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83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变式训练】

老鼠毛色黑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面有三组交配组合,请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甲(黄色)×

乙(黑色)

12(黑)、4(黄)

丙(黑色)

8(黑)、9(黄)

丁(黑色)

全为黑色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

【答案】D

2.概率计算

(2012安徽高考)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B.1/16C.4/81D.1/8

【答案】B

【解析】RR、Rr在种群中各占4/9,即在具有生殖能力的群体中各占1/2,故该种群所产生的配子比例为R∶r=3∶1,r配子的概率为1/4,故子代中基因型为rr的个体的概率为1/4r×

1/4r=1/16rr。

(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如人类白化病遗传:

Aa×

Aa→1AA∶2Aa∶1aa,则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再生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方法:

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为1/200。

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结婚。

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A.1/6B.1/9C.1/600D.1/1200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表现型正常的女人的弟弟为是白化病患者aa,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所以双亲均为携带者Aa,由此可推出该女人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和2∕3Aa,其和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又因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为1/200,所以他们生一个白化病孩子aa的概率为2∕3×

1/200×

1∕4=1∕1200,故选D。

3.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

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

492

504

2

997

3

1511

508

A.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

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C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根据亲代基因型利用分离定律直接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比例。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①基因填充法:

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

②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直接判断(用基因B、b表示):

 

组合

后代显隐性关系

双亲类型

结合方式

A

显性∶隐性=3∶1

都是杂合子

Bb×

Bb→3B_∶1bb

B

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

bb→1Bb∶1bb

C

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BB×

BB或BB×

Bb或BB×

bb

D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

bb×

bb→bb

豌豆花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

是关于豌豆花色的3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花的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

(2)写出三组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

①_

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_。

(3)让①组F1中的紫色个体自交,所得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

(4)③组F1的紫色个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1)紫色

(2)Aa×

aaAA×

aaAa×

Aa(3)紫色:

白色=3:

1(4)1/3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常见题型

(一)基本方法:

分解组合法(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就可分解为几组分离定律问题。

如AaBb×

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组:

Aa,Bb×

bb。

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

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二)常见题型

1.基因型、表现型推断

(1)已知亲代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正推型)

【典型例

题】

(2014海南卷)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

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

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不同

将亲本基因型拆为多对基因,单独用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得到结果后再组合。

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即:

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

已知编码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基因分别为A、B、C

,则基因型为AaBbC

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1/64B.3/64C.27/64D.9/64

【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其实就是出现A__B__C__的个体的概率,其概率为3/4×

3/4×

3/4=27/64。

(2)已知子代表现型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逆推型)

(2016新课标2卷.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1)有毛黄肉

(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

无毛白肉=3:

1

(4)有毛黄肉:

有毛白肉:

无毛黄肉:

无毛白肉=9:

3:

1(5)ddFF、ddFf

【解析】

(1)由实验一:

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毛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

由实验三:

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

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

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一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

1”可判断黄肉B为杂合的。

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逐对分析亲本基因型再组合。

9∶3∶3∶1⇒(3∶1)(3∶1)⇒(Aa×

Aa)(Bb×

Bb);

1∶1∶1∶1⇒(1∶1)(1∶1)⇒(Aa×

aa)×

(Bb×

bb);

3∶3∶1∶1⇒(3∶1)(1∶1)⇒(Aa×

Aa)×

bb)或(Bb×

Bb)×

(Aa×

aa);

3∶1⇒(3∶1)×

1⇒(Aa×

(BB×

BB)或(Aa×

Bb)或(Aa×

bb)或(Aa×

(bb×

bb)。

(2014山东卷)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

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1)EeBb;

eeBb(注:

两空可颠倒);

eeBb

(1)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

eebb或者eeBb×

Eebb。

同理由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

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

eebb,乙的基因型为EeBb,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

2.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9∶3∶3∶1的变式比值)

(2016新课标Ⅲ卷.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

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

【方法点拨】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变式题的解题步骤:

(1)看F2

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

不管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

1进行对比,根据题意将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合并同类项”。

(3)根据

(2)的推断确定F2中各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推断亲代基因型及子代各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比例。

常见9:

1的变式比值

F1自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代比例

9:

9A_B_:

3A_bb:

3aaB_:

1aabb

1:

4

(3aaB_+1aabb)

7

(3A_bb+3aaB_+1aabb)

6:

(3A_bb+3aaB_):

2:

12:

(9A_B_+3A_bb):

3aaB_:

15:

(9A_B_+3A_bb+3aaB_):

(2015福建卷)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

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1)黄体(或黄色)aaBB

(2)红眼黑体aabb

(2)9:

4=9:

(3+1),即9A_B_(黒眼黄体):

3A_bb(黑眼黑体):

3aaB_(红眼黄体)+1aabb,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aabb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致死类

(2014上海卷)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

图9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都要按照正常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在分析致死类型后,再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

2.致死基因的类型总结

异常情况

基因型说明

杂合子交配异常分离比

显性纯合致死

1AA(致死)2Aa、1aa

2∶1

隐性纯合致死

1AA、2Aa、aa(致死)

3∶0

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

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

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A.均为黄色短尾

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4.基因位置判断

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基因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

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再用所得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从F1的测交结果可以推测出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ABD、ABd、abD、abd,基因A、B始终在一起,基因a、b始终在一起,说明基因A、B在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基因D和d在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方法点拨】确定基因位置的4个判断方法

(1)判断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以AaBb为例,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交或测交会出现两种表现型;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考虑交叉互换,则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交或测交会出现四种表现型。

(2)判断基因是否易位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两对基因遗传具有自由组合定律的特点,但却出现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可考虑基因转移到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可能,如由染色体易位引起的变异。

(3)判断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类型

源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有多种类型,有的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若多个外源基因以连锁的形式整合在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其自交会出现分离定律中的3∶1的性状分离比;

若多个外源基因分别独立整合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条上,各个外源基因的遗传互不影响,则会表现出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

(4)判断基因是否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以AaBb为例,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在此基础上进行测交或自交时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如1∶1∶1∶1或9∶3∶3∶1(或9∶7等变式),也会出现致死背景下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4∶2∶2∶1、6∶3∶2∶1。

在涉及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若出现上述性状分离比,可考虑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提供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叶腋花(E)对茎顶花(e)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欲利用以上两种豌豆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探究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是否与控制高茎、矮茎的

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设计方案并作出判断。

【答案】方案一:

取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杂交得F1,让其自交,如果F2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分离比为3∶1,则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方案二:

取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杂交得F1,将F1与纯种矮茎茎顶花豌豆测交,如果测交后代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1∶1∶1∶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分离比为1∶1,则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