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60篇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607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文言文60篇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60篇2.docx

《文言文60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60篇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60篇2.docx

文言文60篇2

31、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

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

京城。

③果蔬:

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

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

切成块的肉。

⑥箸:

筷子。

【文言知识】

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

2、翻译:

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

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32、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

“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

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

忧。

③睢阳:

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

封存并加标志。

⑤谏官:

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

你。

⑦俾:

使。

⑧封识:

即标志。

宛然:

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

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

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二、指“告别”。

《木兰诗》:

“言词”、“文词”。

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游②方③以④成立

2、翻译:

①会术者病笃②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

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33、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

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

“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

”平甫曰:

“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

“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

”平甫正色曰:

“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

”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①王安国:

宋朝人,字平甫。

②参加政事:

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

③晏元献:

即晏殊,字元献。

④小词:

指描写爱情的词。

⑤馆职:

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

⑥放郑声:

排斥郑声。

《论语·卫灵公》:

“放郑声,远佞臣。

”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

【文化常识】

“王荆公”及其他。

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

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

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尔②遽③正色

2、翻译:

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②况自为之乎?

;③不若远佞人也

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34、海瑞清廉

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

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

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

王司寇凤洲评之云:

“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①都御史:

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②刚峰海公:

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

③宦囊:

做官的俸禄。

④金:

银子。

⑤葛布一端:

麻布两丈。

【文化常识】

“户部”及其他。

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

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

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卒婚②宦③惟

④而已

2、翻译:

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3、选择:

“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没有朋友。

4、理解:

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

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

蒙正曰:

“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

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

②朝士:

朝中官僚。

③参政:

此指做参知政事。

④罢朝:

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

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过②是③佯④遽⑤犹⑥复

2、翻译:

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

①②③④⑤⑥

36、梁鸿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推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

“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

因为执勤不解。

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

【注释】①梁鸿:

东汉人。

②毕:

此指读书结束。

③上林苑:

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东。

④耆老:

老人;耆,老。

【文言知识】

说“尚”。

“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

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中的“尚”,指“推崇”,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

所谓“尚文”、“尚武”,即指重视文、重视武。

“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的人不自己夸耀功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豕②他③恒④让

2、翻译:

①曾误遗火②悉推豕偿之③愿以身居作;④称鸿长者

37、蹇材望伪态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

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

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

“大宋忠臣蹇材望。

”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

“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

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

’”日系牌与银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启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

人皆怜之。

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

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

遂得本州同知。

【注释】①湖州:

地名,今浙江境内。

②倅:

副的,此处指副知州。

③北兵:

元军。

④笏:

片。

⑤仍:

还希望。

⑥题云:

墓碑上刻写。

⑦瘗:

埋葬。

⑧祝:

告。

⑨旦日:

初一。

⑩同知:

职官名称,知府。

【文言知识】

说“所以”。

“所以”在古今汉语中均可表示原因。

如“吾所以延医者,欲救友人也”,意为我所以要请医生的原因,是想救活朋友。

但在古汉语中,“所以”又指“用来……”,上文“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意为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

又,“兵者,所以杀伤也”,意为兵器是用来杀人、伤人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镌②窍③系④怜⑤既而

2、翻译:

①只伺北军临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

①仍见祀(上文);②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③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④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

4、理解:

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这是真的吗?

何以看出?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米芾诙谲好奇。

在真州,尝诣蔡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军《王略帖》示之。

芾惊吧,求以他画易之。

攸意以为难。

芾曰:

“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

”因大呼,据船舷欲坠。

攸遽与之。

【注释】①诙谲:

诙谐机智。

②真州:

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

③蔡攸:

宋朝人。

④王右军:

即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

【文化常识】

书画家米芾。

北宋书画家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

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世居太原,迁湖北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宋徽宗召他为书画学博士(职官名称)。

他曾任礼部员外郎。

因其举止“颠狂”,世称“米颠”。

从上文所见,其行为确有些异常,因弄不到《王略帖》,竟威胁要投江自杀。

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诣②易③据④遽

2、翻译:

①攸意以为难

②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

3、请另外写出三个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姓名:

①②③

39、赵孟頫过扬州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

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

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

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

子昂援笔书云: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注释】①元:

元朝。

②春题:

春联。

③阆苑: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此处是赞美明月楼。

【文化常识】

赵孟頫其人。

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他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为皇帝起草诏书)。

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体”等并驾齐驱。

他亦擅画,主张“作画贵有古意”。

并用书法技巧画古木竹石,开创了元代画风。

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致②相③援④云

2、翻译:

①多未当意者

②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

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

或问:

“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

”公曰:

“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

”问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

【注释】①欧阳文忠公:

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

②释氏:

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鳊释迦牟尼,故称释氏。

【文化常识】

士。

“士”本指成年男子。

《论语》上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古代有“四民”之说,即士、农、工、商。

“士”即读书人,知识分子,它在四民之先。

“士林”即知识界。

“士大夫”是官僚阶层的通称,有时也专指有声望的读书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或②以③伏④辨

2、翻译:

①必正色视之②而以和尚名子何也?

③所以贱之也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

唐云:

“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

”术士云:

“恨吾福浅!

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

”唐笑曰:

“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

”术士犹未悟。

日造门,出一扇求诗。

唐大书云:

“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

如何不自烧些用?

担不河头卖与为。

【注释】①术士:

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

②干:

③唐六如:

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

④贶:

赐与。

⑤仙风道骨:

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

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

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

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者不少。

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了钱逃之夭夭。

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鄙人②阅③但④悟

2、翻译:

①何不自为②无如君者③炼成两剖④日造门

3、理解:

“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

42、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

“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吧息曰:

“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

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

②道人:

道士。

③熨:

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

④筇:

竹名。

⑤勃窣:

匍匐而行。

【文言知识】

“旋”及其他。

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一会儿,句意为顿时觉得轻松安适。

在文言中表示短时间的词还有“顷”、“俄”、“须臾”、“斯须”等。

“旋觉轻安”也可说成“俄觉轻安”、“顷觉轻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厚②径③作④甚⑤亟⑥莫⑦持

2、翻译:

①几载相扶藉瘦筇

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

43、章惇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

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

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

“苏轼章某来。

”厚曰:

“何也?

”轼曰:

“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

”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

宋朝人,字子厚。

【文言知识】

说“临”。

“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

它又指“面对”。

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

《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

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抵②仞③拊④异日

2、翻译:

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

3、理解:

“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词,解释为

44、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

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

”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

“赋《临终歌》而卒。

”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释】①当涂采石:

今安徽当涂县内。

李白墓即在此。

②予:

作者洪迈自称。

③按:

查阅。

④试弦歌:

做地方官。

⑤俾:

使、让。

【文言知识】

说“简”。

“简”的本义是竹片。

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

“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

“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

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

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

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俯②修③亦④赋⑤卒⑥盖

2、翻译:

①因醉泛舟于江②公疾亟③俾为序

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

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

“有何平反?

活几何人?

”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注释】①行县:

巡视下属各县。

②录囚徒:

省察囚犯有无冤情。

③为:

给、与。

④残:

残酷。

【文言知识】

说“即”。

它在文言中多指“即使”、“如果”。

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中的“即”,便指“如果”,句意为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

它又指“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可即”,意为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

它还指“当”、“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

“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辄  ②亡  

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

①  ②  

3、翻译:

①活几何人?

②语言异于他时

4、理解:

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

武后特出之。

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

或曰:

“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

”徐曰:

“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

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

②武后:

指则天。

③徐大理:

指徐有功。

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

④党逆人:

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

“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

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

又,《曹刚论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无何②或③守

2、翻译:

①奏成其罪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③今公反欲出之;④安可以私害公?

47、王翱秉公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

恚而语女曰: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

”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罕于朝房,旬乃还第。

婿竟不调。

【注释】①王翱:

唐朝人。

②畿辅:

京城附近地区。

③公:

指王翱。

④恚:

愤怒。

⑤而翁:

你的父亲。

⑥长铨:

选拔官吏的长官。

⑦驾:

坐马车。

⑧朝房:

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

【启发与借鉴】

秉公。

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

但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

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倌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团伙,百姓交口赞誉。

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置②白③案④竟

2、翻译:

①婿固不遣②则汝朝夕侍母;③且迁我如振落叶耳④旬乃还第

48、么恩与公法

汉顺帝初,苏章迁冀州刺史。

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将按其罪。

一日,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往日之好甚欢。

太守喜曰:

“人皆言若为青天。

”章曰:

“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

”太守默然。

翌日,遂收太守。

【注释】①冀州:

古州名,今河北一带。

②清河:

古郡名,在今河北境内。

③奸藏:

贪污受贿。

④按:

追究。

⑤青天:

形容公正无私。

⑥孺文:

苏章的名。

【文言知识】

说“迁”。

“迁”是个多义词。

一、指“迁移”,如“迁居”、“迁都”。

二、指“变易”,如成语“事过境迁”,意为事情已过去,境况也改变了。

三、指调动官职。

上文“苏章迁冀州刺史”,意为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

从上文看,苏章是升官了,但“但迁”了也可指降职。

范仲淹《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都会于此”,其中“迁客”指被贬职的官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肴②若③翌日④收

2、翻译:

陈往日之好甚欢

3、上文有两个“为”:

①“为设酒肴”中的“为”,解释为②“若为青天”中的“为”,解释为

4、理解:

为什么在苏章一番话后太守会“默然”?

5、理解:

“刺史”与“太守”分别是与行政区长官。

49、晋平公游于河

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

“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

”船人盍胥跪而对曰:

“主君亦不好士耳。

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

无患乎无士也。

【注释】①船人:

船夫。

②盍胥:

船夫的姓名。

③主君:

对国君的敬称。

④昆山:

即昆仑山。

【文化常识】

“河”与“江”。

古代的“河”,大多指黄河。

上文“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意为晋平公在黄河里畅游觉得非常欢乐。

毛泽东《沁园春·雪》: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河”即黄河。

由于受黄河的影响,北方的水流多以“河”命名,如辽河、漠河、滹沱河、淮河、渭河、黑河等。

“江”多指长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即长江。

由于受长江的影响,我国南方的水流多以“江”命名,如湘江、金沙江、乌江、汩罗江、珠江等。

上文所说的“珠出于江海”,这“江”泛指江河湖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对②耳③夫④犹⑤盖

2、翻译:

①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

②无患乎无士也

3、“而”多作连词用,有承接与转折两种作用。

上文有四个“而”,请依次指出它们的作用:

①②③④

4、理解:

盍胥的话对不对?

为什么?

50、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何不毁乡校?

”子产曰: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民之言,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①乡校:

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

②子产:

郑国国相。

【文言知识】

说“是”。

“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如“我是学生”。

但它在先秦时期,只作代词用,相当于“这”。

上文“是吾师也”中的“是”,理解为“这”,句意为“这是我的老师”。

又,“是人乃君子”,意为这个人是君子。

“是”从汉以后才逐步具有判断的属性。

陶渊明《桃花潭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巍、晋。

”其中“是”作判断词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焉②损③作

2、翻译:

①以议执政之善否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药之也

51、董阏于法无赦

董阏于为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见涧深峭如墙,因问左右曰:

“人尝有入此者乎?

”对曰:

“无有。

”曰:

“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

”对曰:

“无有。

”“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

”对曰:

“无有。

”董阏于喟然太息曰:

“吾能治矣!

使吾法之无赦,犹人涧之必死也,人则莫之犯也,何为不治哉!

【注释】①上地:

地名。

②守:

郡的长官。

③彘:

同“猪”。

④太息:

叹气。

【文言知识】

说“左右”。

“左右”指周围的人。

但这周围的是什么样的人,要视上下文而定。

上文董阏于问“左右”,意为皇帝问周围的人,这“左右”是指朝廷大臣。

又,“君出猎,问左右”,这“左右”是指跟随打猎的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对②狂悖③赦

2、翻译:

①涧深峭如墙②人则莫之犯也;③何为不治哉!

3、成语“严惩不贷”中的“贷”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八)奇闻

52、商陵君养“龙”

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

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

“蚁。

”商陵君豢而驯之。

或曰:

“是陵鲤也,非龙也。

”商陵君怒而抶之。

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

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

夜穴壁而逝,左右走报:

“龙壮,今果穿石而去!

”商陵君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龙复来也。

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

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

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注释】①陵鲤:

即穿山甲,喜食蚁。

②商陵君:

作者刘基虚构的人物。

③抶:

鞭打。

【文言知识】

说“冀”、“期”、“希”。

这三个词都有“希望”的含义。

上文“冀龙复来也”。

意为希望龙再回来。

这句话也可说成“期龙复来也”。

又,“期有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