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733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然犹策之不已策:

用马鞭打

2.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A.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B.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D.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下列句子与“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C.急湍甚箭。

(《与朱元思书》)

D.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了颜渊借事喻理劝谏鲁定公要体恤百姓,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故事。

B.文中的鲁定公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C.文中东野毕在驾马上的失误之处是穷其马力。

D.颜渊面对鲁定公的不悦不做任何解释说明,说明他是一个耿耿于怀、心胸狭隘之人。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

山东德州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

“善,陈孺子之为宰!

”平曰:

“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曰:

“不知。

”问:

“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

“有主者。

”上曰:

“主者谓谁?

“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平谢曰: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

“君独不素教我对!

”陈平笑曰:

“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

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

”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

陈丞相世家》)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

居:

过了

B.君独不素教我对!

素:

平常

C.外镇抚四夷诸侯。

 外:

外面

D.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狱:

案件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居顷之。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B.久之,目似瞑。

 (《狼》)

C.亲戚畔之。

 (《孟子二章》)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

A.何陋之有?

(《陋室铭》)

B.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D.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A.宰相陈平从小家境贫寒,却胸有大志,勤奋读书。

B.陈平在里中社日为大家分食的时候,能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C.孝文帝问政时,陈平比周勃显得更加精明强干。

D.“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说明陈平专权,心胸狭隘。

(1)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

四川凉山州改编)文言文阅读。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ī)圯①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

下取履!

”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

“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

“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

“后,何也?

“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ɡǔ)城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留候世家》)

【注释】①圯:

桥。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褐  褐:

粗布短衣

B.孺子!

孺子:

孩子,年轻人

C.为其老,强忍强:

勉强

D.长跪履之履:

鞋子。

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B.其真无马邪。

 (《马说》)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3.下列句子中,与“出一编书”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

C.屠惧,投以骨。

(《狼》)

D.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

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

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诚心。

(1)父去里所,复还,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四、(2018·

浙江杭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

“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乃私语乡人曰:

“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

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

【注释】①脔(luá

n):

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窒袽(rú

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袽:

败絮。

③蹙(cù

逼近。

④主后:

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ā):

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

很少。

⑦醢(hǎi):

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

表彰(姚公的)义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阴王氏佣也 佣:

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 寇:

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 义:

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 纵:

听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与例句“以藤贯其肩”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

C.投以骨。

(《狼》)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冥有鱼》)

3.下列句子与“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富贵不能淫》)

B.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C.遂率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A.文章巧妙刻画了姚长子机智勇敢、大义凛然、牺牲自己保全家乡人民的壮举。

B.文中士兵采用“断绝后路”和“穴舟窒袽”方式全歼倭寇。

C.文中人们注意保护姚长子的墓地,不让牛羊随意践踏。

D.作者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1)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8·

湖北武汉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

“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

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

指刘备。

②曹公:

指曹操。

③孟起:

马超的字。

④益德:

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

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趣:

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适:

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

抵御

2.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B.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3.下列句子与例句“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B.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文章声情并茂地叙述了刘关张的手足深情。

B.关羽忠心耿耿地效忠刘备,体现了古人对义的推崇备至。

C.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D.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1)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六、(2018·

江苏宿迁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

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

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

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释】①合契:

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

闭口不言。

③可:

岂,哪。

④福祚(zuó

福禄,福分。

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

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主纳忠谏    纳:

接受

B.寻亦诛死诛:

C.无为后所嗤 后:

后面

D.以匹夫比之 以:

2.下列各句中“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然周则惟善是务。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

B.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班》)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D.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3.下列句子与例句“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C.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

D.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A.唐太宗希望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接受臣子的直言进谏。

B.太宗熟读历史,对历史上亡国的几位皇帝的执政策略评价的十分到位。

C.作为皇帝第一要义是实行仁政,关爱大臣,更要关爱百姓。

D.太宗恳请大臣们要誓死保卫皇帝的江山,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家的安危。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七、(2018·

江苏扬州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

年二十余,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日不足,竟夜读忘寝。

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

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

“专治五子一人,毋及余生。

”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记数千言 日:

每天

B.赵先生耻居其下耻:

羞耻

C.诸生侍侧凛凛 侍:

侍候

D.且遗一朴遗:

留下

2.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B.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班》)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

3.下列句子与“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陋室铭》)

B.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C.一狼仍从。

 (《狼》)

D.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A.作为学官,赵准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并且严格要求学生。

B.赵准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才开始读书。

C.太守的五儿子非常骄纵,但最后对赵准心服口服。

D.赵准不甘人下,勤奋读书,以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

八、(2018·

江西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

“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

“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

施氏曰:

“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

“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

说符》)

【注释】①干:

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宫:

酷刑的一种。

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

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好兵兵:

当兵

B.小国吾抚之抚:

安抚,抚慰

C.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

反:

通“返”,返回

D.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愠:

生气,发怒

其一子之卫。

A.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B.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D.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3.下列句子与“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B.屠惧,投以骨。

C.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D.甚矣,汝之不惠。

A.鲁国的施氏,教子有方,根据孩子兴趣培养,让其学有所乐。

B.鲁国的孟氏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勇于走出国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母。

C.善于学习是好品质,但要灵活借鉴,不能全拿。

D.文中故事还告诉我们,做事要抓住时机,适应形势的发展。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九、(2018·

浙江湖州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与子俨等疏(节选)

[东晋]陶渊明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

此既一事矣。

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

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

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

“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