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4770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教案(总第67课时)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第1课时)

课型

阅读

日期

年月日上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

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你知道哪个是“矛”?

哪个是“盾”吗?

说说“自相相矛盾”的故事。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题,齐读:

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矛和盾的集合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教案(总第68课时)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第2课时)

课型

阅读

日期

年月日上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②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重点

知道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复习回顾

朗读课文,结合“矛、进攻、盾、自卫”等词语概括了全文主要讲的一件事。

二、研读课文

理解“难以招架”:

让学生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

“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

  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小节。

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上节课的一个问题: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四人小组读读2、3、4小节,进行讨论:

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

划划有关的词句。

  把学生讨论的内容板画下来:

  比赛时难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屋子-------开小洞-------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

  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让学生照着板画来说说发明家是这样发明坦克的。

三、拓展思维

 “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

”在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实际应用方面:

双层公共汽车、火车,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学习和做人方面:

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矛和盾的集合

比赛时难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屋子-------

开小洞-------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

教案(总第69课时)

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子(第1课时)

课型

阅读

日期

年月日上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

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

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

读准音:

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  )木匣→(  )木匣(  )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他是怎样埋木匣的?

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

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科利亚的木匣子

“埋木区”——“挖木匣”——“受到启发”

 

教案(总第70课时)

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子(第2课时)

课型

阅读

日期

年月日上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

目标

①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重点

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难点

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循情入境,激发探究,鼓励发现。

引言揭题:

上节课,我们看到法西斯快打到科利亚的家乡了,他们将被迫离开了家园。

临别时,科利亚将自己心爱的东西装进木匣,量好步子,埋了下来。

四年后,苏联卫国战争结束了,法西斯被赶走了,年仅九岁的科利亚是怎样挖到埋藏达四年之久的木匣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

(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次走近科利亚,同他一起去挖木匣,一起去思考,一起去发现。

二、中心切入,充分朗读,研读品味。

1、找出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挖木匣”的。

(板:

挖。

)轻声朗读,边读边思考边批注,要求学生在疑难的地方画上问号,把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小结并板书中心议题。

3、激励学生读书是解决问题,学好语文的最好方法。

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就一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教师指导学生逐段导读“挖木匣”部分。

在读中品味,体验生情,感受人物的感情与情绪由“焦虑——被嘲笑——冷静思考——兴奋”的变化过程。

4、借助动画媒体,直观呈现“挖木匣”部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科利亚的思考过程及人物特点。

三、优选途径,开放课堂,个性解疑。

1、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伙伴,用他们自己最喜欢的、最擅长的方式来解答课前大家提出的中心议题。

坚信:

同学们不仅会质疑,更会解疑。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个人的特长采取不同的方式解疑答疑。

2、学生自由组合学习伙伴,进行创意表达。

3、学习小组汇报、交流、评价、鼓励。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画一画;

(2)演一演;

……

四、读中明理,拓展内化,揭示主旨。

1、引读最后一节。

2、句式转换训练: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你能给最后一个问句换种肯定的说法吗?

3、你的周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4、导读、品悟、揭示并板书中心:

一切都在起变化。

表扬孩子们在老师的心中,他们和科利亚一样,都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好孩子。

5、拓展:

听录音故事。

6、同桌交流。

7、师生互动,角色体验,内化语言:

同学们,故事听完了。

现在,我就是那个掉了宝剑的人,我真的不明白,别人能按记号找着自己的东西,我为什么找不到呢?

谁来帮帮我。

8、结语:

亲爱的同学们,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的长高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但是,只要我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着的策略。

那,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18.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四年后

 

埋挖

 

十步五步

 

一切都在起变化

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教案(总第71课时)

课题

27陶罐和铁罐(第1课时)

课型

阅读

日期

年月日上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

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

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朗读对话,读出感情

师: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这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

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最能体现铁罐的傲慢?

(学生活跃起来,都在轻声试读。

生A:

我把“敢”字重读: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意思是你陶罐是没有胆量碰我的。

这表现了铁罐的傲慢。

生B:

我把“碰”字重读: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意思是你陶罐只能巴结我,讨好我,碰我是不行的。

生C:

我觉得“我”字应该读得重一些: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意思是我是十分结实的、了不起的,你算什么东西!

生D:

我觉得“陶”字读得重更好: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这表现了铁罐对陶罐的轻蔑,也就突出了铁罐的傲慢。

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铁罐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你敢碰我吗?

”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显出他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

……”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你算什么东西!

”“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混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

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

比如,“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

“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

“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

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积累词语:

奚落、谦虚、轻蔑、恼怒、傲慢、羞耻、懦弱。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27陶罐和铁罐

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

 

教案(总第72课时)

课题

27陶罐和铁罐(第2课时)

课型

阅读

日期

年月日上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

目标

①感悟课文寓意: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②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重点

理解寓意: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难点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

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

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

(理解“奚落”)

生:

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

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

(师肯定,赞扬生。

生:

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

它说:

“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

(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

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

它对陶罐说: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

看问题不能绝对。

二、表演剧本

师:

《陶罐和铁罐》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

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

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

(争先恐后,要求再演。

三、领悟寓意

师: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

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

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

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

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

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

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四、创编寓言

《铁罐与陶罐》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

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

”铁罐回答:

“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

(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

请停笔。

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

《大海和小溪》。

生:

《手机与BP机》。

生:

《墨水和钢笔》。

生:

《鲜花和绿叶》。

生:

《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

《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

《大树和小草》。

生:

《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

《黑猫和白猫》

……

《黑猫和白猫》。

生:

(读)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

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

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

“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

”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

黑猫和蔼地回答:

“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

”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

“喵呜,住嘴!

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

”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

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祟祟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蹿到了墙角。

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白猫想:

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

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

结果呢?

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

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

“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

”老奶奶笑着告诉我:

“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全场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

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梅花和雪花》。

生:

(读)美丽的小花园里,种着几株梅花。

梅花不畏严寒,静静地开放,飘过阵阵幽香。

下雪了,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那么洁白,那么可爱。

梅花看了看,傲慢地问雪花:

“你有我香吗?

”雪花也不服气,讥笑梅花:

“等到你变得像我一样洁白再和我说话吧!

”这时,走过来一只大狗熊……

师:

停!

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

改成“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生:

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

“你有雪花白吗?

”梅花说:

“不如她白。

”诗人又对雪花说:

“你有梅花香吗?

”雪花说:

“没有她香。

”诗人说:

“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师:

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

(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27陶罐和铁罐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案(总第73课时)

课题

28*狮子和鹿

课型

略读课文

日期

年月日上下午第节

教具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

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重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难点

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已学课文,想想课文给自己哪些启发。

②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

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并剪下来。

③抄录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

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

(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

(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

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

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

是什么呢?

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

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朗读指导:

第一、二段,要读出鹿喝水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喜。

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评价,要读出截然不同的语气。

对角是喜爱、赞美:

“啊!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啊!

”“多么”“多么”拉长读,抒情一些。

而对腿,则是不满和抱怨;“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要读出叹息、抱怨的情绪,“唉”“太细了”语调低,语速慢,“怎么”感叹强烈,要表达出内心的不满。

在对比朗读中,区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第五和第六段,情节紧张、变化快,“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正在逼近”朗读时要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

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狮子和鹿

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

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案(总第74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

课型

口语交际

日期

年月日上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难点

在双向、多向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这次口语交际训练是本组教学的组成部分,交际的内容是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及解决的办法。

学生在思考怎么说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怎样集合优点的问题,怎样取长补短的问题,怎样全面看问题的问题等,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刚学过的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所阐明的道理,以便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

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

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

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

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

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