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569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常考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回报率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

•8、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

率。

短期利率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

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长期利率。

•9、流动性偏好陷阱:

又称凯恩斯陷阱(Keynes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

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此时货币需求曲线呈水平状,货币需求无限大,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此时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下降。

•10、试论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

利率水平是研究利率量的决定,即利率究竟是多少的问题。

由IS-LM模型中得知,凡是导致I、S、L、M变动的因素,它们同时也都是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1)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

(正相关)

(2)货币供求。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货币本身的增值或贬值。

通常,通货膨

胀率越高,名义利率也就越高。

(4)中央银行的贴现率。

(5)国民生产总值。

(一般正相关)

(6)财政政策。

•11、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其制约条件有哪些。

利率是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它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借贷双方的利益影响经济活动的其他变量,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具体表现为:

(1)利率与消费和储蓄。

(2)利率与投资。

(3)利率与通货膨胀。

(4)利率与金融机构。

(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

利率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对其利用的程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利率作用的发挥是要有前提条件的。

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主要有:

(1)一国经济中微观经济主体的独立性程度以及对利率的敏感性程度。

(2)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间迅速传导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

(3)利率种类的多少,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等

也会影响利率作用的发挥。

•12、需求型通货膨胀:

需求型通货膨胀即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源于总需求膨

胀而形成的通货膨胀。

需求型通货膨胀的第一推动力直接来源于货币需求,来源于货币的过量发行。

这种货币的过量发行导致总需求膨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1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如果一种通货膨胀是由于上游产品成本和工资率的过度上

升而引起,那么,这种通货膨胀就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工资率上升导致通货膨胀的条件是:

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超过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收入攀比机制。

•14、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是供给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的一种类型。

其基本要点是: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充分,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着高额垄断利润,高额垄断利润的普遍存在推动着通货膨胀的形成。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是以存在行业垄断为前提。

15、结构型通货膨胀:

是指生产结构的变化导致总供求失衡或者导致部分供求失衡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由于结构失衡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其传导机制是:

价格刚性机制和价格攀比机制。

•16、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纯粹定义上的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

型、利润推动型、结构型通货膨胀等,都不可能持续地进行,最终演化为复杂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供求混合型的通货膨胀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从其动态特征看,有“螺旋式”和“直线式”两种类型。

前者是先由供给因素引起通货膨胀,进而引起总需求上升,演变为混合型通货膨胀;

后者是先由需求因素引起通货膨胀,进而引起成本上升,形成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17、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市场货币供给量超过了流通中所

必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纸币流通是通货膨胀存在的基本前提,货币供给量过多是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则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18、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如何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市场货币供给量超过了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纸币流通是通货膨胀存在的基本前提,货币供给量过多是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则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这是通货膨胀所表现的彼此密切联系的三个方面,不能把通货膨胀理解为以上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

关于通货膨胀的度量。

物价总水平的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

而物价总水平是用物价指数来测定的。

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1)消费物价指数。

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反映一定阶层居民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动态的相对数,其权数是根据居民若干户的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而确定的。

它既是通货膨胀的经济晴雨表,又可作为工资、津贴调整的依据。

(2)批发物价指数。

指反映不同时期商品批发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又叫生产者价格指数。

它通过对比基期计算出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

它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19、“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哪几个基本要点?

请描述其动态形成过程。

“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四个基本要点:

一是起因于成本推动;

二是总需求不断扩张;

三是实际产量不会下降;

四是价格水平“螺旋式”上升。

“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的动态形成过程:

成本上升,为了抑制产出和就业率下降,政府用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扩张总需求,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升。

同时产出回到原起点。

物价上升引起成本进一步上升,导致产出又一次下降,因而,政府进一步扩张总需求,使物价进一步上升,产出则又回到原起点。

所以,物价上涨率沿着动态均衡点螺旋上升,产出不变。

•20、试论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指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通货膨胀与短期经济增长

短期内,通货膨胀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系统中是否存在一定量的可以利用的闲置资源。

①经济体系存在资源闲置时的通货膨胀之经济效应

②经济体系不存在资源闲置时的通货膨胀之经济效应

(2)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短期分析中假定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变(表现为SS曲线没有发生位移)。

从动态分析角度看,经济系统中的生产能力通常是不断提高的,即生产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进行

(3)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预期会减弱通胀的经济增长效应。

如果通货膨胀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社会公众都会对通货膨胀形成预期。

此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会减弱。

1通货膨胀预期导致货币工资率变动滞后过程的缩短和积累能力的削弱

②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导致发生临时性的过度购买行为

•21、试述“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起因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开始于流通流域。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导致总需求的过度扩张,过度需求将促使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产生了两个方面工资上涨的推动:

一方面物价提高促使工资率提高;

另一方面,总需求扩张,导致利润的增加,利润增加引起了投资的增加,投资的增加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又导致工资的上涨。

这两方面的作用引起了成本的上升,从而形成“直线式”混合型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

从上述可知,“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四个基本点:

①起因于需求的过渡扩张;

②要

求价格的上升引起成本的上升;

③在一般情况下,产量不会下降;

④价格呈“直线”上升趋势。

“直线式”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的特点:

来势凶猛、价格水平的涨幅较大,但相对于“螺

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来说,易于调节。

它基本上是一个宏观经济(总量性)问题。

在现实经济运行直线式和螺旋式这两种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经常性的情况是这两种通货膨胀混合在一起。

•22、试述如何运用宏观紧缩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宏观紧缩——传统的政策调节手段,这是运用最多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其基本内容由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构成,紧缩性的收入政策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我国习惯称之为抽紧银根,所谓抽紧银根,是指用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经济出现总需求过度,以致于造成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时,为了抑制这种通货膨胀,

货币当局可能采取的紧缩手段有:

①出售政府债券②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率③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④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当总支出过多,出现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

府收入,从而抑制总支出。

①削减政府预算②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③增税④发行公债⑤开征特别消费税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直接从限制支出、减少需求等方面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3)紧缩性的收入政策

紧缩性收入政策是指政府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

的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相应的失业上升。

①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②工资管制③冻结工资④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23、直接融资:

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

方可以直接协商或在公开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给者直接购入债券或股票。

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

货币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融资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证券商、经纪人等中间人的作用只是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

•24、间接融资:

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

机构中介来进行。

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货币引向货币资金需求者。

两种融资方式效能比较:

•间接融资的优点:

①间接融资方式中的金融机构是专业化的机构,既有收集资料的

专门知识,又有良好的条件,可方便迅速低廉地获取必要的情报。

②金融机构可以将要零散资金聚集成大额资金,在买卖证券时所付出的单位成本反而更低,享受到规模交易的益处。

③金融机构由于能聚集许多货币盈余者的剩余资金,可以将资金投资于各种不同证券上,将风险降到较低的限度内。

④虽然间接融资工具收益率一般低于直接融资工具,但它流动性相对高而风险相对小,可满足许多谨慎投资者的需要。

•直接融资的优点:

①直接融资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资金使用上不受期

限的限制②直接融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引导着资金的合理流动,推动着资金的合理配置。

③直接融资具有加速资本积累的杠杆作用。

两大融资方式的优点对应对方在发挥融资功能时的融资劣势,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可

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构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融资体系。

•25、试述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及直接融资扩大的意义。

(1)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

①储蓄与投资从财政主导型转向金融主导型

②金融主导型总体融资格局下,直接融资的比重正在逐步扩大,但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

③股票融资比重上升

④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比重下降

(2)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

第一,拓宽了企业融资的渠道,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资金来源,特别是解决企

业发展中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资金市场条件

第二,直接融资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重组,有利于推动企业结构的合理化和资源

配置的合理化;

同时通过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重组,有助于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解

决信贷资金的沉淀问题,降低银行风险

第三,直接融资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

第四,直接融资的发展有助于打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所有制之间的界限,推动地区

之间、部门之间和所有制之间的资本联合和融合发展

•26、资产证券化:

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

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从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作为直接信贷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最适于开展此类业务。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账款转换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

•27、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业经营改革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①对于那些信用等级较低的金融机构,可以获得较低的发行成本。

②证券化能使金融机构减少,甚至消除其信用的过度集中,同时继续发展特殊种类的组证券。

③证券化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能力,实现规模经济。

④证券化能将非流动资产转换成可流通证券,使其资产负债表更具有流动性,而且能改善资

金来源。

⑤证券出售后,将证券化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去,可以提高资本比率。

•28、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具有信用风险转移创新、提高流动性创新和信用

创造创新的作用。

从其功能作用看,资产证券化显示了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取胜所必须具备的技术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以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重新定义了什么是银行,或者说是重新修正了对银行的定义。

•29、简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模式及一般内容。

金融监管体系的模式: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确立了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4月28日挂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架构的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模式。

金融监管的一般内容:

第一,对新设金融机构进行审批,即“市场准入”。

第二,审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第三,对金融机构经常实施市场检查。

第四,重视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挽救,尽量避免单个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出现大的社会震动。

挽救和保护的措施主要有存款保险、兼并、接管、清盘以及注资挽救等。

•30、简述金融体系的功能:

充当信用中介;

创造金融工具;

组织货币流通;

充当支付中介;

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储蓄为资本。

•31、简述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中央银行机构设置问题。

(2)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属性没有真正体现。

(倒逼机制)

(3)非银行金融机构超范围和违规经营。

(4)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5)金融市场不健全、运行不现范。

(6)涉外金融风险有所增加。

•32、什么是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有哪些?

金融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

按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可以分为: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家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

•33、简述金融监管系统的构成

金融监管本身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1)金融监管组织系统。

我国确立了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

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架构的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2)金融机构自律监管系统。

在各金融机构内部设立稽核、审计和监察机构

(3)行业自律监管系统。

如证券业协会。

(4)社会舆论监督系统。

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5)行政法制监督系统。

包括工商行政管理、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的各种专项审计和

专项检查,以及政府对特种金融工具,如债券、股票等的直接或间接监管。

•34、货币市场:

所谓货币市场,是指一年或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同业

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子市场。

这一市场的金融工具期限一般都很短,近似于货币,因此称为“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场所,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础。

•35、资本市场:

一般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财政赤字的需要。

由于交易期限长,资金主要用于实际资本形成,所以称为“资本”市场。

•36、试述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功能。

金融市场通过组织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交易,可以发挥多方面的功能:

(l)金融市场的发展为金融资产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为金融资产在全社会资产中的比例得以

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

并促进了金融工具的创新,拓宽了储蓄投资的转化渠道,提高了转化

的效率。

(2)金融市场的资产定价制度能引导资金合理地流动,提高整体资金配置效率;

金融市场的

价格波动能及时反馈经济运行情况。

(3)金融市场的发展为金融间接调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4)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窗口,为企业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提供了

场所。

•37、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即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

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38、金融自由化:

是指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

金融市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

金融自由化包括价格自由化、业务自由化、市场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

39、金融管制:

是指一国政府为维持金融稳定而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利率、信贷规模、区域分布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管制办法。

金融管制是金融创新的直接诱因。

•40、CD(CertificatedDeposit,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D指购买后即可以市场价格

流通转让,实际收益率取决于资金的市场价格,最低金额不能小于10万美元的大额定期存单。

这是由美国花旗银行最先推出的金融品种,该产品很好地规避了政府关于利率最高限的限制。

•41、银团贷款:

指由若干家银行按共同的条件向借款人提供贷款。

银团贷款一般数目

较大,期限较长,利用银团贷款可以避免对单个借款人债权集中的风险。

•42、欧洲货币市场:

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的该国货币存储与贷放的市场

•43、简要说明西方经济学家关于金融创新的理论。

(1)技术推进论。

认为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2)货币促成论。

代表人物是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

该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出现主要是

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所引致,如汇率、利率、通胀等。

金融创新是作为抵制通货膨胀和利率

波动的产物而出现的。

(3)财富增长论。

认为随着财富增加,人们要求避险的愿望和理财的要求提高,从而促成金

融创新。

(4)约束诱导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业摆脱内外部制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

(5)制度改革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金融

体系的任何因制度改革而引起的变动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

(6)规避管制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该理论认为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管制引起。

(7)交易成本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希克斯。

该理论把金融创新的原因归因于交易成本的下降,认为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是否具有实际价值,而金融创新就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

上述西方金融创新理论主要是侧重于对金融创新形成的原因的讨论。

各种理论大多是从

某一侧面来分析金融创新的原因,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4、简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的关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是一对矛盾。

金融管制是金融创新的障碍,也是金融创新的诱发原

(1)金融管制对金融创新具有直接诱发作用。

当创新所带来的利润大于成本,金融创新才会成为现实。

而当创新危及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时,政府会更严厉的管制,结果是:

管制--创新,创新--管制,两者互为因果。

但是,金融管制能够引发金融创新是有条件的。

①金融管制威胁到金融企业经营目标的

实现,形成金融创新的外在动力和压力;

②金融管制中存在一定漏洞;

③创新的效益必须大

于成本。

(2)金融创新对完善金融管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金融创新使早期的金融管制失去

了效力,并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同时也增大了金

融风险,使金融体系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

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之间的关系看,两者有着很高的相关程度。

金融管制越严格,金

融创新越活跃。

•45、简述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的关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金融创新产生了金融管制的松动效应,出

现了金融自由化;

同时,金融自由化又为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促进了

金融创新的发展。

•46、简述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的本质特征,金融风险与金融产品的收益率成正比关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金融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

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也制造了新的金融风险。

经营风险、表外风险、金融投机。

•47、简述金融制度创新的内容。

金融制度创新是为了适应金融效率提高的要求,而在金融资源分配制度方面发生的变革和创新,它是一国经济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

金融制度创新表现为:

(1)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

(2)跨国银行得到发展。

(3)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同质化的趋势。

(4)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

•48、试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指货币当局在实施了一定货币政策之后,可以在预定时间达到预期目标。

金融创新主要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中央宏观调控三个方面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

生影响:

(1)金融创新与货币供给。

金融创新使货币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难度增大,表现为:

①金融创新使货币定义的难

度增大。

②金融创新使货币乘数增大。

③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程度降低。

(2)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①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结构改变,增强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

减少交易需求,增加投资需求。

由于投资需求受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造成整个货币需求量的不稳定。

②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流通速度。

③改变了金融资产对利率的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