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533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专练集锦.docx

中考文言文专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专练集锦

中考复习资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阅读真题

(后附部分答案)

 

2020年04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题

一、(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七里之郭(_____)

(2)委而去之(_____)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4)天下顺之(_____)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6)使者不说(_____)

6.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

(1)天时不如地利

(2)岁亦无恙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苟无民,何有君?

8.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①_____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②_______、③________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④________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二、(2017年北京市中考题)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

C.环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委而去之。

11.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12.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链接材料】

勾践①说于国人曰: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②。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④。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

”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

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

②“更”改正。

③“节”节制。

④“劝”勉励。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

⑥“囿”古地名。

⑦“没”古地名。

三、(2017年广西中考真题)

(一)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二)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对《望江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诗感情上的大转折,船尽江空,希望落空。

B.“断白蘋洲”运用夸张手法,抒发了独处深闺女子盼不到心上人的痛苦之情。

C.这首词情景交融,景有层次,情有起伏,绵绵情感让人心碎。

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借倚楼望帆这一细节,细腻地描绘女子盼心上人归来的情景。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B.环面攻之而不胜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满目萧然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___)

②锦鳞游泳鳞(______)

③斜晖脉脉水悠悠脉脉(______)

④亲戚畔之亲戚(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

6.选文(三)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

理由是什么?

四、(2019年湖北中考模拟题)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孟子论得天下》,完成小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

"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

【注释】:

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

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

而已。

④圹(kuàng):

原野。

13.解释加点词语。

(1)寡助之至

(2)兽之走圹

14.翻译句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1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民之归仁也

B.得道者多助得其民有道

C.以天下之所顺可以一战

D.失道者寡助得其心有道

16.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

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______________。

17.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

说说你的理解。

 

五、(2018年江苏新洋第二实验学校中考模拟)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班彪①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

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

彪上书奏,帝纳之。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

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

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②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②敷:

铺叙。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七里之郭(________)

(2)亲戚畔之(_________)

(3)师保多阙(________)(4)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_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仁政和王道。

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

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

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

六、(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士兵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限制

C.寡助之至至:

极点

D.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先天下之忧而忧

B.委而去之/濯清涟而不妖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杀之以应陈涉

D.然而不胜者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0.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地利”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C.文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D.文章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层层深入,结构缜密。

七、(2018年广州市第十中学中考模拟)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所以动心忍性

C.而委而去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之多助之至攻亲戚之所畔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乙文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乙文中列举六位人物的事例,既引出观点,又充当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说理充分,而且加强了文章气势。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治国的道理。

参考答案

五、(2018年江苏新洋第二实验学校中考模拟)

【答案】

1.外城畔同“叛”,背叛阙同“缺”,缺点做,担任

2.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3.

(1)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2)用天下人都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一方;所以君子要么不去发动战争,要发动战争一定会胜利的。

(3)示例:

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

4.示例:

(1)善于荐才。

如:

班彪上奏官属、师保,后又荐司徒廉。

(2)著书立说。

如:

既有高才,又好写作。

敷文华以纬国典。

(3)敢于担当。

如:

倾侧危乱之间。

(4)中规中矩。

如:

行不逾方,言不失正。

(5)不急功近利。

如:

仕不急进。

(6)不违信义。

如:

贞不违人。

(7)甘于贫贱。

如:

守贱薄而无闷容。

【解析】

1.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郭”:

外城。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为”作为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译为:

守志不背弃他人,写文章来治理国家,守着清贫的生活而没有闷闷不乐的神色。

3.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是”“述”“遂”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句的翻译,“遂专心史籍之间”省略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试题分析:

题干问班彪做到了哪些人臣之道。

属于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可从荐才、著书、有担当、讲规矩、讲信义等角度作答。

一定要分析具体事件。

六、(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题)

【答案】

18.A

19.D

20.B

【解析】

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A.有误,“兵”的意思是兵器。

1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这座城\助词,的。

B.表示顺承\表示转折C.凭\来。

D.……的原因。

2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B.有误,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故选:

B。

七、(2018年广州市第十中学中考模拟)

【答案】

11.C

12.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

13.D

【解析】

11.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

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A敌:

实力相当;攻击;B以:

凭借、依靠;用来;D之:

到;助词,不译。

C句中“而”都是顺接连词,故选C。

12.试题分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道”“生”“死”“然后”,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13.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所记理解两文的内容,比较各选项表述的内容。

D表述有错,乙文没有用“比喻”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