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4526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血红蛋白浓度(Hb)

成年男性:

120~160g/L

成年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超过200g/L

白细胞数量(WBC)

正常人

血小板数量(PLT)

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各有什么作用?

晶体渗透压可以改变细胞内外液体平衡。

胶体渗透压可以改变血管内外液体平衡。

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的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是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其中最主要的是白蛋白。

3.简述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元。

4.为什么心血管中的血液经常处于液体状态?

这是由于体内存在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够预防正常时的血管内血液凝固,并对凝血反映加以适当的限制和调节。

5.什么叫血型?

说明输血的基本原则。

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繁荣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

输血基本原则:

1、在正常情况下,坚持ABO血型同型血相输的原则。

2、在无法得到同型血源,又要抢救患者生命的紧急情况下,可考虑将O型血输给A型、B型、AB型的患者,但必须是少量(小于400ml)和缓慢输入。

HSC血量

造血干细胞(HSC):

是造血组织的核心成分,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即定向迁移至造血组织器官)潜能。

血量:

血液的总量简称为血量。

**************************奇异光线***********************************

1.心脏为什么能有节律的、有顺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有正常的电传导系统,如:

窦房节,房室节,房室束,浦肯野纤维,心脏主要由窦房节发出的有规律的电冲动向心房、心室传导,所以能有节律地、有序地收缩与舒张。

2.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

心室肌细胞:

复极过程复杂,时程长,出现缓慢的平台,使动作电位的降支与升支不对称。

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4期五个时相。

窦房结细胞:

1、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1相和2相,仅表现为0、3、4相。

2、0相除极速度慢、幅度低、超射小(0~15mV)。

3、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均高于浦肯野细胞。

3.与骨骼肌相比,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1)心肌有自动节律性;

骨骼肌无自动节律性。

(2)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以完成射血功能

(3)心肌的收缩有“全或无”现象,因为两心房、两心室分别组成两个功能性合胞体

(4)心肌细胞的终末池(肌浆网)不发达、容积小、贮存Ca2+比骨骼肌少,所以心肌收缩更依赖于外源性Ca2+;

而骨骼肌收缩不依赖于外源性Ca2+。

4.心脏兴奋性传播的途径、特点及生理意义。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途径是:

窦房结-心房肌(优势通道)-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浦氏纤维-心室肌。

其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房室交界,这种现象也称为房室延搁,它的生理意义是保证房室不同,时收缩,心室收缩紧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

传导最快的是浦氏纤维,其生理意义是保证左、右心室几乎同时兴奋、同时收缩。

5.说明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何意义?

心肌细胞特别是工作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间内无论用多强的刺激都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因而心脏不会产生强制收缩,这保证了心脏舒张和收缩的交替活动,以实现其泵血功能。

6.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是什么?

(1)P波:

是由心房激动所产生,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2)P-R间期:

为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反映电活动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

  (3)QRS波群:

是由心室激动所产生,代表全部心室肌除极时的电位变化和时间。

  (4)S-T段:

为心室除极刚结束到复极前的一段无明显电位变化的短暂时间。

  (5)T波:

代表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和时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Q-T间期:

为心室从激动开始到复极结束的整个心电活动时间。

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总时间。

心动周期等容收缩期代偿间期

心力储备ECG心音心指数

心动周期: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等容收缩期:

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开启前的这段时期,心室收缩,但不射血,心室容积不变,成为等容收缩期。

代偿间期:

在一个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心力储备:

新派储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

ECG:

电信号经心电记录仪器处理后记录到的特定曲线图便是心电图。

心音:

在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开闭、血液流速改变等引起心室及大动脉壁的振动,称心音。

心指数:

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每分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火焰喷射********************************

1.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血量充盈、心脏射血、血管的外周阻力及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是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

2.简述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收缩力

3、体位

4、骨骼肌收缩

5、呼吸系统

3.说明微循环的通路及其主要功能。

微循环如何调节?

迂回通路:

血液经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汇入微静脉,是微循环血流最重要的功能通路。

该通路是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因此又称营养通路。

直捷通路:

血液流经微动脉、中间微动脉、毛细血管到微静脉。

该通路主要使部分血液能迅速回流。

动静脉短路:

血液从微动脉经动脉-静脉吻合支血管直接流入微静脉。

该通路主要用来调节体温。

微循环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来影响微循环的血流量。

血流量微循环有效滤过压

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截面积的血量称为血流量。

微循环:

是指组织内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基础。

有效滤过压:

滤过力量与重吸收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

*********************************阳光烈焰****************************

1.心脏、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

各有何生理作用?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心交感神经作用:

正性变力、正性变时和正性变传导作用。

心迷走神经作用:

负性变力、负性变时和负性变传导作用。

血管受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和副交感扩血管神经支配。

交感缩血管神经作用:

主要是和血管平滑肌的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血管平滑肌的手提较少)。

交感舒血管神经作用:

在体力活动时增加骨骼肌的血液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副交感扩血管神经支配作用:

有调节局部血流量的作用。

2.试述心、脑供血的特点及调节因素?

心供血特点:

血流量丰富且储备大、冠脉血流量随心动周期呈明显短暂的断续性、动-静脉氧分压差大。

调节因素:

主要受心肌本身代谢水平的调节;

神经、体液因素对冠状血流量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脑供血特点:

脑血流量较大、脑血流量变化小、脑循环中存在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调节因素:

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和体液调节。

压力感受性反射(窦弓反射)

压力感受性反射(窦弓反射):

主要是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又称窦弓反射。

**********************************冲浪术*****************************

1.简述呼吸的全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呼吸全过程:

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生理意义:

通过呼吸,人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以氧化体内营养物质,供应能量和维持体温;

同时将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从而保证新城代谢的正常进行。

2.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

随呼吸运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由于肺的弹性回缩力及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胸膜腔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所以称为胸内负压。

吸气时肺扩张,回缩力增强,胸内负压加大;

呼气时肺缩小,回缩力减小,胸内负压降低。

3.血液中O和CO是如何运输的?

血液运载O和CO有两种形式,一是物理溶解的形式,二是化学结合的形式。

O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O的结合形式是化学结合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

4.增大无效腔后呼吸有何改变,为什么?

呼吸加深加快。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当无效腔气量增加时,为了保证肺泡通气量不变,需增大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也就是使呼吸加深加快。

5.试述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

有:

潮气量、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量、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残气量、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肺总容量。

时间肺活量黑-伯反射

时间肺活量:

也称用力呼气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尽快呼气时,然后计算在第1、2、3秒末呼出的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

黑-伯反射:

由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也称黑-伯反射。

*******************************影子球********************************

1.肾脏的血液供应有何特点?

肾血流量丰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2.简述尿的生成及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有: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肾小球滤过率,甲状旁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3.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滤过膜滤过作用的有效程度和有效滤过压的大小。

此外,肾小球血浆流量的变化对肾小球滤过率也有很大影响。

4.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和多尿症状?

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缺乏胰岛素,血液中糖的含量较高,就会从肾脏排泄出去。

肾糖阈肾小球滤过率水利尿ADH

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最低血糖浓度,称为 

肾糖阈。

肾小球滤过率:

指单位时间内经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是用于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水利尿:

在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水利尿。

抗利尿激素(ADH):

也称血管升压素,其对肾脏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收缩,尿量减少,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暴风雪**************************************

1.简述消化道神经支配的特点及其作用。

消化道神经支配包括内在神经系统和外来神经系统两个部分,两者互相协调,共同调节胃肠功能。

内在神经系统的作用:

调节胃肠运动和分泌以及胃肠血流中起重要作用。

外来神经系统的作用:

能引起肠壁局部反射,通过外来神经系统传入纤维传向中枢,以调节消化系统的活动。

2.胃液的性质、主要成分有哪些?

各有何生理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酸性液体,pH0.9~1.5。

主要成分有盐酸(也称胃酸)、胃蛋白酶原、黏液(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和内因子等。

盐酸的生理作用:

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促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使之易于消化吸收。

3、有抑菌和杀菌的作用。

4、可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

5、所形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的生理作用:

使蛋白质水解,产生多肽。

黏液的生理作用:

有润滑作用,防止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性损伤。

内因子的生理作用:

有两个活性部位:

一个可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结合,形成复合体;

另一个可与远端回肠黏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维生素B的吸收。

3.试述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胰液的主要成分有碳酸氢盐和胰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作用:

碳酸氢盐:

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

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

胰淀粉酶:

可消化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

胰脂肪酶:

能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胰脂肪酶分解脂肪的作用需依靠辅酯酶来完成。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能使蛋白质分解为多种大小不等的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1、因为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可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2、在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类已被消化成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很长,使它有充分的时间被消化和吸收。

4、小肠绒毛结构特殊,有利于吸收。

胃肠激素内因子胃粘膜屏障

胃肠激素:

在胃肠黏膜内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内因子:

是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胃粘膜屏障:

是由胃上皮细胞顶部的细胞膜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接所构成的一个脂蛋、可防止H侵入胃黏膜。

******************************恶之波动*******************************

能量代谢体温基础代谢率传导散热调定点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体温:

广义的体温包括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

狭义的或通常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组织(体核)的平均温度。

基础代谢率: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传导散热:

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过程,称为传导散热。

调定点:

调定点就是机体设定的正常温度数值。

*********************************毒菱********************************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动作电位(电信号)触发胞质Ca浓度增加—Ca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化学信号)—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后电位(电信号)。

特点: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空间和时间总和。

4、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2.比较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的特点。

突触后抑制的抑制性递质是在突触后膜引起IPSP而发生的抑制效应

突触前抑制的某些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可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突触前受体,促进或抑制递质的释放。

3.内脏痛与皮肤痛比较有哪些特点?

内脏痛是指内脏器官的疼痛。

与皮肤痛相比内脏痛的特点有:

(1)内脏痛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

皮肤痛是快痛,定位准确,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强。

(2)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如切割、烧灼等,不能引起内脏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则能引起内脏痛。

4.基底神经节在运动调节中有何作用?

举一例临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常见疾病。

基底神经节与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的控制、本体感觉传入冲动的处理有关。

常见疾病:

帕金森综合症

5.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是如何调节的?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与副交感两个部分,通过双重支配及拮抗作用,紧张性作用和对整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来对内脏进行调节的。

6.何谓自发脑电活动和皮质诱发电位?

在没有特定外加刺激作用条件下,大脑皮质神经元持续的、节律性的、较缓慢的电位变化,称为自发脑电活动。

皮质诱发电位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大脑皮质上某一局限区所引起的电位变化。

神经递质脊休克牵涉痛条件反射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脑电图

神经递质:

是一类作为化学信号介导跨细胞神经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的总称。

脊休克:

当动物的脊髓被横断后(该动物被称为脊髓动物),横断部一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这一现象称脊休克.

牵涉痛:

内脏疾病时,常引起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疼痛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的结合形成的。

牵张反射:

与神经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如受到外力牵拉时,就会发生一种反射使该肌肉收缩,此种反射叫牵张反射。

去大脑僵直:

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等对肌紧张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如在猫脑的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此时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四肢伸直和头部昂举,称为去大脑僵直。

脑电图:

通过适当的仪器从头皮上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

*********************************高压电击****************************

1、简述免疫的概念、功能和表现。

现代免疫的含义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物质,通过免疫应答排出非我物质,以维持自身稳定的生物学功能。

功能类型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免疫防护

抗病原体等异物侵害

过敏反应、易受感染

免疫稳定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和颓废的成分,调节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销毁突变的细胞

易生肿瘤

2、从免疫学发展简史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这个真心不会做。

--||

**********************************鸟栖*******************************

1、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抗原?

1)分子量大

2)结构复杂

3)易接近性

4)分子构象复杂

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病原微生物,外毒素,异嗜性抗原,动物免疫血清等。

3、为什么说动物血清对人体具有双重性?

因为一方面可向机体提供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细菌产生的相应外毒素,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人而言又是一种具有免疫原性的异种蛋白质,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动物血清的抗体,当机体再次接受此种动物血清时,有可能发生超敏反应。

Ag异嗜性抗原半抗原交叉反应

抗原(Ag):

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异嗜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是一类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半抗原: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抗原称为不完全抗原或半抗原。

交叉反应:

是指一种抗原除了与其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结合之外,还与其他抗体发生反应。

*********************************火之牙******************************

1、叙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区。

结构有四肽链结构,连接链,分泌片,绞链区。

功能区:

VL和VH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

CL和CH1上有同种异型的的遗传标志。

lgG的CH2和lgM的CH3具有补体结合点,能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lgG的CH3和lgE的CH4有亲细胞活性,能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

2、试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及功能。

免疫球蛋白(Ig)包括IgG、IgM、IgA、IgD、IgE五大类,其特点分别为:

IgG为标准的单体分子,电泳速度最慢,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具有吞噬调理、中和毒素、中和病毒、介导ADC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等作用,可通过胎盘。

IgG合成速度快、分解慢、半衰期长,在血中含量最高。

IgM为五聚体,是Ig中分子量最大者,分子结构呈环形,含一个J链。

IgM凝集抗原能力比IgG大得多,激活补体的能力超过IgG1000倍,与补体一起有吞噬调理作用。

其血中含量低、半衰期短、出现早、消失快、组织穿透力弱。

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

血清型IgA以无炎症形式清除大量的抗原。

分泌型IgA(SIgA)为双聚体,每一SIgA分子含一个J链和一个分泌片。

SIgA性能稳定,在局部浓度大,能抑制病原体和有害抗原粘附在粘膜上,具有调理吞噬和溶解作用,构成了粘膜第一线防御机制;

母乳中的分泌型IgA提供了婴儿出生后4-6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

IgD分子结构与IgG非常相似,其性能不稳定,血清中含量很低,可作为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

IgE为单体结构,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