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203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8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apgis制图注意事项分析Word下载.docx

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相关单位的格式。

二、采用库和制图原则

1、建议用GB958-99SLIB库,在此库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相关图例。

GB958-99SLIB库是在1:

1的基础上绘制,在工作时应注意。

2、要以正确、统一、紧凑、美观为原则,以规范为原则,不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绘制图件,在工作结束时,要仔细检查图件。

三、制图顺序

1、在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图的内容等。

由于图件的拐点大部分不是规整的,所以要首先了解图幅的范围,将矿区的范围放置图幅的中央。

作图的第一步就是先绘制图框,建议用maggis自动生成图框。

2、制图应从线—区—点的原则绘图,在绘图过程中为了方便管理文件,可以建图框、地质、物探、化探4部分点线区文件。

在制图时,应该把每部分的内容都对应相应的图层,这样可以方便的编辑和浏览图件。

对应图层见下表:

基本

1

水系

2

交通

3

居民地

4

境界

5

等高线

6

地层

7

火山岩

8

非正式地层

9

侵入岩

10

脉岩

11

围岩蚀变

12

混合变质相

13

断层

14

构造变形带

15

褶皱

16

矿产

17

产状符号

18

其他

19

重砂

20

物探

21

化探

22

遥感

23

图内整饰

24

图外整饰

25

Cu异常

26

Pb异常

27

Zn异常

28

Au异常

29

Ag异常

30

As异常

31

Sb异常

32

Hg异常

33

公里网

34

经纬网

四、颜色

1:

50000区域图的颜色依据《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

50000》填充,大于或等于1:

10000图件的颜色在区域图颜色的基础上减淡。

五、区的填充

在图件中,尽量一次性填充完区,不要再现有区上再重复造区,否则会找出图面的混乱,给打印和编辑造成困难。

但是如果在图上填充矿体则另当别论,一定把矿体分离出来填充。

六、字的大小

6.1、图名:

点参数图名和比例尺为宋体,一个矿区的同一类应选用同一字体,比例尺是图名的一半;

图名用横列注记在图幅上方中间,其长度为图廓边长的3/4为宜最长不得超过图廓边长;

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

50000的各类地质图,应同时绘制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1:

25000以及更大比例尺平面图只注数字比例尺,其他地质图件一般只注数字比例尺和垂直标尺。

6.2、一份报告中同类图件和同一图件相同地质体使用的代号、花纹、色调必须一致。

文字描述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个标点符号占一个子格,连接号占两个子格,数字中的小数点及分节号占半个子格。

6.3、坐标注记以公里为单位时,1:

500比例尺图注记到小数点后两位;

1:

1000、1:

5000比例尺图注记到小数点后一位,小于1:

10000(含1:

10000)比例尺图注记到整公里。

注意:

在图幅的四个拐点如果不是正数,可以不放四角。

字的大小和格式见下图:

6.4、注记应尽量避免压盖重要地物、变化点、地质界线等。

所有注记应该靠近说明的符合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6.5、在平面图中,图框以内字的大小不能超过4mm(包括4mm),只有特殊图件中的分区代号可以放大。

图框内字的大小见下表:

标注

名称

颜色

大小

矿界拐点

地层代号

产状

2.5

工程编号

矿区名称

地质点

剖面编号

异常编号

标本编号

岩体代号

等值线数值

断层编号

褶皱编号

6.6、文字处理原则

⑴、地质代号:

一般应在相应地层范围内水平排列,不得压盖地质界线。

地质代号要排列紧凑,大小适宜。

如地质体较小,图上宽度排列不下时,可用引线将符号引至周围空白处。

引线一般不宜超过5.0mm长,线粗0.1mm,并尽量避免穿越几个地质体。

相邻的几个相同的地质体可共用一个注记,但不能将注记注在断层线上以说明两侧的地质体。

地质体面积较大或图形较复杂时,应同时配置几个注记。

⑵、构造名称注记要根据构造方向确定,东西向构造用水平字列注记;

南北向用垂直字列注记;

其他用雁形字列注记。

断层代号一般水平注记。

⑶、地质代号经常出现的错误:

小写字母l,而错用成大写字母I;

安山玢岩应用小写的a(俄文“啊”)而错用成希腊字母α了;

还有辉长岩是用希腊字母ν(纽由),而错用成υ(俄普西隆);

地质单元是用小写字母a,而错写成希腊字母α等等。

⑷、岩体代号一般是希腊字母和俄文字母,在图纸上显示要小于3mm,比地层代号小属于正常。

⑸、在实际材料图中,字符较多,可以将地层、岩体、构造、断裂、标本等重要字符可放大1mm。

⑹、物探异常内容的名称注记、说明一律用直立方向;

等值线注记垂直于等值线,字列方向于等值线平行,所有字头朝中心。

⑺、在剖面图中,字体大小如下:

标尺注记2.0mm;

地质注记、异常注记3.0;

物化探剖面名称为5mm,例如“磁测△T曲线”等字样;

物化探注记3.0mm;

在图廓内的矿区名称为5mm;

坐标起点及XYH为3mm;

断层代号3.0mm;

平面图及XY为3.0mm。

七、线条

线条的格式在《区域地图图例1:

50000》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按规范执行。

在制图过程中可以参考《GB959-99区域地质图例库使用说明书》,以便大家快速,正确的使用。

现将一些常用的线条格式特别说明:

7.1、在区域图上线条的粗细遵循《区域地图图例1:

50000》规定。

在大比例平面图上线划由粗到细依次为:

褶皱轴线、分区界线、断层线、构造角砾带边界线、剖面线、山地工程线、勘查线、岩相分界线、地质界线、层理线、岩性花纹符号等。

分区界线0.35mm;

断层线0.3mm;

剖面线0.25mm,山地工程线和勘探线0.2mm;

岩相分界线0.18mm;

地质界线0.15mm;

层理线、岩性花纹符号0.1mm。

应注意:

断层线和矿区界线为红色。

7.2、依据比例尺的探槽、坑探,要用规定的距离(探槽一般为2mm宽)的双线表示,符号中心线要描绘准确,不得移位,遇到独立符号(如钻孔、浅井等)应中断,用连接法表示。

多层重叠的坑道,要表明坑道层位。

7.3、矿区分界线样式见下图。

7.4、物化探异常和各种参数等值线应该突出,用明亮的颜色表示(一般不用黑色);

线宽0.2-0.25mm;

当局部线条过密,线条不能全部通过时,可只描绘反映基本形态的等值线,但留空宽度不得大于0.8mm。

7.5、剖面图上的线条(不含图框)最粗的为地形线0.35mm;

标尺为0.2mm,物化探剖面线为0.25mm,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地质界线为0.15mm;

岩性花纹为0.1mm,工程线为0.2mm;

断层为0.3mm;

矿体界线0.2mm;

表格线为0.2mm。

八、地形

测量点的大小为0.5mm,高程点大小为3mm。

高程点注记一般在点位的右方,等高线注记字头向垂直于等高线,严禁倒字头。

8.1、等高线高程注记应分布均匀适当,便于用图时迅速判定等高线的高程,其字头朝向高处,不得倒置。

根据地形情况图上每100cm2面积内,应有1~3个等高线高程注记。

等高线线条的颜色为黑色(参照国标)和棕色两种,可根据地质底图颜色选择等高线线条颜色。

首曲线0.1mm,计曲线0.25mm比较合适。

8.2、地貌采用等高线、高程注记、山峰和山脉注记表示。

表示的详细程度取决于选择适当的等高距,等高距过大,不但有些地貌特征会落选,甚至山体也不能突出,等高距过小,图面载负量大,影响判读。

一幅图内只能采用一种等高距。

不一定要把地形原图地形全部矢量化,可以自行选取的基本等高距,选取的基本等高距必须是国家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

8.3、在矢量化地形图的主要问题是:

⑴.等高线相交;

⑵.等高线间断太多;

⑶.高线不光滑,成了折线,有的部位成了锯齿状了;

⑷.水域染色太深、水线表示不出来了,不要用100%的蓝色填充;

8.4、矢量化的方法:

⑴.在不破坏原图的基础上,用橡皮擦对原图进行清理;

⑵.扫描后的图件在photoshop中进行灰度和曲线调整,使矢量化时达到好的效果,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进行几次;

⑶.做出矢量化图的界线,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⑷.将扫描图按坐标配准,不要马上描图,着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控制范围,另一方面使线条明晰;

⑸.矢量化时先描计曲线,再描首曲线,描图是最好用折线,方便以后检查线条;

计曲线和首曲线用不同的颜色描绘;

⑹.矢量化结束,将线条转为曲线,可以发现线条重复的地方,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光滑和抽稀处理;

⑺.上点,结束。

九、图例

9.1、线宽为0.25,注记和说明字体为3.5mm(以下说明),“图例”大小为6.0mm;

图例中各种符号、代号、文字注记个规格视图例大小确定,以使图例与图例与整幅图协调、美观。

9.2、图例有两种格式,分别为12×

8、15×

8。

在小平面图上采用12×

8;

剖面图和大比例尺平面图上采用15×

样式分别如下:

图例间隔要适中,不能超过一个图例的距离,一般选择5mm适宜;

9.3、图例的点、线、区最好用阵列方式排列,看起来整洁美观;

9.4、图例宜置于右图廓线外侧,图例距图框为10mm为宜;

当图内有较大空白时,亦可放在图内;

9.5、地质图图例排列次序:

⑴.由上到下、地层由新到老;

⑵.侵入岩单位符号按构造旋回分期从新到老,酸、中、基、超、碱;

⑶.岩石花纹

①沉积岩:

粗—细;

机械沉积—生物化学沉积

②侵入岩花纹图例:

超—基—中—酸—碱

③喷出岩

④火山碎屑岩:

集块岩—角砾岩—凝灰岩(岩屑、晶屑、玻屑)—沉集块岩—沉角砾岩—沉凝灰岩

⑤变质岩花纹: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变火山岩

⑥接触变质及蚀变交代岩:

角岩—大理岩—矽卡岩—金云母岩—蛇纹岩—混染岩

⑦动力变质岩:

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玻状岩—千糜岩

⑧混合岩花纹:

⑨气成热液蚀变符号:

矽卡岩—角砾化—白云岩化—云英岩化—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细晶岩化—碳酸盐化、沸石化、萤石化—电气石化—透辉石、阳起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钾长石化—青盘岩化—黄铜矿化

⑩地质构造符号:

地质界线-不整合地质界线-交代混合接触界线,混合接触界线-产状

⑷.岩体构造符号

⑸.褶褶皱符号

⑹.断层

⑺.混合岩带符号

⑻.区域变质相带符号

⑼.火山机构符号

⑽.矿产符号:

黑色—有色—非金属

⑾.探矿工程

⑿.其它

十、剖面图

10.1、综合剖面图内容由上到下依次为:

物探、化探、地质;

综合剖面方位应统一以地质方位为主。

物探、化探、地质、图例在图幅里应该紧凑、整齐。

图内整饰见下图

10.2、剖面难得是岩石花纹符号的制作,尤其是沉积岩和变质岩,一般花纹间距最小为1mm(如黄土和页岩),最宽为4mm(如片麻岩);

剖面花纹填充高度为1.5cm。

10.3、光栅文件配准

将需数字化的图形扫描后,由于图形的折叠以及扫描时的扭曲使扫描后的图形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首先需要进行光栅文件配准,使各种误差降到最低。

10.4、完善坐标网格

在数字化开始时首先根据底图范围确立坐标网格,绘制坐标网格时横竖要直,并标上相对应的坐标,剖面图必须附平面图坐标网络,规格如下图:

绘制勘探线时,勘探工程在小平面内的必须投影在图上,在小平面之外的,可以不投影。

凡是剖面上所有工程都必须按坐标标注在平面图上,探槽宽统一规定2mm。

绘制坐标网线:

1)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A和B并连接成直线。

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座标和y座标交角(锐角)分别为α和β。

2)绘剖面座标线。

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座标中的一种。

x或y座标选取原则为:

若α≥β,则选取x座标;

反之则选取y座标。

x或y座标相邻座标线的距离(如上左图的300与400)并非是100m,而是100/sinαm。

小平面选取x和y座标。

3)根据A和B点的座标值,将其投在剖面图上。

10.5、地质内容

(1)起点坐标以及方位,起点坐标统一标注时图幅右上角,方位标注主要有两种方法,在起点处用箭头标示,并注上方位角或在起终点处各标注上方位角(见下图),一个矿区所有图幅应统一。

(2)花纹符号一般高用15mm表示,凡推测界线注意必须用虚线表示(见下图):

(3)钻孔柱状花纹符号表示宽一般15mm,采样样沟宽一般约1mm表示,并标注样品编号。

并把样品分析结果附在图上。

(4)勘探线方位的标注,一般图的左边方位角为180°

~360°

,右边为0°

~180°

原则是:

左西右东;

左北右南;

左南西、北西,右北东,南东。

注意事项:

在正南北的线上,左边方位角为0°

,右边为180°

(此原则也使用于槽探)

十一、柱状图

柱状图图名为黑体,大小适中;

柱状图表头及表头上文字同一为仿宋,大小4mm。

十二、责任表

12.1、责任表图件的右下方,距图框10mm;

12.2、图名太长时,可将字体宽度减小,高度不变。

十三、图框

13.1、图框一般采用实线网格,当图幅内容很多或图幅较乱时,可采用十字网格;

13.2、平面图框的规格,见下图:

现在的规格是参照《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图件规范图式》所作,和化探规范有所冲突,主要目的是使图幅显示得紧凑。

13.3、剖面图图框的规格,见下图:

十三、参考《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部分内容

13.1、图面配置

⑴.区域地质图的图面配置按DZ41和《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程(1:

20万)》有关规定执行。

采用新填图方法的图幅可参照《1:

5万变质岩填图方法指南》,《1:

5万岩浆岩填图方法指南》,《1:

5万沉积岩填图方法指南》的样图配置图面.

⑵.编录素描图类(坑、井、槽探等)的图面配置

①以高度线和投影长度线为准,离图形边界3~5cm矩形图框,以控制图名、图例、附表、图签等的绘制。

四角线亦可作为裁切线。

②图名、图例、附表、图签等应配置在裁切线以内2-4cm,

③单幅图图名及比例尺一般配置在图廓上方居中位置,字大及间距要适宜,两端最少留出一个字的空位。

当图内有大面积空白时犷亦可将图名及比例尺放在图框内左上角或右上角。

④拼幅图图名及比例尺应写在上端居中两张(分偶数张)或居中一张(分奇数张)之上。

⑤图例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宜配置在图形右侧下方位置,亦可放在图内较大空白处。

当图形呈横向长条状时,宜放在图形下方位置。

⑶.综合平面图类的图面配置

①综合平面图类如:

矿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图、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物化探成果图、探矿工程分布图、工程地质图等,一般可参照《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整理规范》(1980年地质矿产部颁发)附图统一规定的格式以及有关规定合理配置图面。

②特殊情况的图面配置应掌握以下原则:

A.破图廓表示:

当图形出现一、二处延伸情况,但不超过外图廓时,可用破图廓法表示;

B.移图:

当图形某一部分延伸过长、用破图廓法表示亦不能解决问题时,可用移图法表示:

即将延伸部分截下放在图幅空白处。

移图的投影方法和比例尺要与原图一致,接边部分应有5mm的重叠;

C.斜放:

为充分利用版面,使图面协调美观,可将长条形图形斜放在图框内。

但各种注记及符号应平行于南北图廓线,并绘出指北方向线。

⑷.投影图类的图面配置

投影图类如:

勘探线剖面图、取样平面图、水平断面图、储量计算图、纵剖面图、矿坑涌水量计算图、含矿地层(矿层)对比图等,该类图图形不规则,图面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除图名、比例尺以外,其他内容均应合理安排在图框内,使图面紧凑、合理、协调、美观;

分析结果表要按工程顺序排列,不能将同一工程的分析结果拆开安排在两处不连结的地方;

当分析结果表远远超出主图面积时,可按每条勘探线将分析结果以表格形式按16K版面单独成册。

13.2各类地质图件的清绘

⑴.地形地质图类的清绘

地质诸要素的清绘顺序依次为:

第四系地质界线,喜山期及燕山期岩体界线,断层构造线及产状,挤压破碎带,岩脉及主要矿脉界线,围岩蚀变及地层产状,其他专业要素符号及界线,地质界线,剖面

线,勘探线,图廓整饰,地层综合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其他附图及附表说明等,图例,注记剪贴。

⑵.作业要求

①地理及地形诸要素可根据地质要求作适当简化处理;

②地质体年代代号,化石名称,地质工程符号,岩石矿物,岩石特征成分,结构构造花纹,各种地质代号和矿产符号等的规格,注记字体大小以及花纹的排列组合等,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应按照GB958规定执行;

矿区区域地质图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③断层应先绘主干断层,后绘次级断层。

同级断层相交时,先绘新断层,后绘老断层。

断层线上的产状符号要与断层线垂直,当断层线较长时,产状符号要重复绘出,间隔要均匀。

位于断层倾向变化部分的产状符号不能移位;

④区域地质图上褶皱符号的形状要绘成中间粗两头尖的狭长轴线,轴线最粗部分为3mm。

矿区地质图上轴线要绘成等粗。

清绘时轴线应在断层线上中断,而不能在地层线上中断。

褶皱线与断层线相

交时,应先绘断层线,其两侧的褶皱线要错开;

⑤第四系地质界线与断层线相交时,要先绘第四系地质界线。

当断层切割的地层产生位移时,断层两侧的地质界线要断开,即使错动很小,也要清晰表示;

⑥推测断层用虚线表示,当与第四系地层界线相接时应断开以实部相接表示,如推测断层延续几个地层时,也按此要求清绘;

新、老岩脉相互穿插时,新岩脉通过,老岩脉中断。

清绘记号性岩脉时,要绘成尖梭状,并力求均匀对称。

有意义的岩脉在图上不足1mm时,可扩大到1mm表示;

⑦蚀变带要严格按照符号原来的间距和排列方向清绘,符号、规格要按照图式规定执行。

与邻幅接边处符号排列要均匀自然;

⑧产状符号的长短线(即走向线和倾向线)要互相垂直,方向不能改变,交点不能移位;

⑨新、老地层相接触时,由新地层到老地层依次清绘;

⑩当侵入体与地层呈侵入接触时,先绘侵入体界线。

呈沉积接触时,先绘地层界线;

⑪当有角度不整合界线时,先绘不整合界线,再绘其他地质体界线。

不整合界线的小点应加在时代较新的地层一边,点线间免应符合图式规定.第四系与其他老地层呈超筱不整合时,不加小点,

⑫清绘岩性花纹符号时,要根据相应比例尺图式规定的所属岩类花纹符号的排列形式、间距、规格进行清绘;

⑬各类地质工程符号的规格应符合图式规定.符号中心点即为实地中心位置,应准确描绘。

表示斜孔倾斜方位和斜角的箭头,应绘在圆半径延长线上,不得任意移动;

⑭半依比例尺的探槽、坑道,要用规定距离的双线表示,符号的中心线要描绘准确,不得移位,遇到独立符号(如钻孔、浅井等)应中断,用连接法表示。

多层重叠的坑道,要表明坑道层位;

⑮线划由粗至细依次为:

摺皱轴线、断层线、分区界线、构造角砾带边界线、剖面线、勘探线、岩相分界线、地质界线、层理线、岩性花纹符号等;

⑯地质体内的代号注记,一般不得注出体外,或压盖地质界线。

特殊情况体内无法注记时,可以用引线法引出体外注记。

引线长度一般不得超过0.7cm,同时要尽量避免穿越几个地质体。

代号注记宜

用水平字列;

⑰当地质体面积较大或图形较复杂时,应同时配置几个注记或代号,

⑱相邻的几个相同的地质体可共用一个注记,但不能将注记注在断层线上以说明两侧的地质体;

⑲构造名称注记要根据构造方向确定。

东西向构造用水平字列注记;

南北向构造用垂直字列注记;

其他构造方向用雁行字列注记。

注记应位于构造线的上面或右侧,字头一律朝北,字体宜用粗等线体;

⑳地层产状和断层倾角注记要配置在产状符号垂直短线或断层倾向箭头一侧(特殊情况可注在顶端),并尽量靠近符号。

13.3剖面图、投影图类的清绘

⑴.作业程序

该类图主要有实测地质剖面图、勘探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垂直纵投影图、取样平面图等。

图上诸要素清绘顺序依次为:

直角坐标网,标高水平线,地形线及方位线,钻孔投影线,探矿工程位置及符号,矿层底板等高线,勘探线,断层及构造线,侵入岩接触界线,地层界线,矿体范围及储量级到圈定线,层理线,化石符号,岩性花纹,矿化或异常晕圈,各类注记,图外整饰。

①应突出地层、矿层(体)的空间变化形态。

矿体界线和储量级别界线以及钻孔孔斜要精确描绘。

矿体界线、矿层范围圈定线与钻孔矿层取样位置一定要成切线通过;

②储量计算平面图或剖面图上的直线部分应依三角板或直尺描绘。

较规则的曲线部分应依曲线板或曲线尺描绘,不得使用曲线笔徒手描绘;

③在水平断面图及垂直纵投影图上,位于勘探线上的钻孔,圆心要通过勘探线。

位于或投影于勘探线上的地质工程位置不得移位;

④储量计算图上的块段界线要用较粗线划突出表示,储量级别分布范围界线用次一级线划表示,但各级储量分界线及符号应显著区分,其交点要清晰、准确。

注记不得遮盖交点位置。

储量级别线重叠

时表示高一级界线;

⑤纵剖面图上的矿层界线及地层界线应绘成圆滑渐变趋势;

⑥剖面图上的矿层岩性花纹密度和排列形式应按照相应图式规定执行。

花纹的延伸方向要与其层理方向一致,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描绘;

⑦探槽符号及坑道符号遇到钻孔等独立符号时应中断;

遇到多层坑道时要先绘上层后绘下层;

当坑道符号遇到探槽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