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788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医学基础概论 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全一校Word文件下载.docx

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线粒体:

主要参与供能物质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生成ATP供能,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内质网:

是分布在细胞质中的膜性管道系统,参与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及其他一些复杂的功能。

高尔基体:

由数层重叠的扁平囊泡,若干小泡及大泡三部分组成的膜性结构.参与由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的加工、成熟。

溶酶体:

含约多种水解酶的囊泡,可对蛋白质、肽、糖、中性脂质、糖脂、糖蛋白、核酸等多种物质进行水解。

14、细胞核内的重要物质是什么?

有什么功能?

(P4)DNA分子。

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15、细胞周期可分为几个期?

S期、M期及G0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P4)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

S期:

DNA合成;

为细胞进行分裂准备。

M期(有丝分裂期):

确保核内染色体能精确、均等分配给两个子细胞核,使分裂后的细胞保持遗传上的一致性。

G0期:

为暂时不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肿瘤中的G0期细胞是其复发的基础。

16、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概念。

(P5)单纯扩散:

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运动或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

有些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

物质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在生物泵的帮助下需要细胞通过自身耗能、代谢供能的转运方式。

17、门控通道有几种?

(P5)三种。

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18、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的特点比较。

(P5-6)被动转运:

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顺浓度差或顺电位差,主要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和某些非脂溶性物质,不耗能,单纯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

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跨膜转运,逆浓度差、逆电位差,耗能,需要载体蛋白。

19、出胞和入胞的概念是什么?

(P6)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珠滴进出细胞则称为入胞和出胞。

20、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中的第二信使学说及第二信使cAMP的内容。

(P6)第二信使是指受体被激活后在细胞内产生的介导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物质。

环磷腺苷(cAMP)是一个第二信使。

2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的应用有哪些?

(P7)临床上常用的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就是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的应用,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22、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P7)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布的电位变化。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1、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即存在浓度差。

2、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钾离子自细胞内少量外泄所致。

23、局部反应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P8)

局部反应

阈下刺激引起

钠通道少量开放

反应等级性

有总和效应

衰减性传播

动作电位

阈(上)刺激引起

钠通道大量开放

“全或无”

非衰减性传播

24、肌肉收缩的机制。

Ca2+离子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P9)收缩机制(肌丝滑行学说):

细胞收缩时的肌原纤维缩短,并不是由于肌丝本身的缩短或卷曲,而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的结果。

Ca2+的作用:

当兴奋时,肌浆网终池内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最终导致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当基质中的Ca2+被转运回终池,肌质内Ca2+降低时,Ca2+即与肌钙蛋白分离,最终导致肌节变长,肌细胞舒张。

25、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的概念及区别。

(P10)等长收缩:

只有肌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的收缩。

等张收缩:

只有长度的缩短而无肌张力的变化的收缩

26、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的概念及区别。

(P10)单收缩: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引起一次的收缩;

强直收缩:

在连续刺激下,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产生单收缩的复合

27、被覆上皮的种类及各种被覆上皮所在的代表部位。

(P11)单层扁平上皮:

胸腔、腹腔、心胞腔内皮;

立方上皮:

肾小管上皮;

柱状上皮:

消化道粘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呼吸道粘膜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体表上皮;

变移上皮:

膀胱粘膜上皮。

28、腺上皮的分类。

(P12)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上皮。

29、固有结缔组织的组成。

(P12-13)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30、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P12)基质多,纤维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故又称蜂窝组织。

31、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P12)*巨噬细胞:

吞噬和清除异物与衰老伤亡的细胞,参与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肥大细胞:

释放过敏活性介质,参与I型超敏反应。

32、肌组织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P13)*骨骼肌:

横纹肌,随意肌;

*心肌:

横纹肌,不随意肌,自律性,传导性;

*平滑肌:

非横纹肌,不随意肌。

33、心肌细胞之间的闰盘有什么作用?

(P13)对心肌细胞间连接的牢固性以及兴奋在心肌细胞间的迅速传导均起重要作用

34、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及突触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P14)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

35、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功能分类。

(P14)结构:

胞体和突起功能分类:

1.感觉神经元(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中枢)2.运动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3.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二者之间传递信息)

36、神经胶质细胞与脑肿瘤的关系。

(P14)大多数脑肿瘤都是胶质细胞瘤。

37、神经末梢的分类。

(P15)感觉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末梢。

第二章运动系统

1、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

(P16)由骨、骨连结以及骨骼肌组成

2、人体骨骼数量及分类。

(P16)206块,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骨的4大构造。

(P16-17)骨质、骨膜、骨髓、血管和神经。

4、骨的化学成分。

(P17)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蛋白)和无机物(主要是钙盐,如磷酸钙)

5、长骨的骺软骨与身高的关系。

(P17)骺软骨不断生长骨化,使骨不断增长。

6、关节的3大结构。

(P18)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

7、关节的运动形式。

(P18)1、曲和伸;

2、内收和外展;

3、旋转;

4、环转。

8、颅骨的数目及分类。

(P18)23块,脑颅和面颅。

9、脑颅有哪些?

(P18)额骨1块,顶骨1对,枕骨1块,颞骨1对,筛骨和蝶骨各1块。

10、面颅有哪些?

(P18)鼻骨、泪骨、上颌骨、腭骨、颧骨和下鼻甲各1对;

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块。

11、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P18)在太阳穴附近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的交汇处;

此处骨质薄弱,其深面有重要的动脉血管通过,一旦骨折极易损伤血管,造成硬脑膜外血肿而危及生命。

12、前囟的位置及闭合时间。

(P19)额骨与顶骨之间,约在一岁半闭合。

13、椎骨的数量及分类。

(P19)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1块;

尾椎1块。

14、椎间盘的位置。

(P19)椎骨与椎骨之间。

15、什么椎骨有横突孔?

(P19)颈椎。

16、黄韧带有什么临床意义?

(P19、课件)椎弓之间由黄韧带相连,腰椎穿刺术时,针尖穿过此韧带即可进入椎管。

17第一,第二及第七颈椎各叫什么?

(课件)寰椎;

枢椎;

隆椎。

18、肋骨有多少对?

真肋、假肋、浮肋的概念。

(P19、课件)肋骨共有12对。

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相连,称真肋;

第8-10对肋称假肋;

第11-12对肋称浮肋。

19、胸骨的分部。

(P19)胸骨位于胸廓正前方,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20、胸骨角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P19)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向前突出称胸骨角。

其两侧与第二肋骨相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骨性标志。

21、胸廓的概念。

(P19)胸廓是由脊柱胸段、肋骨、肋软骨、胸骨及其连结装置共同构成的框架结构。

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腔器官和参与呼吸运动等功能。

22、主要的四肢骨的名称。

(P19)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肩胛骨和锁骨)和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髋骨)和自由下肢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23、主要的四肢关节的名称。

(P20)上肢骨关节: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

下肢骨关节:

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足关节。

24、肌肉的形态分类及结构分类。

(P20)形态分类:

长肌、短肌、阔肌(扁肌)和轮匝肌。

结构分类:

肌腹、肌腱。

第三章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P23)中枢神经、周围神经。

2、脑神经、脊神经、躯体神经、自主神经、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的概念。

(P23)由脑发出的神经被称为脑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被称为脊神经;

自主神经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神经,又被称为内脏神经;

支配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神经称为躯体神经;

位于大脑,小脑的白质称为髓质;

覆盖于大脑、小脑表面的灰质被称为皮质;

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为灰质;

神经纤维集中处为白质

3、脊髓节的数目。

脊髓的灰质与白质的主要组成。

(P23)31个脊髓节。

灰质:

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在中间。

白质:

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在周围。

4、脊髓前角和后角的神经元类型。

(P23)前角有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

后角为联络神经元,接受外周传入的感觉神经冲动。

5、脊髓的二大功能。

(P24)传导上行和下行的神经冲动;

是低级的神经反射中枢。

6、脊神经的数目。

(P24)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7、三个主要的脊神经丛(颈丛、臂丛和骶丛)的临床意义。

(P24)颈丛:

1-4颈神经前支组成,最重要的分支是膈神经,支配膈肌。

臂丛:

支配上肢,分支有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上肢手术时可进行臂丛麻醉(臂麻)。

骶丛(部分L4及L5以下所有脊神经前支):

最大,构成坐骨神经等。

胫神经(支配小腿后及足底)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前及足面)是其分支。

8、脑各部分的组成及名称。

(P24)脑干、间脑、小脑、端脑。

9、脑干的分部。

(P24)由下至上:

延髓、脑桥、中脑。

10、延髓的重要意义。

(课件)是基本生命中枢所在地,还发出舌咽、迷走和副神经。

11、中脑导水管链接什么脑室?

(P25)上为第三脑室,下为第四脑室。

12、大脑半球分为几个叶?

(P25)5个叶,额叶、颞叶、枕叶、顶叶、岛叶。

13、大脑的灰质与白质的概念。

(P25)大脑灰质主要是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白质位于灰质周围,主要是各种上行及下行神经传导束,是神经元的轴突。

14、内囊的概念及重要临床意义。

(P25)内囊是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上行纤维和下行纤维,此处有锥体束、丘脑皮质束等纤维通过,如此处血管出血或血栓形成,可引起偏瘫、偏侧感觉缺失等症状。

15、脑神经的数目及名称。

第I、II、V、VII、VIII、X对脑神经叫什么?

(P25-26)脑神经共有12对,分别为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和12舌下神经。

第I、II、VIII对脑神经是感觉神经;

第V、VII、X对脑神经是混合神经。

16、脑和脊髓的被膜分哪几层?

硬膜外隙与蛛网膜下隙的概念。

(P26)分为三层,由外向内依次分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腔隙称为硬膜外隙;

在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隙。

17、脉络丛和蛛网膜颗粒在脑脊液循环中其什么作用?

(P26)脑脊液由脉络丛分泌产生,脑脊液经蛛网膜颗粒回流入硬脑膜窦(内为静脉血)。

18、脑室的数目及名称。

(P26)脑室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共4个脑室。

19、脑脊液循环的途径。

(P26)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硬脑膜窦。

20、腱反射与肌紧张的概念。

(P27)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肌紧张是指缓慢而持续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

21、小脑的主要功能。

(P27)小脑主要与身体平衡功能有关。

22、中央前回的重要意义。

(P27、课件)中央前回是大脑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中枢。

23、丘脑在感觉传导中的重要作用。

(P28)丘脑是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皮层下高级中枢),除嗅觉外,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均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而后投射到大脑皮质。

分为特意投射和非特意投射。

24、中央后回的重要意义。

(课件)中央后回为躯体感觉中枢;

枕叶有视觉中枢,颞叶有听觉中枢。

25、内脏痛与牵涉痛的概念及牵涉痛的临床意义。

(P29)内脏痛的特点:

1、疼痛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

2、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烧灼不敏感。

牵涉痛的概念:

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的痛觉现象(如心绞痛是表现为左臂内侧等处疼痛)。

临床意义:

了解牵涉痛的发生规律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意义。

26、植物性神经分类。

(P29)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7、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

(P29)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

参与应激反应,以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

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气管扩张,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储血释放以增加循环血量,糖原分解,肾上腺素分泌等。

(耗能)。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

保护机体,休整修复,促进消化,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

(储能)

28、脑的高级功能的类型。

(P)优势半球的概念。

(P29-30)语言功能、条件反射、学习与记忆、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优势半球:

指用右手劳动为主的成年人,其左侧大脑皮质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

29、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区别。

(P30)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先天固有的反射。

这些反射的通路生来就有的,反射弧固定。

条件反射是机体后天获得的。

它是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30、脑电图的概念。

(P30)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通过脑电图仪可记录到皮质自发脑电活动的图形,称为脑电图。

第四章感觉器官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P32-33):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2、眼球壁的分层及各层的分部名称(P33):

纤维膜(角膜+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色素层+神经层)。

3、角膜、虹膜、瞳孔、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的概念(P33-34):

角膜:

位于纤维膜的前1/6。

虹膜:

位于血管膜的最前部,呈圆盘状。

虹膜中间有一个瞳孔,瞳孔:

为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

睫状体:

位于虹膜之后。

睫状体分泌房水,并参与调节晶状体的曲率。

晶状体:

位于虹膜的后方和玻璃体的前方,为富有弹性的双凸镜状透明体。

玻璃体:

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填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

4、视网膜、黄斑、中央凹、盲点的概念。

(P34)视网膜:

眼球壁的最内层。

黄斑:

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处,一直径为2mm左右的黄色区域。

中间凹:

黄斑中央的凹陷,是眼的视力最敏锐、分辨力最高的地方。

盲点:

位于视神经盘,无感光细胞。

5、视网膜有哪2类感光细胞?

其功能特点各是什么。

(P35)视网膜存在两种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在中央凹分布密集,而在视网膜周边区相对较少,主司昼光觉,有色觉。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对暗光敏感,视物无色觉。

6、眼球内容物包括哪些?

眼球内可以改变折光率的是哪个部位?

(P35)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均为无色透明、无血管的结构,具有折光作用,它们与角膜共同组成眼的屈光系统。

可以改变折光率的是晶状体。

7、什么情况下可引起白内障、青光眼?

(P35)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

如房水回流受阻,房水量积留过多,使眼内压升高,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临床上称为青光眼。

8、睫状肌的功能及与假性近视的关系。

(P34)调节晶状体的曲光度,以利于远近都能看清物体。

晶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睫状肌收缩时把脉络膜往前拉,悬挂晶状体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回弹,有利于看近物,反之,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薄,利于看远处。

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引起睫状肌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看远时不能放松调节,视力下降,从而造成假性近视。

9、眼副器包括那些结构?

泪腺的部位。

(P35)眼副器包括:

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等,泪腺位于眼眶上外侧的泪窝内。

10、对光反射及其临床意义。

(P36)一般情况下,双侧瞳孔的直径是相等的,其大小主要由环境中光线的亮度决定,当环境中光线增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减弱时瞳孔扩大,这种随环境光线的强弱而出现瞳孔大小改变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其作用在于它可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强度限制在一范围内,使视网膜不致因光线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为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

对光反射是临床重要的检查指标之一。

11、屈光不正包括哪些?

(P37)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

12、近视和远视时远处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的什么地方?

(P37)近视时远处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方远视时远处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方。

13、散光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P37)散光指的是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相等,即表面不呈正球面,各个方向入眼的光线不能同时聚焦于视网膜上而形成焦点,导致视物不清或物像变形。

14、暗适应、明适应、视力、视野的概念。

(P37)暗适应:

当人从光亮环境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任何物体都看不清楚,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明适应:

当人从黑暗环境突然进入明亮处时,起初感觉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视物,稍待片刻后才能回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视力:

又称视敏度,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辨别能力。

视野:

指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15、耳的结构。

外耳的结构。

(P37-38)耳由外耳,中耳,内耳所组成;

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16、鼓膜的部位。

(P38)鼓膜为位于外耳道底与中耳的鼓室之间的椭圆形半透明薄膜,其能随声波震动而震动,并将声波刺激传导到中耳。

17、听骨链有几块听小骨?

位于什么部位?

(P38)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位于鼓室,传递声波。

18、咽鼓管的位置及其生理意义。

(P38、课件)咽鼓管的位置:

鼓室前壁的偏上部生理意义:

保持中耳压力平衡;

引流作用;

防声作用;

防止逆行性感染;

鼻咽部感染可通过咽鼓管蔓延到中耳;

鼻咽癌常常引起咽鼓管受压堵塞,产生临床症状。

19、骨迷路、膜迷路位于什么部位?

(P38-39)骨迷路和膜迷路位于内耳;

20、半规管有几个?

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P38)半规管一边内耳各有三个;

互成90度。

生理意义:

感受头部的旋转加速度变化,有助于保持身体平衡。

21、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赫兹?

(P40)通常人耳能感受到的震动频录范围是20~2000Hz。

22、气传导与骨传导的概念。

(P40)气传导:

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骨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

骨传导: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进而引起位于颞骨骨质中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23、耳蜗与前庭的主要功能。

(P40)耳蜗:

声音的感受器,把传递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换为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

前庭:

主要维持机体的平衡功能。

24、嗅上皮的部位。

(P41)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

25、味觉感受器是什么?

在哪里?

(P41)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其主要分布在舌、腭、会厌等处,其中以舌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上最多。

26、听觉是如何产生的。

(P40)声源振动引起空气产生的疏密波(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耳系统传到内耳,再经内耳的换能作用将声波的机械能转换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然后传递到大脑皮质的颞叶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7、人体如何感受位置变化?

(P40)通过前庭。

半规管能感受头部旋转加速运动的刺激。

椭圆囊和球囊能感受头部位置和其直线加速运动的刺激,并将冲动传入中枢。

第5章血液

1、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比例。

(P42、课件)人体体液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和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主要分为组织液(占体重的15%)和血浆(占体重的5%)。

血液占体重的8%。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机体内环境指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的功能状态叫做内坏境稳态。

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性是人体生存的必要条件。

3、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P)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功能有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的运输作用、营养功能、酸碱缓冲作用。

4、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及意义。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其大小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

5、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浆是血液加了抗凝剂,经离心沉降后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除去抗凝剂后仍然可以再凝固;

血清是血液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血凝块收缩,析出的淡黄色澄明液体,不可以再凝固。

6、血浆蛋白的功能。

血浆蛋白的功能有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参与免疫功能、运输作用、营养功能、缓冲作用、参与凝血与抗凝血作用。

7、非蛋白氮的概念。

血液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称为非蛋白氮。

8、血糖的概念及正常值。

高血糖与低血糖的概念。

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简称血糖。

正常人血糖含量为4.4~6.7mmol/L(80~120mg/dl)。

血糖过高称高血糖,血糖过低称低血糖,都可导致机体功能障碍。

9、血脂的概念。

血浆中所含的脂肪类物质统称血脂。

10、血液中重要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各有哪些?

阳离子:

Na+、K+、Ca+、Mg+,阴离子:

CL-、HCO3-、HPO24-、SO2-4。

1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的概念。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单位时间红细胞的沉降距离叫做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女性血沉大于男性,血沉检查有助于某些疾病如结核病等的诊断。

12、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概念及等渗、高渗、低渗溶液的概念。

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调节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以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