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755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

这些家长为什么做?

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

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

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

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

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

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

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1、认知目标:

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

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

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

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

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

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

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

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

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

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

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

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配乐诗朗诵:

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

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

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

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

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

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

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

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

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

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

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

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第三课来自社会的

导入新课

1.谈话:

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

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

来自社会的爱

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

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展示调查结果:

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

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看图提问:

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

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

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三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执笔:

王春雪

第一课家人的爱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好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数:

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二、活动组织活动一:

1、引导学生2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3页的图,引导

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

活动三: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

妈。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看4页、5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这也是爱1、分组讨论:

结合课本第4图,引导学生讨论:

这些家长怎么做的?

为了什么?

3、分组讨论:

4、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

为家人做事与交流

活动目的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把家人一天为我作的事和我为家人做的事记好。

一、分组内交流

二、班级内交流后评出做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三、引导学生学习第6页图和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

第四课时

活动天地护生鸡蛋

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呵护一个小生命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的多少心

血。

我们应该多关心家人,感恩家人。

师揭示并板书课题:

护生鸡蛋

师讲护生鸡蛋的故事

引导学生看5页插图,说出故事内容。

把爸爸或妈妈呵护自己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讲给同学

们听。

五、写一篇感恩妈妈的作文。

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

1、使学生进一步牢记八荣八耻,增强学生是非意识,分辨是非的能力。

2、用八荣八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此。

教学时数一课时

师生共唱《八荣八耻》歌。

二、指名读八荣八耻

三、齐读八荣八耻

四、说一说,我们怎样用八荣八耻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此。

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五、全班再次齐唱《八荣八耻》歌。

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1、介绍问题背景:

、讨论:

、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

、指名回答。

二、了解父母辛劳父母赚钱不容易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小结:

妈妈的爱、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

、同桌互说,指名说。

、教师随机评价、歌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我们可以怎样做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

揭题关心父母、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

、小组代表发言,、归纳并板书:

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

我们是怎样做的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

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

、教师评价:

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1、为了爸爸妈

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

、反馈学生自我评价、表彰激励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换个角度想一想第二课时

东关小学:

高玉兰

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

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

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

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

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第四课我和小伙伴教案

设计意图: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整个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感情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伙伴之间相处的行为和方法。

.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卡片、实物投影、小镜子、图片.课时长40分钟活动形式:

游戏、角色扮演、看图片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入,初步感知1.课件图片。

.引言:

是呀!

同学们和小伙伴一起玩多开心呀!

提问:

你们有小伙伴吗?

把你的小伙伴给周围的同学介绍介绍。

.现在,和你们喜欢的小伙伴手拉手坐在一起,让我们看看谁是你的小伙伴。

.老师:

好哪些同学愿意把你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

你们经常和你的小伙伴玩什么游戏呢?

那这节你想不想和你的小伙伴一块玩呢?

.揭示课题:

好那这节课呀!

我们就来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

二、通过游戏,加深体验1.照镜子游戏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现在老师要看看你是怎样对待你的好朋友的。

请同学们拿出镜子,假设镜子里的人是你的好朋友。

按老师的要求做表情。

提问:

你做完这个游戏后,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请同学们放下镜子。

现在我建议大家给我们的好朋友做个有礼貌的动作,好吗?

.开心10分钟老师:

在教室的两边老师提供了一些游戏用具,下面同学们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游戏。

注意安全。

开心10分钟。

同学们玩的开心吗?

那一队玩的开心?

同学们玩的可真开心呀!

谁来说一说你玩的什么游戏、怎么玩的、心情又如何呢?

.抢凳子老师:

那同学们他们刚才都谈了很多开心的事。

可是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举手。

那个孩子?

?

说说你玩的开心吗?

把你的不开心说出来?

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候没有让他参加他不开心了,怎么办?

怎么样才能让他开心起来呢?

抢凳子游戏。

说感受。

那么同学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这位同学今天发生的是呢?

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情感交流,发展能力。

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同学都把这些开心的微笑带给了自己身边的小伙伴。

1.出示儿歌。

.同学们你能把生活中的故事编成儿歌讲给小伙伴听听吗?

四、

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小事愿意和你交朋友的,你也会拥有更多更多的朋友,朋友多了快乐自然也就多了。

同学们让我们在欢快的音乐中结交更多的朋友吧!

第十三课我们共同的家

一、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每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快乐而幸福。

同时我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共同的家。

二、认知学习——认识祖国真大。

1、首先我们拿出地球仪,在上面找找我们的国家,咱们祖国版图的形状像什么?

再找找咱们的家乡——江苏、镇江

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师:

看屏幕,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在这上面能找到江苏吗?

江苏位于祖国领土的东部。

在江苏的版图上能找到镇江吗?

3、我们的家乡镇江在地图上就只有这么一小块了,那咱们的家乡究竟有多大呢?

A、这是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厘米在现实中要放大倍,就是厘米,分米,米,千米。

B、咱们镇江从最东边到最西边有96公里,刚才我们坐车从我们的学校来到这儿有公里,如果我们坐车从最东边到最西边需要次;

最南边到最北边有77公里,如果我们坐车从最南边到最北边需要次。

你们觉得咱们的家乡大不大?

4、你们知道江苏还有哪些城市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机提问城市特色。

老师补充学生未提到的兄弟城市。

老师把江苏的城市名称排排队,编成了一句顺口溜:

出示“苏锡常,宁镇扬,通泰盐连淮宿徐”。

5、这些城市就像是兄弟姐妹组成了江苏省这个大家庭,而这么大的江苏也只不过是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国家目前包含着象江苏这样的成员共34个。

它们是——。

就是这34个成员组成了我们共同的家。

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共同的家,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中国。

三、唤知体验——感受祖国真大。

1、说说你们都曾经去过中国的哪些地方?

你是怎么去的?

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算算这个地方距离镇江大约有多远?

2、我们的家究竟有多大呢?

A、翻开书小声读课文P83小资料,试着记住几个重要的数字。

B、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检查资料的记忆情况。

C、强调台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

3、寒假的时候,我们班高远同学和妈妈去了祖国的南方——海南岛旅游,而他的爸爸刚好要去北方——哈尔滨出差,不能陪他们一起去玩了。

高远和妈妈欣赏了海南岛的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

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

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

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平等机会。

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

4、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

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

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5、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把握“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

6、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