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67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docx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导则

第一部分:

质量管理体系

一、项目部组建

1、项目部的成立文件

公司对项目部的组建过程应作出规定;该项目部的成立文件是否符合公司的规定要求。

项目部成立文件的批准时间及项目部名称。

2、项目经理的任命/授权

公司根据招投标过程确定项目经理的人选,新项目经理的到岗任职应由公司下达任职文件。

3、项目经理的任职资格及能力

公司对项目经理的任职资格和能力要求作出了规定;该项目经理的任职资格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该项目经理能力应符合其规定的基本要求,其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公司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如:

增派项目副经理等)以确保工程的各项要求。

4、项目部的组织机构

根据招投标的程序中确定的组织机构进行安排,如在施工过程中需人员调动的,应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5、项目部下设施工队伍(包括工程分包和劳务队伍)

项目部下设施工队伍的编制和任务分配。

其中的工程分包和劳务单位的名称。

6、项目部质检体系

项目部是否建立了质检员体系。

专职质检员、兼职质检员的名单;具体的质检体系应根据公司确定的质检体系进行。

7、安全管理体系、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体系

应根据公司规定的安全管理体系执行。

执行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各岗位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

安全管理体系各级人员是否包括项目经理、安全员、各有关管理部门、施工队/工班/劳务/分包单位。

二、施工现场调查

1、施工现场调查的策划公司对施工现场调查的策划过程是否进行了识别;项目部是否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了策划。

2、施工现场调查的实施和成果是否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了现场调查。

调查人员是否具备工作的专业能力。

取得的调查成果是否按规定整理归档。

3、调查结论和建议调查的结论和相关措施。

三、图纸审核

1、图纸审核资料

是否具备系统的资料(包括图纸、测量控制点、地下管线、地勘报告和其他基础资料)。

2、图纸审核人员及策划是否对参加图纸审核的审图人员作出规定;文件名称和条款号。

项目部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对图纸审核(包括审核、复核)进行了策划(是否包括了图纸的现场核实工作)。

3、图纸审核记录

图纸的错漏碰缺图纸审核、复核人员是否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了审图工作,并逐张图纸地提出并确认存在的错、漏、碰、缺问题。

现场图纸核对是否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了图纸的现场核对。

相关记录和提出的问题。

工程量计算与复核是否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与复核工作,对相关图纸的工程量逐张地进行了计算复核。

记录的有效性。

4、图纸审核问题的分析

对图纸审核过程中提出的各类有关问题是否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

5、索赔策划和图纸审核问题的提出

是否在研究合同条件、施工现场调查和图纸审核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项目部的索赔策划。

是否在索赔策划之后提出了希望得到答复的图纸审核问题的清单。

是否按照规定的渠道和文件方式提交监理。

6、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

甲方是否组织了由甲方、设计、监理、项目部等参加的图纸会审会议。

会审纪要文件及其收文记录。

对项目部提出的问题是否均作出了答复。

是否下达了相应的设计变更文件以及项目部的收文记录。

四、成本和进度控制目标的预测和分析

1、成本和进度控制过程的识别和控制要求

公司对项目部成本和进度控制过程是否进行了识别,并制定了相关的要求。

2、成本控制目标值的确定是否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了成本和进度控制目标的分析和预测,制定了项目部具体的成本和进度控制目标值。

3、成本控制与组织附加要求

项目部成本分析的结果是否与组织附加要求相协调。

不一致时的措施和沟通、协调。

五、工程施工过程的策划

1、策划内容

1—1质量目标

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否满足合同条件;与投标承诺是否一致。

合同项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目标是否建立;与工程质量目标是否一致。

1—2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

公司是否要求在有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文件名称和条款号。

项目部是否按照规定在部门、岗位建立了质量目标。

施工队是否建立了质量目标;分包和劳务单位是否规定了质量目标(也可体现在分包和劳务合同中)。

1—3工程项目的主要要求

是否阐述了项目的主要要求和工程量。

与合同条件、法律法规和组织的附加要求是否相符。

1—4施工过程的确定

项目网络计划是否得到确定;网络计划的制定过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

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是否确定、合理。

对施工过程/进度的调整是否作出了规定。

是否按照合同规定获得监理的批准。

1—5工艺过程的确定

对施工工艺过程是否进行了策划;对需要适时进行的施工工艺过程的策划是否规定了时间表或明确了策划的时机。

策划成果的文件形式是否作出规定。

是否按照策划的时间要求进行了工艺过程的策划。

是否按照合同的规定获得监理的批准。

1—6“四新”技术过程的确定

公司、对“四新”技术的管理过程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识别并作出规定;项目部对“四新”技术的管理过程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了策划。

项目部对“四新”技术的工艺过程是否进行了策划。

1—7项目部所需使用的文件

是否明确了项目部应使用的各类文件;是否引用了文件或编制了文件的清单。

单独发布清单时,是否以文件方式予以管理。

使用场所是否能得到清单。

1—8项目主要材料/构配件/设备/商品混凝土的需用量计划

是否编制了项目的主要材料/构配件/设备/商品混凝土的需用量计划。

1—9项目主要施工机械使用计划

是否确定了项目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使用计划(包括规格、型号、数量、进场时间以及设备的租赁等)。

1—10项目劳动力使用计划是否确定了项目的劳动力使用计划(包括工种、数量、进场时间以及劳务/分包计划等)。

1—11项目检验、试验、测量仪器的使用计划

是否根据项目部的试验能力或甲方的要求建立了试验设备的使用计划。

使用计划中是否包括了在自行校准仪器时应使用的设备/工具。

1—12办公、居住等临建计划

项目部办公、居住条件是否确定且符合规定要求。

办公和生活设施的配备是否制定了计划。

1—13施工用电计划

是否根据项目部的施工需要确定用电需求。

是否需要配备施工用电设施。

与现场施工调查的情况是否协调。

1—14施工用水计划

是否根据项目部的施工需要确定用水需求。

是否需要配备施工用水设施。

与现场施工调查的情况是否协调。

1—15资金供应

项目部是否制定了资金使用计划。

1—16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进货试验计划

是否制定了采购/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进货时的试验计划。

试验频次/抽样量是否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规范的要求。

1—17中间产品的试验、检测和测量活动计划

是否制定了工序/单元/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的试验活动计划、隐蔽检查计划、检测计划和测量(包括变形测量)计划。

1—18工序/分项/分部工程的检验评定计划

分项工程完工后的检验评定工作计划。

1—19工程竣工的检验、试验活动计划

是否制定了单位/全部工程是否制定了工序/单元/完工后的检验评定工作计划、试验工作计划。

1—20施工过程的监视、检查计划

现场的监督、检查、旁站工作计划。

1—21管理过程的监督检查计划

执行监督检查的工作计划。

1—22工程验收标准/准则

工程的验收标准是否明确。

与合同条件是否制定了对质量策划成果进是否制定了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规定是否一致。

该标准是否有效。

1—23项目所使用的记录

项目部使用的各类记录表格(包括组织规定、监理规定、政府主管部门规定和项目部自行制定等情况)是否确定。

2、与施工管理有关的其他策划工作

围绕项目部各项施工管理工作,项目部是否还策划并制定有其他管理制度。

3、策划文件的发放

以上策划文件是否发放至各有关使用场所。

是否包括了必要的劳务/分包单位。

4、策划文件的培训活动。

5、对策划文件实施效果的检查、评价及持续改进

是否按照程序文件进行的要求进行了监督检查。

检查的记录、提出问题的整改及验证。

监督检查的结论以及持续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检查人员的能力/培训。

6、项目部对策划文件是否组织了有关的培训活

六、工程控制测量

1、控制桩交接

交予项目部使用的工程控制桩(包括导线和高程)的交接记录。

是否由双方签字确认。

对提出问题的处理措施。

2、工程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案

是否按照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第1.0.3条的规定编制了项目的测量技术设计书。

3、控制桩复测/控制桩加密测量/定位测量

3—1控制桩复测/定位测量

是否规范规定的要求执行;复测/定位测量成果是否包括了交接的所有应予使用的控制点。

复测/定位测量的结论和建议。

监理对复测/定位测量成果的批复意见以及项目部采取的措施。

3—2控制加密桩测量

控制加密测量的成果是否使用了相应的控制16桩。

未使用有关控制桩的具体原因和处理措施。

监理对控制加密测量的批准意见。

控制桩复测/加密测量的原始记录是否符合规定的测量要求。

复测的日期。

对参加复测的人员(包括观测/司镜、计算、复核)和使用的仪器(包括GPS观测仪、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棱镜、塔尺、钢卷尺等)是否有详细的记录。

3—3内业计算

导线的内业计算精度是否符合GB50026标准第2.5.9条的规定。

高程的内业计算精度是否符合GB50026标准第3.2.8.五条的规定。

3—4复测仪器的检定

组织对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过程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识别并作出规定。

使用的测量仪器和定位测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是否列入项目部仪器清单。

逐类逐台逐件复核其检定证书,核实其在控制桩复测/加密测量时是否在检定的有效期之内。

3—5复测仪器使用前的校准

复测等测量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是否经过了校准。

校准记录是否证实仪器处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3—6测量成果的质量评价

组织对测量成果的质量评定是否作出了规定;相应的文件名称和条款号。

项目部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对测量成果进行了质量评定。

评定的结果和措施。

七、工程开工申请

1、施工许可证

2、开工申请和批复

监理、建设单位签发的开工令、开工日期是否获得了工程项目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是否在获得施工许可证之后。

开工之前项目部是否已经正式组建,项目经理是否正式授权任命。

第二部分:

分项工程的施工管理施工方案与相关施工法令法规

八、施工方案与相关施工法令法规、标准规范

1、施工方案/单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抽样工程(应以关键路线上的关键工程为主进行抽样)的具体施工内容。

项目部是否按照规定要求编制了施工方案/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方案/单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适宜性策划的施工流程。

内容是否包括了抽样的工程施工内容且反映了它的施工技术特点。

控制参数和要求是否符合相应的施工标准规范的规定。

3、施工方案/单项施工组织设计的报批

编制的施工方案/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按照合同条件的规定上报监理工程师。

发文记录。

监理的审批意见。

是否按照审批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

4、施工方案/单项施工组织设计的发放

施工方案/单项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发放至各使用场所。

5、其他审批

是否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了施工方案/单项施工组织设审批事项。

如爆破工程的审批等。

九、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记录

公司对项目部向施工队/工班进行的技术交底是否作出了规定;记录、手续是否符合要求。

交底内容是否覆盖了抽样部分的各专业施工工序(包括专业施工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2、交/接底人员

参加交、接底的双方人员姓名。

交底人员是否符合规定。

接底人员所在的工班/施工队/分包单位/劳务单位名称。

3、交底记录的发放

技术交底记录和交底文件的发放、签收记录。

十、安全交底

1、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1—1施工安全技术文件的编制

根据国家/行业对编制安全技术文件的要求。

项目部是否按照规定国家/行业/组织的要求编制了安全技术文件。

1—2安全交底程序和记录

公司对项目部向施工队/工班进行的安全交底,记录、手续是否符合规定。

交底内容是否覆盖了抽样部分的各专业施工工序的安全要求(包括施工设备操作的安全要求)。

1—3交/接底人员

参加交、接底的双方人员姓名。

交底人员是否符合规定。

接底人员所在工班/施工队/分包单位/劳务单位是否与申报的方案一致。

1—4交底记录的发放

安全交底记录和交底文件的发放、签收记录。

2、抽样工程项目的施工设备安全技术交底

2—1主要施工设备的配备

配备的施工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2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项目部是否按照规定国家/行业/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制了安全操作规程。

2—3施工设备交底程序和记录

项目部是否按照规定向施工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了安全交底。

记录、手续是否齐全。

交底内容是否覆盖了与2—1主要施工设备的配备对应的各主要施工机械。

2—4交/接底人员参加交、接底的双方人员姓名。

交底人员是否符合规定。

接底人员所在的工班/分包单位/租赁单位。

2—5交底记录的发放录。

安全交底记录和交底文件的发放、签收记录签字不能代签,签字齐全、日期完整。

十一、设计、设计变更及相关措施

1、设计文件的管理要求

施工组织对设计变更的管理是否作出了规定;文件名称和条款号。

管理过程的识别是否充分。

2、设计变更的文件管理

设计变更文件的收文及验证记录。

设计变更文件是否发放至对应的施工队/班组/分包单位/劳务单位。

发现不适用等问题时的措施。

3、设计变更的修改控制

与设计变更对应的施工图编号。

设计变更的内容是否在相关施工图纸上进行了变更标注。

4、设计变更的评审

对设计变更是否进行了评审(包括对工料机和进度的影响、施工方案的变化等)。

评审是否包括了工料机和工期计算/估算的具体内容。

5、设计变更的相关措施

设计变更对原工料机计划、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产生变化时,是否提出了相应的补充/修订计划和对施工方案进行了更改;对已作的各类交底是否进行了补充交底。

十二、测量放线及验线

1、测量放线的交底

测量放线之前是否进行了交底。

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2、测量放线的记录

放线的时间;人员;仪器。

3、放线人员的资格/能力

放线人员是否具备规定的资格和能力。

不具备时是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4、测量放线的验线

项目部对放线结果是否进行了验线;验线的记录。

验线人员;时间;仪器。

5、测量放线仪器的检定

对应的仪器是否在检定/校准的有效期之内;检定的记录。

仪器使用前对仪器进行校准的记录。

6、验线人员的资格/能力

验线人员的资格/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7、监理对测量放线的验证

监理对项目部的放线成果是否进行了验证。

验证的记录和结论。

十三、工期控制

1、抽样分项工程的实际工期

核实与抽样分项工程对应的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施工日志的相应记录。

确定实际工期。

2、分项工程的计划工期及工期控制

工期以及工期的调整计划。

3、工期控制

比较抽样分项工程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差异。

批准的抽样分项工程的计划期延误时应予追溯。

4、相邻工序/分项之间的时距控制

是否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相邻工序/分项之间的实际时距

十四、材料、构配件、设备的采购试验及试验设备的管理

1、对相关过程的识别和控制要求

施工组织对材料/构配件/设备、试验和试验设备的管理/控制过程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识别。

2、设计要求与(九.1、)对应的施工图纸/具体图号。

涉及主要材料/构配件/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等。

与(十二.5)对应的设计变更对材料/构配件/设备需用量的影响。

3、材料/构配件/设备需用量计划

与(六1-8)对应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需用量计划是否包括(十五.2)所涉及的主要材料/构配件/设备的名称、规格和数量。

4、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计划

施工组织对编制采购计划的工作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识别;文件名称和条款号。

项目部是否按照组织的规定编制了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总计划和月度采购计划。

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5、对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验证过程的识别

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的验证/认证过程是否予以识别。

6、材料/构配件/设备到货验证(可抽样进行)

6—1验证记录

在(十五.4)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抽样审核材料/对进场材料/构配构配件/设备的到货/验证记录。

验证内容是否可以证实满足了(十五.2)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所提出的使用要求。

验证内容是否包括了名称、规格、厂家、批号/炉号等内容。

验证活动是否符合(六.1—16)所策划的验证要求。

验证的结论。

与图纸要求/策划要求不一致时应予追溯。

适用时是否有监理的认证记录。

7、材料/构配件/设备的库房管理制度

组织对库房管理过程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识别并作出规定。

文件是否纳入项目部文件清单。

8、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的有效性

与(十五.6)对应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的随行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内容清晰,并符合规定要求。

发出产品证明文件的厂家与(十五.6—1)验证记录中的产品厂家是否一致。

9、材料/构配件/设备复试

与(十五.6)对应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是否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的规定进行了复试。

抽样量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要求。

复试报告的有效性(是否符合相关的产品标准)。

提供材料/构配件/设备复试的供方单位名称。

10、材料/构配件/设备使用

材料/构配件/设备领用/发放与(九.1)对应的工程使用部位及领料/发放人员姓名;领用/发放的数量、规格、批号/炉号等。

领用/发放的数量、规格与(十五.2)是否一致/协调。

考虑定额损耗的依据是否适用。

库房管理人员的资格/能力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材料/构配件/设备的内部调剂。

11、材料/构配件/设备自行试验

11—1资格认可

现场试验室是否获得了监理的认可及认可证书或文件。

自行试验的项目是否在认可的试验范围之内。

是否有超范围试验的情况。

11—2能力考核

组织/建设单位等的中心试验室是否定期组织过对比检测活动。

相应的活动总结或通报。

11—3管理制度及试验规程

现场试验室的管理规定;文件名称和条款号。

使用的标准规范的管理是否符合文件管理的要求。

11—4仪器设备、试剂和消耗材料的管理

仪器设备、试剂和消耗材料的安全处置、运输、贮存、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包括标识)程序。

仪器、设备、试剂和消耗材料的购买过程是否得到识别并作出规定。

实际购买活动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11—5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检定/校准计划。

11—6试验结果的质量评价

对实验室检测和校准工作是否制定了项目部是否建立了仪器设备的周期质量评价标准。

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质量评价。

12、材料/构配件/设备委托试验及试验报告的验证

项目部对试验报告是否有验证记录。

发现存在问题时与供方的沟通和措施。

13、材料/构配件/设备的成本核算

项目部是否通过对应的抽样工程进行了材料/构配件/设备的成本核算。

14、施工设备(包括租赁)管理

14—1施工设备管理过程的识别和管理要求与(九.1)对应的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的名称/型号/管理编号。

是否在(六.1—9)的设备清单之内。

14—2自有设备管理

14—2—1设备维护保养

是否按照公司的规定要求,对(十六.1)的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

保养维修记录。

交接班记录。

发现问题的措施。

14—2—2设备司驾/指挥等人员

公司对设备司驾/指挥等人员能力是否作出规定。

与(十六.1)对应的设备司驾/指挥人员的配备及其资格/能力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不胜任岗位要求时的相关措施。

与(十一2-4)安全技术的接底人员是否一致。

14—2—3设备管理员的资格/能力

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14—2—4设备管理的其他要求

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14—3新购设备(如9-1使用的设备无新购,另行抽样)

设备的采购如设备档案、备案等是否符合规定要项目部设备管理员的资格/能力是购信息设备采购的申请。

批准的意见。

采购合同(适用时包括招标文件等)。

采购的设备是否与批准的内容一致。

14—3—1设备到货/安装的验证/验收

新购设备到货/安装后,是否按照组织的规定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验证(包括必要的测试记录)/验收。

验证/验收的结论。

起重设备是否有国家授权部门的检测报告和使用许可证。

14—3—2新设备使用/管理

组织对设备管理过程是否予以识别并作出规定;相应文件名称和条款号。

项目部是否按照组织的规定建立了该设备的履历/管理编号/列入设备台帐。

14—4特种设备的管理

14—4—1特种设备的管理规定

组织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过程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识别并作出了规定;文件名称和条款号。

项目部是否持有该文件。

是否纳入项目部文件清单。

14—4—2特种设备安装后的验收

是否包括负荷试运转。

设备安装后是否进行了验收。

14—4—3特种设备的年审

特种设备是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年度检查。

年检的结论和措施。

14—4—4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

项目部是否按照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管理。

相关年检、月检、日检的记录。

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姓名。

14—4—5设备档案及操作人员

特种设备档案是否建立;内容是否齐全。

相应的操作人员姓名;与(十一2-4)的接底人员是否一致。

14—5租赁设备的管理

14—5—1租赁管理制度

项目部是否制定了租赁设备的管理办法。

租赁的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

14—5—2对设备租赁供方的评价

设备租赁供方是否按照组织的规定进行了评价。

评价的结论和措施。

14—6设备使用成本核算

是否根据第14部分的内容对与(九.1)对应的施工设备进行了设备使用的成本核算。

十五、劳动力管理

1、进场人员的安全教育

公司/项目部对进场人员的安全教育过程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识别并作出规定;文件名称和条款号。

安全教育是否覆盖劳务供方的所有进场人员。

后续进场人员是否进行了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记录。

2、零散劳务管理

2—1管理制度

公司/项目部是否制定了零散劳务管理办法;文件名称。

文件是否纳入项目部的文件清单之中。

是否发放至各使用场所。

2—2零散劳务人员合同

零散劳务用工申请及批复意见。

与零散26劳务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签订了用工合同。

合同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合同是否是否由当时人亲笔签署。

2—3零散劳务人员业绩

对零散劳务人员的业绩是否进行了统计、分析。

评价的结论和措施。

3、工程分包管理

3—1管理制度

组织/项目部是否制定了工程分包的管理办法;文件名称。

文件是否纳入项目部文件清单之中。

是否发放至各使用场所。

3—2工程分包供方的评价

施工/设备操作人员如是工程分包人员,对其是否按照组织的规定进行了供方的评价。

评价的记录。

评价的结论和必要的措施。

3—3工程分包供方的资料

工程分包供方的资料是否符合组织的规定要求。

资料是否在有效期之内。

3—4工程分包人员的进场验证

对工程分包单位进场人员是否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了验证。

进场人员的名单、资格/能力的验证记录、验证日期和验证人员。

验证的结论和必要的措施。

3—5工程分包单位施工设备的进场验证

对工程分包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