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770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邬孝娟乡土美术研究课题报告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并且美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在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已积累丰富的经验。

如,美国康涅狄格学区积极开发社区资源,日本广岛市立龟南小学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设计造型等系列活动。

我国台湾省也非常重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该课程涉及‘乡土艺术活动了解’、‘乡土造型艺术’、‘乡土表演艺术’等具体试验活动。

这些成功的案例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时提供了参照。

(三)传承美术历史文化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的冲击,青少年的生存无不被各种西方社会各种时尚文化所包裹着,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本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

此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引起本土文化断裂的命运。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中的第一、第二条明确指出:

“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政府与公民应自觉、自主的去保护传承发展本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尤其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广中应加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认知。

”《美术课程标准》也强调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可以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又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凸显的地域的特色的乡土文化。

保护文化多样性是《美术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任务。

乡土文化中的乡土美术,又因美术教育特点,使学生更直观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

目前开发地方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不仅保证地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是在全球化时代继续保护人类多元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地方和学校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

农村初中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满足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

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人格修养,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提升美术教师主动开发课程意识,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发展。

还可以实现学校美术课程的创新,解决农村初中课程资源缺乏的状况。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概念的界定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

“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有其最大和最小的地域伸缩性,最小是所居住的地区,最大不超过宿迁范围。

“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所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

课程“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并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关系“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关系非常密切,课程实施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转化实际的教育成果,相反,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是指本乡本土文化美术课程资源。

它包括衣、食、住、行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资源。

按资源的种类来分,可分为:

自然环境资源、人文环境资源、民间文化资源等。

“开发”指发展、形成,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指课程开发者对课程的参与、实施、评价等一系列行为。

在此过程中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乡土美术教育资源。

开发目的在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指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一定要有教育教学价值才能予之利用,最后转化为可以利用乡土美术课程。

北京特级教师侯令老师主讲《开发地方资源课程与评价问题》时说如何把地方资源变成美术课程?

首先要研究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指出选取地方文化资源不能贪大求全,内容选择时要考虑三个方面:

1.是否适合美术表现?

2.是否适合学生年龄的接受程度?

3.设想该资源在知识、技能、情意方面的教学目标。

他说:

“资源开发是由目标决定内容的。

又是由具体内容决定知识目标。

”他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考虑评价问题。

强调没有评价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

三、研究的目标

(一)形成具有学校和地域特色相结合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模式。

(二)编制校本教材并在部分班级普及试用。

(三)依托网络构建本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交流平台并向社会推介。

四、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农村初中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研究

1.调查目的:

(1)了解初中生对乡土美术认知现状;

(2)了解初中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调查对象及主要方式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王官集镇、皂河镇、蔡集镇等部分师生和家长,调查涉及3所学校的师生。

主要方式:

问卷、访谈等。

(1)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宿迁市宿豫区王官集初中、皂河初中共200名,年龄12--14岁。

(2)被调查教师基本境况

本次调查共初中教师总共100名。

其中年龄大多在20--40岁左右,高级职称3名,中级、初级职称占多数。

其中美术教师12人,现授年级分别为七年级3人,八年级3人,九年级2人;

全部为大专和本科学历。

所在学校类型为乡镇初中。

(3)被调查家长基本情况

宿迁市宿豫区王官集初中学生家长人数20名,大多数为农民、少数商贩。

3.调查结论

学生(问卷)

从学生卷整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乡土美术知之甚少,学生更热爱西方流行文化。

虽然学生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但乡村文化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受到以城市为中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原来的乡村文化秩序土崩瓦解,乡村的习俗也日益改变,乡土美术慢慢的淡出人们的生活。

学生因此没有机会接触更多乡土美术。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注重的一些传统节日习俗得以延续,但是乡村的习俗在生活中就非常少见,代表乡村特色民歌、民间故事、民间曲艺逐渐从乡村消失乃至绝迹。

如王官集的落子、旱船、苏北大鼓等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没看过。

虽然王官集的落子、苏北大鼓虽然已被定为江苏省非物质遗产,但是这种以文献保留方式,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广大群众的视野,真正的活在学生的心中。

(2)祖辈童年的泥人、糖人、弹弓、陀螺、皮影等一些有乡土气息的娱乐活动,已经逐渐远离学生的生活,伴随他们成长的则是洋娃娃、电动玩具车、电脑、电视等。

(3)民间的画稿图谱、建筑雕塑、织品花绣、金漆镶嵌、木器纹饰、窗花剪纸等是丰富多彩的吉祥文图。

这些吉祥的文图就是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的图像。

在民间是用来表现求吉趋凶的观念。

如,百鸟朝凤、风调雨顺、龙凤呈祥、招财进宝等,这些曾经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的吉祥的图画题材,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4)一些民间工艺由于费时费工,取材不易,操作较难也趋于消失状况。

如,民间刺绣、编织等现在已经有很少人从事这些营生。

学生缺少学习民间工艺的机会。

(5)富有乡土气息的民居、宗室祠堂、寺庙已处于基本消失的状态,乡村学生更向往城市的高楼大厦。

学生现场考察的机会不多。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所处的环境是缺少乡土文化内涵的空洞符号。

学生因为成长过程中本土资源的缺失导致他们一种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成了文化的荒漠中的人,长大农村少年除了少数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城市生活,大部分学生在无根的文化处境中表现明显的生存的无奈和自卑,在大部分成长起来乡村少年心目中“生活在别处”。

农村则是乡村少年的逃离之处。

所以在学校教育需要本土文化的和谐补充,他是农村学生精神荒漠的给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传承文化的决心。

但是相对于个人的生命而言,学校教育所能提供的乡土文化滋养与价值教化总是简单的,不足以慰藉个人的生命需要的多样性。

所以还需要个人周遭的生存空间的整体孕育。

教师(问卷和部分教师访谈)

以下主要主要反馈的是美术教师的问卷及访谈情况。

(1)根据问卷调查大部分教师对于乡土美术了解也不容乐观,一小部分教师认为在学校实施乡土美术教育是很过时的行为,大部分教师则认为乡土美术用于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根据走访调查,大部分美术教师普遍缺乏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他们普遍认为课程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情,而且在长期的实施国家课程的漫长岁月中,已经形成一套相当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技能教学风格,他们不愿放弃改变长期形成某些固有的价值观念、工作方式、教学技能、教学风格及个性特点。

一小部分教师虽然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但又因课程开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沉重负担而选择放弃。

只有极少几位美术教师在学校开发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并在课堂上实施乡土美术教学。

但此开发层次比较肤浅、零碎,缺乏统整的系统的开发。

只是拓宽了内容,过程与模式的开发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例如,有些学校对于剪纸教学的开发没有深入地域种群文化脉络和社会的背景下去研究。

有些学校在介绍当地景观时,只是通过照片和幻灯片的方式,却并没有结合相关的情景及学生的生活、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挖掘其内涵。

另外教师对农村客观环境因素的抱怨和固步自封的思想也影响了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课程开发效益水平。

家长(访谈)

我所访谈的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对于学校美术教育采取漠然的态度,认为乡土美术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大部分家长学科歧视严重。

(二)农村初中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

我校所要开发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目的是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为课程服务的过程。

所以从课程资源的获取到课程资源形成课程,必须要经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步骤。

我们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实践和本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开发的基本思路如下。

1.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机制和开发原则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朝辉博士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总结三点:

“第一要根据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

也就是说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与教育的总体目标一致。

第二根据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第三根据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为了更好选择了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应注意两个原则:

实效性原则: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所处的地域资源,开发符合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并符合时代精神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

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最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最能表现学校办学理念、学生最需要的课程资源重点开发、择优利用。

适应性原则: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适应地方农村学校实际情况,要力求尽量减少精力和开支,就地取材,达到理想效果。

课程的开发还要适应学生群体的共性和个别学生的特性,教师的专长。

考虑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社区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等状况,开展有地方特色适于学生发展的地方乡土美术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

2.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的途径

(1)校本研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乡土美术教育师资队伍。

拜师学艺

聘请民间艺人担任学校乡土艺术辅导员,提高学校乡土民间艺术水平。

专家指导

我们定期邀请专家前来开设讲座,开设公共课教学,宣讲国内外乡土美术开发利用的动态。

教师互助

我们每个月开展一次“乡土美术开发和利用的评价活动”,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于课题研究过程、预期目标、研究成果进行诊断和研究,以促进本课题良性发展。

(2)校社联动——让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感受乡土美术的魅力。

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社区到民间走访,收集、挖掘地方民间艺术,向老艺人学习,品味民间传统艺术浓厚的乡土气息。

(3)依托展示——以艺术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乡土美术素养。

我校利用农村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艺术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兄弟学校交流演出活动”、“乡土美术进校园活动”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深学生对传统乡土美术的热爱之情。

(4)拓展渠道——利用网络建立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数据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

我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课题研究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路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学生的乡土美术学习生活经验

(5)评价保障——构建乡土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质量,我校建立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乡土美术在校园的良性发展。

3、农村初中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转化和利用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在未开发之前隐藏于宿迁社会文化脉络之中,课程资源被挖掘出来,必须经过筛选、打磨、加工、建设才能被利用才能显现它的价值。

这一过程,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实践过程,必须经由课堂的媒介——教师、学生、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才能转化为现实。

课程资源被选择开发最后转化成教学活动被教师和学生所利用,至少经过这几个步骤:

目标分析——形成框架——开发整理——列出纲要——教学设计。

(1)我校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情况分析

我校所在的城市是江苏省宿迁市。

宿迁在历史上不是文化中心,没有取得过象徐州、苏州、南京那样的历史文化地位。

但是宿迁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从考古学上来看,宿迁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从民族源流来看,宿迁属于东夷族系,崇拜太阳,以凤鸟为氏族图腾,从文化上看是属于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大融合,因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文化呈多元交融的状态。

其中以楚汉文化最为特色。

历史上赫赫有名英雄人物项羽,在他身上所浓缩的历史,成为宿迁人引以自豪的文化代表。

文化是无形的,常借助一些形式显现出来,如文字、戏剧、美术等。

而其中最为直观是美术形式的展现。

美术进入学校就是美术课程,美术课程正是中小学生必修课程。

美术课程的价值是: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并对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地方小城宿迁,虽然在文化上从属与中国社会大的文化圈,还是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的个性的,这些鲜活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正是学生参与传承与交流的最好资源。

目前传统文化所受到冲击已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而一些专家认为如果使传统文化免受断裂的命运,最重要的在教育上下功夫,因为传统文化只有活在孩子的心中才是永久的文化。

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基于以上的想法,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调查宿迁本土的美术资源,借鉴了别人研究成果,根据本校初中的心理特点和美术学科的特点,开发和编写美术课程。

在此过程中我们是边开发边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与反思问题。

(2)课程的核心内涵

通过乡土美术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文化,亲近乡土文化,养成浓厚的桑梓情怀和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服务家乡的责任感。

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传承乡土文化积极乐观的态度。

培养学生能够深入生活注重实践和对于周围环境的主动探索精神。

调查、了解美术与环境的关系,并用美术的手段记录、规划和制作。

(3)宿迁特色美术课程资源

民俗:

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古时又有北方居民迁宿定居,特殊的水土形成本土特色的风俗。

传统建筑:

乾隆行宫、项王故里、东大街、窑湾古镇。

民间美术:

木雕、根雕、桃雕、影雕、布老虎、绒绣、烙画、树叶编织等

自然景观:

骆马湖、洪泽湖。

(4)乡土美术课程设计理念

①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乡土美术的普及型和发展性。

②坚持地方特色,突出地方优势,突显学校自身的发展特点。

③突出乡土美术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自身的感染力。

④营造和培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乡土美术教育大环境。

⑤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乡土美术内容。

⑥将评价贯穿其中,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手段。

⑦在继承发展中学习乡土美术课程。

(5)乡土美术课程设计原则

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制定第四学段(7年级)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根据目标与标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适合第四学段(7年级)的有代表性的乡土美术资源为教材,设计乡土美术的课题主题架构。

课题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主要活动

材料及表现形式

第一单元凝固的音乐——漫游宿迁古建筑艺术(欣赏·

评述)

1.知识技能:

初步了解宿迁古建筑建筑特色,尊重本土文化遗产。

对于宿迁古建筑运用美术语言做简单评述。

2.过程与方法:

绘画或摄影再现,与其他地方古建筑图片进行比较,找出宿迁古建筑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古建筑保护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价值,培养学生对本民族传统认同感

3课时

上网查找

实地考察

欣赏评述

纸、综合材料

第二单元福禄寿喜财安康——民间喜庆民俗(综合·

探索)

了解本地民间的喜庆民俗,结合民俗活动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

积极参加民俗的各项活动,乐于参加各种民俗的调查、采风等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间文化。

2课时

访问当地老人、搜集民间民俗活动。

绘画、剪纸、布艺

第三单元大自然——生命的舞台(造型·

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用合适工具进行绘画,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制作活动。

走进大自然,乐于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激发热爱家乡的艺术情感。

陶冶情操,在创作中体现成功的快乐。

4课时

写生、临摹、手工制作

绘画,摄影、电脑美术等以自然材料手工制作

第四单元远古的回声(综合·

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的方式,用美术的手段记录、规划和制作。

积极主动参与实际考察等活动,乐于与同伴合作。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合作精神,弘扬人文精神。

实地参观

综合探索

第五单元天生废材必有用——废旧物造型设计(设计·

运用)

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特点,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积极参与设计、创作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废旧物品的利用制作

生活中一切皆可用的废旧材料

第六单元独具匠心浑然天成——宿迁民间艺术(欣赏·

了解宿迁民间工艺术特色,对于民间工艺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选取一种民间工艺,尝试创造制作。

参观访问民间艺术作坊,了解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欣赏宿迁民间工艺。

学习制作

营造轻松活泼、生动化、趣味化的乡土美术学习氛围。

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评定学生的能力。

(三)农村初中乡土美术课程实践研究

1.实验的对象的确定

第一层面:

面向全体学生。

在各年级开展教学,每周定时定内容。

第二层面:

选修课。

选择部分课题实验班选修乡土美术课程。

第三层面:

课外兴趣小组。

每周二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学生自愿选择参加。

2.乡土美术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乡土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活动方式,主动参与认识、体验乡土美术学习活动。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进行自我评价。

(2)活动性原则

在乡土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组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开放的活动中提高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

(3)实践性原则

在乡土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现。

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活动实践形式。

如搜集信息、参观、调查、设计、制作、表演等。

(4)探究性原则

在乡土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去看一看,停一停,也不是简单的去学做、去表演,而是让学生在探究性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并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养自觉观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进而达到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目的。

(5)互动性原则

在乡土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在课内外建立活动乡土美术活动小组,组内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主动参与组内外的人际互动,形成交往品质和团队意识,掌握必备的交往技能,增强社会性。

(6)激励性原则:

在乡土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

3.乡土美术教育模式构建

(1)欣赏——感知

“欣赏——感知”是乡土美术课程中最基本的活动环节。

在乡土美术课程的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学会欣赏、体验和感悟。

(2)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就是注重每位学生的参与实践的过程,注重每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情感激发与升华。

(3)拓展——创新

“拓展——创新”因为乡土美术要在继承中发展与创新,所以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4.课程实施的组织监控

专家监控、教师自我监控、学生自我监控、家长的反馈。

5.课程评价

(1)多元化评价,在乡土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要考虑到学生个性、情感、习惯、学习方式等差异呈现多元的评价状态。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的美术过程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除了分数和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