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1935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三Word格式.docx

A倡导保护生态平衡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

C倡导保护环境D提倡用温和的改进的方法对待环境危机

8、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的过程。

A知识B标准C价值D规则

9、在成年阶段,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来实现。

A日常社会生活B大众传媒C政治实践D政治活动

10、特定的政治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A凝聚意义B代表意义C表现意义D象征意义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文化:

2、意识形态:

3、政治信仰:

四、简答题

1、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

五、论述题

1、试述自由主义理论遵循哪些原则?

2、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参考答案

1、政治文化2、政治社会化3、个人主义4、意识形态5、国家权威

6、法律下的自由7、经济自由8、顺从型9、第三条道路10、意识形态

1、ABC2、AD3、D4、AB5、ABC

6、ACD7、ABC8、ABCD9、ABCD10、BD

1、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2、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3、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1、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抗政府控制的手段;

〔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

〔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1、〔1〕个人主义原则。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

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

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时机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

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预,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

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

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

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

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

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3〕理性原则。

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

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

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4〕平等原则。

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

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

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

它更倾向于认可时机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时机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

〔5〕宽容原则。

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

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表达,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

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

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

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

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

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

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

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

〔7〕宪政主义原则。

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

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

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2、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

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

〔1〕家庭。

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

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

许多研究说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度和意见;

积极参与家庭决策的青年人很可能到成年时在政治上也表现非常积极;

专制家长式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产生两种人:

政治专断者和政治服从者;

幼时家庭生活不完满、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反常人;

家庭环境的“隔代遗传”可能会塑造一种保守性格;

〔2〕学校。

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3〕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a〕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

〔b〕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

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

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

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组织。

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

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

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

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

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5〕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九章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和政治改革。

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三个阶段。

3、政治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4、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6、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7、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8、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9、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10、选举权和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1、马克思主义分析〔〕,为我们确定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了指南。

A国家类型历史演变的方法论B阶级分析的方法

C社会发展D辩证唯物论

2、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过程。

A现代化B民主化C法治化D法制化

3、保守—改进的发展道路,以〔〕为典型。

A德国B美国C英国D法国

4、〔〕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发展经济B共同富裕C政治发展D政治制度化

5、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A政治稳定B政治一致C政治秩序D政治共识

6、早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指出法律与秩序的联系:

“法律(和礼俗)就是某种秩序,普遍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的法律(和礼俗)的习惯”。

A希罗多德B苏哥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7、〔〕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A布坎南B哈耶克C罗尔斯D亨廷顿

8、宪政的核心是〔〕。

A形成公民社会B依法治国C保障自由D民主政治

9、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A宪政B法制C法治D民主

10、〔〕提供了全球化的物质基础。

A政府B国家C跨国公司D技术革命

1、有限政府:

2、政治革命:

3、政治改革:

4、宪政:

1、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2、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3、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4、什么是宪政?

如何理解宪政的含义?

1、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2、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政治革命2、福利化3、正义观4、政治稳定5、政治管理

6、宪政建设7、宪政8、政治文明9、政治稳定10、罢免权

1、AC2、A3、A4、D5、C6、D

7、D8、D9、A10、D

1、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3、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稳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4、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2、〔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到达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稳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

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4、所谓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1〕宪政必须以宪法为前提。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立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框架,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法治的实施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依据。

宪政是通过宪法标准政治行为并判断政治行为的,宪法为宪政的实施提供了实质内容的表述和形式上的保障,它是宪政实施的前提。

我国宪法学家张友渔指出:

“所谓宪政,就是拿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政府和人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使政府和人民都在这些规定之下,享受应享受的权利,负担应负担的义务,无论谁都不许违反和超越这些规定而自由行动的这样一种政治形态”。

当然,仅有良好的宪法,并不意味着宪政的存在,宪政的真正实现还必须将宪法实施贯彻到现实政治生活中之去。

〔2〕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毛泽东曾说过:

“宪政是什么呢?

就是民主的政治”。

宪政本身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核心内容就是民主政治。

人民都要求表达自己的利益与偏好,民主政治本身即渊源于人们的利益需要,是不同人们利益矛盾和冲突的产物。

只有在现代性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民主才有必要。

列宁在论述宪法的本质是曾经指出:

“宪法的实质在于:

国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关于选举代表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表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表达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比照关系”。

〔3〕宪政以限制政府、保障公民的权利为目的。

一切政治权力来自人民,但由于政治权力的行使者与人民存在某种程度的别离,这种别离可能引起政治上的偏离。

政治权力不是按照权力所有者的整体意志,而是凭着权力行使者的意志和情绪而运行,以至出现政治异化。

为了防止政治权力的失控和异化,宪法必须宣布人民主权和公民权利的内容,规定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职权、范围和行使职权的程序,同时建立有效监督体系和制约机制。

在制宪后,还需制定出行政法、各类程序法、国家赔偿法等制约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从而有效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1、〔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

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

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疑心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

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

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未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

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4〕政府的执行危机。

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

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2、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十分广泛。

但应看到,某些基本权利的细化和实施上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宪政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宪法阶段,而应当在各种普通立法中表达基本权利;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表达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

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

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真正作到“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法律化、制度化,表达出政治文明的内在题旨。

另外,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罢免制度和质询制度以及人民代表的构成、职权也是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逐步推广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人资格的逐步开放、罢免提议条件的逐步放底,是当前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步骤。

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宪政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达。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的组成,参与重大国策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十章民主与民主化

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3、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4、宪法和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结合起来,表达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6、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

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7、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看成是的典型。

8、19世纪,由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时机,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9、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两方面的内容。

10、具有现代化和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古希腊时期的〔〕等人都把民主视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西塞罗D苏哥拉底

2、从历史和理论发展逻辑来说,〔〕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态。

A自由B代议制C直接参与D间接参与

3、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B经济C政治D道德

4、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

A权威B平等C自由D自治

5、民主制度对公民个性的“抑制”,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即〔〕。

A政党的专制B社会的专制C法律的专制D制度的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