墙体模板对拉螺栓采用Ф14钢筋制作。
顶板、梁模:
采用竹胶合板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架系统,龙骨采用方木。
6.3.1墙体模板
1)施工准备
(1)木工组应提前熟悉图纸,施工技术队长向作业班组进行详细并有针对性的书面交底和安全交底,并上报总包方审批。
(2)木工放大样人员应当根据施工流水段和图纸提前进行模板翻样工作以保证支设模板的质量,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更换,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可靠保证。
(3)模板工程施工前,墙柱钢筋已经通过隐蔽验收,并放好垫块。
(4)钢模进场后要认真涂刷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做脱模剂,严禁在模板就位后刷脱模剂),脱模剂应当涂刷均匀无漏刷现象。
(5)模板支设前应在楼地面上弹好墙柱中心线和截面边线、门窗洞口线、支模控制线,并核对标高找平支模地面。
(6)为防止模板下口跑浆和控制烂根的发生,安装模板前应在模板下口垫海绵条,另应在墙柱根部焊接限位铁件,以控制柱截面尺寸和位移。
(7)模板施工前,各种物资应当准备就绪,包括对拉螺栓,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一般要求
(1)安装模板前应再次复查墙边线和支模控制线是否准备,无误后方可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
(2)支设模板时必须执行负偏差,即比墙梁柱尺寸小4mm,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形后的实际尺寸和图纸尺寸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3)钢管支撑架必须使用扣件,水平钢管接头必须使用接头扣,不得错开搭接。
各杆件相接处,杆件向外伸出的端头应大于100mm,以防止滑扣。
6.3.2顶板模板
顶板采用12mm竹胶合板,该板表面平整,刚度好,周转次数较高,砼成型质量较高;
支撑系统采用钢管脚手架。
顶板主龙骨采用100×
100木方间距采用1200×
1200mm,次龙骨采用50×
100mm木方,间距@300mm。
6.3.3质量要求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模板接缝处,接缝的最大宽度不应超过规定,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
隔离剂涂刷均匀。
6.4砼工程
本工程零米以下采用预拌砼。
零米以上在现场设置砼搅拌站,采用现场搅拌砼。
6.4.1原材料的要求:
(1)在施工基础承台时,为了有效的控制砼的有害裂缝的产生,降低水泥水化热,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强度,拟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2)施工墙、顶板的砼,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早强型硅酸盐水泥。
(3)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粗砂,其含泥量不应超过2%,应符合《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的规定。
粗骨料选择0.5-4.0的级配机碎石,应符合《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6.4.2砼的运输和浇筑
1)砼的运输:
场内砼运输,地面水平运输采用翻斗车,垂直运输采用地泵。
2)砼的浇筑:
在浇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制定施工方案,机具准备,保证水电的供应,要掌握天气季节的变化情况,检查模板、钢筋、预留洞等的预检和隐蔽项目。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浇筑间歇时间:
砼浇筑允许间歇时间
砼强度等级
气温
≤25℃
>25℃
≤C30
210
180
3)浇筑工艺:
(1)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砼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砼拌和物运到浇筑地点后,随机检测其坍落度,不合格的砼坚决不得用于结构工程中。
(2)砼自下料口下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采用串筒措施。
(3)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槎处先浇注5-10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应直接灌入模内。
分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
分层浇筑、振捣。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
墙体连续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2h。
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内。
(4)洞口浇筑时,使洞口两侧砼浇筑高度对称均匀上升,振捣棒距洞边30cm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
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振捣,并补充混凝土及振捣。
(5)振捣: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距离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应小于50cm,门洞口两侧构造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
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30s左右,并以表面呈现浮浆和砼面高度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浇砼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外墙防水构造等,发现模板有变形、移位时及时通知护模人员修整,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6)墙上口找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标高的确定,以高于楼板底标高30mm为宜,在顶板模板支好后,用切割机切割后剔去20mm砂浆面层。
6.4.3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
1)施工缝的留置
(1)墙:
为减少外墙接缝,墙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比顶板下表面高10mm。
(2)梁:
施工缝宜留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3)顶板:
顶板施工缝位置,应留置在平行于单向板的任何位置,双向板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楼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用木板拼挡严密。
2)施工缝的处理
(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并对施工缝进行处理:
清除施工缝处的垃圾、水泥薄膜、砼表面上松动的石子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施工缝处的钢筋上的垃圾、油污、水泥浆、浮锈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砼层等杂物应清除,同时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得松动和损坏。
(2)在浇筑下一段砼前,在施工缝处应先铺上10-15mm厚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施工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加强对施工缝处的捣实工作,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6.4.4混凝土养护
砼养护采用浇水养护,墙体砼拆模后及时浇水养护,顶板混凝土在强度达到1.2mpa后即可浇水养护,白天每隔4h浇水一次,夜间每隔8h浇水一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
用于检验混凝土结构质量的试块,必须按标准取样、制作、养护和试压。
6.4.7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移柱、墙、梁
尺量检查
标高
层高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全高
30
柱、墙、梁截面尺寸
柱墙垂直度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H/1000且不大于20
表面平整度
用靠尺和楔目形塞尺检查
预埋钢板中心线
位置偏移
预埋管、预留孔
中心线位置偏移
预埋螺栓中心位置偏移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中心
+25-0
吊线和尺量检查
井筒全高垂直度
H/1000且不大于30
6.5脚手架工程
结构、装修施工外架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
6.5.1构造类型
1)构造尺寸
双排架脚手架步距1800mm×
间距1500mm×
排距1200mm,内立杆距外墙外边300。
2)立杆构造要求
本工程立杆接头均采用对接扣件对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立杆下垫50mm厚木板。
在立杆下端均设置纵横扫地杆。
3)纵向水平杆构造要求
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在立杆内侧,并采用直角扣件与主杆扣紧。
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
相邻接头水平距离≥500m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
4)横向水平杆构造要求
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该杆轴线偏移主节点的距离≯150mm。
5)脚手板构造要求
脚手板一般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架长度小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