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0997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

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

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

(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

“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

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

________。

【答案】

(1)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C

(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

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解析】【分析】⑴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故答案为: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A.但:

只,仅仅;

B.已:

停止;

C.之:

代词,指石兽/助词,的;

D.愿:

希望。

故选C。

⑶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盖”“旋”等字词的翻译。

⑷首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答案,第一空注意题干的要求“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分析理解原文即可。

第二空从下句“邱生曰:

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可分析答案。

从甲文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可得关键词为“不臆断”,凝结成语句即可。

⑴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C

⑶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

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成分分析词性断句较好把握,(时间)夜半/(主语)有数盗/(状语)执炬/(谓语)露刃入。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联系古今异义词,分析适合多义词的哪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

盖:

原因是,旋: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把题目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字斟句酌提取关键句子填空,启示道理围绕“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进行归纳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

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门人邱生说,一个官员去赴任,船停泊在河滩上,半夜时分有几个盗贼举着火把拿着刀闯入,大家都害怕地趴在地上。

一个盗贼把官员的妻子拽起来,半跪在她面前说:

“我想要夫人一样东西,您不要惊恐。

”于是割下她的左耳,敷上药粉,对她说:

“几天内不要洗掉(药粉),自然会结痂痊愈。

”于是互相叫嚷着离开了。

官员妻子吓得几乎丢了魂,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很疼,不久就痊愈了。

认作仇人吗?

盗贼既没杀人也没侮辱。

认作劫匪吗?

他们没有抢走一样东西。

既没杀人也没侮辱人,却割下了耳朵。

割下耳朵,却又赠送好药,难道是专门为取耳朵来的吗?

拿这耳朵又有什么样的意图呢?

反复思考,终究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难道天下真有情理之外的事吗?

邱生说:

“如果抓到盗贼,他们必定有自己的原因。

”他们的原因也必定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定不是我们常见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难道可以根据常理来判断它是否存在吗?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干②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歘④隐。

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

‚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

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①经年:

一年左右。

②干:

求见。

③沟洫:

沟渠。

④歘(xū):

火光一现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②会有土寇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风清月白之夕 

当求之于上流

几为所擒 

愿为市鞍马

使试于一村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②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5)羽冲临死前却感叹曰:

“古人岂欺我哉!

”你认为呢?

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率领,带领;

适逢,正赶上

(2)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3)D

(4)①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

②(读书)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5)我认为并不是古书欺骗了他,而是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

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紧密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解析】【分析】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

纪昀。

年代:

清。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会:

适逢,正赶上。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

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像这样”。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结构助词“的”/代词。

B:

表被动/介词,“替”。

C介词,在/介词,比。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谓:

认为。

沃壤:

肥沃的良田。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

(1)率领,带领;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识记时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要注意理解,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归纳。

刘羽冲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

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

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

“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

”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

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

后来每逢空气清新月光皎洁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

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

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

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

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

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

所以说:

“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

”又说:

“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可汗大点兵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朔气传金柝

皆次当行

数建奇功

(2)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愿为市鞍马(买) 

少习骑(练习,学习) 

长而益精(更加) 

易男装(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有两个成语出自【甲】文,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中的主旨句,【甲】文与之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

(5)怎样评价木兰这一形象?

【答案】

(1)kè

n;

jiān;

tuò

hang;

shuò

(2)D

(3)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4)磨刀霍霍;

扑朔迷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文言字词字音的能力。

这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可汗”的读音。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D.易男装(换成、改成)。

故答案为D。

(3)此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和重点句式。

这里要注意“戎机”“为”等词的翻译。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对主旨句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研读短文,从文中找关键语句,得出答案。

“扑朔迷离”是出自本文中的重要成语,它出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所积累并识记。

“磨刀霍霍”,它出自“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句,磨刀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

(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2)D。

【点评】赏析人物形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来分析概括。

如“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孝顺”,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的作者是________,是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纂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史书。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②但当涉猎________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④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3)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5)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①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句子是:

②“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

说明了什么?

________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

(2)当道、当权;

粗略地阅读;

推托;

经过

(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4)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5)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掌握能力。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注意本题中“当涂”解释为“当道”;

“涉猎”解释为“粗略地阅读”。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成语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针对词语类型进行积累、识记。

根据文章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并解释即可。

如:

①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②吴下阿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5)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了解文章意思,然后要审清题意。

(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主题和个性化阅读能力。

此题为开放题,没有唯一答案,只要围绕“吕蒙的读书经历及变化”来谈悟出的学习道理即可。

回答时要求语句通顺,有理解有感悟,能紧密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做到感悟真切,联想合理,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示例:

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

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本文中要注意涉猎:

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

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5.阅读下面文言文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骗)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1)

(一)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写老父见多识广,他的主意十分好。

写鲁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写愚人只要虚心好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2)

(二)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死读书本,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读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坏。

书不可不读,但不可读得太多;

书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2)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1)C

(2)B

【点评】中心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善哉!

孙权劝学(略)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恐已暮矣。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