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861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Word下载.docx

《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宣王。

讽:

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纳:

接受。

谏jià

n:

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

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

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

丽:

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

早晨穿戴好衣帽。

朝:

早晨。

服:

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

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孰:

谁,什么。

孰与:

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

您美极了。

8及:

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

又。

11妾:

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

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

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

如。

15明日:

第二天。

孰视之:

仔细地察看他。

孰,通“熟”shú

,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

不如。

17暮寝而思之:

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

暮,夜晚。

寝,躺,卧。

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18之: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美,赞美。

19朝:

朝见。

威王:

即齐威王。

私:

动词,偏爱。

20诚:

确实。

知:

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

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

方:

方圆。

23宫妇左右:

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

没有人,没有谁。

24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的人。

25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

厉害。

2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

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7能谤讥于市朝: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

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8闻寡人之耳者:

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9门庭若市:

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0时时而间进:

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

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

进谏。

进谏:

进言劝谏。

31期jī年:

第二年,明年。

32虽欲言无可进者:

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3朝于齐:

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词性

zhāo早晨名词

chá

o朝廷名词

o朝见动词

私人,自己代词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偏爱动词

身长,长形容词

修建动词

整治动词

不定代词,指人。

译为“没有谁”。

谁代词

仔细,周详副词

古义是两个词:

土地方圆、地方

今义是一个名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穿戴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朝服衣冠:

在早晨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

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式标志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省略句

忌与之坐谈

皆以我美于徐公

忌问之客

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意含被动。

通假字

孰:

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受:

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

有:

通:

“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一词多义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主谓之间独立性

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朝服衣冠早晨zhāo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受上赏第一等的

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红楼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列子·

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

《出师表》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史记·

陈涉世家》果真

f.诚如是,汉室可兴矣。

如果,果真

a.今齐地方千里:

方圆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地点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将要

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1、不如徐公美美丽的

2、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古:

规劝今:

讽刺

2.窥镜

窥:

照,看今:

偷看

3.明日,徐公来

明日:

第二天今:

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土地方圆今: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

批评今:

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谤讥:

指责。

指责议论今:

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

偏爱今:

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身边大臣今:

方位名词

没有一个今:

不,不要

9.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长,原文指身高今:

改正

10.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即使今:

虽然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他的妻子说:

“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

“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妾说:

“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邹忌问客人说:

“我和徐公谁更美?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

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

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

”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

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

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5]

分层赏析

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

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6]

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4]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

身材魁梧,仪表堂堂。

“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

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

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

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

“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邹忌敢下结论的原因:

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

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

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

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整体赏析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这是文章的重点。

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

[7]

这一主题思想,显然是《战国策》的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政权的得失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

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

因为文章本身固然对齐威王君臣不无美化之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寄以希望,这才用齐威王和邹忌作为纳谏和敢言的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理想化了。

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

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用过去评论家的套语予以概括,即前一半是“虚处实写”,后一半是“实处虚写”。

齐威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奠定了七雄之一的齐国在东方的强大地位,是史实。

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

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但邹忌本身,是否对他作为一个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后又如此之虚怀若谷,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并且敢于现身说法去规劝齐威王,则值得研究考虑。

如果按照正规的文章结构,这篇作品一开头应该这样写:

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

“臣尝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

但如果真如此写,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

照这种写法,把虚构的情节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俨然煞有介事。

然后在叙述以后骤接“于是入朝见威王”那一段,把正面意思交代清楚,既活泼生动又水到渠成,这就是所谓的“虚处实写”。

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而非历史的忠实记录[7]

文章的后一半写齐威王的纳谏经过,应该实有其事,或者至少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的。

但作者却把它过分夸大了。

因为齐威王的为人即使再差劲,一开始也不能全无是处,以致意见堆成山,使提出批评的人“门庭若市”。

而在一周年以后,即使他改恶迁善,也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圣贤的地步,使人们“虽欲言,无可进者”。

可见这不过是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肯定纳谏改过的好处无穷,让封建统治者意识到这样做的优越性和有效后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理想化了的君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至于齐威王的政绩,作者并不想从正面详加描述;

只要把一个统治者从谏如流的态度和方式淋漓尽致地写出,这就已经达到了塑造理想人物描写理想事件的目的,即使写得让人有点不相信也无妨。

这就是所谓的“实处虚写”。

这样,文章前后两段做到了虚实相生,前面似实而实虚,后面似虚而有实,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很别致,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

妻、妾、客是三层;

“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

上、中、下赏,是三层;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

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

“朝”“旦日”“明日”是也。

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

“熟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

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

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

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当然,作者这样的写法不见得全部都是有意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总之,文章的结构层次很重要,没有层次不行,层次太多也不行。

一般地说,总要注意到结构层次的对称美,排比作用和递进即一层比一层深入作用。

本篇在这方面确有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此外,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

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

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

一味求变,变得无头绪可循,不合乎我们写文章的民族传统;

但如果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也会令人乏味。

而此篇则恰到好处,既有变化,又令人有轨迹可循。

文章的技巧,就是靠这种地方的斟酌推敲。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沛县今属江苏人。

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汉宣帝时,为谏大夫。

汉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治《春秋彀梁传》。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

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