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187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解读Word下载.docx

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的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

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至在植物体内积累,使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18.农药半衰期:

指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9.噪声: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0.干绝热递减率:

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

rd=0.98K/100m

22.酸沉降:

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23.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24.危险性废物:

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25.静态储量指数:

当前储量同当前消费的比例来预测某资源的使用年限.

26.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7.环境自净:

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四:

简答题

1.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1)形成过程

①NO2光解导致O3生成

②有机HC化合物的氧化生成了活性自由基,尤其是HO2、RO2、RC(O)O2等过氧自由基。

③过氧自由基引起了NO向NO2转化,进一步提供了生成O3的NO2源,同时形成了HC化合物(醛、醇、酮等)及含N的二次污染物如PAN和HNO3等

(2)形成条件

①污染条件:

存在排放NO2、HC等污染物的污染源,如汽车尾气、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

②地理条件:

①南北纬60度之间,光强大;

②夏季可能性>冬季,夏季中午前后易发;

③利于污染物在地面附近聚积的天气,如天气晴朗、高温低湿、有逆温、风力不大。

二.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1)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

⑵形成原因:

①大量人为热排放使城市白天增温比郊区快。

②城市空气中大量的污染物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少热量的损失。

③城市人工下垫面干燥,水体土壤的蒸发量小,植物蒸腾量小,增温迅速。

④城市人工下垫面导热率高、热容量大,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夜间缓慢放热,降温比城郊农村慢。

⑤城市建筑密集引起正常的空气流动不畅,风速降低。

(3)规律:

城市越大、纬度越高,城乡温差越大;

冬季、夜晚热岛效应更明显。

三:

影响烟气抬升高度△H的因素

①与烟气出口速度、烟囱口内径呈正相关。

②与烟气同空气的温差呈正相关。

③与烟囱风速、湍流强度呈负相关。

④温度层结:

稳定层结抑制烟气抬升;

不稳定层结使烟气抬升增强。

⑤离地面距离:

近地面湍流强,不利于抬升;

离地面越高,对抬升越有利。

影响下风向侧有害物质浓度的因素:

①与其排放量成正比。

②与烟囱有效高度的2次方成反比。

③对于同一有效高度,与烟囱口的平均风速成反比。

④下风向地面有害气体浓度分布不是直线型的,最大浓度出现地点随大气的稳定状况而异。

大气不稳定时,最大浓度出现在靠近烟囱处;

大气稳定时,最大浓度出现在离烟囱较远的下风向。

五.怎样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大气污染物的生成,与工业生产的原料和燃料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改变生产工艺,采取无害化工艺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②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采取无污染或低污染的能源等;

③严格选择原料和燃料,尽可能使用低硫少灰的燃料,并采取预处理措施,变有害物多的原料和燃料为无害少害的原料和燃料。

④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改进燃烧方法,这是节约燃料和降低有害物质排放的有效方法。

⑤实行集中供热,把分散的小锅炉房集中起来必为大型锅炉,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

⑥改变用煤做饭烧水,大力发展炊事能源煤气化和电气化,减少因烧煤引起的城市大气污染。

六:

用图例表示高架源的图像并阐述其发生原因、特点、危害

(1)翻卷型(波浪型)

出现在中午前后,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上下层混合强烈,风速较大,烟团翻卷剧烈,扩散十分迅速,污染物最大浓度落地点距烟囱近。

一般不会造成烟雾事件。

⑵锥型

出现于多云或阴天的白天、强风、冬季的夜晚,大气处于中性层结状态或稳定状态,此时烟气沿主导风向扩散,烟流呈圆锥型。

污染物输送得较远,扩散速度仅次于波浪型,一般不会造成烟雾事件。

⑶爬升型

出现在日落前后,因地面辐射逆温,烟囱高度以下为逆温,上部仍为不稳定大气。

上层有微风或湍流,烟气向上扩散;

下层无风无湍流,烟气不向下扩散。

持续时间较短,对地面污染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污染。

⑷平展型

出现于冬、春季节弱风晴朗的夜晚,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出现逆温层,烟云呈水平方向,缓慢扩散,受稳定层结控制,湍流受抑制,垂直方向很小,似带子。

烟囱高,污染物输送远,在远方造成污染;

烟囱低,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大。

遇到山丘或高大建筑阻挡时,污染物不易扩散。

⑸熏烟型(漫烟型)

出现在日出后8-10时,地面加热后,使逆温层从地面向上逐渐消失,而上边缘仍处于逆温层。

烟气扩散情况与爬升型相反,污染物向下扩散很快,使地面的浓度很高,污染严重,多数烟雾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发生。

(污染程度:

漫烟型最严重,其次是波浪型、锥型、平展型、爬升型)

七:

影响大气输送和扩散的因素:

1.地形地物(动力因素)

2.山谷风(热力效应)发生在山区,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

3.海陆风(热力效应)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带,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

4.城市热岛环流,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

5.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

6.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

几何形状:

点、线、面源

持续时间:

连续、间断、瞬时源

高度:

地面、高架源

八:

中国水资源特点:

1水资源总量高,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②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③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④雨热同期是我国水资源的突出优点;

⑤水体污染蔓延,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⑥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程度严重。

九:

重金属元素在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特征:

①含量低,均低于0.1%,但分布广泛,在局部地区危害明显。

②应用广泛,污染源比较多。

③有价态变化较多、配位络合能力强,对生物的毒性效应明显,尤其对人体。

十:

臭氧消毒的优点:

①消除氯气在运输、储存、处理过程中的危险。

②未发现对水生生物有害,是良好的消毒剂及杀菌剂。

③可以提高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并继续氧化水中残留的有机物。

消除N、P,消除水体的富营养化。

④用O3处理后,不增加总溶解固体,不改变PH值。

十一:

水体热污染危害:

①水中溶解性气体发生显著变化:

溶解氧的饱和度降低。

②水中化学生化反应速率上升:

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加快,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

2生物种群、群落变化:

20℃硅藻、30℃绿藻、35℃蓝藻;

有些生物尤其是鱼类不适应高温的水而死亡。

十二: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十三:

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的比较:

共同点:

都是由于水体中N、P富集,引起水体DO下降、水质恶化;

不同点:

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须过程,经历时间漫长,需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

人为富营养化因人类排放含有N、P的工农业生活污水所致,演化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可使湖泊由贫变富。

十四:

土壤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生态失衡: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等活动,改变了影响土壤发育的生态环境,使土壤本身受到破坏。

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贫瘠化等生态失衡问题。

②土壤污染:

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实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使土壤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现代工业及城市化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中的各种污染物,经不同途径使土壤受到污染。

3土壤流失:

土壤由水力或水力加重力作用而搬移运走的侵蚀类型。

原因:

植被破坏;

坡地耕种;

年降雨分配不均

危害:

土壤薄层化;

土壤质量下降;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4土壤沙化

原因:

极端干旱及大风;

过渡放牧;

乱挖乱樵;

水资源萎缩;

过渡开垦;

森林植被破坏。

十五:

土壤净化方式:

⑴污染物在土壤中会挥发、扩散、分解,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⑵经过沉淀、胶体吸附使污染物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农作物对其难以吸收利用,污染物退出生物循环,脱离食物链。

3通过生物或化学降解毒性变小,甚至无毒,乃至为营养物质。

十六:

氧化——还原条件对迁移转化的影响:

还原状态(淹水)

受硫S影响

金属性质

变价元素

-2价的MS,不溶于水形成沉淀,农作物难以吸收,遏制其毒性。

+6价的MSO4,溶于水,农作物对其可以吸收,发挥其毒性。

氧化性固定,如:

铁和锰。

砷以AsO43-形式存在,毒性较小。

氧化状态(落干)

十七:

(1)土壤污染的主动预防措施

①.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

②.加强土壤污灌区的建设、监测和管理。

③.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④.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

⑵土壤污染的被动治理措施

①.施加抑制剂。

②.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③.改变耕作制度。

④.客土、深翻。

⑤.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十八:

城市废水的二级处理(画图并论述)(具体的见书本P107-108)

1.处理方法

物理法:

沉淀、过滤、气浮、离心分离化学法:

化学沉淀、混凝、中和、化学氧化

生物法:

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

2.污水一级处理:

主要去除固体悬浮物(SS)。

通过机械过滤、筛滤等,沉淀的固体颗粒。

效果:

可除掉35%的BOD和60%的SS,为初级处理。

3.污水二级处理:

为生化处理。

主要去除有机物(BOD),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态和溶解态的有机物。

去除75%~95%的BOD,出水BOD可达标排放。

二级处理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

生物法主要是除去一级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

絮凝法主要是去除一级处理后废水中无机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的有机物。

补:

图示是活性淤泥法。

当污水进场后,首先通过棒条筛,以出去悬浮杂质,防止损坏水泵或堵塞管道。

污水经过筛滤后流入砂砾池,大粒粗砂、石块、碎屑等大颗粒都沉析出来。

十九:

论述三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在水体中的降解过程及其共同规律:

1.

(1)碳水化合物(糖类)的降解

碳水化合物由C、H、O组成,不含N。

有多糖(C6H10O5)n、二糖(C12H22O11)、单糖(葡萄糖C6H12O6)之分。

细菌的养分或能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降解。

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过程:

多糖→二糖→单糖→丙酮酸→有氧氧化或无氧发酵

(2)脂肪和油类(油脂)的降解

脂肪和油类:

主要由C、H、O组成,部分含有N、P。

脂肪多来源于动物,油类多来源于植物,均不溶于水。

油脂比碳水化合物难以被生物所降解。

由于不溶于水而聚集成团,缺少其它元素,细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若有乳化剂存在,把它们分散开,将有利于发生降解。

脂肪→甘油、脂肪酸→丙酮酸→有氧氧化或者无氧发酵。

(3)蛋白质的降解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分子组成的复杂有机物。

含有羧基(-COOH)和氨基(-NH2),由肽键(R-CONH-R’)连接起来。

除了含有C、H、O,还含有N、P、S等。

蛋白质的降解首先是肽键的断开和羧基、氨基的脱除,然后逐步氧化。

降解过程:

蛋白质→氨基酸→丙酮酸→有氧氧化或者无氧发酵。

2.有机物降解的共同规律

①首先在细胞体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

降解的后期产物都是生成各种有机酸。

②有氧条件下,有机酸可进行彻底氧化,其最终产物是CO2、H2O及NO3-等。

③缺氧条件下,进行酸性发酵、反硝化过程,其最终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NH3、CH4、有机酸、醇等。

二十:

人工环境的特点:

①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②人工环境的多样化

③人工环境的脆弱性④环境污染严重⑤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增多

二十一:

城市环境的特点:

①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密度较大②形成特殊的城市景观

③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特征④城市与周边地区矛盾集中

⑤城市的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突出

二十二:

为什么说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植物及动物的种群组成及结构已被人工强制简化,生产者(绿色植物)小于消费者(人)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型。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由于其生产者小于消费者,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依赖于外界,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也依赖外部生态系统的分解,所以,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二十三:

酸雨的危害:

1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会使湖泊变成酸性,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2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

使酸性土壤PH值进一步下降,酸度增加。

3对各种材料的影响:

可以对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贮罐、水轮发电机、动力和通讯电缆等材料造成腐蚀。

4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由于酸性水溶解作用,使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增高,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二十四:

臭氧层的特点:

①浓度很低,最高也不超过10ppm;

②分布不均匀,低纬度较少,高纬度较多;

③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99%的紫外线(波长240~329nm);

④臭氧是温室气体之一。

二十五:

什么是温室效应?

论述全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后果,及控制对策?

温室效应:

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组分(温室气体),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

1、人类活动排放过多温室气体进入环境。

2、与此同时,对森林和植被的破坏。

后果:

①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

②气候异常,灾难加剧。

③危害植物作物生长,引起部分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引发多种疾病。

3.控制全球变暖的综合对策

1调整能源战略②绿化对策③控制人口,提高粮食产量,限制毁林

4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

二十六:

中国人口现状;

1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减缓③人口城市化加快

④人口老龄化⑤男女性别比偏高

⑥人口素质亟待提高⑦人口分布不均衡、流动人口增加

二十七: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对于恒量资源,人类应该尽可能地加以利用,该资源并不会因其被利用而减少,不使用也就是白白地浪费资源。

2对于可更新资源,虽然是可更新的,但却是有限度的。

人类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科学合理,否则,这些资源也将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3对于耗竭性资源来说,人类必须尽可能地节约利用,尽可能增加回收率和寻找替代物质,延长其使用年限,推迟其枯竭年限的到来。

二十八:

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

物质资源推动型非物质资源推动型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以物为本以人为本

注重眼前利益注重长远利益

二十九:

高速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1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会有一定改善;

而中小城市经济实力和基础建设不足,城市膨胀超前形成,引起环境恶化;

2燃煤量大的城市和工业区大气环境质量可能会继续恶化,

3新兴中等城市噪声污染会加重;

4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清运将得到改善,但无害化处理率短期难以有大提高。

三十:

怎样认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

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一、填空题

1、水俣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甲基汞,富山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镉。

2、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客观事物的整体,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3、在人类发展历史的不同时期,人类遇到的环境问题依次是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污染的转嫁。

4、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和各种自然资源,而人类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将资源转化为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

5、环境的组成分为三部分:

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

6、资源从自然环境中提出利用,然后以“三废”的形式,即废气、废水、废渣再排向自然环境。

7、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

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8、大气按组成成分可分为:

恒定成分、可变组分、不定组分。

9、不是所有的光都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只有波长为290—430nm能量较大的太阳短波紫外辐射,才能使NO2分子激发产生光解。

10、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11、臭氧浓度升高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标志。

12、通常微观粒子处在能量最低的能级称作基态,原子较稳定。

13、SO2在大气中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光化学氧化作用和催化氧化作用。

13、大气污染的人为来源按行业分类有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14、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表明:

NO2推迟3小时,O3滞后5小时出现峰值,同时NO和CO的浓度随之相应降低。

15、基态的原子受到光照射后,如果能够吸收电磁辐射,吸收了一定能量的光子,就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上,称作激发态。

16、酸雨属二次污染,它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NOX和SOX。

17、五种典型的烟型分别为爬升型、平展型、漫烟型、波浪型和锥型,漫烟型污染最严重。

18、形成光化学烟雾前提是大气中存在NOx和HC,汽车尾气和石油化工是主要来源。

19、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递减率平均约为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0、山谷风发生在山区,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

21、低层大气中SO2的吸收光谱表明,在294nm处为强吸收,SO2吸收此波长的光后转变为1SO2(单重态SO2);

在384nm处为弱吸收,SO2吸收此波长的光转变为3SO2(三重态SO2)。

22、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化学元素是氮、磷。

23、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大气。

24、按水循环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25、胶体的吸附作用是使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

26、有氧条件下,有机酸可进行彻底氧化,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0。

27、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

28、湖泊是全球水体富营养化发生频率最高、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域。

29、污染物在水体的运动形式有三种:

推移、分散、衰减。

30、在自然情况下,天然水体的水质也常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水体污染,称为水质异常。

31、通常所说的“五毒”物质,是指重金属汞、镉、铅、铬和类重金属 砷 ,其中 汞的毒性最大。

32、农业缺水、城市缺水及生态缺水是中国水资源短缺的三个主要问题。

33、水库是人工形成的湖泊,一般为淡水湖性质。

34、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总体上来说可以从三个大方面来解决:

开源、节流、治污。

35、DO变化状况可用氧垂曲线表示,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净化的过程,可把其作为水体自净的标志。

36、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过程:

多糖→二糖→单糖→丙酮酸→氧化或者发酵。

37、由于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消耗水中的氧,污水排入后,水中的DO(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

38、脂肪的降解过程为:

脂肪→甘油、脂肪酸→丙酮酸→有氧氧化或无氧发酵。

39、影响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按释放的污染种类可分为:

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石油类物质。

40、日本学者研究指出,湖水总氮与总磷的浓度比为12∶1~13∶1时,最适宜藻类增殖。

41、土壤是由固态、液态、气态等三相物质所组成的。

42、有机农药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有机氯、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