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782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4、可再生的能源是指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一次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是指须经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

15、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来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有COD、BOD、TOC等。

二、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3分)

1、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亦可简称污染。

2、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

3、氧垂曲线——当有机耗氧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排放口附近,由于排入的有机物较多,耗氧速度大于复氧速度,因而水体中溶解氧急剧下降;

之后,随着有机污染物的不断分解氧化,耗氧速度不断降低,而复氧速度不断增大……这种根据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的综合效应,所作的能反映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曲线称为氧垂曲线。

4、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增加,使藻类大量繁殖、溶解氧的含量下降,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一种现象。

5、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氧化亚氮和氯氟烃(氟利昂)等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因而当这些气体的浓度(含量)增加时,会引起的地球平均气温上升,此即所谓的“温室效应”。

6、人口环境容量——即人口容量,又称人口承载量。

一般理解为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

7、逆温——在正常的气象条件下(即标准大气压下),近地层的气体温度总要比其上层气体温度高;

所谓“逆温”是指温度的垂直分布与标准大气的相反,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面增加;

逆温层的出现将阻止气团的上升运动,使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不能穿过逆温层,只能在其下方扩散,因此可能造成高浓度污染。

8、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声音比较的方法,可以得到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一系列响度相等的声压级与频率关系曲线,此即等响曲线,该曲线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用,所以又称ISO等响曲线。

9、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物种和生态系统,以及物种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0、(污染物)降解——是指较高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逐步减小分子量,最后变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8分)

1、试述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答案要点:

(2)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点:

一是强调人类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实现;

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

(1)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彼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的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的权利;

可持续发展呼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2、生态学具有哪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

该规律反映了生物间的协调关系,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到“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规律。

(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

一方面要严格防止污染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以免这些物质经多次循环富集后危及人类;

另一方面,要设计能量利用率高的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种能量。

(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这里所指的物质输入输出的平衡规律即是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了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

当一个生态系统不受人类干扰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是相互对立的关系,生物体进行输入时,环境必然进行输出,反之亦然。

(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生物给环境以影响,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生物;

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制的开发利用,势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要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反作用。

(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任何生态系统中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在资源、数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度。

人类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生态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

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下列一些说法,你认为对的在括号内划“√”;

你认为错的在括号内划“×

”。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降低而增大。

()

2.城市生态系统是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

3.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量计,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4.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电离层。

5.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

6.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温度高。

7.两噪声的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分贝。

8.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Hg。

9.水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

10.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群落多样性。

11.中国人口问题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年龄结构呈老龄化。

()

12.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大气颗粒物污染。

13.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14.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尊重自然。

15.有机氯农药易于富集在动物的骨骼中。

16.“环境状态”“环境容量”可列入资源范畴。

17.藻类→甲壳虫→小鱼→大鱼这种食物链属捕食性食物链。

18.导致米糠油事件的污染物是多氯联苯。

19.铅、镉、汞元素可随食物链富集。

20.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贝,从而使机体中富集了铬。

参考答案:

1.×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B.铁矿C.石油D.古生物化石

2.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人类只能获取地球上植物总产量的1%,那么地球只能养活[]

A.80亿人B.100亿人C.500亿人D.800亿人

3.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而划分的大气圈层,自地球表面各层依次为[]

A.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

C.对流层、平流层、过渡层、逸散层

D.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

4.稳定人口的主要措施是[]

A.发展生产B.降低总和生育率

C.提高人口素质D.优生优育

5.世界上公害事件中,哪一类的污染事故最多[]

A.水污染事故B.食品污染事故

C.土壤污染事故D.大气污染事故

6.可适用于人类饮用的淡水和河流的水量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不到[]

A.1%B.2%C.3%D.4%

7.排放污染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是[]

A.生活污染源B.工业污染源

C.交通污染源D.农业污染源

8.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政策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

B.谁污染谁治理,排污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D.强化环境管理,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污染限期治理

9.有机物在水中的主要降解作用是[]

A.化学氧化B.光化学氧化

C.化学氧化和光化学氧化D.生物化学氧化

10.新文明时期的新发展观主要表现在[]

A.资源观和价值观;

B.道德观和资源观;

B.道德观、资源观和价值观;

D.道德观、环境发展和价值观

11.酸雨的pH值范围是[]

A.以下B.以下C.以下D.以下

1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化氢D.氟利昂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于[]

A.1979年B.1983年C.1989年D.1999年

14.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综合指标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

B.C.机械增长率D.自然增长率

15.环境科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两个显着特点是[]

A.整体性和特殊性B.区域性和综合性

C.整体性和综合性D.系统性和变动性

16.人口长期自然增长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的结果是[]

A.人口稳定B.人口老化C.人口减少D.人口增长

17.若人口年自然增长率r=10%,则人口增长一倍所需的时间为[]

A.17年B.7年C.35年D.70年

18.属于物理污染的是[]

A.汞污染B.放射性污染C.霉菌污染D.染料污染

19.有机物好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A.CH4B.H2SC.CO2D.NH3

20.下列人类活动中造成SO2排放量最大的是[]

A.热电厂B.炼油厂C.石油燃烧D.燃烧天然气

21.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被上一个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仅占其能量的[]

A.5%B.10%C.15%D.20%

22.人类关于环境必须加以保护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一般认为,环境科学产生于[]

A.19世纪90年代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23.一般认为,人口增长的类型属于[]

A.直线增长B.负指数增长C.J型增长D.指数增长

24.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食物来源不足B.天敌繁殖过快

C.盲目过度捕杀D.生存环境破坏

1.A;

2.A;

3.B;

4.B;

5.D;

6.A;

7.B;

8.C;

9.D;

10.B;

11.D;

12.D;

13.C;

14.D;

15.C;

16.B;

17.B;

18.B;

19.C;

20.A;

21.B;

22.C;

23.D;

24.D

三.名词(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36分)

1.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氧化亚氮和氯氟烃(氟利昂)等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因而当这些气体的浓度(含量)增加时,会引起的地球平均气温上升,此即所谓的“温室效应”。

2.自净能力——是指受到污染的环境,在其本身和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下,使环境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的能力。

3.环境问题——广义上指:

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环境客观问题。

狭义上指:

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环境客观问题。

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索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如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5.营养级——生态学中把具有相同营养方式和食性的生物统归为同一营养层次,并把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或者说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但有些生物可能不只占有一个营养级,如人、熊、虎等。

6.逆温层——在正常的气象条件下(即标准大气压下),近地层的气体温度总要比其上层气体温度高;

7.光化学烟雾——一些一次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够引起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臭氧、醛类、过氧乙酸硝酸酯等物质。

这类物质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对人的眼睛等粘膜有强刺激作用。

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8.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增加,使藻类大量繁殖、溶解氧的含量下降,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一种现象。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10.可再生的资源——是指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或再生的一次能源。

如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

11.声压级——正常人刚能听到的声压称听阈声压(2×

10-5N/m2),而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叫痛阈声压(20N/m2)。

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绝对值相差达100万倍。

通常用一个声压比的对数来表示声音的大小,这就是声4压级。

12.适度人口——一般理解为,在既能保证人的生活、生存质量,又能保持整个环境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在一定的区域或全球所应有的人口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你对可持续发展是怎样认识的

答:

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点:

一是人类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而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发展权力的实现;

持续发展还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地强调了发展;

发展与环境保护应该相互联系;

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持续发展呼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何在

答: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多样性。

自然界的芸芸众生历经千万年的演变、进化,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在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遁环、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同作用,一个物种的消失,至少意味着一座复杂的、独特的基因库的毁灭;

一个物种的存亡,同时还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种的消长。

没有生物的多样性,就没有整个地球生态的稳定性。

3.设有两个噪声,其声压级分别为LP1分贝和LP2分贝,问叠加后的声压级LP1+2应该怎样计算

噪声级相加一定要按能量(声功率或声压平方)相加,不能声压相加:

4.试述处理、处置城市垃圾的途径有哪些

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每个国家选用的方法与其垃圾的组成成分、技术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

从垃圾成分来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烧法;

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填埋法;

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多宜采用堆肥法。

5.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基础;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能源利用的关键;

节能是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要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未来能源,包括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

太阳能是重要的能源;

多渠道解决能源平衡;

充分利用能源并减少浪费。

6.环境容量与水体污染现状、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水体自净作用有何关系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目标下,某一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w=v(cs-cb)+c

式中,w--水环境容量;

v--水体体积;

cs--水质标准;

cb--背景值;

c--水体对该污染物的自净能力。

7.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指导人类的生产及消费活动有何意义

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符合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

各级消费之间能量利用率也不高,平均约10%。

因此,营养层次变大或食物链的层次增加时,净产量就急剧下降。

这也就说明为什么一般食物链的层次不超过四级,这也说明为什么人类以植物为食比以动物为食经济得多。

运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建立闭路循环工艺,实现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以杜绝浪费与无谓的损耗。

通过污染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迁移和转化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弄清污染物质对环境危害的范围、途径和程度(或后果)。

五.论述题(28分)

中国可持续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这些环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中国可持续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大问题是人口问题;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控制人口数量和提出人口质量;

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是一项成功的人口政策,而且也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二大问题是资源问题,在分析中国“地大物博”的同时,应清醒地注意到我们所面临的以下几方面的资源问题:

①我国人均的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20%、25%和28%。

②矿产资源较丰富,但矿产的品位低、开采难度大以及分布格局与消耗格局不相对应等原因决定了我国还是一个矿产资源缺乏的国家。

③可再生类的植物、动物产品的人均产量和拥有量水平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④资源的利用率低。

第三大问题是生态问题,虽然环境污染状况已在总体上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仍在持续恶化。

SO2、烟尘污染仍较严重,如全国600多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

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酸雨仍未等到彻底控制;

机动车造成的污染在加剧。

水的污染更为严重,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生态恶化的第二个方面是生态平衡被破坏。

由于人口膨胀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途径:

(1)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实行计划生育努力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4)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5)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防治工业污染的主要内容;

(6)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7)加强环境管理;

(8)依靠环境技术进步,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9)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

A.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

B.营养级的降低而增大;

C.有机体个体增大而增大;

D.有机体个体减小而增大

2.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

3.城市生态系统是[]

A.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加合;

B.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孤立体系;

C.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

D.是孤立的自然环境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于[]

A.1976年B.1978年C.1979年D.1982年

5.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径流量计算,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A.1/4B.1/5C.1/6D.1/3

6.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电离层

7.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

A.年轻型;

B.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

C.成年型;

D.成年型,但已开始向老年型过渡

8.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

A.低温B.风速小C.温度大D.逆温

9.有两个噪声,其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

A.69分贝B.分贝C.70分贝分贝

10.稳定人口的主要措施是[]

A.发展生产;

B.降低总和生育率;

C.提高人口素质;

D.优生优育

11.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

A.ZnB.HgC.PbD.Cd

12.水资源是指[]

A.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

B.淡水;

C.地表水;

D.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

13.新文明时期的新发展观主要表现在[]

C.道德观、资源观和价值观;

14.中国在人口问题上所受到的最严重挑战是[]

A.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增长速度;

B.年龄结构呈年轻化;

C.性别比不平衡;

D.人口素质低

15.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

A.CO2B.NOxC.O3D.氟利昂

16.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

A.征服自然B.改造自然C.利用自然D.尊重自然

17.有机氯农药易于富集在动物的[]

A.肌肉中B.脂肪中C.骨骼中D.毛发中

18.下列名称中属于资源范畴的是[]

A.环境科学B.环境状态C.环境规划D.环境评价

19.藻类→甲壳虫→小鱼→大鱼这种食物链属于[]

A.捕食性食物链;

B.碎石性食物链;

C.寄生性食物链;

D.腐生性食物链

20.导致米糠油事件的污染物是[]

A.多环芳烃B.苯并(a)芘C.多氯联苯D.二苯并蒽

21.下列元素中可随食物链富集的元素为[]

A.NaB.PbC.ClD.S

22.有机物在水中的主要降解作用是[]

A.化学氧化;

B.光化学氧化;

C.化学氧化和光化学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