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164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遇标高超深时,不得用松土回填,应用灰土或砂填压夯实到设计标高;

当地基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与勘察、设计、监理、业主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

挖掘、清理基底时,要随时测量基底标高,防止欠挖或超挖。

机械挖运土方时,应注意保护控制桩等不受碰撞或损坏,同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标高、边坡坡度等定期进行复测检查。

挖出的土方一部分可铺摊在基坑的边沿,沿直径对称堆出两个土台。

在铺摊过程中要边铺边用挖掘机分层压实,以确保能够经得起混凝土罐车的碾压。

土台应注意避开控制桩的位置。

其余土方以不影响施工为前提可就近平摊在附近区域。

(3)土方开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a.挖土前由项目经理召集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战前动员和专业技术质量交底,交清任务,提出要求,并进行严格的交底签字手续。

b.基础施工期间,在已开挖的边坡之处,及时安装红白相间的钢管围栏,夜间挂红灯警示。

c.挖土运到甲方、监理指定的地点。

d.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

e.截面尺寸应按照控制桩上标出的中心轴线和边线进行,经常检查挖土的宽度,检查可用经纬仪或挂线吊线锤进行。

f.挖土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和地面截水。

g.土方开挖施工质量标准如下表:

序号

检查项目

类别

单位

质量标准

检查方法

1

基底土质

一类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2

边坡

应符合有关现行规范和施工技术措施要求,不允许偏陡

观察或坡度尺检查

3

顶面标高偏差

柱基、基坑、基槽、管沟

mm

0~-50

水准仪检查

机械挖方及场地平整

mm

+50~-50

人工挖方及场地平整

+10~-30

地(路)面基层

0~-20

4

几何尺寸偏差

三类

+100~0

拉尺和尺量(从定位中心线至纵横边)检查

5

表面平整度偏差

≤20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意事项:

①开挖后用塑料布及时进行苫盖,避免基础岩土(石)面的构造裂隙和岩体的自然状态产生不应有的恶化。

②开挖后的岩土(石)表面应干净、粗糙,保证不受扰动。

岩土(石)中的断层、裂隙、软弱夹层应被清除到施工图纸规定的深度。

岩土(石)表面应无积水和流水,所有松散岩土(石)均应予以清除。

建基面岩土(石)的完整性和力学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③基础开挖后,如基底发现原设计未勘查到的基础缺陷,必须按经地质勘查单位共同进行处理。

④基础上不得有反坡、倒悬坡、陡坎尖角;

结构面上的泥土、锈斑、钙膜、破碎和松动岩块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岩体(土)等均必须采用人工清除或处理。

2)土方回填:

回填土施工前,将基底杂物清理干净,确保二次接地连接以及防腐均已完成并按基础验收程序办理基槽验收或隐蔽工程验收手续,有关各方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

回填土料的含水率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其一般鉴别方法为:

手握成团落地开花,土的颗粒不应大于50㎜。

铺土应分段分层夯筑,每层虚铺厚度可参见下表,夯实机具可根据现场机具条件用机械夯打或碾压,遍数按设计要求的干密度由试夯(或碾压)确定,一般不少于4遍。

夯实机具种类

重量(t)

虚铺厚度(㎜)

备注

轻型夯实机械

0.12~0.4

200~250

蛙式打夯机,夯实后约100~150㎜厚

回填土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作成直槎。

当回填土深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500㎜;

每层虚土从留缝处往前延伸500㎜,夯实时应夯过接缝300㎜以上;

接缝时,用铁锹在留缝处垂直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回填土的压实系数基础下大于0.97,其余部分大于0.95。

回填土的质量验收标准如下表:

基底处理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规范规定

观察检查及检查施工记录

回填土料

必须符合有关现行规范和施工技术措施要求

观察检查或取样试验

分层压实系数

环刀法、灌水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等方法逐层测定

机械填方

+20~-20

水准仪或标高桩拉线尺量

人工填方

场地平整

分层厚度及含水率

二类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现行规范及施工技术措施要求

尺量及抽样检查

6

边坡坡度偏差

应符合有关现行规范和施工技术措施要求

7

几何尺寸

≥设计值

8

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预防

1)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项次

质量事故预想

预防措施

机械碰撞损坏基础结构

1)制定成品保护措施;

2)建立捐损坏罚款制度;

3)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进行指挥和监督。

对拉螺栓没有处理

1)将所有的螺栓全部用机械力扭断;

2)对拉螺栓的头部刷沥清漆处理。

建筑垃圾没有清净

1)基坑内的垃圾清净检查合格后开始回填。

基坑内的水没有清净

3)回填土过程中在原来降水井的位置设泵

回填不密实

1)控制回填土料干容重;

2)控制每层回填厚度;

3)每层回填土均取样进行密实度检测。

3.4基础垫层(包含灰土垫层铺设)

1)基底清理至设计标高并经业主、监理设计、勘察、设计、施工五方共同验槽后,即可进行垫层施工。

之后在清理验收完毕的基底上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铺设2:

8灰土,灰土铺设时应荡平压实。

灰土铺设前,清除松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

如有积水、淤泥,应凉干;

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孔洞,应及时挖除后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

灰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用人工翻拌,不少于3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一般最佳含水量为1418,如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稍晒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团应打碎,要求随拌随用。

铺灰应分段分层夯筑,每层虚铺厚度按设计要求。

灰土应当天铺填夯实,入坑灰土不得隔日打夯。

夯实后的灰土30d内不得受水浸泡,并及时进行基础垫层施工,或在灰土表面作临时性覆盖,避免日晒雨淋。

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适当防雨、排水措施,以保证灰土基坑在无积水的状态下进行。

刚打完的灰土,如突然遇雨,应将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

稍受湿的灰土可在晾干后补夯。

2)根据坐标控制桩和施工图,将土方开挖前确定控制桩引测到基坑内,根据图纸尺寸将基础垫层控制线弹设完成,并将基础环支架埋件按照图纸尺寸埋设并加固牢固,以免导致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埋件位移,为保证基础环支架预埋铁件位置准确,浇筑垫层混凝土时,先将基础环支架处的混凝土浇好,在埋件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浇筑大面积垫层混凝土。

3)放好的各部分线经复核无误后,用钢模板支出垫层模板,并在钢模板上弹出混凝土垫层上标高线,以方便控制标高。

4)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前对基坑进行洒水,使基底土方湿润。

垫层混凝土用罐车运送,37米汽车泵下料,辅以人工铺料,但应注意一次铺料面积不能过大,以防难以及时振捣。

铺料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后用刮杠刮平,木搓抹平,以保证垫层表面平整,标高正确。

5)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要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其边角要有足够的搭接宽度并压牢,由于施工所处环境多风且风力较大,在铺设完塑料薄膜后应用洒砂子一层或再覆盖一层棉被,以免因塑料薄膜被风吹起而引起垫层开裂。

3.5钢筋工程:

1)钢筋进场时,保证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齐全时由专业材料人员进行验收入库,并经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复试,复试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漆污染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的调直应遵守以下规定: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

II、II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3)钢筋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施工图纸的要求。

4)钢筋加工的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钢筋的弯钩弯折加工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5)钢筋焊接和钢筋绑扎应按规范规定,以及施工图纸的要求执行。

6)钢筋在钢筋成型车间按照钢筋下料单加工成型后运至施工现场绑扎。

7)加工好的钢筋按规格、品种挂牌分类离地架空堆放整齐,防止钢筋混乱堆放以至错用误用。

8)钢筋连接:

基础钢筋22≥直径≥16的接头在钢筋车间加工时采用闪光对焊接头,在施工现场连接时和直径≥25钢筋接头一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其性能指标达到A级标准;

环形钢筋现场封闭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搭接长度为35d。

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应小于钢筋总面积的25%,连接区段的长度为45d。

9)绑扎钢筋网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相隔交错绑扎,但应保证受力钢筋不发生位移。

10)摆放底层(第一、第二层钢筋)时,暂时用钢管垫高,以便套箍筋。

11)钢筋下部的保护层垫块采用C35细石混凝土制作,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12)当发现个别钢筋焊接接头质量不合格时,可在接头处附加短钢筋,其长度为35d+35d

3.6塔筒基础环安装:

1)浇注垫层时,在基础环上调节螺栓的圆周线上,以塔筒门方向中心线为基准,相隔120度将三块预埋钢板预埋在垫层混凝土内;

以塔筒门方向中心线为基准,再将基础环支架准确的放于三块预埋钢板上,基础环中心和已确定的基础中心偏差要求不小于10mm,并注意塔架基础环筒壁上的标记与塔架上的一致。

2)基础环支架制作时,其最下面的一道连接钢板暂不焊接,待主梁底部主筋安装就位并绑扎完毕后在现场焊接,

3)基础环支架固定后,要求3个支架对应位置高程调节误差不超过±

1mm。

4)基础环高度为2m,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为1.62m,外露0.38m。

5)基础环安装在基础垫层浇筑完成并达到强度后进行。

安装前,在基础环支架上用记号笔画出调节螺栓位置,并将调节螺栓穿入基础环下法兰螺栓孔,用钢尺量出螺栓露出下法兰向下300mm,再将将基础环用吊车吊入基坑内,放置在调节螺栓支架上。

6)基础环可靠放置好后,用精密水平仪调节下部的调节螺栓,进行精密调平。

基础环水平高差调节完毕后,用辅助支架支撑固定基础环,辅助支架用楔形钢垫片调节高差,复测基础环平整度后在撑杆底部焊牢。

7)任何钢筋都不得与基础环直接接触,任何钢筋的重量都不得作用在基础环上。

8)全部钢筋绑扎完成及预埋管安装完成后,对三个调节螺栓对应的基础环顶面位置进行观测,若发现基础环平整度超过±

1mm,拆除辅助支架,重新按第6)条对基础环进行调平。

9)浇筑基础环四周内部混凝土时,下料及振捣要十分注意,下料时不得直接对着基础环本体,振捣器也不得与基础环接触,施工人员也不得站在基础环上,其它施工机械也应避免与基础环相碰。

10)每浇筑一层混凝土检查一次基础环平整度,发现误差过大时及时采取措施调平。

1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求基础环顶面在一个水平面内,基础环任意位置高度误差不超过±

2mm,并尽量减小安装误差至±

1mm以内。

12)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基础环上法兰平整度进行检查验收,要求基础环顶面在一个水平面内,高程误差控制在±

2mm内(相对于3各点平均值,3点120度均布)。

3.7模板安装及埋管、接地安装工程:

3.7.1模板安装工程

1)支模要在钢筋绑扎完毕并经验收后合格后进行,按垫层所弹边线进行,下口压边线,将模板调成垂直后进行加固,加固力求牢固稳定可靠。

2)基础模板加固支撑的立杆及撑杆间距为750mm,其支模方法如下图。

3)钢模板使用前必须经过筛选、打磨、抛光和调平,抛光要磨出钢模板的本色,表面光洁,平整度保证小于1mm。

检查模板肋齐全、板眼一致,并分别码放。

4)木模板采用18mm厚多层胶合板,背楞采用50×

100方木,辅助材料采用双面泡沫胶条、塑料胶带、及脱模剂等。

5)木模板施工前,先根据施工图纸划好配模图。

根据配模图配制模板并分别编号后放于基础一侧,支模时模板不可乱用。

6)模板安装按规范允许的负偏差控制,尽量避免出现正偏差。

模板安装时,位置要保证正确,用双面泡沫胶条、塑料胶带堵缝,基础底板外侧模底部用水泥砂浆封堵使之不漏浆。

7)模板安装完毕,要校正其垂直度及标高。

对埋件埋管位置、基础环标高及平整度进行校对,准确无误后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8)在混凝土浇筑全过程中,要派木工进行看护,随时检查和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9)模板拆除应保证其完好、整洁、不破、不烂,结构构件表面、边角不受损伤。

模板随拆随清理完好。

拆除模板时,杜绝向下抛扔,应轻拆轻放,对继续周转的模板,应清理干净、刷油、分规格堆放整齐,不用的模板或个别损坏的模板应及时送回仓库保管和维修。

10)主梁根部处八角环形φ14钢筋箍拆模时割断,割断后的短料可焊接接长后重复使用。

3.7.2埋管安装工程

1)埋管材质为PVC塑料管,采用场外加工运至现场安装,埋管要有合格证,其直径与壁厚均符合图纸要求。

2)埋管采用整根在安装过程中,埋管最小转弯半径为10D,电力电力套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1.5m。

所有套管为防止积水,其水平段应有2%的坡度,坡向外侧。

不能出现死弯及管体扁瘪的情况,如出现以上情况则此管报废。

3)按照图示尺寸及位置将埋管穿过要求路线,由于管质为PVC塑料管,在埋管安装完成后严禁作业人员踩踏。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避免直接对埋管下料。

4)在埋管安装完成后在每根埋管内穿入一根铁丝,以便电缆的敷设。

5)在铁丝穿设完成后用塑料纸或水泥袋将两端管口包住,用透明胶带粘接牢固。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测埋管位移、变形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3.7.3接地安装工程

1)本工程接地采用-60X6镀锌扁钢,接地极钢管直径为50mm,厚度为4.5mm,长度为,2500mm。

2)接地装置的布置根据地形敷设,最终风电机组接地电阻实测值不大于设计要求。

3)在模板安装完成后就需进行基础环内均压环的安装,按照图纸位置及尺寸进行敷设焊接(在做基础环内接地时,对照箱变方向甩出焊接头,并以箱变方向为准,每120度甩出一个焊接头,共计三个),焊接后经监理检查满足焊接质量要求后进行防腐液的涂刷,防腐液涂刷均匀,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最后办隐检手续,在各方验收均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4)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二次接地进行安装,按照设计位置将三根2.5米长热镀锌厚壁钢管打入地下设计深度,然后用镀锌扁铁按照图纸要求连接方式连接,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完成后经监理验收合格方可进行土方回填。

5)在接地工程施工中,要保证镀锌扁铁搭接长度足够,扁铁与钢管连接充分,垂直接地打入土壤足够深度。

6)保证焊缝饱满,焊接长度足够,焊渣清理干净。

7)本次接地工程需换土,需安装非金属离子接地体HCH9601,且应按设计要求添加物理和液态降阻剂以保证电阻率达到设计要求。

3.8混凝土工程:

1)本工程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入模温度、保温措施、测温、混凝土下料振捣等工艺制度。

混凝土的浇筑应及时了解天气预报,避开雨天浇筑混凝土;

当白天气温高于25℃时,安排在夜间浇筑。

2)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后,将积水倒净,使拌筒充分湿润,搅拌第一盘时,考虑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半,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基本卸尽,在混凝土未出料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搅拌时间不得小于90S。

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10mm±

20mm,每工作班按规范规定取样作坍落度试验,试样坍落度之差不超过配合比要求。

当发现坍落度有变化时要增加检测次数。

4)风机基础混凝土中每立方混凝土添加螺旋形聚乙烯醇纤维材料不少于0.9kg/m3。

5)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汽车泵输送混凝土入模。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要超过2m,以防混凝土分层离析。

混凝土下料点间距不大于1.5m,下料应均匀。

6)混凝土浇筑方案:

确保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施工时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同时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不致形成施工缝。

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成后再进行主次梁及基础中墩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各层。

7)振捣:

振动棒应快插慢拔,布点均匀,不漏振,振捣混凝土以不冒气泡为宜。

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垂直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利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

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回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的水份和空隙。

浇筑混凝土时要不断观察模板有无鼓胀变形、预埋铁件、预埋管、插筋是否位移等,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加固整修完毕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完毕,其表面应平整,无裸露石子和较深印迹。

8)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保温养护,其方法为上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及一层棉被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并定时进行测温,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度时应进行覆盖加厚,将温差控制在25度以内。

浇筑完毕后,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温养护。

②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④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9)防腐:

在基础回填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腐处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能回填。

10)中断混凝土浇筑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

若浇筑过程中遇特殊情况不得不中断浇筑时,按照如下步骤处理:

(1)若混凝土尚能插入钢筋要迅速插筋,插筋为φ20@600×

600mm,并呈梅花形布置,钢筋外露400mm,插入混凝土中400mm。

基础混凝土表面全部凿毛,使其形成凸凹粗糙的表面;

若混凝土已凝结硬化无法插筋,则将混凝土表面全部凿毛,然后再用电钻钻出φ25孔,钻孔应以不碰到底层钢筋为宜,孔深不小于220mm,,孔间距600×

600mm,并呈梅花形布置。

当孔深小于220mm时,孔间距改为3倍孔深。

成孔后用空压机清净孔内粉尘,清孔后洗孔,用沾有丙酮的刷子涂刷孔道周壁,待丙酮挥发后及时在孔道内填入环氧基结构胶,将φ20钢筋植入孔内,钢筋外露长度为400mm。

(2)用钢丝刷清除混凝土表面疏松颗粒,并吹净粉尘,用水冲洗干净,若采用钻孔插筋,则须在结构胶固化后用水冲洗除去浮渣。

(3)润湿的混凝土表面不得有积水。

(4)边在老混凝土表面刷一道纯水泥浆边浇筑新混凝土。

11)模板变形处理措施:

立即清除外流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修复加固好模板。

12)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防裂措施:

(1)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取代水泥,适量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及延缓温峰出现。

水泥及粉煤灰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配合比由试配确定。

(2)当白天气温较高时,用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的粗细骨料,散装水泥提前进场,保证其有足够的散温时间,混凝土搅拌用水尽量使用深井水,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25℃,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3)由于混凝土塌落度较大,振捣后基础表面水泥浮浆较厚。

施工现场准备部分洗净的小石子,混凝土抹面时均匀撒入石子并充分拍实提浆后用木抹子抹平,防止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

(4)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混凝土浇筑前预埋φ25PVC测温管,其数量共4组,每组φ25PVC测温管3根,基础环内三组,基础环外1组。

测温管高出基础面100mm,底端封死以防灌入灰浆,浇筑混凝土前管内穿入φ20钢筋,混凝土浇筑后抽出,防止测温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弯曲测温敏感电偶难以放入。

测温时温度敏感电偶位于基础的距底、顶面各100mm处和中部。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3天后,水泥的水化热将出现峰值,经估算混凝土的中心温度约为70℃左右。

因此必须做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测温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并建立测温记录。

混凝土升温阶段(3天内)每2小时测一次,降温阶段(3~7天)每4小时测一次,7~14天每8小时测温一次。

发生异常情况应增加测温次数。

混凝土表面温度与中间温度的差值不得超过25℃,当温差超过25℃,应在混凝土表面加厚覆盖保温材料。

(6)拆模:

1)当内外温差基本稳定,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时即可拆除。

2)当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差大于20℃时,混凝土拆模后表面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

3)模板拆除过程中应避免破坏混凝土边、角的行为,不能野蛮施工。

4)拆除的木料、钢管、对穿丝等应及时清理干净,并按照惯例人员指定地方堆放整齐。

为下步施工提供足够的时间及工作面。

4、特殊施工方案:

本工程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直螺纹连接,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均为特殊施工过程,特制订方案如下:

4.1焊接施工方案:

4.1.1钢材试验和取样

1)钢料进厂后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的重量不大于60吨,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进货状态的钢筋组成。

每批钢筋应做3个拉件、3个弯曲试验,经试验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确定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必须有上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