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5149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在的问题是,它并没有说怎样切,那么要求最多增加,就要想想几种不同的切法,

其实有三种不同的切法,看上面的图,

第一种在最长的6厘米中间从上往下切,这样增加的面是4X3大小,就是你选择的24平方厘米。

第二种在宽4厘米中间从上往下切,就是横向切成二个长的长方形,那么增加的面就是6X3的面,这样就增加36平方厘米。

第三种在高3厘米水平横切,这种增加的面就是6X4的面,就增加48平方厘米。

这三种选一个最大的就对了。

这个题目如果一时想不清,可以用一块橡皮试着切切,注意切开的是哪个面,增加的面的二条边分别是多少,不能混。

其实还可以这样想,反正是三种切法,当然你如果不知道三种切法,这个题目就肯定错了。

反正是三种切法,不就是增加的长方体的前面、上面、侧面三个中的一个吗?

分别计算一下,看哪个大就是了。

D,应用题5:

一段铁丝正好能做成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如果用这段铁丝做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占空间多少立方厘米?

【这题竟然简单地将长宽高相乘就好了?

那是求的长方体的体积,不是这个正方体的体积。

求正方体的体积得知道正方体的边长,边长的总长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总边长,这个长方体的总边长的长度,就是和填空题第4题一样计算的,第4题错了,这个也不对了。

这个求的是总长度,既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

一个长方体共有4个长4个宽4个高,所以这段铁丝就是72厘米,那这72厘米做成了一个正方体,一个正方体有12条相同长度的棱,那么现在要求体积,要知道一条棱的长度就行了,一条棱6厘米,体积就是216立方厘米】

书本29页思考题:

典型的综合题目:

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

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个题目,粗看比较困难,既讲表面积,又求体积。

但是只要分析它的变化情况,就能找到关键。

题目中隐藏了条件,比如,

(1)高增加后就变成正方体,而正方体的各条棱是相等的,那说明原来长方体的长和宽是相等的,因为它们都没有增加也能成正方体,说明原来就相等。

(2)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看这个图,原来长方体的表面有6个面,现在是正方体了,也是6个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呢?

注意最上面这个面,不是增加出来的,是原来就有的,和它没有关系,现在增加出来的,只是高增加了2厘米的部分,那它增加的面,是4个小的侧面,这4个小的侧面竟然是一样大的,因为上面说到原来的长方体的长和宽是相等的。

所以,从上面

(1)和

(2)分析出来,表面积增加了56平方厘米,是4个小侧面增加造成的,那一个小侧面是56÷

4=14平方厘米,小侧面的高是2厘米,那小侧面的长是7厘米,也就是原来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7厘米,原来的长方体的高是5厘米。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245立方厘米。

P32,练习七第9题,

一个花坛,底面是边长1.2米正方形,四周用木条围成,高0.9米。

(1)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

(2)用泥土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

(3)做这样一个花坛,四周大约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

这个题目,要弄清几个概念,

(1)占地多少平方米?

是求占地面积,这个占地面积,其实只有一个底面占地了,所以只要求一个底面的面积就行了。

这个可不是求表面积哟。

(2)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

那这个求容积。

用底面积X高就可以计算了。

(3)四周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

这是求表面积了,注意它只说了四周,那只要算四个侧面就行了。

四个侧面是一样大的,仔细看它的二个棱分别是多少,就好算了。

这题还要注意,这是计算小数乘法,注意小数点。

面积、体积的概念不要混。

P34,6,正方的工艺蜡烛,棱长6厘米,求

(1)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做这个蜡烛盒至少要用多少玻璃?

【想想这个蜡烛盒是用几个面做成的?

要是6个面的话,蜡烛怎么点呢?

P34,7,公园入口处12根长方体立柱,每根长2.4米,宽0.8米,高11.5米。

(1)12根立柱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

【占地,是指占据地面,那只有最下面是占地的】

(2)12根所占的空间有多大?

【占据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3)在每根立柱的四周和上面贴大理石,每根贴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

【注意:

每根,四周和上面】

P48第7题,同学们参观天文馆,六年级去了154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六年级的10/11,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4/5。

四年级去了多少人?

分析二个条件句,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六年级的10/11,关键词——是,标准量——六年级,154X10/11

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4/5,关键词——是,标准量——五年级,五年级人数是上面计算出来的。

所以这种一定要看清。

如果题目中没有明显的关键词,没有明显的标准量,那就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主要是要看清是“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谁“占”谁的几分之几。

P49第9题:

同学们要植120棵树,第一天植了2/3,其中2/5是六年级植的。

六年级植树多少棵?

这个题目,第一个条件句“第一天植了2/3”,关键词和标准量都没有明确写出来,就要想了,这个2/3是谁的2/3呢?

要把它补充完整——第一天植了总数120棵的2/3,标准量是总数120,所以120X2/3。

第二个条件句:

其中2/5是六年级植的,这句中,不能把“是”当作关键词,不能把六年级当作标准量了,先看清“其中”是指什么,指什么的“其中”,那么就要看前一句条件句,“其中”就是“第一天”,那句条件的意思是“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天的2/5,这样在这里,标准量是“第一天”,所以要用第一天X2/5。

120X2/3X2/5

P51第6题

这是比较容易出错的,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同一个分数,2/5,表示的是不同的意思:

A:

如果一个分数后面有数量单位,比如“吨”“米”,3/4吨,2/5米,那这个分数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

B:

如果这个分数后面没有单位,2/5,那它不是表示具体的数量,而是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表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如上面题目中“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5”,“第二根用去2/5”。

区别清楚后,在计算时区别对待。

(1)“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5”,条件中隐藏的意思是什么呢?

要想清楚,这个2/5是谁的2/5,补充完整“用去一部分后还剩总数的2/5”,总数是3/4吨。

求“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用去2/5吨,这个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不是表示总数的2/5,所以,具体数量的计算,在这里求还剩,那用减法计算。

这里二个小题的2/5一定要理解清楚。

再看思考题。

两根同样长的钢管,并没有说清是多少长。

第一根用去2/5米,这个看清是有数量单位的,这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就是0.4米啦,第二根用去2/5,没有单位,表示的是钢管总长度的2/5。

现在求“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就是求用去的哪个大了,就是比较2/5米和一根的2/5进行比较。

由于没有具体说明这根钢管的具体长度,就不好计算了。

我们可以举例分析,分三种情况——

(1)这根钢管长1米,可以吧,那第一根用去2/5米,就是用去了2/5米,不必计算了。

第二根用去2/5,它就是用去了这根钢管总数1米的2/5,那就是1X2/5=2/5米。

最后的结果都是2/5米,相等。

但是这里二个2/5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一定要理解区别清楚。

(2)如果钢管长3/5米呢?

(3)钢管长5米呢?

分别计算一下,看看哪一根用去的长?

这个题目,实际上有一个数量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不管这根钢管有多长,第一根用去2/5米,这个是具体的数量,与钢管的长度没有关系,所以三种情况下,永远是2/5米(0.4米)。

而第二根就不同了,由于这个2/5是钢管总长的2/5,它就和钢管的长度有关了,列表如下——

钢管2/52/5米

1米1X2/5=2/5米=2/5米

3/5米3/5X2/5=6/25米<

2/5米(分数X分数,结果越来越小的)

5米5X2/5=2米>

2/5米

P.53页第8题:

小芳36张邮票,小华的邮票比小芳多1/3,小华比小芳多多少张?

小华有多少张?

分析题目时抓关键字“比”,比后面是标准量“小芳”,所以:

求多多少张,就是多小芳的1/3,是12张。

小华的张数:

小华=小芳+小芳的1/3,36+36X1/3=36+12=48张。

这个题目,将来会经常做到的。

求小华有多少张,是把小芳作为标准量来计算的,可以把小芳看作单位“1”,

因为小华比小芳多1/3,所以小华相当于小芳的1+1/3=4/3,所以小华=小芳X(1+1/3)=36X4/3=48张。

分数除法单元重点与难点分析:

【这些题目,我只是做了分析,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所以你要自己列式计算一下。

最好是提前预习了做做看。

或者,如果课堂练习时做错了,再来看看怎样分析的,再做一遍。

最好是预习。

不会的要多问,错了要知道错的原因。

祝你天天有进步!

P61:

这里有二个问题,怎样能确定用谁去除以WHO来计算呢?

行1千米用多少升?

就是求每千米用油的升数,

1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

就是求每升油行的路程,

像这种题目,每什么,就把它作为除数,列式时除以这个单位的数就行了。

3/25升÷

3/2千米因为3/2的单位是千米,求每千米,就除以这个单位的数。

掌握这个方法就行了。

P64,数量关系式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题目的意思,正确列出算式或方程。

把谁作为标准量,就是:

谁的几分之几,那么这个“谁”怎么来确定,在“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有提示了,是看关键词:

关键词——“是”/“比”/“占”/“相当于”,这个关键词后面就是“标准量”。

2.小华看一本课外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4,正好是75页。

这本书有多少页?

把题目的意思简化为:

全书的3/4是75页

数量关系式:

全书的页数×

3/4=75

P65页第7页

(1)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重25千克,吃了3/5,吃了多少千克?

(2)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5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3/5,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分析:

(1)首先要理解题意,重25千克,是指这袋面粉重25千克,吃了3/5,补充完整就是“吃了一袋面粉的3/5”,那么标准量是一袋面粉的重量,数量关系式:

一袋面粉的重量×

3/5=吃的千克数。

25×

3/5

(2)关键句:

是这袋面粉的3/5,标准量是“这袋面粉”,那么:

数量关系式就是:

这里,吃的千克数是15千克,

所以列式:

3/5=15

这二个小题,比较一下:

数量关系式是一样的,只是已知的量和求的量不同而已,所以一定要掌握“数量关系式”。

把相关的数量放在数量关系式里,就可以列出正确的算式了,如果一个量未知,可以用x表示,列出方程来计算。

这个题目前后的数量都是关联的,要依次计算:

(1)欧洲=大洋洲×

10/9,大洋洲已知是900,直接计算出欧洲。

欧洲=北美洲×

5/12欧洲已求出了。

北美洲是x,列出方程:

1000=x×

5/12

(2)北美洲=亚洲×

6/11,北美洲上面求出,所以也列方程计算。

北美洲=南极洲×

12/7,北美洲上面求出,所以也列方程计算。

(3)南美洲=北美洲×

3/4,北美洲上面求出了,直接计算出南美洲。

南美洲=非洲×

3/5,南美洲已求出,列方程求非洲。

66:

第4题:

(1)求1小时织多少米,就是求每小时,求每什么,用除法计算,谁除以WHO,WHO就是每后面的单位量,现在求每小时,那WHO就是小时,所以要除以多少小时,这里是2/3小时。

(2)已知每小时织的量,已知时间,数量关系式:

每小时织的量×

时间=工作总量。

(3)已知每小时织的量,已知工作总量,数量关系式:

注意

(2)和(3)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3)中,时间未知,所以设为x,那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了。

【把这三个小题都列式计算一下啦。

P67:

第7题:

我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其中草地占5/12,草地面积是多少?

草地是森林的5/2,森林是多少面积?

(我把题目的意思简化了,这样更容易列出数量关系式,

草地占我国面积的5/12,就是:

草地=我国面积×

5/12

草地是森林的5/2,草地=森林×

5/2,草地已知,森林设为x)

象这种题目,关键是要写出数量关系式,不然的话,一会儿乘法,一会儿除法,要弄不清了。

小华买的水果的重量×

2/5=小明买的水果的重量,注意,这里是重量在比较,因为每人都用了4元钱,所以不是钱在比较,而是重量在比较。

先求出小华买的水果的重量,设为x,列方程解。

后面一句条件:

是小军所买水果的3/5,谁的是小军的3/5,看清题目的意思,应该也是讲小明的,数量关系式:

小军买的水果的重量×

3/5=小明买的重量,把小军的设为x,列出方程。

注意,最后要求的是他们各买了什么水果,现在题目中没有提示,提示在右边的图上标着呢,图上标的是“每千克?

元”,这是单价,所以上面计算出重量后,还要计算单价。

总价÷

重量=单价。

【题目其实都不难,只要细心都能对!

加油!

填空:

12、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乙绳比甲绳短1/10,则甲绳长()米。

判断:

4、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则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

选择:

一辆汽车5/3千米用汽油4/15升,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

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上面这三个题目,你错的原因,主要是对于分数概念理解不深刻。

“具体的数量”与“分数(分率)”的比较——

“具体的数量”——是一个实际的量,表示实际是多少,比如实际是4/5米,4/15升啊,这是一个具体的数据,不会随着其他条件发生变化,而且在比较时也不会发生变化。

比如,甲绳比乙绳长4/5米,这个4/5米就是一个实际的数量,它不会因为甲绳和乙绳的长或短发生变化,因为是一个具体的数量,所以“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也就是“乙绳比甲绳短4/5米”,这个不理解吗?

比如说,我比你多10元钱,也就是你比我少10元钱。

因为是具体的数据,所以可以倒过来讲。

如果,甲绳比乙绳长4/5,注意,这个4/5没有单位米了,那它不是具体的数量了,那它是表示二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分数(分率)”——表示的是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表示的是二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是会随着标准量(单位1)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乙绳比甲绳短1/10,它的标准量(单位1)是甲绳,是和甲绳在比,不是和乙绳在比,乙绳比甲绳短1/10,不能倒过来说:

甲绳比乙绳短1/10,因为倒过来以后,标准量发生了变化,那这个分率1/10的含义就不一样了。

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这个5/6是黑兔的5/6,标准量是黑兔,不是白兔的5/6。

这个题目在解答时,先要抓住关键句来分析:

乙绳比甲绳短1/10,关键词:

比,标准量(单位1)是甲绳。

对应关系:

1/10表示的是短的量,如果知道短多少米,那么:

短的米数÷

短的分率=标准量(甲绳)

短的米数是多少?

==>

甲绳比乙绳长4/5米,因为4/5米是具体的数量,所以可以说:

乙绳比甲绳短4/5米,

短的分率是1/10,这二个正好对应。

这里有二个句子,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

这句中,标准量是“黑兔”

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

这句中,标准量是“白兔”,

标准量是不相同的哟!

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

那么,黑兔是单位1,白兔是5/6,白兔比黑兔少了黑兔的1/6,这里不能说“黑兔比白兔多1/6”,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这样说,那么标准量(单位1)在关键词“比”后面,是白兔了,标准量发生了变化,就和原来标准量黑兔不一样了,就不对了。

所以这个判断题应该“错”。

再看后一句:

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

标准量是白兔,白兔是单位1,黑兔要在白兔单位1的基础上还要再多1/6,那就是1+1/6=7/6,你看,这也和第一句中的5/6相矛盾了,所以不对了。

这题的关键是“标准量”不同,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要求“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数量关系式:

每升汽油行的千米数X汽油的升数=可行的千米数

首先确定这是用乘法计算。

每升汽油行的千米数可根据第一句条件来计算,那怎么来确定谁除以谁呢?

这个以前我发你的分析中也有:

求每什么,就把它作为除数,求每升,那么除数就是升,所以要用5/3÷

4/15,你看,除号后面是4/15升,就表示每升汽油能行多少千米。

比如,有1000棵树要20人来种,每人种多少棵?

求每人,那就是人数是除数,所以要用1000÷

20。

1、张涛四天看一本书,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3/20,全书共有多少页?

这题其实有二个要点:

(1)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是不是发现很奇怪,为什么二句话中都讲了“第二天”,那么,这个“第二天”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再看,一共四天,第一天+第二天=40,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75。

如果,第二句中没有第二天这三字,只有第三天和第四天看了75页,那四天看完这本书,全书有多少页,就好算了,只要把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总页数了。

对不?

而它现在在第二句话中又多了一个可恶的“第二天”,怎么办呢?

我们也来加一下:

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

第一天+第二天=40

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75

我们把这二个一起加起来:

就变成:

(第一天+第二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40+75=115

整理一下:

第1234天+第二天=115发现什么了?

第1234天加起来就是全书,因为四天就看完了。

还发现,这里多出了第二天。

先放一下,因为不知道第二天是多少页。

看第二个要点:

(2)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3/20,第二天=全书X3/20。

第1234天+第二天=115==>

全书+第二天=115

第二天=全书X3/20===>

>

全书+全书X3/20=115

把全书设为X,就是列方程解答了。

(全书100页)

你看,通过分析,这个题目其实可以转化成一个简单的方程,就容易解答了。

2、乙筐苹果的重量是甲筐苹果的3/5,从甲筐取出12千克放入乙筐,这时乙筐苹果比甲筐多8千克,两筐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题目在理解上可能有点绕来绕去。

我写了一个解答过程,可以看看分析,主要是了解一下解答的方法,一步一步做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哟。

这个题目其实我们可以简化为用数量关系式计算:

甲乙两筐相差的千克数÷

相差的分率=标准量

相差的千克数:

12+12-8=16为什么是12+12,因为甲筐拿出放到了乙筐,一进一出相差就是24了。

相差的分数:

1-3/5=2/5

16÷

2/5=40,这是标准量甲筐的。

认识比相关知识点

用比表示两个具体数量的关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1、表示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2、表示两个不同类的数量间的关系。

隐藏的数量:

两个数量的总量。

如:

男生:

女生=4:

5,男生是4,女生是5,总数是9

那:

男生占总数的4/9,女生占总数的5/9

所以,解题时要注意每个数量对应的份数(比例)是多少,找出对应关系,当然也要注意找准各个量与总数的关系。

书本P77题目分析:

7、配制一种药,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

40

(1)400克药粉需加水多少克?

(2)4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

从药粉:

水=1:

40看,药粉1,水是40,那现在

(1)中药粉是400,那么水就对应是400X40

(2)中,水是400,按比例看,水是40份,它相当于400/40=10倍,那么对应的药粉1份就是10克了。

这个题目要注意的就是对应关系。

当然这个题目一般还会有类似“药水”的说法,药水就是“药+水”,它的总量就是1+40=41了。

8、配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份数。

从图上可以看出,水泥:

2份,黄沙3份,石子5份,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二个隐含的条件,一个是:

从图上就是可以看出每样材料的1份是相等的,另一个是:

混凝土是由水泥+黄沙+石子三样合成的,那总量是2+3+5=10份。

(1)这种混凝土三种材料是按怎样的比配制的“2:

3:

5”

(2)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要多少吨?

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首先要看清,120吨是混凝土,也就是三种材料的总数,那么每种材料需要的数量,就要按比例要分配了,按什么比例呢,就是要各种材料点总数的几分之几来计算,如水泥占2份,那它占总数(混凝土)的2/10,黄沙占混凝土的3/10,石子点混凝土的5/10,那么计算就容易了。

120X2/10就可以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