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4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兽医学复习题.docx

中兽医学复习题

中兽医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311)

 

一、名词解释题

1.整体观念:

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事物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的思想方法。

中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动物体又同周围环境构成更大的统一整体。

2.五行:

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以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3.脏腑学说:

脏腑是指构成动物机体的内脏器官。

研究机体脏腑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理论,称为脏腑学说。

4.经络:

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网络系统,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又称经脉;“络”有网络的涵义,是经脉的分支,又称络脉,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无处不至。

5.六淫:

风、寒、暑、燥、火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适应能力。

因此,正常的春温、夏暑、秋燥、冬寒等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不仅不会使动物发生疾病,而且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如果由于动物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变化反常,发生太多或不及,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则可成为致病原因,侵犯机体而导致疾病。

这种引起动物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就称为“六淫”或“六邪”了。

“淫”是邪恶侵害的意思。

6.证: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致病因素和畜体相互斗争的情况。

7.正气:

是指畜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8.察口色:

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

9.补虚药:

凡能补益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10.异病同治: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理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而采用相同的治法。

11、宗气:

由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自然界吸入之气在胸中相结合的气。

12、相须:

就是将性能和功用效相类似的同类药物配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

13、主药:

针对病因和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4、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穴位:

是动物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和聚集于体表的部位。

二、单项选择题

1、“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指阴阳的什么关系?

(D)

A:

阴阳对立B:

阴阳互根 C:

阴阳消长 D:

阴阳转化

2、按五行的属性分类,脾属于哪一行?

(C)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3、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D)

A:

胃  B:

胞宫 C:

三焦  D:

4、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

(C)

A:

风  B:

燥 C:

饱  D:

疫疠

5、察口色时,白色主什么证?

(D)

A:

热证  B:

寒证  C:

湿证 D:

虚证

6、生半夏、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配伍上属(B)

A:

相杀B:

相畏 C:

相反D:

相恶

7、下列哪一个穴位是血针穴位( A  )

A:

三江   B:

开关   C:

 天门   D:

 关元俞

8、具有发汗功能的药是(A)。

A:

麻黄  B:

黄连 C:

大黄   D:

生地黄

9、四物汤是由以下几味药组成?

(D)

A:

熟地、白芍、甘草、川芎B:

党参、茯苓、甘草、川芎

C:

党参、茯苓、甘草、白术D: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10、在腰荐椎连接处的凹陷中的穴位是(B)。

A:

分水 B:

百会 C:

天门  D:

天平

11、“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是指阴阳的什么关系?

(C)

A:

阴阳对立  B:

阴阳互根  C:

阴阳消长  D:

阴阳转化

12、按五行的属性分类,肝属于哪一行?

(A)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13、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A)

A:

脾、胃 B:

心、肺  C:

肾   D:

肝、胆

14、由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自然界吸入之气相结合的气称(B)。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15.下列哪一个穴位不是血针穴位( D )。

A:

三江   B:

通关   C:

耳尖  D:

关元俞

16、察口色时,红色主什么证?

(B)

A:

寒证 B:

热证  C:

湿证 D:

虚证

17、数脉主什么证?

(C)

A:

表证 B:

里证  C:

热证D:

寒证

18、动物抗病能力下降是属于气的(C)失常。

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E:

气化作用

19、下列关于脾的生理功能及窍液关系不正确的是(A)。

A:

藏血B:

主运化C:

主四肢肌肉D:

开窍于口

20、肝的开窍为(B)。

A:

舌B:

目C:

口D:

21、肾的开窍为(D)。

A:

舌B:

目C:

口D:

22、具有“泄而不藏”的特点的脏腑是(C)。

A:

心B:

脉C:

胃D:

23、气的推动作用是指(A)。

A:

激发、推动和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B:

温煦机体脏腑组织器官

C:

抗御外邪

D:

统摄和控制体内液态物质

24、动物出现久泻久痢、肛门外脱是属于气的(D)失常。

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

25、四君子汤是由以下几味药组成?

(C)

A:

熟地、白芍、甘草、川芎B:

党参、茯苓、甘草、川芎

C:

党参、茯苓、甘草、白术D: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26、血中主要含有(B)。

A:

卫气B:

营气C:

元气D:

宗气

27、白头翁汤的君药是(A)。

A:

白头翁B:

黄柏C:

黄连D:

秦皮

28、总督一身之阴脉的是(B)。

A:

带脉B:

任脉C:

冲脉D:

阳维脉

29、“六淫之首”指的是(A)。

A:

风B:

寒C:

暑D:

火E:

湿

30、下列不属于六淫致病特点的是(C)。

A:

外感性B:

季节性C:

传染性D:

转化性

31、动物出现疮疡,可能是受到下列哪种邪气的影响(D)。

A:

风B:

寒C:

暑D:

32、六淫中最易影响肺的气机的是(C)。

A:

火B:

寒C:

燥D:

33、舌色呈白色,提示动物有(A)。

A:

虚证B:

热证C:

寒证D:

湿证

34、外感风热证常用的方剂是(C)。

A:

麻黄汤B:

桂枝汤C:

银翘散D:

白虎汤

35、理中汤的功效是(C)。

A:

滋阴清热B:

降逆止呕C:

温中散寒D:

温肾散寒

36、动物出现黄苔,说明体内有(A)。

A:

热B:

寒C:

湿D:

风E:

37、属于正常脉象的是(C)。

A:

浮脉B:

数脉C:

平脉D:

滑脉

38、浮脉的主证是(A)。

A:

表证B:

里证C:

寒证D:

热证

39、下列症状不属于寒证的是(B)。

A:

口色淡白B:

脉数C:

鼻寒耳冷D:

舌苔白

40、下列关于心的生理功能及窍液关系不正确的是(B)。

A:

主血脉B:

主气C:

藏神D:

开窍于舌

41、舌尖生疮是指(A)。

A:

心火上炎B:

肝胆湿热C:

膀胱湿热D:

大肠湿热

42、肝风内动的主要症状是(D)。

A:

肠鸣B:

泄泻C:

耳鸣D:

抽搐

43、牛的后三里穴位于(C)。

A:

头颈部B:

前肢C:

后肢D:

胸部

44、下列不属于肾阴虚的症状的是(C)。

A:

低热不退B:

盗汗C:

恶寒D:

午后潮热

45、麻黄汤的君药是(A)。

A:

麻黄B:

桂枝C:

杏仁D:

炙甘草

三、填空题

1、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    、 辩证论治。

2、应用五行学说在治疗上其原则是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3、五脏即 心、肝、脾、肺、肾 ,六腑即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

4、心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血脉,藏神,汗为心液,开窍于舌     。

5、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

内伤可概括为饥、饱、劳、逸 四种。

6、四诊即望、闻、问、切,其中察口色、切脉是中兽医诊断学的特色。

7、白色主 虚 证,黄苔主热证。

8、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

9、四气寒、凉、温、热(平),五味 辛、甘(淡)、酸(涩)、苦、咸。

10、生姜与半夏配合使用在中兽医药物配伍上称为 相畏(或相杀) 。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11、方剂的组成原则 主(君)、辅(臣)、佐、使   。

12、麻黄汤由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

13、大承气汤由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14、脾的特性是 喜燥恶湿 ,肺的特性是喜润恶燥。

15、经络是动物体内 经脉  和  络脉  的总称。

四、判断题

1、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颜色的变化。

  (×)

改:

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

2、五行中相生次序为木→火→土→金→水→木           (√)

3、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 )

4、方剂的组成是由主(君)、辅(臣)、佐、使四部分构成。

(√)

5、麻黄汤由麻黄、桂枝、石膏、炙甘草组成。

      (×)

改: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

6、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

             (×  )

改: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7、祖国兽医学强调正气是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方面。

故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说。

        (√  )

8、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正、邪。

      ( × )

改: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9、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的功效。

    (√)

10、白虎汤由虎骨、知母、甘草、粳米组成。

  (×)

改:

虎骨改为石膏

11.全身血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血液溢于脉外等,都属于瘀血。

(√)

12.马的关元俞穴位于最后肋骨后缘,距背中线约10~12㎝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

13.生化汤是治疗气虚的代表方剂。

(╳)

改:

生化汤改为四君子汤

14.黄连善清肺热,黄芩善清心火。

(╳)

改:

肺热改为心火,心火改为肺热

15.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当水气不足时,就会出现土乘水,火侮水。

(√)

五、简答题

1、试述脾主运化的生理意义

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运化水谷精微,即经胃初步消化的水谷,再由脾进一步消化及呼吸,并将营养物质传输到心、肺,通过经脉运送到周身,以供机体生命活动之需。

脾的这种功能健旺,称为“健运”。

脾气健运,其运化水谷的功能旺盛,全身各脏腑组织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反之,脾失健运,水谷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腹胀、腹泻、精神倦怠、消瘦、营养不良等症。

二是指运化水湿,即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也把水液运送到周身个组织中,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

代谢后的水液,则下达于肾,经膀胱排除体外。

若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水湿停留的各种病变,如停留肠道则为谢谢,停于腹腔则为腹水,溢于肌表则为水肿,水湿聚集则成痰饮。

 

2、试述肝藏血的生理意义

肝有贮藏血液及调节血量的功能。

当动物休息或静卧时,机体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一部分血液则贮藏于肝脏;而在使役或运动时,机体对血液的需要量增加肝脏便排出所藏的血液,以供机体活动所需。

肝血供应的充足与否,与动物耐受疲劳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动物使役或运动时,若肝血供给充足,则可增加对疲劳的耐受力,否则便易于产生疲劳。

肝藏血的功能失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则发生目眩、目盲;或血不养筋,则出现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

二是肝不藏血,则可引起动物不安或出血。

肝的阴血不足,还可引起阴虚阳亢或肝阳上亢,出现肝火、肝风等。

 

3、试述气和血的关系

(1)气能生血气能生血,一方面是指气,特别是水谷精微之气是化生血液的原料;另一方面是指气化作用是化生血液的动力,从摄入的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到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到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学,无一不是通过气化作用来完成的。

因此,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

临床治疗血虚疾患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补气药,就是取补气以生血之意。

(2)气能行血血属阴而主静,气属阳而主动。

血的运行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故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说。

一旦出现气虚、气滞,就会导致血行不利,甚至引起血瘀等证。

故临床上治疗血瘀时,常在活血化瘀药中配以行气导滞之品。

(3)气能摄血血液能正常循行与脉中耳不致溢出脉外,全赖气对血的统摄。

若气虚,气不摄血,则可引起各种出血之证。

故临床上治疗出血性疾病时,常在止血药中配以补气药,以达到补气摄血的目的。

(4)血以载气气无形而动,必须附着于有形之血,才能行与脉中而不致散失。

若气不能依附于血,则将漂浮不定,故有“血为气母”之说。

若血虚,气无所依,必将因气的流散而导致气虚。

 

4、试述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动物体而发病,故六淫所致之病统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天多温病,夏天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天多造病,冬天多寒病等。

但四季之中,六气的变化是复杂的,所以六淫致病的季节性也不是绝对的。

如夏季虽多暑病,但也可出现寒病,温病,湿病等。

(3)兼挟性六淫在自然界不是单独存在的,六淫邪气既可以单独侵袭机体而发病,又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犯机体而发病。

如外感风寒,风热,湿热,风湿等。

(4)转化性一年之中,四季六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久雨生晴,久晴多热,热极生风,风盛生燥等。

因此,六淫致病,其证候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

如感受风寒之邪,可以从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

 

5、试述表里证的辨证要点。

(1)如果证候单纯,辨别表里是比较容易的。

此时主要看其临床表现有无表证特征而加以区别。

(A)若症见发热寒颤并见、脉浮,而舌质舌苔无甚变化时,为表证;反之,若症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舌质舌苔有明显变化时,为里证。

(B)若为表证,又可根据热象与寒象孰轻孰重,分为表寒证与表热证。

(2)如果证候复杂,表证与里证的症状混杂出现时,辨别表里就比较困难。

此时主要看其表里证是同时出现还是先后出现。

(A)若为同时出现则为表里同病,若为先后出现,则为表里转化。

(B)至于半表半里证,是介于表证与里证之间的一种证候,它以寒热往来、脉弦为特征。

 

6.针灸取穴的规律有哪些?

并举例说明。

常用的选穴规律如下:

(一)循经选穴

古代医家的经验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经脉的循行,穴位的分布及其主治功能选取穴位进行治疗。

即某一经脉或其所属脏腑患病,就在该条经脉上选穴治疗。

如心经积热选心经的胸堂穴;肺热咳喘选肺经的颈脉穴;胃气不足选胃经的后三里穴等。

(二)局部选穴

在病患区内选穴治疗。

即哪里有病状就在那里选穴;如浑睛虫选开天穴;舌肿痛选通关穴,眼病选睛明穴,蹄病选蹄头穴等。

(三)邻近选穴

在病变部位附近选穴治疗。

如蹄痛选缠腕穴;膝黄(腕关节炎)选腕脉穴;尾病选尾尖穴等。

(四)对症选穴

针对疾病的症状,选取有效的经验穴。

如发热选大椎穴;腹痛选三江、姜芽、蹄头穴;腰胯风湿选百会、肾俞、巴山穴等。

以上几种选穴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互相配合应用。

 

六、病证分析

1、身热、频频干咳,痰少或无痰,唇焦鼻燥,皮毛焦枯,皮肤弹力减退,口色红干,脉数。

答案要点:

辨证:

肺燥咳嗽(肺热伤肺)。

治法:

清肺润燥养阴。

方药:

清燥救肺汤加减。

 

2、口舌生疮,肿胀糜烂,口流粘涎,口内恶臭,耳鼻温热,口渴,尿少色黄,口色红,脉数。

答案要点:

辨证:

心火上炎。

治法:

清心泻火,解毒消肿。

方药:

内服洗心散(天花粉、黄芩、黄连、连翘、茯神、黄柏、桔梗、栀子、牛蒡子、木通、白芷)加减,口衔青黛散。

 

3、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腔稍干,口色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答案要点:

辨证:

表热证。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