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864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肺部的解剖结构Word下载.docx

  1.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是从两侧颈部向下方斜行,附着于胸骨柄和锁骨内端,遮盖肺尖内侧形成外缘清楚的密度平均影.其下端与锁骨上缘的横行皮肤皱褶相连,后者表示为锁骨上缘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2.胸大肌胸大肌发达者,在两胸中部外带显示扇形淡薄影,下界清楚,密度较浓,由内下向外上斜行,与腋前皱壁相持续,右侧常较分明,勿误为肺内病变.

  3.女性乳房和乳头乳房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持续.随着乳房形状、大小、下垂与否而有变异.乳头有时在两肺下部大致相当于第五肋间处形成小结节状影,春秋较大的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病变.

  

(二)骨骼

  肋骨:

肋骨位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形成肋弓,后段较前段厚故显影较前段致密.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软骨不显影故胸片上肋骨前端似游离状.20~30岁第一对肋软骨首先钙化,随着春秋增长,其它肋骨也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示为不规则的斑片、黑点状致密影,勿误认为肺内病变.肋骨有多种先天性变异,罕见的有颈肋,自第七颈椎发出,表示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可一侧或两侧.其次叉状肋,肋骨的前端呈叉状,有时叉枝之一粗大,另外一短小,甚至仅在肋骨上见一突起,勿误为肺内病变.还有肋骨结合,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肋骨后端脊椎旁处,以第五、六肋骨间骨结合为最罕见,有时会误认为胸内病变.

  锁骨:

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间形成胸锁关节,正位胸片上两侧胸锁关节间隔中线应相等,否则为投照位置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半圆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为病变.

  肩胛骨:

肩胛骨内缘如与肺外带重迭,可影响观察肺内病变,亦勿误认为部分胸膜增厚.

  胸骨与胸椎:

在正位片上大部分与纵隔影重迭,只有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和一部分胸椎横突可露于纵隔影之外,勿误为肿大的淋凑趣,通过气管气柱影可较清楚地见到1-4胸椎.

  二、纵隔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入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辩外,其余布局间无分明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纵隔的分区在断定纵隔肿块的来历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有几种,我们采取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方向划两条线,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分为九个区.纵的方向分区:

①前纵隔:

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置狭长的三角形,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凑趣.②中纵隔:

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范围.③后纵隔障:

食管前缘以后内含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淋凑趣等.横的方向划为自胸骨柄、体交界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该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水平线之间为中纵隔,其下方至横膈之间为下纵隔.(图3-2)

  正常纵隔的宽度受体位和呼吸的影响,卧位及呼气时,纵隔宽而短.立位及吸气时,纵隔窄而长,尤以小儿为显著.婴幼儿的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或两侧增宽,呈弧形或帆形影.

图3-2纵隔分区

  三、膈肌(横膈)

  膈肌分左右两叶,由薄层肌腱组织构成,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园顶状.膈在外侧及前、后方与胸壁相交形成肋膈角,在内侧与心脏之间形成心膈角.膈的圆顶偏内前方、因而外、后肋膈角深而锐利.吸气时横膈位置降低,膈顶相当于第十后肋或第六前肋平面,右膈较左膈约高1~2cm.呼气时横膈升高,膈肌运动为呼吸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静呼吸时横膈的运动范围约为1~3cm,深呼吸可达3~6cm.

  膈肌部分发育差、较薄,向上隆起呈半圆形,亦称局限性膈膨升,多发生于右侧及前方,中老年多见,为正常变异.有时深吸气时,膈顶可呈海浪状,称海浪膈,系因膈附着于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牵拉所致,勿误为胸膜粘连.

  胸腔及腹腔压力的改变可影响膈的位置.胸腔压力减低如肺不张、肺纤维性变;

腹腔压力增高,如妊娠、腹水、腹部宏大肿块等都可使膈升高.膈神经麻木或膈膨升时,膈也升高.膈位置降低多见于广泛的局限的肺气肿,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等.

  上述引起膈肌位置改变的各种原因都可使膈运动减弱.膈膨升及膈神经麻木时,由于膈的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可出现抵触运动,即吸气时正常侧下降而患侧上升,呼气时反之.

  四、胸膜

  胸膜分为两层,紧贴胸壁内面、纵隔和横膈的一层为壁层;

包绕于肺概况并在叶间裂反褶的为脏层,两层之间为潜在的胸膜腔,为负压,以坚持肺膨胀状态.正常时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正常胸膜极薄,一般不显影,仅在胸膜反折处或走行与X线方向平行时,才在x线片上显示为薄层状或线状致密影.正位胸片上常于两侧第一、二肋骨下缘见到的线状陪同影,自两侧肋膈角上与胸壁内缘并行的线状影,及右肺中部水平叶间裂形成的横形线条影.别的,侧位片还可见自后上向前下方斜行线条状的斜裂影.

  五、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在胸部平片上观察不称心,但在断层摄影和支气管造影时可清楚显示.

  气管由环状软骨开端,经颈部和上纵隔在正中面下行.长11~13cm,宽1.5~2.0,进入胸腔以后,气管稍偏向右,在第五或第六胸椎水平分成两个主支气管.气管分叉手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度为50~75o,吸气时角度略大.两侧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的角度分歧,右侧为20~30o;

左侧为30~45o.

  支气管分支(图3-3A、B、C)

  右侧主支气管很象是气管的直接下伸部分,比左侧短,大约只为2.5cm.上叶的支气管自右主支气管的近端以接近水平方向向外上进入右上叶,然后分成三支:

最上的称为尖支,向后的称为后支,向前的称为前支.其主支气管自上叶启齿处继续下行成为中间段支气管.后者又分为中叶支和下叶支.中叶支分为外、内两支.在中叶支启齿处的对面,为下叶背支的启齿,再向下约1cm还有一支向下行,称为内基底支或心支.在内基底支启齿下方1.5cm处,下叶支向前、外、后分为三个基底支.

  左主支气管位于肺动脉的下方,从气管分叉到左上支气管启齿处约有5cm.左上叶支有两个分支;

向上的一支又分为两支,一支向上向后称为尖后支;

另外一支向前称为前支.左上叶支向下的一个分支分布于叶,后又分为上舌支和下舌支.

  左下叶支气管分支与右侧相似,但左侧内基底支与前基底支合并为一支.

图3-3支气管分支与肺段

  六、肺(图3-4)

  肺小叶每肺段由许多小叶组成,肺小叶的直径约1cm,有一支小叶支气管及陪同的小叶动脉进入(图3-5).小叶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间隔,称小叶间隔,其中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每支小叶支气管分出3~5枝未梢细支气管,每支未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范围称腺泡(呼吸小叶),其直径约为5mm大小,为肺部病理改变的X线基本单位.未梢细支气管继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以后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

A、成年人的肺从前面看的图解:

右肺分上、中、下三叶;

左肺分上、下两叶

图3-4正常肺部正位观

B    C

B、右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位置

C、左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位置

图3-4正常肺部侧位观

图3-5肺小叶及肺腺泡示意图

  肺段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肺段间有肺段静脉及结缔组织隔开.从一段的实变可以看出肺段的形状为圆锥形或金字塔形.每段的称号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图3-6A),(3-6B).

  肺组织由肺实质与肺间质组成.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布局,包含肺泡和肺泡壁,肺泡内含大量空气,X线表示为平均一致的透光区.肺间质是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囊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图3-7).

  肺的各剖解布局的投影在X线上表示为肺野、肺门及肺纹理.

(一)肺野(图3-8)

  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光影.为便于标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各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二)肺门

  肺门影(Hilarshadow)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所显示的纵横交错,互相重迭的影像.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图3-9).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右肺门分上下两部:

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组成,其外缘由上肺静脉的下后干形成;

下部由右下肺动脉构成,其内侧有含气的中间段支气管衬托,轮澄清晰,正常成人宽度不超出15mm.上下部相交形成一较钝的夹角,称肺门角.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上部为左肺动脉的稠密影,边沿光滑,呈半圆形,易被误认为肿块;

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因左肺门血管剖解变异较大,且与心脏影相重叠,未能完全显示,所以晦气于观察与丈量.

图3-6a支气管肺段在正、侧位胸片分布图

图3-6B肺段侧位分布示意图(内、外面观)

图3-7肺间质示意图

图3-8肺野的划分

图3-9肺门布局示意图

  (三)肺纹

  由肺动脉、静动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成,以肺血管为主.由两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伸出的树枝状影.正常肺纹轮澄清楚,不竭分支、由粗逐渐变细,达外带更细而终不成见,肺上野肺纹较下野显得略少.

肺的剖解布局

文章来历:

本站原创点击数:

5038更新时间:

2008-6-30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  您知道肺是什么样的吗?

懂得肺的疾病首先要认识肺的组织布局.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肺与胸腔的壁层胸膜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称为胸膜腔.壁层胸膜分为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三部分.

  正常情况下,肺概况的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可以相互滑动和分离,在一些病理状态下,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形成部分或完全的粘连,胸膜腔闭锁,给开胸手术造成坚苦.

  肺上端钝圆叫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底位于膈上面,对向肋和肋间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纵隔的面叫内正面,该面中央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的布局,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叫肺根.肺的前缘和下缘薄而锐,而后缘钝.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切迹,为心切迹,切迹下方的肺组织向前内侧延伸的部分称为左肺小舌.

  肺的概况覆盖着脏层胸膜,在肺门和下肺韧带处与壁层胸膜相延续.脏层胸膜在肺概况形成裂隙,称为叶间裂.肺以叶间裂分叶.左肺只有一个叶间裂,即斜裂,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

而右肺有两个肺裂,即斜裂和横裂,横裂位于上叶和中叶之间,斜裂则位于上、中两叶和下叶之间,因而右肺有三个肺叶.叶间裂的发育情况有分明差别,发育杰出者可达肺叶的根部,发育不良者唯一很浅的裂沟,甚至部分或全部叶间裂未发育,这种情况多见于横裂.因而在停止肺叶切除时,叶间裂的发育状况将显著影响手术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