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631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形成性考核册部分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轴心受压构件,配置纵筋的作用是(D帮助砼承受压力,减小构件截面尺寸)。

4.《砼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柱的承载能力不能高于配有普通箍筋柱承载能力的(C50%).

5.偏心受压构件界限破坏时(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屈服与受压砼压碎同时发生)。

6.在短期加荷的钢筋砼轴心受压短柱中,到达极限荷载时(受压钢筋不发生压屈)则(D与砼无关,钢筋应力只能达到屈服强度fy与0.002Es二者中的较小值)。

7.以下破坏形式属于延性破坏的是(A大偏压破坏)

8.计算偏心受压构件,当(A)时,构件确定属于大偏心受压构件。

9.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主要与(C长细比)有关。

10.砼轴向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设计(C细长构件的承载力与同截面短租构件的承载力)。

11.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中,属于受拉破坏的形态是(D偏心距较大,配筋率不高)。

12.大小偏心受压钢筋的破坏特征的根本区别就在(C受拉钢筋在截面破坏时能否达到抗拉屈服强度).

13.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A受拉钢筋)。

14.在进行钢筋砼大偏心受压的截面设计时,在(C已知As′,求As,且x≤2a′)下应采用受拉和受压钢筋总用钢筋量为最省的原则。

15.钢筋砼细长柱往往比短柱的承载能力低,这是因为它的破坏属于(B失稳破坏)。

16.小偏心受拉构件中的轴向力,一定作用在(BAs合力点及As′合力点以内)。

17.大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截面(C有受压区)。

18.轴心受压构件破坏时,拉力全部由(C钢筋)承担。

19.大偏心受拉构件截面复核时,若解出的x为(≤2a′)时,可近似按公式As=Ne′/fy(h0-a′)求解N。

20.对(B大偏心受压时)构件要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h的影响。

1.验算受弯构件裂缝宽度和挠度的目的是(C使构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

2.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中,不包含(DBl).

3.《规范》规定,对使用上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B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4.通过对轴心受拉裂缝宽度公式的分析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想减小裂缝宽度,就只有(A减小钢筋直径或增大截面配筋率)

5.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砼轴心受拉及受弯构件,在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下(B不允许存在拉应力)。

6.条件相同的先张法和后张法轴心受拉构件,当相同时,预应力钢筋中的应力(后张法大于先张法)

7.对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砼构件,若采用相同的张拉控制应力,则(C先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比后张法小)。

8.条件相同的钢筋砼轴拉构件和预应力砼轴拉构件相比较(前者的抗裂强度比后者差)

9.在预应力砼构件的预应力损失计算中,(砼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是所有预应力损失中最大的一项。

1.通过结构计算一般仅能初步确定主要部位的(截面尺寸)和(钢筋数量),对于不易详细计算的因素就要通过(构造措施)来弥补。

2.砼宏观破坏是(裂缝)累计的过程,而非其组成成分中的基相和分散相自身(强度)的耗尽。

3.光圆钢筋和砼粘结作用由(胶结力)(摩擦力)(咬合力)三部分组成。

4.钢筋与砼这两种材料能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其原因是(二者之间有粘结力)和(二者之间有相近的温度膨胀系数)。

5.衡量钢筋塑性的指标是(伸长率)和(冷弯性能)。

6.“作用”通常是指(结构产生内力或变形的原因),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按不同的设计目的,分别考虑(荷载的标准组合)(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和(频遇荷载)。

8.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和性质,可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

9.单筋梁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是(或≤b或x≤h0)和(As≥As,min=minbh.

10.在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截面将承受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故对受弯构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一般应分别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1.对单筋矩形梁进行截面设计出现情况,若不考虑采用双筋梁,则需(增大截面尺寸)或(提高砼强度等级)。

12.第一类T形梁的中和轴通过翼缘,可按(bf′*h)的单筋矩形截面计算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其配筋率为As/bh0.

13.影响无腹筋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剪跨比)(砼强度)(纵筋配筋率)(截面尺寸和形状)等。

14.在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中,通常采用配置腹筋即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方法来提高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能力。

15.《规范》规定,在梁的受拉区段弯起钢筋时,(弯起点)与按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截面面积点之间的距离均不应小于0.5h。

1.钢筋砼受扭状态可分为两大类,即(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

2.在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中,βt为(剪扭)构件砼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其取值应满足

0.5≤βt≤1.0.

3.在纯扭构件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中,为受扭构件(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

4.对受剪扭共同作用下的构件,《规范》规定,对单独由砼贡献的剪扭承载力部分考虑(相关)关系,对于钢筋贡献的承载力部分采用(线性叠加)的方法。

5.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有(大偏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两种情况。

6.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N≤0.9Ø

(fcA+fy′As′)).

7.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在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基础上多了一项(0.07N),同时要求当轴向力N>

0.3fcA时,取(N=0.3fcA)

1.砼受弯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随荷载增大而(减小),随加载时间增长而(减小)。

2.对裂缝宽度进行控制的原因是基于(耐久性的要求)(建筑物外观的要求)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3.砼构件的裂缝控制统一划分为三级,分别用(应力)和(裂缝宽度)进行控制。

4.预应力砼构件要求砼具有(高强度)(收缩徐变小)(快硬、早强)。

5.锚具和夹具是在制作预应力构件时锚固夹持预应力钢筋的工具,一般认为预应力构件制成后能够取下重复使用的称(夹具),而留在构件上不再取下的称(锚具)。

6.预应力砼构件所用的钢筋(钢丝),应满足的要求:

(强度高)(具有一定的塑性)(良好的加工性能)(与砼之间能较好的粘结)(供应长度应尽可能长)。

1、写出功能函数的表达式,回答功能函数Z>

0,Z<

0,Z=0时结构所处的状态。

答:

Z=R-S:

R结构或构件的抗力(承载力、抵御变形的能力)S荷载的效应(由各种荷载分别产生的荷载效应的总和。

Z>

0时结构处于可靠状态。

Z<

0结构处于失效(破坏状态)。

Z=0时结构达到极限状态,处于可靠状态和失效状态的分界处,超过这一界限,结构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的要求了.

2.何谓可靠度,一般用哪些指标来度量,在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可靠度体现在何处?

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规定时间,通常采用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规定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条件。

一般用失效概论(Pf)

和可靠指标β来度量。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可靠度体现在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G、γQ1、γQi(分别为各种荷载和分项系数);

γC、γS(荷载分项系数);

Φci(可变荷载Q的组合值系数)。

3.受弯构件的三种破坏形式及其特征?

(1)适筋梁破坏:

钢筋先屈服后,砼被压碎,属延性破坏。

(2)超筋梁破坏:

砼先被压碎,钢筋不屈服,属脆性破坏。

(3)少筋梁破坏:

砼一开裂,钢筋马上屈服而破坏,属脆性破坏。

4.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的基本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a1fcbx=fyAs;

M≤Mu=a1fcbx(h0-x/2);

M≤Mu=fyAs(h0-x/2)。

不适用于超筋梁和少筋梁,必须确定适筋梁的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限值,并据此建立基本公式的使用条件。

§

≤§

b或p≤pb或x≤§

bho。

As≥Asmin=pminbh0.

5.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

b的含义及其在计算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b是超筋梁和适筋梁的界限,表示当发生界限破坏即受拉区钢筋屈服与受压区砼边缘达到极限应变同时发生时,受压区高度与梁截面的有效高度之比,在计算中,用§

b来判定梁是否为超筋梁。

6.在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两类T形梁如何划分,并写出第一类T形梁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当x≤h′f时,属第一类T形梁;

x>

h′f时,属第二类T形梁。

第一类T形梁的基本公式:

a1fcb′fx=fyAs。

M≤Mu=a1fcb′fx(h0-x/2)或M≤Mu==fyAs(h0-x/2);

适用条件:

p=As/bh0应不小于pmin(或As≥Asmin=pminbh).

7.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剪跨比、砼强度、纵筋配筋率、截面尺寸和形状。

(1)剪跨比决定斜截面破坏的形态。

当剪跨比较小时,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随着剪跨比增大,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减弱,名义剪应力与剪跨比大致呈双曲线关系。

(2)在相同剪跨比条件下,抗剪强度随砼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3)纵筋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主要是直接在横截面承受一定剪力,起“销栓”作用。

同时,纵筋对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也有一定影响。

纵筋能一直斜裂缝的发展,增大斜裂缝间交互面的剪力传递。

增加纵筋量能加大砼剪压区高度,从而间接地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

(4)其他条件相同,随着截面高度增大受剪承载力降低。

8.梁沿斜裂缝破坏的主要形态有哪几种?

其破坏特征如何?

斜压破坏、剪压破坏、斜拉破坏。

(1)超剪跨比较小(λ<

1)破坏时,砼被腹剪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而压坏,破坏是突然发生的。

(2)适剪跨比适中(1<

λ<

3)临界裂缝出现后迅速延伸,使斜截面剪压区高度缩小,最后导致剪压区砼破坏,使斜截面丧失承载力。

(3)少剪跨比较大(λ>

3)当垂直裂缝一出现,就迅速向受压区斜向伸展,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属脆性破坏。

1.说明按《砼结构设计规范》的弯剪扭共同作用下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

(1)对于弯矩的作用,按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单独计算其所需的纵向钢筋。

(2)对于剪力和扭矩的作用,采用砼受力相关,钢筋受力不相关的计算方法,计算其所需的箍筋和纵向钢筋。

(3)将上述二者的计算结果相叠加,即得弯剪扭构件所需的纵筋和箍筋。

2.钢筋砼构件受扭状态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何谓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

平衡扭转和协调扭转。

(1)是指其扭矩依据构件扭矩平衡关系,由荷载直接确定且与构件的扭转刚度无关的受扭状态。

Eg支撑悬臂板的梁及吊车梁等承受的扭矩,即为平衡扭转。

对于平衡扭转,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受扭承载力,否则将因不能与作用扭矩平衡而引起破坏。

(2)是指作用在构件上的扭矩由平衡关系与变形协调条件共同确定的受扭状态。

Eg框架中的过梁,受到次梁负弯矩的作用,在边梁上引起的扭转。

对于协调扭矩,在受力过程中,因为砼和钢筋的非线性性能,尤其是砼的开裂和钢筋的屈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

3.钢筋砼构件在纯扭作用下的破坏状态随配筋状况的不同大致分为哪四种类型?

各有何破坏特征?

(1)适筋破坏:

正常配筋条件下的钢筋砼构件,在外扭矩的作用下,纵筋和箍筋首先达到屈服强度,然后砼压碎而破坏。

这种破坏与受弯构件的适筋梁类似,属延性破坏,此类受扭构件称为适筋构件。

(2)部分超筋破坏:

当纵筋和箍筋配筋比率相差较大,破坏时仅配筋率较小的纵筋或箍筋达到屈服强度,而另一种钢筋不屈服,此类构件破坏时,亦具有一定的延性,但比适筋构件的延性小,此类构件称为部分超筋构件。

这种构件应在设计中予以避免。

(3)超筋破坏:

当纵筋和箍筋配筋都过高,会发生纵筋和箍筋都没有达到屈服强度,而砼先行压坏的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于受弯构件的超筋脆性破坏。

这种受扭构件称为超配筋构件,应在设计中予以避免。

(4)少筋破坏:

当纵筋和箍筋配置均过少,一旦裂缝出现,构件会立即发生破坏,此时纵筋和箍筋应力不仅能达到屈服强度而且可能进入强化阶段,配筋只能稍稍延缓构件的破坏,其破坏性质与素砼矩形截面构件相似,破坏过程急速而突然,破坏扭矩基本上等于开裂扭矩。

其破坏特性类似于受弯构件的少筋梁,这类构件应在设计中予以避免。

4.钢筋砼构件在弯矩、剪力和扭矩,甚至轴力共同作用下,其破坏特征和承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钢筋砼构件在弯矩、剪力和扭矩,伸直轴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是较为复杂的,要准确计算其承载力是相当复杂的问题。

其破坏特征和承载力是与所作用的外部荷载条件和构件的内在因素有关。

对于外部荷载条件,通常以扭弯比φ(φ=T/M)和扭剪比χ(χ=T/Vb)表示。

构件的内在因素,则是指构件的截面形状、尺寸及配筋和材料强度。

5.简述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特征?

大偏心受压破坏(受拉破坏):

受拉钢筋首先达到屈服强度,导致受压区砼压碎,与适筋梁破坏形态相似。

小偏心受压破坏(受压破坏):

砼先被压碎,“远侧钢筋“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都不屈服,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都属于材料发生了破坏,它们的相同之处是截面的最总破坏都是受压区边缘砼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值而被压碎;

不同之处在于截面破坏的原因,即截面受拉和受压部分谁先发生破坏。

前者是受拉钢筋应力先达到屈服强度而后受压砼被压碎;

后者是截面的受压部分先发生破坏。

6.在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柱中,纵筋与箍筋各有何作用?

纵筋的作用:

提高柱的承载力,以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

防止因偶然偏心产生的破坏;

改善破坏时构件的延性;

减小砼的徐变变形。

箍筋的作用:

与纵筋形成骨架,防止纵筋受力后外凸。

7.何谓稳定系数?

其作用如何?

影响稳定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砼规范》采用稳定系数表示长柱承载能力的降低程度,即长柱的承载力与条件相同的短柱承载力的比值称为稳定系数。

作用:

保证构件的承载力,避免失稳破坏现象。

影响因素:

构件的长细比、砼强度等级、钢筋的种类以及配筋率,主要和构件的长细比有关。

8.轴心受拉构件的破坏过程可分为哪三个受力阶段?

第Ⅰ阶段:

从加载到砼受拉开裂前。

第Ⅱ阶段:

砼开裂后至钢筋屈服。

第Ⅲ阶段:

受拉钢筋开始屈服到全部受拉钢筋达到屈服,此时,砼裂缝开裂很大,可认为构件达到了破坏形态,即达到极限荷载。

9.偏心受拉构件按纵向拉力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哪两种情况?

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计算,按纵向拉力N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大偏心受拉与小偏心受拉两种情况。

当纵向拉力N作用在钢筋As合力点及As′的合力点范围以外时,属于大偏心受拉;

当纵向拉力N作用在钢筋As合力点及As′的合力点范围以内时,属于小偏心受拉。

10.大偏心受拉与小偏心受拉构件在破坏时各有何特点?

(1)当轴向拉力N作用在As合力点及As′合力点以外时,截面虽开裂,但还有受压区,否则拉力N得不到平衡,既然还有受压区,截面就不会裂通。

(2)在小偏心拉力作用下,临破坏前,一般情况截面全部裂通,拉力完全由钢筋承担。

1.简述受弯构件挠度验算中采用的基本假定?

(1)平均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2)最小刚度假定。

2.简述受弯构件挠度验算的“最小刚度原则”?

为了简化计算,在使用上,同一符号弯矩区段内,各截面的刚度均可按该区段的最小刚度(用Bmin)计算;

即按最大弯矩处截面刚度计算,换句话说,也就是曲率Ф按M/Bmin计算,这一计算原则通常称为最小刚度原则。

3.钢筋砼受弯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有何特点?

(1)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减小;

(2)随着配筋率的降低而减小;

(3)截面抗弯刚度是沿构件跨度变化的;

(4)随加载时间的增长而减小。

4.《规范》对裂缝控制等级是如何规定的?

一级:

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进行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砼不产生拉应力。

二级:

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进行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砼的拉应力不应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进行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砼不产生拉应力。

三级:

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组合影响计算,且符合下列规定:

Wmax≤Wlim.

5.在荷载长期作用下,受弯构件挠度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受压砼发生徐变,使受压应变随时间增长而增大。

同时,由于受压砼塑性变形的发展,使内力臂减小,从而引起受拉钢筋应力和应变的增长。

(2)受拉砼和受拉钢筋间粘结滑移徐变,受拉砼的应力松弛以及裂缝向上发展,导致受拉砼不断推出工作,从而使受拉钢筋平均应变随时间增大。

(3)砼收缩,当受压砼收缩比受拉区大时,将使梁的挠度增大。

6.砼构件挠度控制的标准如何?

对导致挠度过大的荷载条件,考虑到目前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各种限值及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尚不完善,故以过去的工程设计经验、使用经验为基础进行确定。

《规范》规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荷载效应标准组计算(包括了整个试用期内出现时间很短的荷载值),同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只包括在整个使用期出现时间很长的荷载值),所求得的最大挠度f不应超过允许值[f],及f≤[f].

7.在计算钢筋砼受弯构件的抗裂度时,可采用哪些基本假定?

(1)截面应符合平截面假定,受拉区边缘纤维应变应等于砼受弯极限拉应变εtu.

(2)受压区砼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线性规律,所以受压区应力图形为三角形。

(3)受拉区砼应力为均匀分布(亦即应力图形为矩形),其应力值等于砼抗拉强度标准值ftk.(4)相应于砼抗拉强度标准值ftk的受拉变形模量Ect=0.5Ec,亦即这时的砼极限拉应变式εtu=2ftk/Ec中,Ec为砼弹性模量。

(5)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线性规律及σs=Esεs.

8.计算砼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裂缝宽度有哪几种方法?

《规范》以第几种方法为主?

第一种:

先确定平均裂缝间距和平均裂缝宽度,而后乘以根据实验统计求得的“扩大系数”来确定最大裂缝宽度。

第二种:

直接给出最大裂缝间距来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第三种:

确定主要影响系数,根据数理统计,在一定的保证率条件下,给出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

《规范》以第一种方法为主。

9.何谓张拉控制应力,为何张拉控制应力不能过低?

张拉控制应力是指预应力钢筋被张拉时达到的最大应力值,也就是张拉设备所指示的总张拉力除以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所得到的应力值。

若张拉控制应力取值过低,则预应力钢筋经过各种损失后,对砼产生的预压应力过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0.对于热处理钢筋,当要求张拉所得的预应力水平一定时,为什么先张法的张拉控制应力要高于后张拉法?

因为先张拉法切断钢筋时,砼受压而缩短,钢筋亦随之缩短,故预应力钢筋中的拉应力小于σcon;

而后张拉法是在张拉钢筋的同时,砼被压缩,所以张拉设备所显示的张拉控制力是已扣除砼弹性压缩后的钢筋应力。

11.先张法构件中的预应力是如何传递的?

什么是先张法?

先张法施工有何特点和适用?

先张法构件中的预应力是靠钢筋与砼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的。

先张法:

现在台座上按设计规定的拉力用张拉机械或电热张拉钢筋,再用夹具将其临时固定在台座上或模板上,然后浇筑砼,待砼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后,把张拉的钢筋放松,钢筋回缩时产生的回缩力,通过钢筋与砼之间的粘结作用传递给砼,使砼获得了预压应力。

这种先张拉钢筋、后浇灌砼的方法称为先张法。

特点:

施工工艺简单,不用工作锚具,可重复利用模板,迅速施加预应力,节省大量价格昂贵的锚具及金属附件,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施加预应力方法。

先张法生产所使用的台座及张拉设备一次性投资费用较大,而且台座一般只能固定在一处,不够灵活。

适用:

工厂成批生产中、小型预应力构件。

12.后张法施工的主要工序包括那几个环节?

后张法构件中的预应力是如何传递的?

什么是后张法?

后张法施工的特点和适用?

环节:

先浇筑砼,并在构件中配置预应力钢筋的部位上预留孔道,等砼达到一定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后,将钢筋穿过预留孔道,以构件本身作为支承张拉钢筋,同时砼被压缩并获得预压应力。

当预应力钢筋达到设计拉力后,用锚具将其锚固在构件两端,保持钢筋和砼内的应力。

最后,用高压泵在预留空内压筑水泥浆,保护预应力钢筋不被锈蚀,并与砼结为整体,也可不灌浆,完全通过锚具传递预压力,形成无粘结的预应力构件。

构件是靠锚具来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的。

后张法:

先浇筑砼,待砼结硬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在构件上张拉钢筋的方法。

不需要台座,构件可在工厂预制,也可现场施工,应用比较灵活。

但是后张法只能单一逐个地施加预应力,工序较多,操作也较麻烦,而且,后张法的锚具耗钢量大,锚具加工要求的精度较高,成本较贵。

适用于:

运输不便的大、中型构件。

13.预应力砼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什么结构宜优先采用预应力砼?

优点:

改善和提高了结构或构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