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885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研组长发言稿篇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有它的特定规律,但没有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标准。

前些年,我们监利,乃至全国的很多学校都很崇尚取经,搞什么内联外引,轰轰烈烈的学洋思,学杜郎口,搞什么先学后教、三三六模式,但我们都只学到了人家的皮毛。

我觉得不是人家没有把经验教我们,而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还存在问题。

一样的教育规律,一样的课堂模式,但没抓住实质性的东西,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那么,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呢?

我想,扼住语文发展命脉的问题有两个:

思想认识不清,学研氛围不浓。

先说说思想认识不清《1》《2》《3》《4》《5》《6》《7》《8》《9》《10》

1、对课改、大纲的认识不清

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所培养的人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质量规格?

这是课程改革的现实起点,也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深思的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连宁司长说:

课程不改不行,但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改,课程改了还是不行。

这话里透首一种忧患意识,对我们这些施教者的忧患。

叶澜教授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

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他告诉我们:

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生,学会向学生学习。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发现的目光看待课堂,用平常的心态看待课改,要大胆地解放思想,将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聚焦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自觉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展。

这些理论上的东西,每一个教育人看起来都知道,但真正能站在实践的高度进行认识的却很少。

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都还是唱着素质教育的调,走着应试教育的路。

总担心解放教师的思想就是解脱了教师的责任,解放学生的思想就是放松了对学生的管束。

很多教师也很难从台上走到台下,从施教者变成合作者。

老师们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提升不了教学质量而用固有的经验去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育的旅程中,我们似乎都活得太累,不够洒脱。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诗:

天空中不见鸟的影子,但我已飞过了。

我想,我们缺少的就是飞鸟的那种超脱、洒脱,我们做不到那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就难免不可逾越的鸿沟。

2、全面提高的理念落实无方

时下里,很流行这样一句话: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个词语,三种排列,透出的却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但大家同样知道,当前的校际竞争非常激烈,优质生源纷纷涌入翔宇初中后,各公办学校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陕甘宁边区。

学生数量锐减不说,还均以中低层的学生为主。

尖子不尖,学生的两极分化还非常严重。

作为语文,问题尤显突出,拼音不过关,别字连篇,阅读无方,文墨不通的学生一抓一大把。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怎样去落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怎样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确保高分层,提高临界层,稳定中间层的基础上,又怎样去提升低分层学生?

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

特别是在教研室的评估开始实行低分一票否决制的今天,我们的应对方式显得苍白无力、低效无奈。

3、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淡薄

孔子说过,一个成功者,一定是一个吾日三省吾身的人,作为一个教育者,进行的是心灵的播种,思想的耕耘,精神的开拓,反思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魏书生说他从教三十年,一直在坚持记日记,一本教学日记,一本教育日记,他将日记喻为道德的长跑,认为每天抽空记点日记可以沉淀内心的嘈杂,守住心灵的宁静,他的两个日记本,一个积累了60多万字,一个已是近百万字,这些日记记录的都是教育教学中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这些日记促进了他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也为他独特的教育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

朱永新教授也强调:

写反思只是形式,但写带动的却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

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如果每个教师每天都能记点东西,教书育人怎么可能不得心应手。

但是反观我们自己,有多少教师去思考过,动手记录过?

很多人甚至是年终的个人总结都懒于提笔,鼠标轻轻一点,一切ok。

再说说学研氛围不浓

1、理念陈旧,学习意识欠缺

温总理曾号召我们开展全民阅读,构建一个全民阅读的学习型社会。

他说: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

文化的传承靠什么?

靠阅读。

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阅读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可是,我们有多少教师能做到自觉学习,有目的地阅读?

曾特别关注过一位教师的作文教学。

该教师常常以优秀作文选中的佳作来衡量学生的习作,以成人化的眼光、以一种共性的语言、共性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习作。

教师常从构思、立意、条理,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各方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全方位的敲打,他的评改,尽是找毛病,最后的几句评语也是干巴巴的,诸如:

立意不高,文句欠佳,条理不清,构思老套,题材陈旧他实施的这一套,应该早就作为城南旧事,尘封于历史的故纸堆中去,可竟然还畅行于他的课堂。

可以说,那种陈旧的作文评改不仅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优秀作文选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还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畏难情绪,觉得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就完成背离了新课程中所提到的,评价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文评价,并不是评判学生能力的高下,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2、能力不强,活动组织不力

魏书生说:

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

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

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

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不足,能力不能。

这几年,我们监利正在推行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新教育的追求只有一个让所有师生都能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一直认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理念落到了实处,语文教育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但是,综观三年来的成效,我们真的将新教育的理念落实到了教学之中吗?

我觉得没有。

我们很多同志遇到综合性学习内容就绕道走,那种主题活动、辩论赛三年下来,组织不了一次,我们的教师还没有达到幸福的境界,学生也就没有幸福可言。

3、单兵作战,协同能力较差

面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

集体备课,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有多少学校能持之以恒,做真正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规范地开展活动?

没有协同意识,惰性十足,这也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校九年级语文组的同志曾尝试过集体备课,常聚在一起,相互听听课,谈谈班级的管理问题、课前的教学设计、课中的疑难解答,有很多次,我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有教师提出,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一现状该如何改变?

有老师就尝试着进行改革,提出无需举手,自由发言。

这样操作看似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了不少,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有时,一个问题同时有几个同学争着发言,有时却冷场这样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人人都曾关注过,但思维的火花,总是一闪即逝,没有得到深化。

即使最终有人能进行一番深入的研究,但于整个教研组来说,也出不了集约化的成果。

我们缺乏领军作战的将帅,缺乏协同作战的能力。

介于以上问题,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有的放矢,实施了三大策略。

一、以点带面,全面搭建教研平台

听余映潮老师谈过这样一个观点,教育是技术,技即为技巧,技艺娴熟,熟能生巧,术即为方法,点石成金,育人有法。

余老师认为一个教师首先应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在听说读写的指导,课堂调控的把握,运用教材的能力等方面必须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那么,如何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这就成了我们要应对的问题。

我们的作法是:

1、发掘领军人物,为教师成长树立榜样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

一个青年教师要成长,首先要有戏可看,有高品质的戏看,也就是说,要有学习的榜样。

孔老夫子授徒三千,门下七十二贤人,个个学有所长。

余映潮先生自创板块式教学门户,影响遍及大江南北,众多语文教师都以余老弟子为荣。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在派员赴洋思、杜郎口等学校取经,一方面请在语文教学上有影响的名家余映潮、王佑军先生到校传道,另一方面内部挖潜,挖掘并培养了众多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小有研究的领军人物,并通过青蓝工程、互结师徒、定向指导等形式,让他们的力量逐渐得以生发、庞大。

下表即为我校语文教师在各个领域的把关大将:

研究领域

领军教师

中考试题研究

何相成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魏兵

课外语文研究

姚其福

作文教学课堂研究

崔贞瑜

综合性学习研究

唐琴

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孙桂枝

大家最熟悉的当属何相成老师,作为实验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他在课堂教学、试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但近年来,其主攻方向是试题研究,他与《课易通》、《探究在线》、《语文周报》、《中学生学习报》的编辑有密着切的通联,是一位深受喜爱与信赖的一线教师。

何老师常说,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一份试卷都出不好,那他平常的授课在鬼混,在打乱战。

仔细琢磨这句话,很有道理。

一份有质量的试卷,它的训练点、难易度、考查方向都应该是紧跟时代潮流、切合心智规律的,它反映的是一个教师对教材、对考纲的把握程度。

何老师是一个资源,我们就得好好利用,学校每次的大考、小考,其试题我们都交由他把关,我们还动员他在各大报刊揽活,在校内组建编写团队,近三年的时间里,他就带出了朱小华、朱丽、刘菊芳、崔贞瑜、曹红波、张亚等一大批试题拟写高手,在省内外各大刊物发表了大量试题研究文章。

XX年,我校开始启动书香校园建设。

在创书香校园的活动中,七(9)班的姚其福老师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把本班的晨诵、午读、暮省,安排得有条不紊。

他还创新思维,每周专辟一节课进行课外语文活动,举行读书交流、专题辩论、才情展示。

他的做法引领了一种潮流,而且很有效果,短短的一个学期,李一露、姚露、彭恋恋、王宁等一批语文综合素养极高的学生就脱颖而出,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担纲金牌主持。

教科处发现这一现象后,即时行文,号召各位教师参与到这一课外语文的研究中来,并特意安排七(9)班的学生搞了一台汇报演出。

XX年,彭恋恋代表实验中学参加全市的安全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以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捧回了奖牌,她的总成绩高出了第二名5个百分点。

荆州的评委们在了解到她小学在乡村渡过进实验中学才一年光景后,很惊讶地说:

一个乡村女孩,在台上竟然显得如此的落落大方、挥洒自如,不简单。

其实,这不简单里蕴含着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语文活动才是促进学生迅速成长的最佳途径。

姚老师在探索,也带动了一大批实中语文教师在思考,在追逐。

在座的很多同志参加过监利县新教育论坛第二届年会,听过唐琴老师的《乘着音乐的翅膀》。

那节课的设计很特别,李教研在她的通讯报道中曾这样写道:

其实,在学校组织教研活动的时候,唐老师的这节课就引发了一场争鸣综合性学习课如何守住他的语文本色。

听完唐老师的课,有音乐老师说:

这节课的主要环节是谈你欣赏的音乐、改写喜欢的歌词,演练励志的歌曲,应属于一节典型的音乐创作课;

有思品老师说:

这节课荒了语文的田,种了思品的地,因为整节课除了一个改写歌词还算与语文的工具性沾边外,其他的环节都是彰显人文性的,是思品老师的活。

老师们的评课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几位教师甚至写成了文字,要与唐老师商榷。

唐老师很惶惑,作为实验中学综合性学习的领军人物,她的课堂一向是以新、奇、特见长的,那么,这堂课到底是否合乎综合性学习的范例?

她闭门细读新课程大纲后,作出了回应,她说:

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本着教育就是发展的观点,摒弃学科中心论的思想,我相信综合性学习这块荒芜地会承包到户,变成生机勃勃、科学引种的课改实验田。

一堂课,一堂普普通通的校内竞赛课,不仅引发出如此大的震动,还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型向纵深进行了推进。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确立领军人物,组建学习小组,不仅能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也有助于群体的提高。

魏老师、崔老师、还有已退居小科岗位,改教历史了的孙老师也都是我校语文教师中颇有威望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身边,同样有着一批虔敬的教师。

孙老师的作文系列化学案《初中作文八个一工程》更是吸引了大批追随者。

总之,在发掘领军人物这一点上,我们做的是慧眼识珠,发现人才,推波助澜,确立威信。

2、构建教研网络,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树榜样,立旗帜,还得有一个平台,给这些领军人物以布道的机会,给青年教师学习、展示、交流的舞台。

为此,我们编织了一个大型教研网络。

我们组织了每期一次的大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主办了大型教研月刊《实中教育》,开辟了实中名师讲坛。

(1)

(2)(3)(4)(5)(6)(7)(8)(9)(10)

先说说每期一次的大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XX年,我们请了余映潮老师参加我们的活动,余老师和青年教师们同台献艺,评课、讲座,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XX年,我们将远程教育的模块嵌入课堂教学竞赛,在网络上听了李镇西等名师的课,还邀请了王佑军同志、邓禹南老师进行评课、讲座,修正了很多教师的观念。

王院长听了朱丽老师的课,点评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值得大家共勉: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追求的是,在无情感的地方讲出情感,在无波澜的地方掀起波澜。

要学会引联穿插,巧妙安排结构,同时还要注意悬念的设置。

因为很多东西一旦告知,就显得无味了。

授课虽不同于写小说,但他们有通同的地方。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我们更应该巧妙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XX年,我们再次创新形式,施行了当堂评点,每位教师授课后,即时安排30分钟的交流、点评时间。

那一年,我们集中外投获奖的教学反思、论文达到了30篇,得益的就是这当堂点评。

XX年,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竞赛时启动了课题研究。

授课、实录整理、听评课反思,一气呵成。

所以,4月号的《实中教育》刊文达到了历史新高,计二十余篇。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课堂教学竞赛主题一直不变,聚焦课堂,立足有效,提高质量,但形式期期有变化,年年有创新,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提出了:

周周都有公开课、月月都有示范课,人人都要搞教研。

语文作为大科,人数多,易操作,首当其冲。

课堂教学竞赛,引进了新的教学理念,活跃了教学氛围,也锻炼了很多青年教师。

短短几年中,唐琴、唐雯、江芬、易青、易艳、朱丽、张亚等教师就迅速成长起来了,成了课堂教学的能手。

记得,邓禹南老师XX年到我校听了几节课后,曾这样大发感慨:

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课了,好久没看到组织这样严密的活动了,你们的活动可以与市级活动媲美了。

邓老师的话有些褒奖,但给了实中教师很大的鼓舞。

再说大型教研月刊《实中教育》,这一刊物是按月发行的,当然,范围只限于本校。

我们的宗旨是:

构建教研平台,报道校园动态,推介教研成果,打造教育品牌。

设置的栏目有青涩校园、快乐驿站、教育争鸣、课艺展示、文虫试笔、名师讲坛、域外来风等,截至本月,我们已经发行了54期。

《实中教育》成了实中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们抒写心灵、交流教艺、学习理念的舞台,也是广大教师必不可少的校本读物。

在这本期刊中,老师们真正认识了才气横溢的唐雯、风趣诙谐的唐琴、富于创新意识的朱丽、沉稳洗炼的朱继红,精通平仄的曹红波在这本期刊中,教师们也找到了很多快乐,年终下发稿费的时候,三五成群的聚聚餐,边品味美食佳肴,边调侃在《实中教育》中搜寻到的警言妙句,其乐融融。

为了让教师们能系统地学习到前沿教育理念,了解最新教育信息,我们还建构了实验中学名师讲坛。

仅从语文这一块来看,我们就邀请余映潮老师作了题为《教学创意十谈》的讲座,邀请王佑军院长作了《走出你的樊篱语文》的学术报告,请邓禹南老师作了《语文,即是人文》的讲话。

在外聘名师的基础上,我们还派员聆听了名师巡回讲学团的报告,然后现学现卖,传递了来自马驫、赵谦翔等人的前沿教育理念。

比如说,语文教学的训练到底是应举一反三,还是举三反一、咬文嚼字,是否背离了时代潮流这些思考折服了每一位教师,也清扫了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疑惑。

「1」「2」「3」「4」「5」「6」「7」「8」「9」「10」

近五年来,我们还安排了李茂金、何相成、崔贞瑜、孙桂枝等本土教师登台布道。

我们规定,登台开讲一次,整理的稿件字数需在八千字以上,形成的观念、引述的事例都要交由教科处审定。

可以这样说,每登台讲演一次,对讲的老师来说,就是一次提高,一次质的提高;

对听者来说,也系统地收获了很前沿理念,育人方法。

二、承接课题,集中精力突破难点

散兵游勇式的教研,在小的区间内对提高教师的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但真正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师的能力,提升教育品味,还要选点突破,形成合力,让所有教师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资源共用,成果共享。

这就涉及到了课题的研究。

魏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所谓课题,就是教学生活中的难点、疑题。

初一新生的书写普遍较差,怎么去练,练出成效,这是一个课题,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到位,语感很差,怎样去整理,去训练,这也是一个课题。

课题源自教学,是为教学服务的。

我们承接课题,也是本着这一目的服务教学,服务教师。

近五年的时间里,做了三个课题,XX年,接的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那时候,没有毅力,也缺乏管理,所以搞了一年,就流产了。

XX年,我们启动了《初中语文学法指导艺术研究》的课题实验,以小团队的形式开展实验,经过两年的摸索,形成了结题报告。

XX年底,该课题被评为荆州市优秀课题。

《整合阅读资源,构建生态课堂》是我校语文组承接的第三个实验课题。

课题是XX年底申报的,批准立项是今年8月,但我们的实验今年上春就开始启动了,而且形成了首批实验文案,集结了二十几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由唐琴老师设计,张国政老师整理的课堂实录,四月十日成稿,十一日,我们就送到了市里,在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还有几篇实录和反思,我们五月份打包送到了《新课程报》参评,前几天听说反馈的情况也很好。

进行课题研究,我有一个感受,要持之以恒。

学校的中心工作很多,一期一个新花样,但搞课题要耐得住性子,不达目的不罢休。

罗婧老师在前面谈过课题实验的操作,所以,下面我只简单的罗列几条。

一个课题要想做出效果,我觉得:

1、要发动教师,提高认识

课题组成立之前,就必须通过教研组会议,下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广大教师的认识。

2、建章立制,形成合力

成立课题小组,必须领导挂帅。

因为开展课题实验,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相应的课题经费。

另外,有领导撑台子,分工、安排与督导、检查也容易上手一些。

其次是分工要细,要依人而定,谁的文字写作能力强,谁的课堂驾驭能力高,谁的组织能力强,都应了然于胸,这样,进行合作也就更具合力。

三、把握课外,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时下,对于教育有一句很流行的话:

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三个词语,三种排列,演绎出的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一切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除了狠抓课堂教学外,课外语文学习不可忽视。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就像语文的一对翅膀,少了任何一方,语文学习就变得残缺不全。

在课外语文的导引上,我们做了三件事:

『1』『2』『3』『4』『5』『6』『7』『8』『9』『10』

1、整体着眼,点面结合,营造书香氛围

XX年,朱永新教授亲临监利授课,播下新教育的火种后,那草根式的研究模式,那充溢着理想主义色彩,极具操作性与实践性的行走方式,让我们实中教师有了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般的感觉。

几番斟酌后,学校提出了创建书香校园、打造人文实中的方案,并决定把书香校园的创建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让实验中学充溢浓浓的书香墨韵。

XX年秋,学校专门成立了创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秦国祥同志亲自挂帅。

教科处、德育处明确分工,发动、组织、评比、验收,认真务实地将创建书香校园的各项活动落实到了点、贯彻到了面。

我们要求:

a、教室布置,要洋溢浓浓书香味。

我们提出,班级布置要精细文雅,张扬个性,并确保让每一堵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

各班或自制、或订购,在教室黑板上方、前后角落里悬挂、张贴了书法、绘画作品,励志名言及学生成长记录榜赏心悦目的班级布置,对学生追逐风雅、勤奋向上品格的形成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b、班级图书角,引领学生健康阅读。

网络游戏、音像制品、网游小说的泛滥,日渐侵蚀着学生纯朴的心灵。

为了纠正孩子们的阅读航向,引领健康的阅读,我们还要求各班设立图书角。

学校统一配备书橱,各班自行组织图书。

为此,教科处还精选开列了中学生必读、选读的中外名作书目近两百部,分年级下发,指导各班精选图书,让学生的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