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5153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1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 第一章 第三章导学案.docx

湘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一章第三章导学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

 

【新知梳理】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西方第一本专著则是,它比中国晚3个世纪。

2.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包括环境和环境两大方面。

自然环境: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土壤、岩石等。

人文环境:

人口、民族、经济、工业、农业、城市、交通、能源等。

3.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风土人情等。

(1)日常生活:

确认、知道变化、了解世界情况等。

(2)生产建设:

种植、兴建工厂企业、选定、城市建设等。

例: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①“低地之国”——围海造陆————奶酪、。

②海洋、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联系。

海洋——航运、晒盐、捕鱼、开采石油等。

土地——种植农作物、放牧牲畜、建筑房屋、建设铁路(公路)等。

森林——提供木材、放牧牲畜、生态旅游、涵水保土等。

(3)风土人情:

阿拉伯人的(服装);西班牙的;我国傣族的,中华民族的等均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问题探究】

1.联系日常生活,请你提出5个地理问题。

 

2.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和粽子,而北方人则喜欢吃馒头和水饺?

 

3.贝贝来自黑龙江省,喜欢溜冰,玲玲来自福建省,喜欢游泳。

为什么两人喜欢的活动截然不同?

 

4.为什么我国著名的奶业企业“伊利”、“蒙牛”两大集团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建厂?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

 

【新知梳理】

1.学会使用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

(2)地图的使用:

第一,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和经纬线时)

上下、左右。

②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

【注意点】

(1)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确定方向的事物:

太阳、指南针、树木长势(年轮、树叶疏密)、北

极星等。

但河流流向、风向不能用于确定方向。

(3)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

背朝,这样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第二,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概念:

比例尺表示距离比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比例尺的公式及计算:

比例尺=距离/距离。

③比例尺三种形式及其的转换:

数字式——1:

10000001/10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线段式——||||

0102030千米

④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比例尺的分母大,比例尺;分母小,比例尺;

⑤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内容。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内容。

第三,图例和注记

概念: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为图例;地图上的说明及则为注记。

第四,地图的选用

A.去公园游玩,需要寻找景点,应选择导游图。

B.了解国际、国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应选择世界(或中国)地图。

C.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选择图(或交通旅游图)。

【注意点】

(1)地图家族——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政区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

(1)商业图等)

(2)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

亚洲西部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图。

2.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阅读是获取地理信息、丰富地理知识的基本途径。

访问是收集信息的便捷途径。

3.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我们所处环境中的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经济现象都属于地理问题。

通过、、综合等方法,探究它们的与,思考它们之间的。

4.开展地理考察

地理考察的基本工具:

、、、、。

 

【识图训练】

1.常用图例:

 

2.读校园平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图右侧的横线上填上地图要素的名称。

(2)学校的的校门朝(方向);食堂在教学楼的方向。

(3)图中比例尺的含义是: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如果写成数字式则为:

1∶。

横线答案:

从上到下为。

【问题探究】

1.读“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进行比较

 

(1)比较两图比例尺的大小、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略。

从图中可知,两图图幅相同,因此,地图比例尺大,地图比例尺小。

地图范围大,地图范围小。

地图内容详细,地图内容简单。

(2)总结地图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3)如果要画福建地图和学校地图,你以为画哪一幅地图要选用较大比例尺。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1)(导学案)

 

【新知梳理】

一、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的不规则。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

约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

约千米。

【注意点】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

海边看驶去的轮船;大草原远处奔跑而来的马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远望;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绕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

方向:

周期:

(约24小时)。

产生的地理现象:

交替,日月星辰的。

2.地球的公转:

绕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

方向:

周期:

(约365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

冷暖差异、长短变化。

【注意点】

(1)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问题探究】

1.比较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感受地球的大小

(1)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环绕地球一周需多长时间?

(2)地球的表面积约为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的多小倍?

2.地球平均半径是不是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3.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上是否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达标检测】(学校配发用书)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2)(导学案)

 

【新知梳理】

四、地球仪

1.地球仪是根据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后,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

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事物的分布。

能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与、变化、等自然现象。

2.地轴是地球的假想轴,它穿过地心连接地球的极和极。

北极是地球的端,南极是地球的端。

3.纬线和纬度

(1)线是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地球一周的。

纬线的三大特点:

形状——(极点为点)。

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

指示方向——方向。

(2)纬度划分:

以(0°纬线)为界,以北为纬(N),以南为纬(S)。

纬度的最大值为。

分布规律:

向北增大为纬,向南增大为纬。

(3)区域划分:

【注意点】

(1)赤道是南北纬度的

线、线,也是

的分界线。

(2)纬线的长度与纬度值成反比,

即纬度数越小,圆圈越大,是

最长的纬线。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是地球仪表面,连接两极并垂直于线的弧线。

经线的三大特点:

形状——(弧线)。

长度——各条经线的长度。

指示方向——方向

(2)经度划分:

国际上规定,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经线,又称线。

以线(0°经线)为界,该线以东为经(E),以西为经(W)。

经线的最大值为180°。

分布规律:

 

(3)东西半球:

分界线——W、E组成的经线圈。

 

【注意点】

(1)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线、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判定东西半球的方法:

“小小东半球,大大西半球”——即比20°W小的西经度,比160°E小的东经度位于东半球,反之则为西半球。

(3)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等于180°)组成经线圈,经线圈的长度略小于赤道的长度。

(4)东经180°与西经180°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

3.经纬网

(1)在地球仪上,由线和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网。

(2)作用: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

 

【识图训练】

1.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填出图中的地理事物。

(1)甲是半球,乙是半球,甲乙两半球的分界线丙是。

(2)C是半球,D是半球,CD两半球的分界线A是,B是。

2.在下图横线上填注地理事物的名称。

3.读图,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A点的经度是,纬度是。

从东西半球看它位于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它位于半球。

从低、中、高纬度看,它位于纬度。

.

(2)B点的经度是,纬度是。

从东西半球看它位于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它位于半球。

从低、中、高纬度看,它位于纬度。

(3)图中①②③④点,位于低纬度的是,位于中纬度的是,位于高纬度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4)图中①点的经度约为,②③点中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④点的经度为

(5)图中①②③④点所在的纬线,其纬线长度最长的是。

4.我国某军舰在公海上进行军事训练,下表为该军舰每天中午的航行位置记录。

请你根据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1)在经纬网图中用黑点标出军舰每天中午的位置,并

用虚线连成航线。

(2)该军舰航行在太平洋上,大致往方向航行。

(3)9月1日,军舰在(东或西)半球和(南

或北)半球上;

(4)9月7日,军舰在(东或西)半球(南

或北)半球上。

【问题探究】

1.判别真假:

贝贝说“地球上有最北端、最南端”。

玲玲说“地球上也有最东端和最西端”。

 

2.有一架飞机在经纬度约为40°N、116°E的某机场起飞后,一直沿着这条纬线向东飞,请问飞机能否飞回这一机场的上空吗?

如果一直沿着这条经线向北飞,又能飞回这一机场的上空吗?

 

3.北纬就是北半球,南纬就是南半球。

东经就是东半球,西经就是西半球对吗?

【达标检测】(学校配发用书)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新知梳理】

一、海洋与陆地

1.地球上海陆所占比例:

陆地约占%,海洋约占%。

即人们常说的“分陆地,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和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半球和半球。

但不管怎样划分,地球上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1.地球上大块的陆地称为,小块的陆地称为,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为。

大陆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2.七大洲的名称及面积比较(从大到小排列)

、、、、、、。

3.大洲分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

山脉、河、大高加索山脉、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

运河。

③南、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

④亚洲、北美洲分界线:

海峡。

三、四大洋

1.四大洋的名称及特点

太平洋——面积、岛屿最多、最深的大洋。

大西洋——成形的第二大洋。

印度洋——面积居第三位,全部位于东半球。

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最、跨最广的大洋。

2.洋、海、海峡

大洋是的主体,海是海洋的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通道。

【识图训练】

1.在图中横线上填注海陆比例。

 

2.读图,填注地理事物。

 

(1)在图中横线上填注东、西半球名称。

(2)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

⑦。

(3)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洋名称:

A,B,C,D。

3.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填注地理事物。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

(2)写出大洲分界线:

①⑥两大洲分界线:

A运河。

①④两大洲分界线:

山脉、乌拉尔河、山脉、B海峡

②⑤两大洲分界线:

C运河。

(3)写出赤道穿过的大洲名称:

、、、。

(4)写出赤道穿过的大陆名称:

大陆、大陆。

(5)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四大洋的名称。

4.在七大洲轮廓图中,填注七大洲的名称。

 

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是洋,它被①、②、③三大洲所包围。

(2)B是洲,环绕该大洲的三大洋是④、⑤、⑥。

【问题探究】

1.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登上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应该叫它“水球”。

你以为呢?

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所以北半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这种判断对吗?

请你查找资料回答问题。

 

【达标检测】(学校配发用书)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

 

【新知梳理】

一、陆地地形

1.地表各种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五种基本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的名称:

、、、、。

(2)五大地形特征比较

地形

名称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势起伏

相同点

低(200米以下)

地表起伏小,平坦广阔

(平坦)

较高(500米以上)

地表起伏小,边缘陡峻

较高(500米以上)

地表崎岖,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较低(500米以下)

地表崎岖,坡度较缓,相对高度小

高(山地或高原),中间低平

3.世界地形之最

最高的高原:

高原(亚洲)。

最大的高原:

高原(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

平原(南美洲)。

最长的山脉:

山脉(南美洲)。

最高的山脉:

山脉(亚洲)。

最大的盆地:

盆地(非洲)。

【注意点】世界两大山脉带:

太平洋沿岸山脉带(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等)

二、海底地形

1.海底地形分为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部分。

2.最深的海沟:

海沟(太平洋)。

3.近海部分的架是目前世界部分国家石油、矿产的主要生产地。

三、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

地面某一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

在地形图上,把相等的各点

连接成的线。

(同理,可知等深线)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

(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处坡度陡,等高线处坡度缓。

(4)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原理绘制的。

根据图例“陆高与海深”判读海拔高度。

【识图训练】

1.对照“世界地形图”,判读图中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山脉:

AB

CD

E

(2)地形区:

①盆地

②高原

③平原

④高原

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

名称:

A

B

C

(2)图中的等高距是米。

(3)清河的两条支流C、D中,水流流速较快是河,你判定的理由是

(4)如果图中大坝设计的海拔高度是180米,甲、乙两村庄中,需要搬迁的是。

你判定的理由是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与瀑布景观相对应的是。

 

3.读右上图,判定图中地形部位名称。

①图中的虚线表示是。

②图中的虚线表示是。

【问题探究】

1.举例说明当地地形对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活动有哪些影响?

 

【达标检测】(学校配发用书)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导学案)

 

【新知梳理】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与之中。

地表形态的变化:

变迁(“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部分证据:

高原及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大裂谷不断扩张;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2.大陆漂移假说:

(德国)于1912年提出。

基本观点:

“泛大陆”——“碎块”——漂移。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①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的地带,地壳比较,

多。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欧洲南部和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注意点】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原理: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或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动。

现象:

火山和地震;温泉;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成为高山,海洋不断缩小;张裂拉伸成为裂谷,海洋不断扩大。

范例:

①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多火山、地震——位于。

②我国台湾以及东部沿海、西部地区多地震——位于。

③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隆起成为高山(高原)——位于。

④地中海不断缩小——位于。

⑤红海不断扩大——位于。

⑥东非裂谷带——位于。

⑦温泉——位于。

 

【识图训练】

1.写出下图中大陆漂移的顺序:

 

2.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问题探究】

1.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

 

2.福建省省会城市福州有“温泉之州”的美称。

请简要解释福州多温泉的原因。

 

【达标检测】(学校配发用书)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导学案)

 

【新知梳理】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的人口特点:

数量、增长。

18世纪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此后世界人口增长。

2011年10月世界总人口已突破亿。

2,世界人口增长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注意点】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出生率=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出生率-死亡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很均匀。

气候的纬度的沿海、人口稠密;如亚洲的、南部,欧洲,北美洲等。

干旱的、寒冷的、空气稀薄的、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带人口稀疏。

如沙漠、南极洲、高原、平原等。

2.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

【注意点】人口密度=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三、世界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3.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人类必须自己,做到有生育。

使人口的增长与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注意点】1.人口城市化带来的的问题

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就业率高、教育条件好、医疗条件好。

因此,带来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

【识图训练】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表示的人口稠密区:

AB

CD

(2)图中字母表示的人口稀疏区:

E沙漠F1盆地

F2平原H高原

G洲

(3)从甲、乙两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来看,处于;

从地形(海拔)来看,处于海拔较低的地形。

 

2.读漫画,回答问题。

 

三幅漫画反映出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问题探究】

1.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方法,使世界的人口平均分布?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形成“民工潮”。

请你简单说说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原因。

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达标检测】(学校配发用书)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导学案)

 

【新知梳理】

1.人种划分的标准:

人类方面的特征。

体质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

是人种划分的重要标志。

2.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域

黄色人种——东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以及美洲人和北冰洋沿岸的人。

白色人种——、、非洲,亚洲的和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和。

3.三大人种的形成是受不同长期影响的结果。

但人种则是不同人种间通婚的结果。

【识图训练】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例中的人种名称:

A

B

C

(2)把下列序号填在图中适当位置。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①欧洲西部

②非洲北部

③北美洲东部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④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⑤非洲中部

2.读右图填注。

【问题探究】

1.人种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2.为什么南、北美洲也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

 

【达标检测】(学校配发用书)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导学案)

 

【新知梳理】

一、世界的语言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

、、、、西班牙语、语。

2.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语言;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有世界性语言之称

3.五大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东南亚等地。

英语:

、、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加拿大等国。

法语:

、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俄语:

、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及东欧各国

阿拉伯语:

、非洲北部等。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在欧洲分别限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

但在洲广为流行。

二、世界的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教、教、教。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基督教:

是世界上最多、流行最广的宗教。

经典著作。

主要分布

在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经典著作《古兰经》。

主要分布在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中国西北部。

(中国也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佛教:

经典著作。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

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

【读图训练】

1.读图,请将下列宗教与其主要分布地区、宗教建筑用线连接起来。

 

A——教堂——基督教

B————

C————

D————

2.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对照图例,判定A、B、C、D所代表的语言。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