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745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Word文件下载.docx

2、逐步推进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气33

3、合理发展工业燃料用气34

4、积极稳妥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35

(五)加快炼化产业转型升级36

六、环境影响评价37

(一)环境影响分析37

1、勘探开发37

2、管道输送37

(二)环境保护措施38

(三)环境保护效果39

七、保障措施40

山东省石油天然气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石油和天然气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基础能源。

加快石油天然气发展,对于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确保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工作总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总体目标的实现,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山东省发改委开展了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修编工作。

本规划是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划以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为重点,兼顾石油天然气市场利用,涵盖了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等内容,是指导我省石油天然气行业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2015

年,规划期限2016-2030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补充。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山东省城镇燃气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2016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5》

《山东省统计年鉴2016》

《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全省17地市《燃气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

—、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石

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成效显著。

——勘探开发。

形成了以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为主的油

气勘探开发主体,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至2014年底,全省原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4亿吨,居全国

第二位,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4亿吨,累计探明经济可

采储量13亿吨;

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912亿立方米,

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845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经济可采储量694亿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年均开采原油2700万吨,天然气5亿立方米。

专栏1油气勘探开发成果表

分类

项目

合计

已开发

未开发

原油

(万吨)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538954.12

468432.71

70521.41

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143926.13

134196.71

9729.42

累计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131036.10

126408.51

4627.59

当年产量

2747.19

累计产量

108679.37

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33730.56

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累计产量

剩余经济可米储量

22968.38

累计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累计产量

天然气

(亿立方米)

2912.00

2267.37

644.63

845.40

716.88

128.52

693.81

657.98

35.83

5.39

497.05

348.35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196.76

注:

数据来源《2014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

――资源供给。

形成省内自产、外省调入和国外进口多渠道油气资源供给格局,供给量逐年增加。

原油供给以省内自产和进口原油为主,2015年原油供应量8507万吨,高居全国首位,其中省内自产原油2608万吨,净调入量5899

万吨。

油品供应以省内炼厂供给为主,剩余炼化产品调往省外。

天然气供给以省外调入和进口为主,形成了以中石化鄂尔多斯气田气、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伴生气、山东LNG进

2015年天然气

口气,中石油长庆气田气、中亚进口气,中海油渤南气田气为主的多气源、多类型、多方向供应格局,

供应量80亿立方米。

――基础设施。

长输油气管网不断完善,截至2015年

底,全省长输油气管道总长度达10776公里,约占全国油气

管道总里程的8%。

其中,原油管道19条、2513公里,成品油管道4条、2013公里;

天然气干支管道50余条,总长度6250公里,全省17地市均实现天然气主干管线覆盖。

油储气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各港区相继建成原油、成品油及LNG库容2743万立方米左右,其中原油库容2261万立方

米,成品油库容418万立方米,LNG库容64万立方米;

全省建成LNG储配站(含LNG卫星站)30余座,储气能力达1800万立方米。

――消费利用。

2015年,全省原油消费8507万吨,较2010年增长56%,占全国原油消费总量的15%。

油品消费4042万吨,其中成品油消费2200万吨。

天然气消费80亿立方米,较2010年增长38.4%,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1%,居全国第六,消费结构以工业用气为主,占全省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6%

(二)主要特点

综合分析我省油气利用和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主要有五大突出特点:

一是勘探开发起步较早,但发展后劲不足。

我省油气勘

探开发起步较早,自1966年胜利油田正式投入开发以来,已累计开采原油11亿吨,天然气490亿立方米,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油气田的持续开发,省内原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仅2.3亿吨,天然气剩余

经济可采储量仅174亿立方米,在无新增探明储量情况下,仅可持续开采10余年,且探明未开发储量及未动用控制储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较大。

在国际油价持续震荡、油田开发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省油气勘探开发后劲不足,短板日渐明显。

二是需求市场迅速扩大,但资源供给不足。

我省是炼化

大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合计约2亿吨,其中,地方炼化企

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约1.36亿吨,而原油年供应量不足

9000万吨。

炼化企业,特别是地方炼化企业生产所需原料严重不足,部分地方炼化企业只能使用品质较差、含硫量较高的燃料油进行生产。

此外,随着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天然气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但由于我省天然气供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石油、中石化的长输管线,而我省处于管线的末端,受上游供气紧张的影响,我省天然气供给处于被动地位,可供资源量难以满足用气需求,供需缺口逐年扩大。

三是消费量增长较快,但利用水平不高。

“十二五”以来,

我省石油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前四年原油消费年均增长9%,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5年消费增速减缓,全省天然气总体利用水平不高。

2015年,我省油品占能源消费比重1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

个百分点;

人均天然气消费量81立方米,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重3%,低于全国141立方米、6%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更大,与我省人口和经济大省地位不相符。

此外,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和城市燃气,工业、

化工用气仅占31%;

而我省工业、化工用气占46%,天然气发电仍是空白,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天然气作为高效清洁资源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骨干管网构架初步形成,但网络还不完善。

目前,

我省油气管道建设里程位于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油气运输网络主骨架。

但由于我省管道经营主体多,管网布局缺乏统筹规划,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管网相互调配能力弱,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没有完全实现;

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性的输配管网不发达,部分地区还没有管网通达;

此外,随着管道投产年限增加、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长输油气管道老旧、管线占压等问题突出,管道安全隐患治理形势严峻。

五是油气储备能力不断提高,但应急储备体系还不健全。

“十二五”期间,省内油气储备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油气储备规模逐步扩大,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但由于我省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2015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69%,天然气超90%,与需求相比,储备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规模仍显不足。

全省油气储备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油气

储备量和储备调峰能力仍低于国家标准,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二、发展要求

(一)面临形势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积极适应新常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攻坚期,石油天然气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形势。

――经济新常态提出发展新要求。

在经济增速换挡、资

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常态下,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要求日益迫切,能源发展处于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期。

但由于现阶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能源密度低、成本高、总量小的问题,能源结构优化还主要是依靠石油天然气消费比例的提高。

为此,必须顺应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石油天然气发展。

――国际油价走跌带来发展新机遇。

一方面,国际油价

持续低位震荡,有利于降低原油进口成本,增加原油战略储备,提咼产品竞争力,同时将大大降低油价成本对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制约,为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理顺相关价格体系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另一方面,低油价将使石油生产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倒逼我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和开发技术的创新力度,通过技术创新控制生产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加快提供发展新动力。

据测算,城镇化

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带动相当于8000万吨标煤的能源

消费量。

当前,我省城常住人口镇化率仅为57%,仍处于快

速发展阶段。

新形势下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经济生活的主流,城市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改善,新型城镇化对高效、清洁的新油品、天然气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这也势必带动相关油气产业的不断优化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发展新格局。

新一轮改革逐步推

进为油气行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价格改革,有助于改善油气行业的市场环境。

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油气行业,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将促使油气行业规范发展,尤其将促进绿色、低碳的天然气的进一步发展。

(二)需求预测

综合考虑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等因素,利用趋势分析、弹性系数等多种方法,对2020年、2030年全省原

油、油品、天然气需求量进行预测。

1、原油需求预测

2020年,全省原油消费需求量达1亿吨;

2030年,全

省原油消费需求量达1.2亿吨。

专栏2原油一次消费需求预测表

特征年

数值(万吨)

年均增长率(%)

2015年

8507

2020年

10000

3.3%(2015~2020年)

2030年

12000

1.8%(2020~2030年)

2、油品需求预测

到2020年,省内油品消费需求为4200万吨,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5%,其中成品油2400万吨;

到2030年,省内油品消费需求为4500万吨,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

14%,其中成品油2600万吨。

专栏4省内油品消费需求预测表

需求总量

年增长率(%)

其中:

成品油需求量

年增长率(%)

4042

2200

4200

0.8%

2400

1.8%(2015~2020年)

4500

0.7%

2600

0.8%(2020~2030年)

3、天然气需求预测

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需求量为250亿立方米,占全

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

2030年,全省天然气需求量为470亿立方米,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3%。

专栏5天然气需求预测表

城市燃气

工业

化工

分布式能源及发电

居民

公服商业

采暖

汽车

(亿立方米)

17

3

13

35

2

80

28

38

76

6

50

250

10%

11%

63%

24%

17%

25%

26%

39

23

61

64

108

168

470

3%

6%

5%

4%

2%

13%

7%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立足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有序发展、高效利用、改革推动、绿色安全的原则,着力加强油气资源组织,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油气供应保障体系,推动油气消费市场建设,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科学布局。

坚持“供输一体、输配协调”,结合国家油气资源布局、主干管道路由和站场分布,统筹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省级油气输送管网。

――适度超前。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走到前列、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适度超前建设油气基础设施,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和输送能力,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

――有序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投入和土地资源浪费。

坚持量入为出,根据资源落实情况,有序发展油气消费市场。

――高效利用。

加强需求侧管理,坚持保障供给和节约使用相结合,鼓励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高效利用项目,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平

稳健康发展

――改革推动。

坚持制度和政策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建立公平有序的油气市场,尽快形成适应石油天然气发展的体制机制。

――绿色安全。

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努力减轻生产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科学技术等多种方式,促进行业安全发展。

四、发展目标

(一)勘探开发

――2020年。

巩固老油田,加大低品位资源开发力度,原油年产量2500万吨左右,天然气年产量5亿立方米左右。

――2030年。

积极创新勘探体制机制,推进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提高油气储采比,努力保持原油年产量2500万吨,天然气年产量5亿立方米。

(二)基础设施

油气管道总里程1.8万公里,其中油品管道里程9227公里(原油5204公里、成品油4023公里),通达全省主要炼厂和成品油消费地市,天然气干支管道里程9000公里,实现全省天然气管道“县县通”;

建成齐河、泰安、平度天然气枢纽站,实现资源灵活调配;

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全面完成;

原油储备能力2500万吨,满足全省90

天的原油消费需求;

上游天然气销售企业具备应急储备调峰能力25亿立方米,拥有不低于其合同销售量10%的工作气

量,满足季节调峰和供气中断突发状况用气需求,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具备应急储备调峰能力2亿立方米,满足日调峰、

小时调峰和3天不可中断用户用气需求。

油气管道总里程2.3万公里,其中油品管道里程13268公里(原油7195公里、成品油6043公里),通达全省主要炼厂和成品油消费地市,天然气干支管道里程1万公里,实现全省天然气管道“镇镇通”;

油气管道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建成;

原油储备能力6000万吨,满足全省180天的原油消费需求;

上游天然气销售企业具备应急储备调峰

能力47亿立方米,拥有不低于其合同销售量10%的工作气

量,满足季节调峰和供气中断突发状况用气需求,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具备应急储备调峰能力7.5亿立方米,满足日调

峰、小时调峰和7天不可中断用户用气需求。

(三)消费利用

全省原油一次消费1亿吨,油品消费4200万吨,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5%,其中成品油消费2400万吨;

天然气消费250亿立方米,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85%。

全省原油一次消费1.2亿吨,油品消费

4500万吨,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4%,其中成品油消费

2600万吨;

天然气消费470亿立方米,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3%,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90%。

五、发展任务

(一)稳步推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以中石化胜利油田为勘探开发主体,以开发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创新和技术集成配套为支撑,坚持依法合规开发、安全环保生产,实现储量、投入、产量、效益相统一,确保存量保值增值,实现油田可持续有效发展。

通过加强探明未开发、已上报控制区块分类分级评价,强化勘探新发现、滚动勘探目标跟踪评价,提高产能阵地落实程度;

加强区块地质认识研究,实施弹性开发转注水、地面一体化配套、实施整体调整、有利部位零散调整等措施,实现对低效低速单元的治理;

加强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等措施,保障油气资源可持续开发。

近期重点推进胜坨、孤岛、孤东等陆上老油田增储稳产,新区新增动用储量1.58亿吨,新建产能255万吨,新建钻井1798口,老区调整新增产能472万吨,新钻井4560口。

加快埕岛、新北等海上勘探开发,新区新增动用储量7703

万吨,新建产能139万吨,新钻井283口,老区调整新增产能42万吨,新钻井82口。

推进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等隐蔽油气藏勘探,重点突破古潜山、深层、新类型油藏领域。

期加大对老油田外围区域勘探开发和近海油田深层储量开发力度,保障油气产量稳定。

(二)加快完善油气管网输配系统

立足全省一盘棋,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和我省“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家油气输配网络对接,推进我省油气管网输配系统建设。

1、原油管道

围绕炼化产业布局,加强原油码头配套输送管道建设,改造淘汰老旧管道,完善联络线,形成“十进三出七连”原油

输配网络

专栏6“十进三出七连”原油输配网络

十进

进一

东营港-广饶线、东营港输油管道

进二

莱州港-昌邑石化线

进三

烟台港西港区-淄博线

进四

黄岛港-潍坊线、潍坊滨海-青州线

进五

董家口-齐鲁-东营线

进六

董家口-潍坊-鲁中、鲁北管道

进七

日照-东明石化线

进八

日照港-沾化线

进九

滨州港-中海沥青线

进十

董家口-沂水-淄博管道

三出

出一

鲁宁线、临邑-沧州线

出二

日照-仪征线

出三

日照-濮阳-洛阳线

七连

连一

东辛线

连二

临沂-濮阳线

连三

东营-黄岛线

连四

东营-临邑线、东营-临邑复线

连五

临沂-济南线、临沂-济南复线

连六

广饶-齐鲁石化线

连七

黄岛港-青岛石化线

近期重点建设董家口-齐鲁-东营、日照-濮阳-洛阳、董家口-潍坊-鲁中鲁北、日照港-沾化、东营港-广饶、滨州港-中海沥青、潍坊滨海-青州等原油管道和日仪线增输改造工程,新增原油输送能力1.48亿吨,总输送能力达2.84亿吨/年;

加快实施老旧管道以新代老和隐患治理改造工程,重点推进临邑-济南原油管道复线(以新代老)和鲁宁线安全隐患整治。

远期重点建设屺母岛-裕龙工业园管道、东营港输油管道、董家口-沂水-淄博管道和烟台西港区-淄博管道复线,原油资源

输送能力达3.89亿吨/年

专栏7重点建设任务

建设期限

管线名称

功能定位

近期

董家口-齐鲁-东营管道

董家口港进口原油供给齐鲁石化和东营原油库

日照-濮阳-洛阳管道

日照港进口原油外输至洛阳石化

青岛董家口港进口原油输送至潍坊、东营、滨州、

淄博4地市地炼企业

日照港-沾化管道

日照岚山港进口原油输送至日照、滨州、淄博3

地市地炼企业

东营港-广饶管道

东营港进口原油输送至东营及周边地炼企业

滨州港-中海沥青管道

滨州港接卸原油输送至中海油所属中海沥青

潍坊滨海-青州管道

将黄岛-潍坊管道输送至滨海油库的原油转输至潍坊、东营、淄博3地市地炼企业

日仪线增输工程

日照港进口原油输送至中石化长江沿线炼厂

远期

屺母岛港区-裕龙工业园管道

屺母岛进口原油供给裕龙工业园炼化企业

东营港输油管道

东营港进口原油输送至鲁北地炼企业

董家口港进口原油输送至临沂、淄博地炼企业

烟台西港区-淄博管道复线

烟台西港区进口原油输送至淄博、东营、滨州地炼企业

2、成品油管道

加快国家骨干成品油管线省内支线建设,完善炼化基地

外输管道,形成“三横四纵三专线”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