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播事业进入短暂繁荣期。
1949年迁往台湾。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1940年12月30日,设在窑洞里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试验播音。
初办时,每天播音两小时,后增加至三到四小时。
担负起宣传党的政策、日本军队暴行和国民党消极抗战等。
抗战胜利后,各地陆续建立地方人民广播电台。
1949年3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迁往北平,9月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开创电视广播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
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黑白电视节目。
每周播出4次,每次2-3小时。
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
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开始试播。
1960年底全国有电视台、试播台、转播台29座。
1966年以前,北京电视台的节目栏目达20多个,包括新闻性、教育性和文艺性等节目。
拨乱反正时期(1976-1978)
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广播电视业走向正轨。
1、各类节目、栏目陆续恢复
2、增加新栏目
3、新的广播电视机构逐步设立,广播电视格局趋于完善。
1978年5月1日,中央台对外广播改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改称“中央电视台”。
同日,西藏电视台试验播出。
1979年北京市开办电视台。
全国省级电视台全部成立。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是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
创办于1980年,1981年开始评奖,
每年举办一届,原名“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1983年定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1992年改为现名“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2005年,改为两年一届。
“中国金鹰电视奖”
前身为“《大众电视》金鹰奖”,是国家级的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
第16届起改名为“中国电视金鹰奖”。
自2005年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
1983年开始办春晚
广播电视体制
国家经营型(国有国营型)
指由一个国家的政府独家经营广播电视媒介,政府拥有所有对广播电视媒介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资产为国家所有;
政府领导和管理;
经费大部分靠国家拨款
代表:
前苏联、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少数发达国家的对外广播(如美国之音VOA)、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广播电视。
特点
1、不追求商业目的
节目严肃,少或无刺激性内容
2、宣传色彩浓厚
重视广播电视的政治宣传功能,忽略其他功能
3、受众地位不高
节目内容过分严肃、单调
公共机构经营型(国有公营)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公共的社会组织而存在运作的媒介运营机制。
广播电视台由国家委托或特许公共机构自主经营;
根据法律规定,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成员有较广泛的社会代表性;
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
经费来自受众缴纳的视听费、国家拨款、捐助,有的辅以广告收入等。
日本放送协会(NHK)、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等。
1、免除了政府和广告商两方面的控制,节目具有独立的文化品格,节目强调客观、公正、高雅、健康,强调广播电视机构的教育作用。
2、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未免失之死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在商业电视冲击下,易陷入矛盾境地。
如开放商业广播电视以前,BBC常常受到公众的批评。
商业电视开播后,BBC在自主经营中出现商业化的倾向。
商业型(私有商营型)
广播电视由财团或个人所有;
在法制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针,国家只是依照法律调控管理;
以盈利为目的,实行商业化经营,按市场规律运作,广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
美国
1、重视受众需求,节目娱乐性强,生动活泼
千方百计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要,以提高自己的视听率和市场占有率。
2、重视竞争,富有经济效益。
在激烈的相互竞争中,不断改进经营管理,不断更新传播技术,不断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
广播电视节目的声音包括:
有声语言、音乐、音响三大要素。
有声语言在广播和电视中的作用与要求
A、作用:
1、播报信息
作为传播媒介,需要向受众传播大量确切的信息事实,这不能靠音乐、音响等去模糊地表达。
2、串联节目内容
节目与节目之间,一个节目中段落与段落之间,常常有主持人或播音员的人声语言来进行串联、过渡一下,这样就不会因为节目内容的突然改变,造成理解上的断裂。
3、表达情绪、渲染气氛
如我国某运动员赛场夺冠,记者可用特定的语气、语调表达兴奋和激动之情。
主持人采访不同事件中的人物时,不同的语调,如柴静采访李阳家暴事件和药家鑫杀人事件时,语气沉重。
但采访卡梅隆时,语调则有些兴奋激动。
4、显示个性
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语气、语调可以凸显主持人的特色。
赵忠祥的语言个性意蕴醇厚,水均益深刻睿智,王小丫热情爽朗,李咏诙谐逗趣,崔永元风趣幽默。
B:
要求
1.规范
语音上表达准确,词汇上用词规范,语法上避免语病。
2、短句表达,明白易懂,口语化。
(上口顺耳)
3.亲切自然。
(顺心)
有声语言在电视中的独特作用与要求
电视节目的有声语言可分为:
画内语言和画外语言。
画内语言一般指由电视画面场景中传来的有声语言,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与新闻记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报道等内容,在电视新闻中,这种语言被称为“现场语言”,由于是与画面中的发音体发声时的情景、场景同步摄录的声音,又称“同期声”。
画外语言一般指在画面中所反映的现场图景中,实际并不存在的有声语言,是在后期编辑中加进去的。
一般包括新闻报道里的口播语言、解说词、串词、电视剧中的旁白、独白等台词、画外音等。
作用
1、揭示主题阐述思想意义。
2、补充说明画面
3、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4、渲染、突出、烘托图像。
5、连接画面。
6、使画面生动、真实
7、应急
音响,是除语言(人的意义声音)、音乐之外的声音,它包括自然声、环境声、动作声等。
从来源上分为:
1、实况音响,即真实的自然的音响,是“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自身的声音”。
2、音响效果,即模拟音响,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
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
实况音响多用于写实性的节目。
音响效果多用于文艺性节目
音响的主要作用
1.营造逼真感,特别是在新闻报道中增强现场感
2.深化主题,烘托环境气氛;
3、表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4、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心理等
广播电视节目中,音乐的存在形式有:
1、音乐节目,是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属于“文艺性节目”类型。
2、实况音乐,在新闻节目中,有时新闻现场本身会有一些音乐,如音乐会、演唱会里的现场音乐、重大场合升国旗仪式中的国歌音乐等。
3、节目音乐,是具体节目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节目的辅助成分的音乐。
音乐在节目中的主要形态和作用:
1.标志音乐。
专指电台和电视台的标志音乐、节目(栏目)的开始曲、结束曲。
2.描述音乐。
可以用于深化主题,烘托气氛,渲染情绪。
3.间隔音乐。
节目(栏目)之间的间奏乐,适应调节和过渡的需要。
电视图像的分类:
电视图像是电视屏幕框架内所记录的、能表达一定信息的具体可视的运动影像。
狭义上,图像是电视摄像机拍摄下来的一个个镜头画面,所以,有人又把图像称为“画面”。
广义上,凡诉诸受众视觉器官的视频信号,都可以称为图像。
包括通过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也包括通过电脑技术生成的字幕、美术动画等。
(一)绘制图像
是指通过美术设计和美术工程而构造的图像。
1.文字
(1)画面文字:
指摄录的影像内存在的文字。
(2)屏幕文字:
指根据节目信息传达的需要,在节目后期制作或播出时叠加在影像或屏幕上的文字。
2.示意图与图表
3.照片、图片和动画一般作为影像的补充
(二)电子特技画面
是运用电子特技手段处理过的画面图像。
通过电子特技可以获得奇异的画面效果,丰富画面的表现能力。
1、快镜头
2、慢镜头
慢镜头可以使观众更清晰地把握事物变化的过程
3、定格
将时间因素凝固下来,构成一个静止的空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叠化
是一个画面淡出同时下一个画面淡入。
加强了过渡的柔和,制造了梦幻的感觉。
(三)实物图像
是人物和景物组成的镜头画面,是由摄像机拍摄和记录下来的实在具体的图像。
电视画面主要包括构图、光效、色彩、镜头角度等要素。
1.构图
构图指画面图形的构成方式
2、色彩
色彩的作用
(1)描述自然环境
(2)完成时空转换
(3)确定情绪基调
(4)抒发深沉感情
(5)烘托人物性格
(6)渲染环境气氛
3、光效
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
4、角度
平拍:
摄影机与被摄物的高度大致相等。
是生活化的视点,具有纪实性特点。
俯拍:
摄影机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
有俯瞰效果、间离效果、压抑效果。
仰拍:
摄影机视轴偏向视平线上方。
夸大物象体积,产生高大、威严效果,也用于模拟小孩看世界的视角。
5、景别镜头:
是我们通常说的怎样取景,具体指处理画面中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而引导观众注意力的镜头运作方式。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6、运动镜头
指镜头自身的运动,就是用运动摄影的方法拍摄的镜头。
推、拉、摇、移。
声画合一
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
1、画内声画合一:
即画内音响和图像画面相统一。
2、画外声画合一:
画外音响与图像画面相统一。
如播音语言与画面的统一。
广播电视节目四分法:
1.新闻类节目
2.教育类节目(社会教育、学科教育)
3.文艺类节目(包括娱乐性节目、综艺节目、广播剧、电视剧等)
4.服务类节目(包括广告)
央视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是中国电视节目板块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包括《东方之子》、《生活空间》、《时空报道》等子栏目。
是融深度新闻、背景、人物报道为一体的新闻类板块,与《早间新闻》一起组成了早晨新闻节目板块。
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与《新闻联播》构成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板块。
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的特点
1、时效性。
1)时新性。
指新闻应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
2)时宜性。
指当前形势下最适合需要的报道,即适宜时势需要的报道。
2、真实性
新闻记者要具有辨识能力,通过深入调查来反映出事实的本来面貌和事物的本质。
电视新闻要求:
1)画面必须是在事件发生现场抓拍的;
2)声音宜为自然状态下录制的;
3)剪辑中须选择最能说明事实真相的画面。
3、客观性
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1)根据必须真实。
即报道的对象不能无中生有。
2)表述必须客观。
报道者要用事实说话。
客观性并不掩饰鲜明的态度和倾向性,只不过是不能违背真实性原则,不能歪曲事实的本来面目。
4、参与性
1)体现在观众以来电话、来信等方式对报道提出意见、建议、提供报道线索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观众还用摄像机提供线索。
3)观众对新闻内容的认可与接受甚至传播,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参与。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
优势
1、突破时空限制,渗透性强
2、伴随性接受,新闻信息接受随机性强
3、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造就特有的宣传效果
4、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如:
收听广播对受众的专注程度要求低,收听费用低,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低
弱点
1、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
2、稍纵即逝,难有深层理解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
1、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电视通过图像信息为“眼见为实”提供了可能,一个镜头有时能胜过千言万语,图像信息常被用作实证的工具。
2、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
电视传播符号的组合为受众构筑了一个现实的场景,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弱点:
1、选择性差
2、稍纵即逝
3、电视图像浮光掠影
从图像的角度言,电视不可能有深度,此外,电视图像的形象极大抑制了受众的想象和理解
4、电视图像的多义性
有些图像可用于多条报道,万能图像的出现实电视新闻较难避免的问题
新闻节目类型
按播出时间分为:
早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深夜新闻;
按地域分为:
地方新闻、全国新闻、国际新闻
按内容分为:
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
按体裁和播出方式分为:
消息、新闻深度报道、新闻专题和特写、新闻纪录片、新闻直播等
一、消息类新闻节目
新闻消息是快速、广泛、简要地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
1、快捷;
2、简明扼要;
3、公信力强
二、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对某一新闻现象的展示和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挖掘其含义和影响。
1、题材的热点性;
2、评论的思辨性;
3、开掘的深入性
一般意义上,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调查、新闻述评、专题报道等都属于深度报道。
三、新闻评论
定义: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对新闻事实的理性思考,分析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以观点和见解来引导舆论,是新闻性节目的旗帜和灵魂。
类型
1、口播评论
由播音员、评论员或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口头播讲各类新闻评论稿件的形式。
包括:
1)本台评论
2)评论员文章
3)编后话
2、新闻述评
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所报道的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论的一种形式。
兼具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的特质。
四、直播类电视新闻节目
直播类电视新闻节目是在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运用摄录和传播设备同步报道、同步播出的新闻节目形式。
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类别:
1、现场直播
完全以纪实手法把现场的情景边摄录、边同步播出,传播与接收在同一时间进行。
适用于报道规模宏大、场面壮观的重大事件和重大节日的群众性活动。
2、演播室直播
指在演播室边播边传送的一种播出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新闻节目的播出和传送在时间上是同步的。
直播类新闻节目的特点:
1、现场同步性
2、不可预料性
3、信息原生态
对新闻直播类节目的要求
成功的直播需要各方面人员共同合作,而记者或主持人则是新闻事件的中心。
五、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是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的概念。
1、内容上,反映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所感、
所想;
2、表达上,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能力的
“软性”表达,语言注重口语化,更加通俗易懂;
3、创办宗旨,反映民生疾苦
节目定位体现出强烈的民本思想
文艺性节目的特性
1、包容性
既可以包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戏剧、文学、电影等一切艺术样式,又可以包容多个内涵层次,既有高品位的,也有大众通俗文艺。
2、渗透力
文艺节目直接成为群众最方便的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也使得广播电视文艺性节目具有比文艺报刊、书籍、影剧院等大得多的渗透力
3、连续性
小说连续广播、长篇评书、系列广播剧、电视连续剧等大大满足了群众连续、定期地欣赏文艺节目的需求
文艺类节目的社会功能
1、舆论导向,道德规范功能
文艺类节目的思想性、社会性通过寓教于乐实现
2、文化及审美功能
文艺类节目的艺术性特征,具有增进听众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性情,以及培养高尚的艺术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念的功能
3、传播知识及信息,塑造社会行为范式
文艺类节目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在给人以艺术审美享受的同时,也起到扩大听众的认知范畴和智能的作用
4、娱乐及消遣功能
娱乐、消遣的功能越来越成为广播电视文艺类节目的重要功能。
它既有积极地愉悦受众的方面,也有消极地使受众消磨时间的作用。
5、心理认同和移情功能
受众通过文艺类节目,找到与自己命运、经历相似的成分,实现心理上的认同和移情作用。
同时在文艺类节目中的喜怒哀乐各种感情气氛中,完成情感的宣泄,满足受众心理上的需要。
文艺类节目的分类:
从节目形态方面看,大致有三类
1、演艺类的广播电视文艺节目
2、叙事类的广播电视文艺节目
3、谈话类的广播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娱乐节目
游戏型娱乐节目
益智博彩型娱乐节目
真人秀节目
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真实性
如何理解纪录片的真实客观?
1)真实客观构成了电视纪录片的生命,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如果失去了客观真实性必然失信于社会、观众,从而失去了这类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真实客观并不能绝对排斥创作者主观意识的渗透和表露,只不过创作者的思想意念,要遮、隐、掩、藏在整体的艺术构思里,不能太直白、太说教。
2、故事化的结构载体
纪录片不是零星资料的堆砌,而是经过主创人员精心的编排,围绕着事件的前因后果,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即使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科教电视纪录片,从头到尾也需要贯穿一条明确的逻辑线索,使观众感觉到似乎在倾听一位现场亲历者讲述故事。
3、人文化的审美旨归
电视纪录片建筑在非虚构基础上的影像人物故事,所呈现的是一个陌生化的人性世界,这就要求观众以一种非实用的、非功利性的态度去面对和欣赏。
优秀的纪录片,蕴含一种最高的、本质的人性,给予观众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唤起人的终极关怀。
电视纪录片的类型
一、历史类题材
二、社会生活类题材
1、记录普通百姓的故事
2、以表现社会中某一特殊领域的工作生活为题材
三、自然类题材
四、人类学题材
五、政治类题材
六、地理文化纪录片
受众调查
(一)调查种类
1、收听收视率调查
通过调查,掌握各类节目的收听收视人数和社会成分、人口比例等。
2、综合调查
全面了解受众行为和心理,包括:
受众视听行为和习惯;
受众兴趣和爱好;
受众态度等。
3、专项调查
指向一定范围的群体做深入调查的一种调查活动类型,一般是针对一个新的节目或栏目进行的专门调查。
也可以调查一个节目或问题在听众、观众中的反响。
如春晚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观察法
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受众的言语、行为和表情的一种客观方法。
一般受试者不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状况。
2、访谈法
通过与受众的交谈,以了解受众的需要、动机、态度和习惯的方法
3、问卷法
把所要问的问题用书面形式交给受众,让他做出回答。
分析其答卷,得出相应的结论。
4、量表法
5、建立调查网等
“制播分离”体制
制播分离是指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的分离,是现代社会生产细分的产物。
通常新闻节目以电视台自制为主,娱乐节目主要是通过专门的节目公司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