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440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

历史科试卷

命题人:

谷海波校对人:

何梅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其中第Ⅱ卷第27、28、29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此司法原则

A.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2.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3.西汉海昏侯刘贺当过27天皇帝,后被辅政大臣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为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事件说明当时

A.外戚宦官势力专权乱政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制约

C.“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D.分封诸侯威胁中央集权

4.钱穆认为: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

5.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

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B.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

C.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D.加强对“三司”的约束

6.有人将《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文官本、中文官本及其中文译本整理成为下面表格。

表格中的信息反映出

A.鸦片战争推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清朝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浓厚

C.中英两国围绕香港问题展开激烈斗争D.英国曲解条约实现霸占香港岛的企图

7.晚清载泽说:

“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

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

”这反映了晚清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8.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

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

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于外来文明并不排斥B.缺乏先进革命纲领的指导

C.斗争目标转为反清灭洋D.未完全放松对清廷的警惕

9.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补充条款: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当时孙中山将让位于袁世凯的情况,将政体确定为责任内阁制。

这两项规定

A.因人设法,特殊条件下的特别产物

B.釜底抽薪,终结了本国的君主制度

C.有的放矢,剥夺了权贵的政治权利

D.高瞻远瞩,确立了两国的共和制度

10.据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件,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

“办不到”;他还写道:

“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

”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

这反映出

A.袁世凯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日本妄图将中国完全殖民地化

C.民国初年外交处境非常艰难D.北洋政府的对日政策日趋强硬

11.1935年前后,蒋介石极为重视西南地区的建设与稳定,多次敦促在财政金融上向四川倾斜,指出:

“此时方针,当重在先定川局,再图大局之挽救。

”这说明他

A.对抗战艰巨性有较充分的认识B.在为战时工业的内迁积极准备

C.在抗战相持阶段实行消极防御D.“围剿”红军取得阶段性胜利

12.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公告:

“饲养员已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

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

……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

”“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

A.发扬民主作风,反对专制主义B.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区经济

C.扩充边区军队,增强军事实力D.减少行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

13.1978年邓小平谈到: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该谈话的目的是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14.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15.他倡导的这项改革内容是地地道道的“金权政治”,虽然是对“血缘政治”的改变,但它还不是“民权政治”,“民权政治”是到伯里克利时期才出现。

这项改革是指

A.抽签选举法           B.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C.陶片放逐法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16.“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

与中国秦代的‘书同文’极为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

材料表明

A.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体发祥地B.古希腊民主政治以法制为基础

C.秦朝与古希腊的立法精神相同D.思想文化专制曾盛行于东西方

17.公元前287年,罗马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从此,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平民获得了可以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

这意味着罗马

A.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得到调整B.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制度

C.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D.平民会议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18.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在国会代表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部分代表提议设置两院制而非简单众议院制,以平衡大州与小州的利害冲突,但这一提议最终被搁置。

这说明

A.中央集权的呼声较高B.大小州之间矛盾尖锐

C.大州的力量举足轻重D.分权理论还不够成熟

19.有史家认为,法国大革命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受压最紧的时候,而是发生在原来压得很紧,然后逐渐放松的时候。

路易十六时期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突兀,从而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该史家认为法国大革命是

A.弱化专制统治的结果B.改革进程不平衡的结果

C.封建高压统治的结果D.改革目标不实际的结果

20.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

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

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21.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

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

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

A.旧贵族等封建保守势力力量强大B.资产阶级日益走向保守

C.自下而上才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D.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

22.1908年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

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

这表明当时帝国议会

A.无法挑战皇帝的权威B.政治作用得到了增强

C.最终获得了立法大权D.可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23.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大国关系图,其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读图,可知甲乙丙分别指

A.中国、美国、苏联B.英国、美国、苏联

C.中国、苏联、美国D.美国、中国、苏联

24.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朝鲜战争(1950—1953)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

伊拉克战争(2003)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最终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开始坚持正义,反对美国打过强权政策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

其中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7、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一按照要求做答。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

夏代有“禹刑”。

周穆王命吕侯制作《吕刑》。

春秋时期出现了《刑鼎》、《刑书》、《竹刑》。

战国时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秦朝时被发展为《秦律》。

汉高祖命萧何参照秦律制作了《九章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新律》和《北魏律》为代表。

唐代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

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

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

《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深刻影响着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尤其是百户法庭和郡法庭,都宣称习惯法的裁决是从习俗中产生的。

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

如被他人杀死,则罪犯必须按照法律赔偿被杀者人身估计价值。

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

法庭可以根据他人保证宣告被告无罪,条件是必须找12个亲戚或关系密切的邻居来为他的誓言作证。

10世纪阿尔弗雷德统一英国,发布三个法令,但能否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同意。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和英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

(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法制建设的共同影响。

(9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

1862年,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宣告成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开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

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分析近代以来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提取一个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选考部分

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须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

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

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

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

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

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

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

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

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XX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9分)

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

“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

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

”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

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

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

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

——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

(1)根据材料,概括阿登纳提高德国地位的设想及举措。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相关举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9分)

29.(15分)【重要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盛顿会议实际是美国在将近10月底建议召开的……我很高兴收到了中国外交总长颜惠庆的私人电报,是由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博士签署的,他是外长和我的挚友。

电文说颜博士想委派我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全权代表,问我是否愿意担任。

第二全权代表的职务由施肇基先生担任,因为他是当时驻华盛顿公使。

我立即明白了这次电询的目的,因为我想到了我们在巴黎的尴尬处境。

我毫不迟疑地回电,表明若需要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拟议的会议,我将乐于从命。

颜博士大可不必为席位的主次耽心,我指出施肇基博士不但是驻华盛顿公使,他从事外交事业的资历也比我老。

结果外交部正式来电邀请我做中国代表团成员。

总统的命令系在会议召开后公布,任命施肇基博士为首席代表,我名列第二,王宠惠博士位居第三。

这项使命对中国至关紧要,虽然我对于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以及在北京的讨论几乎一无所知,能奉命承担这一使命,还是很高兴的。

——《顾维钧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顾维钧乐意代表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作为外交家的顾维钧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9分)

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科答案

01-05:

DCBAD06-10:

BCDAC11-15:

ADCAB

16-20:

BACBC21-24:

DBDA

25.

(1)中国:

重视成文法典的制定;强调刑罚;君主自上而下强力推行;司法审判程序严格,注重证据事实;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

(每点2分,共8分)

英国:

本质为习惯习俗法;注重经济惩罚;民众自下而上影响法制建设;司法审判随意性较强;保留着原始遗风。

(每点2分,共8分)

(2)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经济关系;促进了公平和正义;为近现代依法治国提供了借鉴;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

(9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6.观点:

英语在我国的教育地位,受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分)

证明:

(可以建国初为例)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政策;经济上,为了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苏联经济援助和培养大量人才,亟需大量俄语人才;国际上,建国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实行敌视政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友好政策。

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英语丧失了我国教育第一外语的地位。

(10分)

(也可以60年代以来为例)

国际关系方面,20世界6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恶化,特别是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得到缓和,中国的国际环境逐渐改善;政治上,文革以后,我国实行了拨乱反正,并践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上,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一切友好国家开展交流,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英语的地位日益提高。

所以,到20世纪60年代,又重新成为我国教育第一外语;再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英语热”现象。

(10分)

(论证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时期。

也可以提出其他观点,并进行相应论证。

27.

(1)趋势:

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6分)

(2)变化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明清以后货币经济占主导;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白银大量流入。

(4分)

影响:

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5分)

28.

(1)加入欧洲国际组织(欧共体);拥有核武器;同法国合作以对抗美英等。

(6分)

(2)有利于提高德国的政治地位,消除德国狭隘的民族主义;促进了欧洲的联合和社会的发展;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9分)

29.

(1)雪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之耻;尽力为中国挽回权益。

(6分)

(2)非常愉快地接受邀请,体现了其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品质;不计较个人排名,体现了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在艰难的环境中毅然承担重任,体现了其为国家利益而英勇斗争的抗争精神。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