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07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Word下载.docx

  A.①②

  B.③④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表现——独特性: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表现: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积极意义?

  、中华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例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4、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A地域性

  B差异性

  民族性

  D结构性

  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

由此可以看出(

  )①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水火不容

  ③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④各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A①②

  B①③

  ①④

  D②④

  例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

  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①②

  D①③

  第7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重要性:

是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内在气质)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例1:

中华民族精神是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

  B.①②

  例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

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拒”“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等等。

这说明(

  )①勤劳与勇敢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优良品格

  ③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②④

  ①③

  D②③④

  例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

  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

  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②③

  D.①④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的表现:

主要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

  、鲜明的

  和

  。

突出体现在: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杨向上的精神状态)。

  3、我们当前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

(2)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3)必须继承和发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6)人人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例4: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雅典奥运会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等。

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②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发扬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A.②③④

  B①③④

  ①②④

  D①②③

  例:

对于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精神动力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①③④

  例6、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B.③④

  .①④

  D.②③

  二、巩固练习:

  、有一首歌中唱到:

“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①②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夏商以来,留有的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④

  B①②③

  3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是(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征,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三国演义》通过艺术的想象和集中,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

该书故事情节变化万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雅俗共赏.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材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B中华文学艺术悠久辉煌

  文学艺术独领风骚

  D文学艺术对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3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教派,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没有自己的宗教

  B中国本土的宗教没有生命力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强

  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6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制作精美的陶器,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铸造精良的青铜器,无一不在向世界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开放平和,面向世界

  7.我们常说:

江浙人灵秀,蒙古人粗犷,湖南人倔强、刚烈。

  A文化的民族性

  B.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同一性

  D文化的区域性

  8、XX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

#8226;

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可以向世界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9、一位英国学者在对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这一结论说明(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中华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②③④

  D①③④

  0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拜竭南京中山陵,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祭拜黄帝陵、中山陵,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拜竭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南京中山陵。

  )①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是连接各地中华儿女的共同纽带

  ④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③④

  1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

“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

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

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

”邓小平的这段话(

  A.揭示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B揭示了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东西

  说明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

  D说明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具体内涵

  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通过文化创新来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段话(

  )①回答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②看到了文化创新对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③指出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④认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D①②④

  3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浙江精神”。

如“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和“既能做老板,又能睡地板”的“两板精神”。

浙江精神体现了_的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①③

  ②④

  D③④

  4下列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达的精神一致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民族精神现在已不复存在

  B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灵魂和核心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支撑D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二)非选择题

  6材料一:

XX年4月7日,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进行传递。

极少数的“qd”分子干扰圣火传递,试图从金晶手中抢走火炬,一边拉扯金晶的胳膊,一边殴打她。

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驱死死抱住火炬不放。

“火炬在我手里,谁也抢不走!

要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去。

”金晶在巴黎街头的一幕,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材料二:

XX年月12日下午2:

28,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大地震,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地震灾害发生后,国家主席胡锦涛两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指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随后他亲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在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XX年严重“非典”疫情、XX年初严重雨雪冰冻灾害之后,月12日又遭遇了又一场异常严峻的挑战。

历经磨难的中华儿女,再一次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

在这次抗击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一中火炬手金晶的“感动”之处。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如何在上述材料中得到具体体现的?

  7.(08通州二模)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

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苏东坡有诗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请你说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古人“竹文化”对你有何启示?

  例题:

DDAB

  DDD

  BA

  巩固练习:

DBBD

  ADAB

  ADDD

  、

(1)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素质,展示了良好的民族形象。

(4分)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分)

  面对灾难,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3分)

  在历次抗灾斗争中,我国人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

(1)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等生命特征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吻合。

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把竹子人格化为中华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3)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要用先进文化塑造我们的人生。

先进文化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