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60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docx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有答案

单元概览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主要内容

科技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意义的科技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科技

①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

②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中国对世界农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③中国在计算机和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文学

经历了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

文学

艺术

①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使中国的科技和文艺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②受“左”的路线影响,“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遭遇曲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文艺事业再次呈现繁荣局面

书画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发展演变历程;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经历了战国的成熟、魏晋的完善、隋唐的高峰、两宋的全面发展到元明清文人画成就突出的发展历程

教育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遭到重大破坏

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重获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教育的持续发展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经历了元杂剧的成熟、明朝昆曲的广泛流传、清朝京剧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单元主旨

①中国古代的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文学辉煌灿烂;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②新中国成立以后,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和总结

第2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1.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发明

发明过程

传播

造纸术

1发明:

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

②改进: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4世纪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又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

发明于隋唐时期,《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②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以后又出现木活字、金属活字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药

1发明:

唐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孙思邈所著的《丹经》最早记载了炼制火药的方法

②应用:

唐末开始用于战争,五代和北宋时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生产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

1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易误点

(1)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传统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蔡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西汉时已出现纸,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

2.天文学成就

(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汉代张衡发明了浑象仪和候风地动仪,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

(3)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僧一行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4)元代郭守敬制成了简仪,比欧洲要早300多年。

3.数学成就

(1)先秦数学成就:

九九乘法口诀、筹算计算法。

(2)数学专著: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圆周率:

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4.古代农书

(1)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吸收古今中西农业科学知识,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徐光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5.医学成就

(1)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3)东汉华佗发明了中国早期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4)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代表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领先世界的古代中国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史料一 这些田园风味的①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②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

——马克思

史料二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③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学会读史]

史料一中马克思指出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对古代科技的影响。

①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②说明了小农经济封闭性的影响。

史料二中李约瑟指出了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科技的影响。

③说明中国古代重视人文问题的研究。

[学会用史]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思维拓展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

1.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

“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

【解析】 从材料“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可知该法是活字印刷术。

【答案】 C

2.(2016·锦州质检)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

【答案】 D

3.我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④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A.①②B.①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④属于四大发明影响。

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是在15—17世纪,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没有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

【答案】 B

考点2|中国古代的艺术

1.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

发展阶段

表现

起源

新石器时代

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

成熟

商朝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统一

秦朝

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2)书法

朝代

时代风貌

代表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

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改进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讲究神韵

隋唐

封建社会繁荣

张旭、怀素的草书

狂放不羁

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注重规范法度

宋代

重文、市民阶层兴起

苏、黄、米、蔡四大家

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明代

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强调个性化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2.绘画艺术

(1)历程

新石器时代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时期

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西汉时期

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魏晋时期

文人画出现,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唐代

创制法度,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

宋代

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北宋的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南宋政权偏安,构图不追求对称;民间风情画兴起,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明清时期

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独特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2)特点

①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中国古代的文字和书画

(1)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书法艺术、文人画等水平高超,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3)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抒情写意。

3.戏曲艺术

(1)萌芽——傩戏:

原始社会,傩戏有角色表演和故事情节,有娱乐功能。

(2)形成——宋代南戏

①背景:

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②流行区域:

浙江温州一带流行,所以叫南戏。

③特色:

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3)成熟——元杂剧

①兴起时间:

元朝。

②特点:

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③代表剧作家:

关汉卿、王实甫。

(4)百戏之祖——昆曲

(5)繁盛——京剧

①背景:

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

②形成:

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③艺术特色:

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

④地位:

被誉为“国粹”。

京剧的发展过程

古代中国的书画和京剧艺术

史料一 苏轼认为,①“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史料二 画者不过意笔草草,②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元代倪瓒

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史料三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③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学会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我国书法艺术特征。

①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史料二反映文人写意画注重写意传神。

②体现了国画追求“得意忘形”。

史料三反映清代戏曲种类繁多。

③史料分两层次介绍雅部和花部,强调画家的主观情感。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宋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特点:

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原因: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多姿多彩。

(2)史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怎样的艺术特色?

【提示】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

(3)史料三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________。

【提示】 京剧

思维拓展

1.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突出特征

(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审美价值。

2.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

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4.(2016·长春调研)《说文解字·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材料反映了(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C.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D.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解析】 由材料“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可以看出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故C项正确。

从“秦书有八体……八曰隶书”可以看出隶书是秦代的八大字体之一,但不是八大篆书字体之一,排除A项;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排除B项;隶书是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是秦代而非汉代,排除D项。

【答案】 C

5.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说: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解析】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皆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6.“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

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

”材料反映了(  )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解析】 “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依据材料可知京剧是经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材料中只是叙述京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映其地位;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答案】 B

考点3|中国古代的文学

1.《诗经》与楚辞

体裁

特点

地位

《诗经》

保存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诗歌;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句式;语言质朴,采用“赋、比、兴”艺术手法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楚辞

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自由灵活的句式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开创了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2.汉赋

(1)原因: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

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3.唐诗

(1)背景

①社会背景: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②制度保障:

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③文化条件:

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了借鉴。

(2)成就

人物

时代

特点

地位

李白

盛唐

诗风飘逸、豪放

人称“诗仙”

杜甫

中唐

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反映了社会现实

人称“诗圣”,诗作被誉为“诗史”

白居易

晚唐

通俗流畅、平易近人,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4.宋词

(1)起源:

词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传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

(2)背景

①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

②宋代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3)代表

①豪放派:

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被合称为“苏辛”。

②婉约派:

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

5.元曲

(1)兴起:

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

(2)内容:

抒发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的愁闷情怀;自嘲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6.明清小说

(1)背景

①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

②印刷术不断完善。

③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

④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加深。

(2)成就

①明代:

出现了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②清代:

批判现实的力作《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问世。

(3)地位:

明清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诗、词、曲的关系

(1)诗:

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

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

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4)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史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①新景象,社会生活亦趋丰富,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严谨的文学形式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史料二 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②传奇、宋元③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

史料三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

这四派便是:

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④人情派;四、侠义派。

——以上史料均摘自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学会读史]

史料一反映明清小说日益繁荣。

①指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繁荣。

史料二反映明清小说的发展。

②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

③指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

史料三反映明清小说种类及变化。

④“人情派”以《红楼梦》为代表。

[学会用史]

(1)史料一反映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__的壮大,小说日趋繁荣。

史料二反映了小说体例的不断完善以及________的推广成为小说繁荣的推动因素。

史料三表明明清小说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

【提示】 市民阶层 印刷术

(2)根据史料,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趋势:

通俗化、平民化。

主要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思维拓展

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在清代达到了顶峰。

(2)在思想领域,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变化。

(5)明清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写出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特色。

7.“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

然而,__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

”上述材料画线处应填入的是(  )

A.李煜  B.柳永

C.苏轼D.辛弃疾

【解析】 李煜的总体风格属于婉约派,而材料体现的是豪放派,故A项错误;柳永的风格也是婉约派,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故C项正确;题目的意思是问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虽然有豪放派作品,但不是开创者,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6·潍坊一模)《红楼梦》中写道: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解析】 依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A项正确。

【答案】 A

9.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

这些故事(  )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解析】 根据“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而小说又是市民眼中的历史,代表市民的价值取向,能够影响百姓的行为,引导他们向善。

【答案】 C

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

考纲

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40

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的比较

古代科技成就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7

清代学者观点: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明清小说的发展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8

京剧唱词:

蓝脸、红脸、黄脸、白脸、黑脸京剧人物

京剧脸谱特色

2012·新课标全国卷·25

宋代杭州市民对许仙和白娘子故事的态度

文学形式反映宋代市民的价值取向

主题一 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科技

[主题立意]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主要是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传统科技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成就辉煌。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40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的比较,就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

[知识交汇]

1.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项目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