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10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docx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

桩基施工工艺及方法

第一节测量定位及监测布置

一、建立控制网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桩位点坐标和高程,用全站仪进行定位,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场地附近,设在便于监控的位置。

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并进行保护。

高程的引测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用附和线路法校测,允许闭合差为±10mm·√n(n为测站数)范围内。

二、施工放线

根据桩平面图,施放主轴线,放出各桩位。

每个桩的中心线定好后,经桩中心位置向桩的四边引出四根中心控制桩点,用牢固的木桩标定,以便于随时复核,对于大轴线可以引放到基坑护壁上。

三、周边监控测量的布置

本工程施工场地周边建筑物、道路较多。

施工中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引起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较大沉降。

项目部测量员在附近的建筑物上定沉降控制线,定期进行观测,并结合第三方监测单位“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的观测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参照,当出现较大沉降差值时,立即向建设方、监理方通报,会同地质勘察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商议补救措施。

第二节冲孔桩施工

一、试桩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要求,本工程的桩基工程进行两根试桩,一根试桩在北侧区段的1#桩,一根试桩在东侧中间区段的5#桩,经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共同商定,通过试桩摸清地质情况并取得有关成孔技术参数。

试桩成孔时应先在孔口设置6~8mm钢板护筒,护筒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200mm,深一般为1.5m,然后使冲孔机就位,冲击钻应对准护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开始低锤(小冲程)密击,锤高0.4~0.6m,并及时造泥浆护壁,密度和冲程按下表选用,使孔壁挤压密实,直至孔深达护筒下3~4m后,才加快速度,加大冲程,将锤提高至1.5~2.0m以上,转入正常连续冲击,在造孔时要及时将孔内残渣排出孔外。

 

项次

项目

冲程(m)

泥浆密度(t/m3)

备注

1

在护筒中及护筒刃脚下3m以内

0.9~1.1

1.1~1.3

土层不好时宜提高泥浆密度,必要时加入小片石和粘土块

2

粘土

1~2

1.2

或稀泥浆,经常清理钻头上泥块

3

砂土

1~2

1.3~1.5

抛粘土块,勤冲勤捣渣,防塌孔

4

砂卵石

2~3

1.3~1.5

加大冲击能量,勤捣渣

5

风化岩

1~4

1.2~1.4

如岩层表面不平或倾斜,应抛入20~30cm厚块石使之略平,然后低锤快击使期成一紧密平台,再进行正常冲击,同时加大冲击能量,勤捣渣

6

塌孔回填重成孔

1

1.3~1.5

反复冲击,加粘土块及片石

 

桩基施工流程

二、冲孔

1)桩机就位后,重新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复核,保证桩中心、锤绳、锤心三点一线。

2)护筒埋设:

直径比桩径大20cm,厚度6~8mm,护筒的作用是固定桩孔位置,保护孔口,提高孔内水位,防止地面水流入,增加孔内水头静水压力,以确保孔壁稳定,并兼顾引导水下砼冲进桩孔内,且防止杂物掉进坑内。

钢护筒的埋设深度,根据土质的地下水位而定,在粘土中不小于1m,砂土中不小于1.5m,并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在护筒顶部开设1~2个溢浆口,护筒埋设要求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30mm,护筒与孔壁之间用粘土分层填实,防地下水,才能固定护筒,当桩砼强度达到达2.5Mpa,方可拆除护筒。

护筒埋设稳定后,用水准仪测量护筒顶标高,做好测量记录,为钢筋笼安装和砼浇筑提供数据。

3)、开孔前,冲锤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

4)、孔内水位应高于护筒下脚0.5m以上,以免水面荡漾损坏护筒脚孔壁,应比护筒顶至少低0.3m,以防泥浆溢出,还应比地下水位高出1.5—2.0m。

5)、开孔阶段要随时检查孔位,务必将冲击中心对准桩孔中心。

6)、泥浆的要求施工过程中由专人测定泥浆比重,并做好记录,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减少浪费,施工时采用泥浆循环护壁工艺,利用泥浆泵将泥浆池中比重小的泥浆送至孔底,经过与孔底浓浆混合后,从孔口流出,并带出冲孔渣。

在基岩中冲进时,泥浆相对密度以满足浮渣为度,以1.3左右为好,太小不利于浮渣,太大增加冲击阻力。

泥浆比可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调制,并经测定泥浆比重。

三、冲进

1)、冲进方法:

在不同的地层应采取不同的冲击方法和措施。

冲程应根据土层情况确定:

a、一般在紧密的砂、砾砂层中冲进,宜采用高冲程(100cm)。

b、在松散的砂、砂砾石或砂卵石土层中冲进时,宜采用中冲程(约为75cm),冲程过高对孔底振动大,易引起坍孔。

c、在粘土中钻进,宜采用中冲程。

d、在易坍塌或流砂地段宜用小冲程,提高泥浆的粘度和密度。

松放钢丝绳应根据土层松、密、软、硬程度和进尺情况,均匀松放;

e、一般在松、软地层每次可松绳5~8cm;

f、在密实坚硬土层每次可松绳3~5cm。

g、应注意防止松绳过少,形成“打空锤”,使钢丝绳,冲孔机受到意外荷载,造成冲孔机损坏;松绳过多,则会减少冲程,降低冲进速度,严重时使钢丝绳扭曲、纠缠,产生事故,同时也会使冲锤摇摆,撞击孔壁造成坍孔。

2)、冲孔时应随时测定和控制泥浆密度,每冲击1~2m深应排渣一次,并定时补浆,直至设计深度。

排渣用抽渣筒法,是用一个下部带活门的钢筒,将其放到孔里,作上下来回活动,提升高度在2m左右,当抽筒向下活动时,活门打开,残渣进入筒内;向上运动时,活门关闭,可将孔内残渣抽出孔外。

排渣时,必须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以防亏浆造成孔内坍塌。

3)、在钻进过程中每1~2m要检查一次孔的垂直度。

如发现偏斜应立即停止钻进,采取措施进行纠偏。

四、成孔

1)、成孔检查合格后,应迅速清孔。

可利用泥浆反复循环将沉渣带出,如未能清干净,利用冲击锤上下带动泥浆,使沉渣清除干净。

密度大的泥浆借水泵用清水置换,使密度控制在<1.25。

钻至设计深度后,应用测绳下挂不小于0.5kg重铁砣测量检查孔深。

2)、及时进行吊放钢筋骨架和灌注砼的准备工作,在此之前,应随时护壁并保持孔内水头高度。

五、冲孔、成孔施工记录

冲进过程中,班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岗位责任制,及时、如实填写冲孔施工记录,交接班应详细交待冲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部落实专人去跟踪管理此项工作。

每进尺2m或在土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断土层,记入冲孔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当测量孔底已达到设计标高和入岩深度后,可停止冲击,进行成孔检查。

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砼。

浇注之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水大于28s。

对孔径、孔深,并测出沉渣厚度,请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工程师到现场验收,合格后签字确认。

第三节钢筋笼制作、安装

一、本工程的桩钢筋构造设计如图

二、分段原则:

1)、根据吊装方法、所用机具的性能,运输设备的能力等因素,结合考虑骨架分段长度,每段不宜>12m。

2)、分段制作钢筋骨架时,应根据接头的方式并符合设计有关规定,预留接头长度。

3)、各段钢筋骨架之间的钢筋接头,可采用搭接或焊接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接头应顺圆周方向排列。

b、焊接长度单面焊(10d),纵筋连接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条使用(E5016)。

4)、钢筋骨架按设计图纸规定设置箍筋。

三、制作步骤

1)、按设计尺寸作好加劲筋圈(箍筋),并按尺寸在其上标出主筋位置。

2)、把主筋摆在平整的工作台上,在其上标明加筋的位置。

3)、使加劲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劲筋的标记,扶正加劲筋并使其与主筋垂直后进行点焊。

依此,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劲筋。

4)、在骨架两端各站一人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

5)、将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然后点焊牢固。

6)、在钢筋骨架下端主筋的底端应加一道加强箍,以防止下端钢筋在骨架入孔时插入孔壁或在导管提升时卡住导管。

四、安装注意事项及钢筋笼有限高度的控制

钢筋笼在加工场制作后,采用汽车吊车吊运至桩孔位置,为防止钢筋笼变形,除在制作时,增设加强箍筋、临时十字撑外,还可沿骨架附加杉木或方木,增加其刚度。

对于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当前一段放入孔内后上端用钢管临时担在护筒口,再吊起另一段与其对正,焊好接头后逐段放入桩孔内,直至设计标高。

钢筋笼在孔口按主筋50%错位搭接加点焊,错位间距应大于35d。

为确保钢筋笼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主筋外每隔2m左右按梅花型设置Φ12钢筋附耳。

因本桩工程有一定深度的空桩,从设计标高往上1米计,钢筋采用其中4根钢筋往上接长至护筒上口。

每2米段焊接加强箍筋,根据设计要求,直径大于或等于1600时,在接长钢筋在内侧焊接三角形支撑,参冲孔桩详图大样。

为确保桩钢筋从桩顶设计标高高出不小于40D,现场的技术质量人员必须认真复核桩深度,确定桩钢筋长度,要求如下:

1).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0.00米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5.60米,现场要求测量员谢智勇从建设方提供的桩点位置,用水平仪引测到基坑支护壁上作好标志。

2)根据支护壁上的标志点,测出钢护筒的标高。

3)用重锤吊线测量孔深,并核对设计要求的有效桩长度,确定已入基岩不小于500后,进行计算钢筋笼长度。

4)钢筋笼长度=孔深—护筒至空桩段的深度+40D(护筒至空桩段的深度=桩顶设计标高—护筒标高)。

5)吊装钢筋笼时,项目部质量员与监理方人员(建设方工程师)共同检查验收,每段必须量准,总长度只应长不应短。

防钢筋笼上浮措施

为防止钻孔桩水下砼灌注过程发生钢筋笼上浮,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预防:

在钢筋笼下放至设计位置后,将空桩段接长钢筋焊接固定在护筒上,预防砼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和移位。

第四节浇灌水下砼

钢筋笼下完,二次清孔完毕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h,以防泥浆沉淀和塌孔。

一、导管的构造和使用要求:

1.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宜为200~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mm,导管的分节长度可视工艺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

2.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可取为0.6~1.0MPa;

3.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

4.使用的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应保证顺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胆或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细石混凝土制作。

二、水下混凝土工程灌注方法:

1、根据桩孔深度确定导管拼装长度,在现场拼装导管,导管可以逐节安装,也可以分段预接(事先将几节拼成一段),逐段安装,在拼按导管时,上下法兰要对正,其间垫以4~5mm厚的橡胶垫圈,连接螺栓要对称拧紧,拧紧力均匀一致,以保证导管密封。

导管连接好并检查合格后,用吊机吊放导管,吊放时导管位于桩孔中央垂直下落,下到位后将导管固定在地面支架上。

导管下口与孔底应留25~40cm的距离。

2、导管吊放时,宜用两根钢丝绳分别系在最下端一节导管两侧的吊耳上,并沿导管外壁每隔1~1.5m左右用铁丝将导管与钢丝绳捆绑在一起,钢丝绳沿导管外壁引出桩孔外,经灌注架顶的定滑轮转向下部的转向滑轮再引向卷扬机。

3、导管吊放完毕后,在导管口加封带口的铁板,宜往导管内压入低密度泥浆,进行第二次换浆清孔。

4、在导管上端连接砼漏斗,漏斗容量必须满足储存首批封底砼数量。

灌注砼前,吊放隔水栓于漏斗下,使隔水栓上部胶皮与漏斗底部密贴。

当漏斗内储足首批封底砼时,剪断吊住隔水栓的铁丝,使砼猝然下落,迅速封底。

封底后导管埋深控制在1~2m左右。

5、灌注砼过程中,配备水泵、吸泥机及高压射水管等设备,以供保持孔内水头和水下灌注故障时使用。

6、灌注砼时,采取措施保证砼灌注的连续性,以确保桩基砼的施工质量,当砼灌注短时间停时,经常起落转动导管,以使砼保持足够的和易性。

7、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根据砼的灌注情况和导管埋管深度逐节拆除导管,拆除导管力求迅速快捷,其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提升导管时保持垂直及居中,避免扰动钢筋笼。

8、桩孔内砼面位置的探测,采用探测锤和专用测绳。

砼灌注到桩上部5m以内时,不再提升导管,待灌注至规定标高后一次拔出导管。

拔管时慢提并反插数次。

灌注砼面高出设计桩顶标高1m。

浇筑完成后,请监理工程师(建设方工程师)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