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8426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卢沟桥的狮子》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培养观察能力)

   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

(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第二段:

〈二、三自然段〉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4.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

      厘米 甚至 偎依 大概 淘气 歇后语

      挑衅 意义 蹲在 侵略 永远 卢沟桥

   

(2)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

(投影,从理解词语入手,加深对句的理解,培养语境解词的能力)

     ①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②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③北京有句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只知道什么样的语句是歇后语即可。

       如: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根据学生回答直接显示在投影上

       偎依:

是说小狮子紧挨着大狮子,亲热地依靠。

       挑衅:

指日军借理由惹事生非,以引起冲突和战争。

       奋起:

指振作起来,打击敌人。

   (3)检查朗读情况

    ①分段读

    ②自由读全文(为进入重点、难点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习第二段〈重、难点部分的学习〉

   1.通过读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部分?

为什么?

    (具体写狮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各种形状,写出了狮子的千姿百态。

   2.安排学习第二段的自学内容:

    ①把描写卢沟桥狮子形态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看是从几方面描写的?

    ②观察书中两幅狮子的特写图,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3.学习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

      思考:

“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大小、形状、神态)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

     (板书:

大的…小的……甚至……)

         蹲坐      吼

         低着头     听

         偎依      熟睡

         藏       游戏

         淘气      按

        (看)      (想)

   (3)提问:

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

(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

      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

(完成课后练习2)

   (4)观察两幅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5)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第

(1)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6)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7)概括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五)小结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六)完成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2.根据所组词语,给多音字注音。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背诵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卢沟桥 厘米 蹲 偎依 大概 侵略

   2.指名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

    引导谈话

    1.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有特点,如果你不上桥能看到这么有趣的狮子吗?

    2.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思考:

在这一段中,都讲了什么?

桥有什么特点?

        (板书: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桥的特点:

联拱石桥,板画理解)

     

(2)结合桥的特点说一说这种设计的好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渗透德育教育)

     (3)齐读第一段。

    3.第二段的学习

     

(1)启发谈话:

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2)齐读第三段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

(第二句最重要,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原因。

     (3)每4人为一小组,根据课前向爸爸妈妈了解的知识,请同学们讲一讲。

     (4)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讲出“七七事变”的经过,其间要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①事变的时间:

1937年7月7日。

②挑衅的理由。

③挑衅的结果。

         (完成课后练习2)

  (三)指导朗读这一段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读这一段时要牢记侵华日军罪恶,牢记这段历史。

     下列词语要读重音

     挑衅 奋起 难忘 具有历史意义

  (四)朗读全文

  (五)知识拓展(难点的解决)

     把课前搜集到的图片传阅观察(或作实物投影)归纳图上狮子的特点,运用文中抓特点做具体描写的方法

     1.传阅图片2.归纳特点3.指导描写

  (六)完成作业:

    1.指导用“甚至”、“大概”各说一句话

      甚至:

我的作息时间妈妈给我安排得好紧,甚至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了。

      大概:

天空积起了乌云,大概要下雨了。

  七、布置作业

  

(一)熟读每首古诗。

  

(二)按课文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八、板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

                   数不清

            大的……小的……甚至……蹲坐……长吼

                  低头……听

                  偎依……熟睡

                  藏……游戏

                  淘气……按

                  (看)(想)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彩那天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④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二、课前准备:

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直奔中心

  ①导入:

齐读一句名言:

(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

  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二、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学习三~五自然段

  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①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②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

(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b.品读句子: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人物心理:

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

(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

  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

(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出示配乐投影)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d.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六~八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

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

  ②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

  (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

  ③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

能对同学们说说吗?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

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

2.对家庭的责任感)

  ④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2

  a.出示配图朗读投影。

(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我激动地说。

  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

理由是什么?

(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

  语言引入情境;

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

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⑤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

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第九自然段

  ①朗读。

  思考:

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②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a.朗读思考:

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

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b.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

(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

诚信)

  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

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

  

(一)想象拓展

  ①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

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②同学们。

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

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三、学习最后一段

  ①齐读最后一段。

  (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②齐读中心句。

(投影)

  四、总结拓展

  ①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②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如:

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的的富有──XXX

《林海》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从教材中提炼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活动。

并以此点燃情感,呼唤悟性,促进学生主动探求。

[设计特色]

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概括学习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

写了什么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怎样细致描写,抒发了什么感情。

从学生以往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学法,又以此指导读书实践。

二、学习写“岭”的一层。

运用以上方法,在小组普遍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重点交流以下两句。

1.“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

”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柔的;

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柔。

2.“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

”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

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三、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描写“林”与“花”的两层。

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感受意境美、语言美。

1.为什么同是绿,却绿得不一样?

让学生合理想象,体会把“绿”写具体了。

2.学生体悟:

蝴蝶的到来,使这儿静中有动,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斓色彩,真可谓“锦上添花”。

3.通过有目的、多形式的读,在体悟描写手法的同时记诵精彩的句、段。

如,写“花”的一层不仅句子美,而且内容很有层次,值得积累。

教师没有多余的提问与讲解,让学生在“读与说”“理解与积累”上下功夫。

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须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凡是理解了的则易于记忆,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背诵或记诵,积累好词佳句与精彩片断。

四、学习“联想”部分。

1.自读,交流:

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如:

(1)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

(2)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大兴安岭的名字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

小学生受年龄、经验等的限止,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肤浅,这就需要教师的“导”发挥作用。

2.抓三处“亲切舒服”,使学生联系上下文体悟到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作者感情的升华。

五、自荐朗读或记诵最喜欢的自断。

六、作业。

以《╳╳一角》为题写一段话。

要求有序地观察一处景物,抓住特点写生动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评点]

本案设计真正体现了“读”占鳌头,更见可贵的是设计者对作为教学行为的“读”所作的诠释:

有以美感人的“赏读”,以情动人的“品读”,以扶为主的“教读”,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阅读教学应当以营造书香社会为己任!

语文教案-《林海》教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译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

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联系修改自己的作文。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任务的才思敏捷。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

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

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列宁说: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没译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

“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

当我们再依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

‘读译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

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的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读书的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小结:

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指好书。

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好似“好书”。

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课后反思:

  第二、三课时:

  一、导入激情,拓展思路: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

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

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全班交流:

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

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

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

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

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

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

修改后在读一读。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

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

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

总结方法。

  四、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

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五、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

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六、趣味语文

  1自读二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

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七、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

读选读课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