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0736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D)比相同热源下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少1

11、工质流经冷凝器冷凝(A)

(A)放出热量,且放热量等于其焓值减少(B)放出热量,焓值增加

(C)吸收外界热量,焓值增加(D)由于冷凝过程中压力不变,所以焓值不变

12、某逆卡诺循环的高温热源温度为28oC,低温热源温度为-18oC。

则此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A)0.39(B)5.5(C)-0.39(D)6.5

13、对于循环过程,工质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又回复到初态,其参数变化为(D)

(A)内能、热量、功的变化均为0

(B)内能变化量等于外界加给系统的热量与对外输出功之差,且不等于0

(C)内能变化量大于0,热量、功的变化量要视情况而定

(D)内能变化量为0,对外输出功等于外界加给系统的热量

14、与28oC相对应的绝对温标为(C)。

(A)-245K(B)82.4K(C)301K(D)245K

15、关于工质的临界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对于制冷剂,其临界温度应远高于环境温度

(B)当压力高于临界值后,只有加大压力才能使工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C)临界压力就是工质的最高压力

(D)制冷循环的冷凝压力越接近临界压力,循环效率越高

8、对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检修,排除各种潜在地隐患,调整设备至最佳状态称为(D)

(A)保修(B)小修(C)中修(D)大修

9、手持离心式转速表测转速时,应使用(D)

(A)圆摩擦头,从表上读取的读数要经换算(B)圆锥摩擦头,从表上读取的读数要经换算(C)圆摩擦头,可直接从表上读取转速的读数(D)圆锥摩擦头,可直接从表上读取转速地读数

10、使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钎,要将仪器放置在所要测地环境中,使仪器地温度(C)

(A)低于湿球的温度(B)高于湿球的温度(C)等于环境的温度(D)等于环境的露点温度

11、使用大气压力计要考虑(B)

(A)湿度的影响(B)温度的影响(C)风速的影响(D)季节的影响

12、叶轮式风速仪适合测量(D)

(A)风道内地气流速度(B)表冷器中地气流速度(C)空调房间内地气流速度(D)新风、送回风口地气流速度

13、倾斜式微压计(C)

(A)可以单独使用测量压力(B)可以单独使用测量压差(C)与皮托管联合使用测量压力(D)与皮托管联合使用测量压差

16、如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沸腾汽化的温度为5oC,相同压力下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15oC,则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为(B)oC。

(A)15(B)10(C)5(D)-10

17、工质吸热或放热,其温度不变,只是集态变化,这种传递的热量称为(D)

(A)吸热(B)放热(C)显热(D)潜热

18、风机出口的联接管应保持直管段,长度不小于出口边长的(C)倍。

(A)1.0~2.0(B)1.0~2.5(C)1.5~2.5(D)1.5~3.0

19、对于反应流体压力的压力表示值读数有下列说法,其中(A)不正确。

(A)绝对压力(B)相对压力(C)表压力(D)真空度

20、电冰箱冷凝器的传热方式为(D)。

(A)导热(B)对流换热(C)辐射换热(D)复合换热

21、方程Q=KA(t1-t2)式中的K称为(D)。

(A)热导率(B)表面换热系数(C)辐射表面传热系数(D)传热系数

22、方程Q=αΔtA式中K称为(B)

23、方程Q=α(t1-t2)式中的α称为(C)。

24、方程Q=λ(tw1-tw2)A/σ式中的λ称为材料的(A)。

25、人体温度约37Oc,人体对空气散热的主要形式为(B)

(A)传导散热(B)对流散热(C)辐射散热(D)蒸发散热

26、壳管式冷凝器属于(D)换热器。

(A)风冷式(B)混合式(C)回热式(D)间壁式

27、喷水室属于(B)换热器。

(A)风冷式(B)混合式(C)回热式(D)间壁式

28、表面式冷却器属于(D)换热器。

29、空调器中的蒸发器属于(C)换热器。

(A)壳管式(B)套管式(C)肋片管式(D)板式

30、大、中型冷水机组中的水冷式冷凝器多采用(A)换热器结构。

31、风冷热泵型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属于(C)换热器。

32、按化学结构分类,氟里昂制冷剂属于(B)类。

(A)无机化合物(B)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

(C)多元混合液(D)碳氢化合物

33、空调系统最好的载冷剂是(B)

(A)空气(B)水(C)盐水(D)有机化合物

34、冷冻油的主要特点是(C)

(A)耐高温而不凝固(B)耐高温而不汽化(C)耐低温而不凝固(D)耐低温而不汽化

35、R22、R717制冷压缩机较多应采用(D)润滑油。

(A)N15(B)N22(C)N32(D)N46

36、R134a制冷压缩机应采用(D)作为润滑油。

(A)矿物油(B)合成烃油(C)烷基苯润滑油(D)酯族油

37、下列制冷剂中(C)属于非共沸溶液。

(A)R134a(B)R290(C)R407c(DR502

38、《蒙特利尔议定书》及有关国际协议规定发展中国家在(C)年停产、禁用CFC制冷剂。

(A)1995(B)2000(C)2005(D)2010

39、《蒙特利尔议定书》及有关国际协议规定发达中国家停用HCFCs的时间为(B)

(A)2020(B)2030(C)2040(D)2050

40、吸收剂是吸收蒸发器内的(D)制冷剂。

(A)饱和液体(B)未饱和液体(C)液体(D)汽化的气体

41、R134a制冷剂属于氟里昂制冷剂中的(C)类。

(A)CFC(B)HCFC(C)HFC(D)HC

42、氟里昂中的含水量应控制在(D)以下。

(A)2.5%(B)0.25%(C)0.025%(D)0.0025%

43、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的制冷剂是(C)

(A)R12(B)R22(C)R717(D)R502

44、能与R134a互溶的润滑油是(D)

(A)N22(B)N32(C)N46(D)合成酯类油

45、盐水作为载冷剂使用时的主要缺点是(A)

(A)腐蚀性强(B)载热能力小(C)凝固温度较高(D)价格较高

46、有机化合物及其水溶液作为载冷剂使用时的主要缺点是(D)

47、溴化锂溶液的PH值应调整到(C)范围内。

(A)7.5以下(B)7.5~9.5(C)9.5~10.5(D)10.5以上

48、溴化锂溶液对金属具有腐蚀作用,并生成(D)

(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氢气

49、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当冷凝温度升高时,(B)将增加。

(A)制冷量(B)压缩机功耗(C)吸气质量体积(D)制冷剂的循环量

50、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当蒸发温度下降时,(C)将增加。

51、蒸汽压缩式理想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与(D)有关。

(A)制冷剂(B)蒸发温度(C)冷凝温度(D)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

52、使用(A)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不宜采用回热循环。

(A)R717(B)R12(C)R22(D)R502

53、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最大区别是(A)

(A)压缩过程(B)冷凝过程(C)节流过程(D)蒸发过程

54、在启动氟里昂压缩机之前,先对润滑油加热的目的是(C)

(A)提高润滑油的温度(B)降低润滑油的粘度(C)使润滑油中溶入的氟里昂逸出(D)防止润滑油冻结

55、氟里昂系统中的水分会对氟里昂制冷剂起化学反应,可生成(C)

(A)氢气(B)硫酸(C)盐酸(D)混合沉积物

56、R11作为离心式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是因为其(B)

(A)单位容积制冷量大(B)分子量大(C)腐蚀性小(D)价格较低

57、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溴化锂溶液吸收水蒸汽时会(B)

(A)吸收热量(B)放出热量(C)既不吸热也不放热(D)将热量转化为潜热

58、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添加辛醇的目的是(C)

(A)降低溴化锂溶液的腐蚀性(B)降低传热性能(C)降低溴化锂溶液的表面张力(D)预防溴化锂溶液结晶

59、吸收式制冷,加热时能使工质对溶液(C)。

(A)溶解(B)组合(C)分组(D)升温

60、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能得到冷效应是因为经节流使制冷剂产生(D)的变化。

(A)降压(B)降温(C)能量(D)相

61、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是在(A)下吸热汽化的。

(A)等温等压(B)等温不等压(C)等压不等温(D)不等温不等压

62、共质对溶液在(B)中加热,沸点低的物质将从溶液中汽化分离出来。

(A)吸收器(B)发生器(C)高温热交换器(D)低温热交换器

63、单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热力系数一般为(B)

(A)0.5(B)0.7(C)1.0(D)1.2

64、理想制冷循环就是(D)

(A)可逆循环(B)不可逆循环(C)卡诺循环(D)逆卡诺循环

65、二元溶液的定压汽化过程是一种(B)

(A)降温过程(B)升温过程(C)定温过程(D)温度多变过程

66、下列的状态参数中,(B)不是湿空气的热力状态参数。

(A)Pv(B)v(C)t(D)h

67、用普通温度计测出的空气温度,称为(C)

(A)空气温度(B)露点温度(C)干球温度(D)湿球温度

68、当温度t升高时,湿空气的焓h将(D)。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一定

69、《设计规范》对舒适性空调的夏季空调室内相对湿度参数的规定为(B)

(A)40%~60%(B)40%~65%(C)45%~60%(D)45%~65%

70、在计算空调用制冷系统负荷时,对于设2台机组的设备事故用量修正系数的取值为(D)。

(A)1.00(B)1.12(C)1.30(D)1.40

71、在计算机空调用制冷系统负荷时,对于三台机组的设备事故修正系数的取值为(B)

72、一般办公室的舒适性空调概算分类指标取值为(C)W/m2。

(A)105~145(B)110~140(C)140~175(D)175~290

73、办公大楼的舒适性空调概算综合指标取值为(B)W/m²

(A)95~115(B)110~140(C)130~160(D)140~175

74、舒适性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宜小于(C)(高大房间除外)。

(A)3次(B)4次(C)5次(D)6次

75、通过电加热器的风速应控制在(D)m/s。

(A)3~5(B)4~7(C)5~8(D)8~12

76、将酒精温度计裹上纱布的一端,纱布另一端浸在蒸馏水中,测得的温度称为(D)。

77、房间空调器制冷时有凝结水出现,此时蒸发器表面的空气呈现(C)状态。

(A)未饱和(B)接近饱和(C)饱和(D)过饱和

78、空调机在夏季处理空气,若蒸发器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时,空气的处理结果是(D)。

(A)含湿量减少(B)相对湿度减少(C)含湿量增加(D)相对湿度增大

79、维持室内温度不变,使用除湿机除去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气,室内空气的状况是(C)

(A)焓值不变(B)露点温度升高(C)露点温度降低(D)相对湿度不变

80、当空气通过电加热器获得热量时,提高了室内温度而使室内空气(B)

(A)含湿量减少(B)相对湿度减少(C)相对湿度增大(D)含湿量增加

81、空气通过空气加热器被加热时,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含湿量(D)。

(A)增加(B)减少(C)为0(D)不变

82、向室内喷洒低于室温的自来水,可使空气温度降低,产生的后果是(C)

(A)室内空气热能减少(B)室内空气温度降低(C)室内空气热能不变(D)空气相对湿度不变

83、由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蒸气称为(C)

(A)饱和蒸气(B)干饱和蒸气(C)过热蒸气(D)过冷蒸气

84、确定压缩机排气量的因素为(C)

(A)吸气温度(B)排气温度(C)输气系数(D)制冷剂种类。

85、(D)mm不是国产活塞式压缩机的系列化汽缸直径。

(A)50(B)70(C)100(D)150

86、压缩机的实际工作循环经过四个过程,它们依次是(D)

(A)吸气、排气、膨胀、压缩(B)吸气、膨胀、排气、压缩

(B)吸气、压缩、膨胀、排气(D)吸气、压缩、排气、膨胀

87、曲拐式曲轴应选用(B)连杆。

(A)整体式(B)剖分式(C)转动式(D)偏心式

88、气阀组件的基本组成中有阀座、阀片、弹簧、升程限制器和(D)。

(A)螺母(B)螺栓(C)放松装置(D)紧固件

89、压缩机的传动机构是指活塞、连杆、曲轴和(A)等。

(A)联轴器(B)电动机(C)气阀(D)活塞环

90、(D)制冷压缩机为速度型压缩机。

(A)活塞式(B)涡旋式(C)螺杆式(D)离心式

91、制冷压缩机的主要作用是对制冷剂蒸气进行(D)

(A)吸气(B)排气(C)压缩(D)作功

92、通常是用(B)来反映制冷压缩机的工作过程。

(A)p-h图(B)p-v图(C)T-s图(D)T-v图

93、活塞环中的油环的作用是(B)

(A)吸油(B)刮油(C)液压油(D)密封

94、活塞环中的气环的作用是(D)

95、螺杆式压缩机工作过程的特点是(C)

(A)工作转速低,运转平稳(B)工作转速高,运转震动大(C)工作过程连续,无脉冲现象(D)存在余隙容积,容积效率低

96、离心式压缩机的可调导流叶片是使气流(A)

(A)改变方向(B)改变体积(C)增加压力(D)降低压力

97、在制冷压缩机中使用的油泵多为(C)

(A)外啮合齿轮泵(B)月牙形齿轮泵(C)内啮合转子泵(D)以上都不对

98、压力油控制型能量调节机构是由能量控制阀、(B)、卸载油缸套等组成的。

(A)液压泵(B)输油管(C)顶开机构(D)阀片

99、大型空调工程或低温制冷工程应采用(D)压缩机。

(A)活塞式(B)螺杆式(C)涡旋式(D)离心式

100、板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可达(D)W/(m2.0C)

(A)23~35(B)1100(C)1200~1800(D)2000~3000

101、风冷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可达(A)W/(m2.0C)

102、套管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可达(B)W/(m2.0C)

103、当冷凝器内部或外部温度达(C)oC以上时,易熔塞熔化,释放制冷剂。

(A)50(B)60(C)70(D)80

104、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出方式为(D)

(A)上进下出(B)上进上出(C)下进下出(D)下进上出

105、中、低压钢制压力容器的气压试验的试验压力PT的下限为(C)

(A)1.00P(B)1.05P(C)1.15P(D)1.25P

106、中、低压钢制压力容器的液压试验的试验压力PT的下限为(D)

107、压力容器的气密性试验压力为(A)

108、压力容器的品种有四类,一般大、中型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属于(B)

(A)反应压力容器(B)换热压力容器(C)分离压力容器(D)储存压力容器

109、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是(C)状态。

(A)过冷(B)过热(C)饱和(D)未饱和

110、冷却水冷却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时,冷凝压力(C)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为0

111、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饱和区域内,制冷剂的干度变化为(B)

(A)干度增大的过程(B)干度减小的过程(C)干度不变的过程(D)说不清楚、

112、内平衡式膨胀阀的膜片上作用着感温工质压力Pg、蒸发压力Po和弹簧当量压力Pw。

当三力失去平衡,pg∠Po+Pw时,阀的供液量将(B)

(A)增大(B)减少(C)不变(D)说不清楚

113、毛细管通常采用管径为(B)mm的纯铜管制作。

(A)0.3~0.5(B)0.5~2.5(C)2.5~5(D)3~6

114、氨过滤器采用网孔为(D)mm的2~3层钢丝网。

(A)0.1(B)0.2(C)0.3(D)0.4

115、用于滤液的氟里昂过滤器采用网孔为(A)mm的铜丝网。

(A)0.1(B)0.2(C)0.3(D)0.4

116、用于滤气的氟里昂过滤器采用网孔为(B)mm的铜丝网。

117、膨胀阀的开启度与蒸发温度的关系是(A)

(A)蒸发温度高开启度大(B)蒸发温度高开启度小

(C)蒸发温度低开启的度大(D)开启度调定后不变

118、制冷设备工作时,随热负荷的变化,蒸发器的供液量应该是(A)。

(A)热负荷增大供液量增加(B)热负荷减少供液量增加

(C)热负荷增大供液量减少(D)热负荷减少供液量不变

119、节流机构有多种形式,氨制冷系统适宜采用(D)。

(A)毛细管(B)热力膨胀阀(C)热电膨胀阀(D)浮球阀

120、节流机构有多种形式,单元式空调机适宜采用(B)。

121、节流机构有多种形式,家用冰箱适宜采用(A)。

122、在制冷剂为(D)氟里昂系统中,一般不采用回热循环。

(A)R12(B)R502(C)R113(D)R22

123、单级氨压缩机最大压缩比应不超过(C)

(A)5(B)6(C)8(D)10

124、单级氟里昂压缩机最大压缩比应不超过(D)

125、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只能达到(B)oC。

((A)-30~-50(B)-20~-40(C)-10~-30(D)-10~-20

126、当冷凝温度为40oC时,R717单级压缩机能达到的最低蒸发温度为(A)oC。

(A)-19.5(B)-29.8(C)-31(D)-31.5

127、当冷凝温度为40oC时,R12单级压缩机能达到的最低蒸发温度为(C)oC。

128、当冷凝温度为40oC时,R22单级压缩机能达到的最低蒸发温度为(D)oC。

129、当冷凝温度为40oC时,R717两级压缩机能达到的最低蒸发温度为(B)oC。

(A)-60(B)-62.5(C)-66(D)-74

130、当冷凝温度为40oC时,R12两级压缩机能达到的最低蒸发温度为(C)oC。

131、当冷凝温度为40oC时,R22单级压缩机能达到的最低蒸发温度为(D)oC。

132、采用两级压缩制冷系统是为了()

(A)制取更低的温度(B)减少压缩机的功耗

(C)提到制冷系数(D)降低制冷设备成本

133、要获得-70oC以下的低温,一般采用(D)制冷系统。

(A)单级压缩(B)两极压缩(C)三级压缩(D)复迭式

134、两个单级压缩系统组成的复迭式制冷系统可获得(A)oC的蒸发温度。

(A)-70~-90(B)-75~-110(C)-120~-150(D)-150~-170

135、两级压缩系统组成的复迭式制冷系统可获得(B)oC的蒸发温度。

136、三元复迭制冷循环可获得(C)oC的蒸发温度。

137、为了获得-100oC的蒸发温度,(C)为适宜的复迭式循环组合方式。

(A)R22单级+R13单级(B)R290单级或两级+R13单级(C)R22两级+R13单级或两级(D)R22两级+R13单级+R14单级

138、为了获得-140oC的蒸发温度,(D)为适宜的复迭式循环组合方式。

(A)R22单级+R13单级(B)R290单级或两级+R13单级(C)R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