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0679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合唱社团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一、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唱队?

2、了解声部的划分。

避免学生觉得低声部是唱得不好或声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加入的。

3、按照上一课的理论要求进行发声练习。

4、粗排二声部合唱《送别》

1、让学生了解合唱团的相关情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道各个声部在合唱队中的重要作用,确立声部平等的地位。

3、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发声。

4、分声部粗排《送别》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介绍什么是合唱团

1、什么是合唱团?

不是任何一个集体歌唱的组织都可视为合唱团,偶然或骤发性的集体歌唱只能叫做群众歌咏活动,二者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演唱水平的差异上,更重要的是歌唱目的不同。

前者的歌唱行为表现为艺术追求,后者的歌唱行为则是以集体歌唱为特定表达手段的社会活动。

合唱团是那样一个集体,它充分掌握那些必不可缺的合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以表达作品中所蕴藏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思想内容。

合唱团是按声部来建构合唱组织系统,声部则是依据嗓音个性特征即音域的宽广来划分的。

2、声部的划分高声部低声部

(二)、粗排《送别》1、分声部教唱乐谱。

2、学唱歌词。

合唱社团第三次活动教案

1、介绍合唱队的特征

2、呼吸训练

3、发声练习

4、细排《送别》

1、通过对合唱队特征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在合唱队中都担当着重要的作用,要有个人服从整体的意识。

2、通过呼吸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地使用气息歌唱。

3、通过发声练习,用“u”或“lu”来练唱,以此训练学生的头声。

4、两声部合唱,先唱乐谱,后填词。

做到声音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

(一)、介绍合唱队的特征

合唱队里有所需的声部,有足够数量的人以及在组织上有特定的体裁,这些还不能使这个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合唱团。

合唱团应拥有一个艺术演唱集体所具有的特征。

这些特征一般称之为合唱音响成分。

首先,全体合唱人员要善于同时唱,也就是说,所有人要象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一首歌曲的演唱。

唱时,在同一时间发出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方吸气,完成由快到慢和由慢到快的过渡。

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节奏齐。

同样必要的是,每一个声部和整个合唱团的合唱人员在作品内容要求的地方能够以同样大声或同样小声来演唱。

这种个别人在众人中不突出的本领可保证整个合唱团音响力度的平衡。

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力度齐。

合唱团的全体成员应准确地演唱自己的声部,正确地演唱自己的旋律,音调纯正,不跑调。

每一个人都善于纯正地演唱,就可保证整个合唱团音调的纯正。

这个合唱音响成分称之为音准。

在合唱曲中,文学的词具有很大的意义。

合唱团人员如果词读得不清晰,会妨碍听众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词与曲在一首歌中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合唱人员应特别注意所唱作品的词,发音准确和清楚。

合唱音响的这一成分称之为吐字。

对作品进行卓越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事先要拟订个别地方的不同力度、不同音响色调,亦即色调变化。

合唱的上述特征——齐(节奏齐和力度齐),音准,吐字,色调变化——只有在其总和中才能造就一个名副其实的合唱团。

(二)、呼吸训练:

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歌唱之前上身保持直立姿势,两眼平视前方,双肩放松,挺胸收腹。

其次再用口鼻慢慢地平稳地吸气,缓缓地用口呼气。

在训练过程中可形象地去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或在用麦管吸水;

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晃动而不息灭,让学生学会有控制地吸气和呼气来锻炼横膈膜的自控气息能力。

练习方法:

吸气——控制——吐气(每次各10秒)

(三)、发声练习:

1、2/454︱32︱1——‖

2、2/412615-︱61563-︱56352-︱35231-‖

做哼鸣练习:

m(a)位置高,穿过眼睛唱出来,多做几个,先看手势,逐个声部加入,然后试着四个声部同时发声,位置要高,声音要轻。

(四)、排练歌曲《送别》

1、分声部唱旋律。

2、用“u”模唱,寻找“头声”的感觉。

3、两个声部合起来。

4、填词。

5、合唱。

6、感情处理,注意看指挥的手势,起声和收声要整齐。

合唱社团第四次活动教案

1、呼吸训练

2、发声练习

3、学习河南名歌《编花篮》

1、通过呼吸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地使用气息歌唱。

2、通过发声练习,用“u”或“lu”来练唱,以此训练学生的头声。

3、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4、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湖北民歌《山路十八弯》

陕北民歌《南泥湾》东北民歌《回娘家》

(二)、学习《编花篮》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提示:

第一小节与最后一句带有河南方言的色彩,演唱时注意前倚音时值很短,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并介绍伴奏乐器三弦(民族弹拨乐器)。

4.理解歌词

(1)录音范唱歌曲。

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织的情景。

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摘到鲜美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2)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朗读歌词。

(3)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5.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引导学生用La演唱歌曲旋律。

(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3)学习演唱歌词。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4)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

(5)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6)观赏课件牡丹花图片,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7)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1.创新表现歌曲

(1)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2)用不同的形式为歌曲伴奏。

合唱社团第五次活动教案

1、加强声音训练和气息训练

2、气息和声音相结合

3、让学生轻声高位置演唱

4、粗排歌曲《编花篮》

二、教学过程:

气息的训练:

呼吸是歌唱发声

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

在合唱中,没有合

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

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

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

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

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

因此,我们

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

合理;

在合唱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合

唱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

声音的训练:

1、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

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从

C1音开始。

2、“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

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三、排练歌曲《编花篮》

1、分声部唱旋律。

2、用“u”模唱,寻找“头声”的感觉。

3、两个声部合起来。

4、填词。

5、合唱。

6、感情处理,注意看指挥的手势,起声和收声要整齐。

合唱社团第六次活动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发声训练及节奏训练

2、学习歌曲《放飞少年》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2、正确的呼吸训练

3、练习连音与顿音

4、学习歌曲旋律

三、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所学节奏型。

四、教学难点:

学生能轻声高位置演唱。

五、教学过程:

1、发声训练:

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

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555||5--‖

īāū

5432|1---‖

ū

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5555|5432|

Lalelilolu

1---‖

lu

11|531‖

Lu

531|531‖

Mimimimamama

2、节奏训练

四十六分节奏、前八后十六分节奏、前十六后八分节奏、连音、顿音。

六、学习歌曲《放飞少年》

1、学习歌曲旋律

2、用“u”模唱,寻找头腔共鸣

合唱社团第七次活动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两声部歌曲《梦中的卓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唱出歌谱。

2、两个声部能按节奏准确唱出歌谱。

教学重点:

学习新的合唱歌曲的歌谱。

教学难点:

让声音更好的融入声乐作品中。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讲解人声的共鸣腔:

人的发声要想做到完美、圆润、有穿透力就必

须充分利用到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

那么共鸣腔指的是那些腔体

呢?

下面我们来逐一认识一下:

头腔:

主要在高音区会运用到,效果:

高音具有穿透力。

鼻腔:

利用哼鸣能很快找到这个哼鸣的发声位置,充分的利用鼻腔共鸣能更好的找到唱歌的高位置,更具有美感。

口腔:

声乐经常把人的嘴巴分成两个部分:

前嘴与后嘴,前嘴是指嘴唇和前牙齿这一部分,负责唱歌咬字。

在此主要讲解声带的发生原理和保养。

胸腔:

胸腔共鸣在中音区和低音区的演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训练中可让学生手轻抚摸胸口感受胸腔的共鸣,对于低声部的学生训练更应加强。

二、具体声音训练:

1、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1音开始。

2、“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三、学习二声部歌曲《梦中的卓玛》

1、旋律学习

2、填上“噜”字演唱

3、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4、填上歌词

5、两声部配合

6、注意看指挥的手势,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合唱社团第八次活动教案

学习童声合唱歌曲《天空之城》

1、尝试外国童声合唱,感受天籁之声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更加喜爱合唱。

教学重点:

2、学习新的合唱歌曲的歌谱。

3、两个声部能按节奏准确唱出歌谱。

教学难点:

让声音更好的融入声乐作品中。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2/413531︱13531‖

2、2/454︱32︱1——‖

3、2/412615-︱61563-︱56352-︱35231-‖

(二)、用轻声高位读歌词

(三)、学习歌曲旋律

(四)、“噜”字哼唱旋律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五)、训练声部的和协统一

(六)、学习多声部歌曲《天空之城》填上词演唱,采取先慢速,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合唱社团第九次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

1、相关练习

2、排练《天空之城》

活动过程

一、相关练习

1、呼吸练习

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

原理:

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

具体感觉:

“吸气好比闻花香”,“呼气犹如吹灰”,“呼气如吸管吹肥皂泡”,“呼吸时腰部要有弹性”。

用抽泣、呵气、咳嗽、高音喊叫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置。

2、放松练习:

打哈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

3、发声练习:

感受高位置发声。

高位置是绝对的,训练方法:

吹口哨,舌头打“嘟”。

3、声带闭合练习:

“U”短音练习,“U”长音练习,“O”短音练习,“O”长音练习。

4、统一发音位置:

保护声带,不要经常碰它,不要让声音从嘴里直接跑出去,要在口腔出口处,把声音拎起来送往“头腔”,仿佛声音是从头顶冒出来似的。

二、排练歌曲《天空之城》

1、总体要求:

歌曲旋律优美,和声丰满,请学生注意声部的“均衡”。

对歌曲的每个乐句,每个声部进行精排。

2、对于歌词和旋律都相同的乐句作出相应的速度、力度的变化处理。

合唱社团第十次活动教案

歌曲《茉莉花》

1、通过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乐更美,从而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能自信地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轻轻地有感情连贯地演唱好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茉莉花和茉莉花音乐的美,并了解其相关文化。

2、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和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茉莉花课件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为什么喜欢?

是啊,花点缀着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这个世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想看看我喜欢的花吗?

介绍:

茉莉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

该花原产印度、印尼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落户在我国的山清水秀的江南水乡了!

你们喜欢吗?

(二)听一听

导语:

看到这么雅致清丽的花,我忍不住想用歌声来抒发我的喜爱之情,同学们,想听吗?

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迫切要学唱的愿望。

(三)说一说

1、交流听后的感受,说说歌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

这就是小调民歌的特点,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

这首歌曲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

这是一首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流传很广泛的江南民歌。

(四)读一读(背景音乐)

学生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美。

(五)唱一唱

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1、模唱。

学生小声试唱歌词,强调歌唱表情和声音位置。

2、学习歌曲中相关音乐知识,指出不足之处进行带唱。

3、再次齐唱。

4、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歌唱。

除了齐唱还能有别的演唱形式吗?

(独唱、小组唱、男女生唱、领唱齐唱等)

(六)演一演

1、用动作演绎

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歌曲,表现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

①学生讨论。

②跟着音乐表演。

2、总结

一朵不起眼的小花乘着歌声的翅膀走出了中国,歌声飘荡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难道不正是音乐的美丽吗?

作为中国人,此刻,你最想说的是哪个词?

(自豪、骄傲等)自豪的同时,是否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了呢?

那就行动起来吧!

用我们浓浓的情感、用我们对祖国深沉的爱画出你心中的茉莉花,或者写上你对茉莉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以表达你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五、让我们一起唱着《茉莉花》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

合唱社团第十一次活动教案、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1.了解澳门的历史与今天、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企盼完整统一的赤子情感。

2.体会“七子”的内涵,能够用充满渴望、深情的歌声去演唱《七子之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歌曲旋律中六度大跳许多音准。

2、运用不同的力度变化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

1、出示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门》,并将《七子之歌》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深情朗读诗歌。

2、介绍诗的作者和诗歌“七子”的由来。

二、新歌教学

师:

从刚才的诗句中我们体会到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澳门同胞共同企盼的心愿。

现在我们一起来聆听澳门人民是用怎样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无限思念之情的。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1.练读歌词

2.听教师范唱

3.模唱歌曲旋律——多媒体课件,学生不出声对口型(能使学生感受旋律的走向,表现歌曲情绪的变化,而且也能学会保持好气息和控制好音色的去演唱歌曲。

4.学生填词轻声演唱歌曲一遍,如发现唱错处可再分句跟唱。

三、创作表现

学生尝试自己来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如第一乐段可以用独唱、男或女单声部童声,第二乐段全体齐唱等并在演唱时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

四、小结

《七子之歌》是一首意味深长,感人至深的歌曲,这首歌曲它所要表达的是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呼唤,代表着祖国是不可分割的。

如今澳门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盼望它在母亲的怀抱中将更加繁华和美丽。

合唱社团第十二次活动教案、

歌曲《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充沛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培养同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

教学重点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表达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中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意识,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教学过程和方法:

1.作品分析: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

歌曲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

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使主产生共鸣。

歌曲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合使用的旋律写成.2/2拍子速度稍快其结构为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第一乐句的旋律乃是严格的重复,而第二乐句则是变化重复即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

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起写法与A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这一方面是为了与A段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像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乐程彼此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完全再现的A段,使首尾相顾,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2.范唱,总体感觉作品的艺术性.

3.教唱新歌

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艺术处理

教学体会: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中学时期的生活的热爱程度以及对友情的独到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青春的气息,所以学生对这首作品的情感处理教好.

合唱社团第十三次活动教案

1、介绍合唱队声部的和谐

2、介绍音量的控制

3、如何发出美好的声音

4、学唱合唱《四季的问候》的乐谱。

1、通过对合唱队音量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掌握轻声唱法的重要性。

2、通过理论和实践欣赏,了解泛音的作用。

3、了解发声时起声、半声、轻声和抑制声的原理及运用。

4、分别唱好《四季的问候》乐谱的第一乐段。

1、介绍适合合唱作品的音量。

  很多作品都要通过小而弱的音量来表现内容,造成力度的对比音量大的歌手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歌声,以免破坏整个声响效果。

弱声时要求更集中、更有力、更有紧张度。

因此,队员应该掌握半声、轻声、抑制声的唱法;

学会随时调整力度,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演唱符合整个色调的变化要求。

1、音色

  通过对共鸣的泛音的调节,使音色有灵敏而多样的变化能力,或浓或淡,或明或暗,能高亢激越,能深沉委婉,有极大的适应性,能根据音乐内容而作出变化,这些变化又统一在色调处理之中。

2、发声

歌唱的声音有音质、音高和音量的要求,还有色调处理的起伏变化,要调动所有与发声有关的器官参加工作,而且正确灵活地配合动作,才能实现演唱的发声。

(1).起声——有“激起”和“舒起”两种,唱歌时主要用“激起”,这种发声需要声带靠拢,意识中想好了音色,音高和音量的要求、把韵母和共鸣器官的位置都准备好,用符合情绪要求的恰如其分的气流突然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

起声要求音头准确、整齐而有弹性,干净清脆,不能带有“舒起”所特有的沙哑声,防止臃肿无力的起声。

半声、轻声和抑制声都属于弱的音响,但是方法和效果是不同的。

半声指演唱时较少使用本嗓,通过饱满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均匀节制而富于流动感地控制声音。

这种音色的穿透力很强,凝聚并有良好的共鸣,使较远距离的观众也能清晰地听到柔美的倾诉,常常刻划诗意、神秘、梦幻的意境;

轻声指使用正常唱法减少音量的技巧,属于色调处理中的力度对比,优美而含蓄;

抑制声更侧重于表情意义,用有力的气息支持着短个唱词的始终,与半声唱法相比较,显得多用本嗓而不过于强调共鸣,往往表现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