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020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诊科5大相关技能》培训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

及早呼救及取得除颤(AED)

二、复苏体位

•病人仰卧于硬木板或地上,头、颈、躯干平直,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解开衣领、腰带

三、心肺复苏

循环支持—C

•判断颈动脉

1.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

2.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5-10秒)

•胸外心脏按压技术

1.术者体位:

应紧靠患者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

2.按压部位:

标准体型的人,在胸骨中下1/3处。

3.按压方法:

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肩、肘、腕与胸垂直

4.按压深度:

胸骨下陷≥5cm

5.按压频率:

≥100次/分(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

6.按压与放松比例适当:

1:

1(放松时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快速、用力;

每2分钟(5个循环)人员交换;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量将中断控制在10秒中之内;

正确按压;

尽可能不挪动病人

开放气道—A

Ÿ打开口腔,如有异物或分泌物,给以清理(头偏向一侧)

Ÿ仰头提颏法:

一手压前额,另一手抬下颏(此方法安全,易行)

Ÿ推举下颌法(只适用于专业人士怀疑有颈椎损伤时)

人工呼吸—B

原则:

给病人进行两次人工通气

Ÿ人工呼吸方法

方法1(口对口)方法2(简易呼吸器)

Ÿ人工呼吸原则

1.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

2.如果仅有人工呼吸,呼吸频率为10~12次/分,如有人工气道,呼吸频率8-10次/分

3.每次通气可见胸廓运动,历时1秒以上

除颤—D

•Collapse(目击倒地)早期除颤

•延迟到达现场(非目击倒地)CPR2分钟除颤

•每次除颤次数除颤1次CPR2分钟后Check(检查)

•能量单向波——200J(焦耳)→300J→360J

双向波——120~200J,如果制造商的建议剂量未知,可以考虑使用最大剂量进行除颤。

四、复苏呼吸与按压比例

•无人工气道的复苏(成人单人或双人,婴儿、小儿单人)

按压:

通气=30:

2(30次心脏按压需18秒,2次人工呼吸需6秒)

•婴儿、小儿双人复苏按压:

通气=15:

2

•建立人工气道的复苏按压≥100次/分通气8~10次/分

五、判断复苏效果

•行5个周期的CPR(每2分钟)后,检查颈动脉搏动(时间5-10秒)

如无搏动则继续行CPR,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呼吸、心跳恢复。

•转运病人的途中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要求:

动作迅速、准确、有效。

 

《腹膜腔穿刺术》

xx主任

《腹膜腔穿刺术》

腹膜腔穿刺术

[适应证]

1、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4、腹腔内注射药物。

5、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禁忌证]

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性脑病先兆。

[准备工作]

器械准备:

腹腔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伏、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

[操作方法]

1、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2、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

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3、穿刺点选择:

(1)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

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

(2)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右1~1.5cm处。

(3)若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取穿刺点。

4、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并用2%利多卡因2ml作局麻,须深达腹膜。

5、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直接由穿刺点自上而下斜行刺入,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进入腹腔。

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把有侧孔的塑料管置入腹腔,塑料管尾端连接一盛有500~10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输淮瓶,倒挂输液瓶,使生理盐水缓缓流入腹腔,当液体流完或病人感觉腹胀时,把瓶放正,转至床下,使腹内灌洗液借虹吸作用流回输液瓶中。

灌洗后取瓶中液体做检验。

拔出穿刺针,局部碘酒消毒后,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7、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橡皮管,用血管钳夹住橡皮管,从穿刺点自下而上斜行徐徐刺入,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再接乳胶管放液于容器内。

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3000ml。

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缚紧腹带。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1、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2、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3、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

4、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6、鞘内给药。

7、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性穿刺。

1、颅内占位性病,尤其是后颅窝占位性病变。

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3、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

腰椎穿刺包、手套、闭式测压或玻璃测压管、治疗盘(碘伏、棉签、胶布、2%利多卡因),需作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1、病人取侧卧位,其背部和床面垂直,头颈向前屈曲,屈髋抱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以利进针。

2、定穿刺点:

通常选用腰椎3~4间隙,并做好标记。

3、自中线向两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2%的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

5、术者用左手拇指尖紧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的皮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于穿刺点刺入皮下,使针垂直于平面或略向头端倾斜并缓慢推进,当感到阻力突然减低时,针已穿过硬脊膜,再进入少许即可。

成人进针深度4~6cm。

6、拔出针心,可见脑脊液滴出。

接测压表(或测压管),让病人双腿慢慢伸直,可见脑脊液在测压表内随呼吸波动,记录脑脊液压力。

取下测压表,用无菌试管接脑脊液2~4ml,送化验室检查。

7、插入针心,拔出穿刺针。

穿刺点以碘酒消毒后盖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毕,嘱去枕平卧4~6小时。

《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

  1.外伤性血气胸。

  2.诊断性穿刺。

  3.胸腔积液。

【禁忌症】

  1.病情垂危者。

  2.有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

  3.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方法步骤】

  1.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健例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病例臂伸过头顶。

或取斜坡卧位,病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过头顶,以张大肋间。

  2.穿刺部位宜取实音处。

一般在肩胛角下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穿刺。

包裹性积液者,应根据叩诊实音区、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穿刺。

  3.进针应沿下一根肋骨上缘缓慢刺入。

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上注射器,放开夹佐胶管的钳子后即可抽液。

注射器卸离乳胶管时,应将管子夹闭,以防空气进入。

  4.抽液结束后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口盖固定。

【注意】

  1.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700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000ml。

  2.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

夹紧乳胶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3.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气短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4.抽液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复查胸透,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

《换药术》

《换药术》

换药术

【目的】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

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医,并适时拔除引流。

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

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杨;

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

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

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

镊子2把;

剪刀1把;

备乙醇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攸锁或氯亚明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

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用乙醇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攸锁或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

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乙醇中和。

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

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

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医不得放回原容器内。

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入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换药时应注意取去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