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1036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填空题Word文件下载.doc

1、 魏晋时期,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动摇,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思想解放带来了文学的解放,文学创作获得较为自由的发展,文学观念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2、 曹丕的《典论·

论文》乃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艺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

3、陆机的《文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

4、“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5、晋葛洪《抱朴子》的文艺见解主要表现为提倡繁富奥博之文,讲究华艳雕饰;

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

主张今胜于古等。

6、南朝文学思想发展中有两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即是文笔之争、永明声律论。

7、永明声律论的代表人物有沈约、谢眺、王融、周顒等。

8、“四声八病”具体是指“平、上、去、入”;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9、南朝时提出区分文笔,正是为了进一步分清文学和非文学。

10、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的选文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第六章

1、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

全书共50篇,可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包括五篇总论及二十篇文体论,下篇包括二十篇创作论及五篇批评论发展论等。

2、刘勰的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兼有佛道思想。

3、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故提出“文以明道”说。

4、“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

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5、《体性》篇中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即“八体”,是指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褥、壮丽、新奇、轻靡。

6、刘勰认为作家个性形成有四个方面的因素,这四个因素又可分成先天和后天两类,先天因素是才、气,后天因素是学、习。

7、《熔裁》篇中说“草创鸿笔,先标三准”,“三准”是指:

设情以位体、酌事以取类、撮辞以举要。

8、刘勰的文体论各篇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即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9、《时序》篇提出文学发展与时代关系的著名论断: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10、《文心雕龙》论述文学自身的继承与革新的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在《通变》篇,论述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关系的集中体现在《时序》篇。

11、关于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刘勰提出著名的“六观”说:

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12、《知音》篇提出三种不正确的批评态度,它们是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

第七章

1、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称赞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钟嵘的《诗品》“思深而意远”。

该书对自汉迄梁122位五言诗作家,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价。

2、钟嵘的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少,而较多地倾向于老庄玄学思想。

3、钟嵘的诗学理论可概括为感情论;

自然论;

风骨论;

滋味论等。

4、评阮籍诗曰: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5、评颜延之诗时曾引汤惠休的话:

“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6、钟嵘说: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

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

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7、钟嵘说: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8、钟嵘认为五言诗受《诗经》影响的,其特点是怨雅而温柔或怨雅而悲壮;

受《楚辞》影响的,其特点是怨而愤,悲而少壮。

9、评任昉诗曰:

“故世称沈诗任笔,昉深恨之。

10、《诗品序》曰: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第八章

1、隋唐时期,对齐梁文学主要有两种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一是基本肯定。

前者以李谔、王通、王勃为代表;

后者以魏徵、令狐德棻、姚思廉为代表。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戏为六绝句》)

4、在唐人选唐诗中,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是很重要的一个选本,它不但选诗,而且附以评

5、相传为王昌龄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

6、皎然的《诗式》中有关诗境的论述是对殷璠、王昌龄诗境论的进一步发展。

7、刘禹锡对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作了非常深刻,非常确切的理论概括:

“境生于象外”。

第九章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2、唐代古文提倡者所说的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那种与六朝骈文不同的、不讲骈俪对偶的单行散体的语言表达方式。

3、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4、以古文代替骈文而成为文章写作主要语体形式,并且在文风上发生重大转折的这场历史性变化,是由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韩愈和柳宗元来完成的。

5、“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6、柳宗元“文以明道”的“道”不同于韩愈的“道”:

一是不像韩愈那样是严格的纯粹的儒家之道,而是以儒为主又兼有诸子百家之道;

二是柳宗元的“道”更重视现实性,亦即他所说的“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的意思。

7、柳宗元在《杨评事文集后序》中说“文有二道”:

一是“箸述者流”,二是“比兴者流”,表现出柳宗元对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分。

8、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理论是对王昌龄的诗境论、皎然的情境论、刘禹锡的境生象外论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唐代诗歌意境论的一个总结。

9、《二十四诗品》的“品”与谢赫的《画品》,钟嵘的《诗品》的“品”字的含义不尽相同,是指品格的意思,即指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貌的诗歌境界。

10、“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二十四诗品》中的含蓄品。

第十章

1、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主要是针对当时“时文”“西昆体”流弊而发起的,代表人物有欧阳修、苏轼等。

2、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次以“诗话”命名的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3、写出下列话语的提出者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司空图)

4、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

5、苏东坡说“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6、周敦颐在《周子通书》中提出“文以载道”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7、江西诗派所谓“一祖三宗”是指杜甫;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8、江西诗派得名起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9、黄庭坚的诗学思想大致可用“理”“学”“法”三字来概括。

10、列出北宋时期主要的诗话著作《六一诗话》、《温公续诗话》、《石林诗话》等;

南宋时期主要诗话著作《岁寒堂诗话》、《韵语阳秋》、《沧浪诗话》等。

第十一章

1、江西诗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除此之外,他还有《紫微诗话》、《童蒙诗训》等诗学著作。

2、宋理学家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朱熹提出“文便是道”。

3、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江山岂无意,邀我觅新诗”(杨万里)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元好问)

4、严羽的《沧浪诗话》,在宋人诗话中有鹤立鸡群之姿,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诗话形式探讨诗歌艺术理论进入更自觉的阶段。

5、李清照的《论词》一文,是北宋末期最早出现的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词的创作的专论,提出词“别是一家”。

6、南宋词的创作是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为主流,对豪放词给以充分肯定或较高评价的南宋词论家有胡寅、王灼、刘克庄等。

7、“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已觉祖师低一著,纷纷法嗣复何人。

”(王若虚)

8、“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元

好问)

9、宋元时期的刘辰翁对《世说新语》的评点,被认为是小说评点的滥觞。

10、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是一本记载戏曲作家及其作品的著作,其中也反映他的戏

曲思想。

第十二章

1、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和鼎盛时期,其主要特征是丰富性、发展性、民主性、宏观性、资料性等。

2、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从弘治、正德之交到隆庆、万历之际的百年间,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模拟文艺思潮占据文坛的主要地位。

3、高棅的《唐诗品彙》以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来研究唐诗,并继承严羽以盛唐为法的思想。

4、“前七子”有专门论诗著作的有徐祯卿的《谈艺录》;

“后七子”有专门论诗著作的有

谢榛的《四溟诗话》、王世贞的《艺苑卮言》。

5、前后七子的共同诗文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6、明代从嘉靖后期开始,文艺上出现了一种茅坤新思潮,其代表人物有李贽、公安“三袁”等。

7、“唐宋八大家”一说出自茅坤的《八大家文钞》

8、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他们的诗学主张是幽深孤峭。

第十三章

1、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对作品的评点;

二是为小说写序或跋;

三是笔记杂著中的一些片断记载和评述。

2、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代表人物有李贽、叶昼、冯梦龙。

3、徐渭写了有关南戏的专门理论批评著作《南词叙录》。

4、吴江派和临川派论争的焦点是戏曲创作应当重音律还是重意趣,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主张重音律;

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主张重意趣。

5、明代后期戏曲理论方面有两部比较重要的专著,这就是吕天成的《曲品》;

王骥德的《曲律》。

6、用连线标出下列著作的作者

《诗品》[南朝]庾肩吾

《词品》[南朝]谢赫

《曲品》[南朝]钟嵘

《书品》[明]杨慎

《古画品录》[明]吕天成

第十四章

1、 王夫之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主要有《诗广传》、《楚辞通释》、《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南窗漫记》、《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

2、 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兴观群怨”论和“情景融和”论。

3、 叶燮的《原诗》,不同于一般的诗话,不像一般诗话那样零散、琐碎,而是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著作。

4、 叶燮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事、情”论和“才、胆、识、力”论。

第十五章

1、金圣叹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离骚》、《庄子》、杜诗、《史记》、《水浒》、《西厢》六部书的评点中,他称为六大才子书。

2、继金圣叹评点《水浒》之后,在对长篇小说的评点方面,最有名的是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3、李渔是明清之交著名的戏剧理论批评家,著有《闲情偶记》,其中词曲、演习、声容是关于戏剧的理论。

4、李渔关于戏剧语言非常重视,他在“词采第二”中对戏剧语言提出了四点要求:

贵显浅;

重机趣;

戒浮泛;

忌填塞

5、李渔对“科诨”语言也提出了戒淫亵;

忌俗恶;

重关系;

贵自然等重要原则。

第十六章

1、清代在诗歌理论方面出现了四个主要的流派:

以王士禛为代表的神韵派;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

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

以翁方纲为代表的肌理派。

2、王士禛的论诗著作,有《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分甘余话》《花草蒙拾》等,后人辑其论诗之语为《带经堂诗话》

3、王士禛的诗学思想核心是神韵说。

4、沈德潜的诗学理论批评主要见于诗话《说诗晬语》和他所编选的《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

5、袁枚的诗学思想核心是性灵说,他的诗话著作是《随园诗话》。

6、翁方纲诗学思想核心是肌理说,他的诗话著作是《石洲诗话》。

7、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

《论文偶记》的作者是刘大魁。

8、姚鼐明确提出桐城派文论的纲领是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

9、清代词学有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有词选集《词综》,所选词以雅正为指归;

有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派,有词选集《词选》,所选词以寄托为指归两大派。

10、周济属常州词派,其词论著作是《介存斋论词杂著》。

第十七章

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到近代时期,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传统文学理论批评和新传入的西方文学理论与美学思想的碰撞和交汇,并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过渡。

2、龚自珍和魏源的文学思想的共同特征是要求文学表现时代的忧患意识;

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要求文学必须为救世济时服务。

3、刘熙载的《艺概》,是他文艺美学的代表作,共分六个部分:

《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

4、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是中国古代词话中篇幅最大,成就较高的一部重要著作。

5、在清末四大词人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朱祖谋中,从词论方面来说,最有成就的当推况周颐,其论词著作是《蕙风词话》。

6、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黄遵宪,其诗歌理论核心是我手写我口。

第十八章

1、中国近代中西文学思想直接交流和融会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王国维。

2、梁启超的新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所提倡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3、梁启超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的纲领性论文是《论小说和群治之关系》。

4、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和他激进的改良主义政治主张密不可分。

5、王国维最有代表性,影响最为广泛深刻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人间词话》,其核心理论是“境界”说。

6、王国维深入钻研过西方的哲学和美学,特别爱好康德和叔本华的著作,并对中西学术的不同认真地作过对照比较。

1.先秦时期:

(1)萌芽时期:

2003-22.“诗言志,歌咏言”最早见于《尚书·

尧典》。

1998-21a.“诗言志”出于《尚书·

1992-13a.“诗言志”说最早见于《尚书·

(2)儒家:

1993-1.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解作品的方法是“以意逆志”,提出的一个批评原则是“知人论世”。

1995-1.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著作是:

A.《典论·

论文》B.《孟子》C.《荀子》

(3)道家:

1998-21b.“大音希声”出于《老子》。

1996-1.提出“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说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2.汉魏六朝时期:

(1)两汉经学时代:

1989-3.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人是:

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

1997-10.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士不为”的人是:

2002-30.称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自于《汉书·

艺文志》。

2001-2.《汉书·

艺文志》中将辞赋分为四类。

(2)魏晋玄学时代:

1991-18a.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的论文是曹丕(谁)的《典论·

论文》。

1990-14.三国时期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文学主张的是曹丕(作者名)的《典论·

论文》(文章名)。

1998-4.“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提出来的。

2003-23.“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提出的论点。

1994-2.中国古代史学中对风格理论做出贡献的是:

A.曹丕B.陆机C.司空图D.王国维

1997-9.我国古代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见解。

1992-13b.“诗缘情而绮靡”,这句话见于陆机的《文赋》。

(3)南朝:

1989-12.诗歌声律的“八病”是沈约提出的。

2003-24.诗歌声律的“八病”说是沈约提出的理论。

1994-7.《文心雕龙》共2卷,50篇。

1992-16.《文心雕龙·

总述》把无韵的文章称为笔,有韵的文章称为文。

1996-1.“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此语出自古代文论著作《文心雕龙》,作者为刘勰。

1998-5.“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

1998-14.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是:

A.曹丕B.陆机C.钟嵘D.刘勰

1993-9a.《诗品》的作者是钟嵘。

2002-48.“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是钟嵘在《诗品》中对张华的评价。

3.唐宋金元时期:

(1)唐代:

2002-49唐代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强调诗歌创作的兴象。

1994-1.在《诗式》中提出“妙悟说”的是皎然。

1990-15.唐代的一位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所写的一部有关中国诗歌理论的著作是《文镜秘府论》,作者名叫空海。

2001-6韩愈: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1993-9b.《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

1987-3a.“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歌境界是司空图(人名)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的。

(2)宋代:

1991-18b.古代“诗话”的第一部书是欧阳修(谁)的《六一诗话》。

1992-17.“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这段评语的作者是苏轼。

“摩洁”指的是王维。

1996-2.南宋严羽以禅喻诗,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妙悟说。

1987-3b.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赞誉盛唐诗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子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1997-11.“诗别有材,非关书也;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这段话见于:

A.姜夔《白石诗说》B.张戒《岁寒堂诗话》C.严羽《沧浪诗话》D.叶攀《原诗》

(3)金元:

1994-10.元好问《论诗绝句》中说:

“曹刘生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列刘越石,不敢横建安中。

”这里曹指曹操,刘指刘桢,刘越石即刘琨。

1989-16.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曹刘”指是曹操、刘桢。

1991-13.“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奂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这首诗的作者是元好问,全诗充分肯定了陈子昂(谁)在诗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992-18.元好问《论诗绝句》说: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沈宋”指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1994-15.元人方回编写的体现“格高”诗论的选本叫《瀛奎律髓》。

1987-7.《录鬼簿》和《闲情偶记》是我国古代有关戏曲史料和理论的著作。

《录鬼簿》的作者是元代的钟嗣成;

《闲情偶记》作者是清代的李渔。

4.明清时期:

1987-13a.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的批改者是金圣叹。

1995-3.我国小说批评中,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和毛宗纲对《三国演义》的评点最为著名。

2002-37.清代提倡“神韵说”的诗人是王士禛。

1989-18.在清代“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沈德潜,“肌理说”的代表人物是翁方纲。

1994-2.沈德潜提倡“格调”说,翁方纲提倡“肌理”说。

2002-50《石洲诗话》的作者是翁方纲。

1989-37.清代《石洲诗话》的作者是翁方纲,《随园诗话》的作者是袁枚。

1995-2.清代的袁枚受明代公安派文学的影响在《随园诗话》中提出了“性灵”说。

1998-7.“性灵说”与“肌理说”的主张者是:

A.严羽、王世贞B.袁枚、沈德潜C.袁枚、翁方纲D.翁方纲、沈德潜

1999-24.袁枚倡导“性灵”说,沈德潜倡导“肌理”说。

5.晚清近代:

1997-4.主张诗歌要“吾手写吾口”的是黄遵宪;

首倡“诗界革命”的是梁启超。

1989-20.梁启超提倡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运动,都是为了使文学成为变法维新,启迪民智的工具。

1996-28.近代诗坛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是黄遵宪、梁启超。

1993-9.“诗界革命”的倡导者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黄遵宪

1992-28.清末陈衍认为古代诗歌“莫盛于三元”,所谓“三元”指的是开元和元和、元祐。

1997-24.晚清陈衍认为古代诗歌“莫盛于三元”,所谓“三元”是指:

A.开元、元和、元祐B.开元、元和、元丰

C.元嘉、开元、元祐D.元嘉、开元、元丰

1998-29.晚清陈衍认为古代诗歌“莫盛于三元”,所谓“三元”是指:

A.开元、元和、元祐

B.开元、元和、元丰元嘉、开元、元祐元嘉、开元、元丰

1991-19.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

A.《饮水室诗话》梁启超;

B.《白雨斋词话》陈廷焯;

C.《白石道人诗说》姜夔;

D.《四溟诗活》谢榛。

1995-4.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梁启超的《论小说和群治之关系》分别对我国戏曲、小说的发展作了论述。

1996-3.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宋元戏曲史》,分别对小说和戏曲加以论述。

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