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1250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沧州卫生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故选B。

  4、某小学为了创建学校特色,组织本校教师开设了一门动漫课程,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解析】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

  5、通过观察发现,当学生有一位学识渊博、待人诚恳的老师时,那么此学生一般会比较爱好读书,且谦逊有礼。

此现象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调节功能

  B、教育功能

  C、促进功能

  D、认识功能

  【解析】教师的教育功能是指:

  

(1)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3)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4)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6、李华同学因在班上排名靠后,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暗暗地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

  李华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排名而努力,属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答案】D

  【解析】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试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教科书、CAI软件、教学参考书等都属于教材。

故选D。

  8、学校常常运用“不准随地吐痰”

  “不准乱扔垃圾”等道德禁令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从德育层次的角度说,这属于()。

  A、道德理想教育

  B、道德原则教育

  C、道德规则教育

  D、道德境界教育

  【解析】从层次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

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形式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

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运用教学技术于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解析】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10、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综合课程

  【解析】综合课程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3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

显性课程又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1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解析】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等。

故选A。

  1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

  B、图式

  C、产生式

  D、故事脚本

  【解析】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13、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

  A、传授知识

  B、培养技能

  C、培养人

  D、育德

  【解析】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4、教师的行为不应该()。

  A、稳重大方

  B、潇洒自然

  C、彬彬有礼

  D、拘谨呆板

  【解析】教师要稳重大方、潇洒自然、彬彬有礼。

切忌轻浮粗俗、拘谨呆板。

  15、关于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错误是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性

  B、教育的系统性

  C、教育的社会性

  D、教育的生产性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在于:

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同。

  16、教师有权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属于教师权利中的()。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解析】民主管理权是指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7、教师是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解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题考查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18、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A、六

  B、七

  C、八

  D、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9、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0、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困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其大意为: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

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

因此,这句话强调学思结合。

  2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A、生存

  B、参与

  C、隐私

  D、受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这一规定确认并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22、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年。

  A、1879

  B、1897

  C、1789D、1798

  【解析】1879年,

  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3、教学过程就其本质上是属于()。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主体活动

  D、文化活动

  【解析】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24、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这说明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题干中,儿童能够理解浮力这个概念,属于抽象思维。

由此可知,这阶段的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25、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然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

知觉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题干所述为形状恒常性。

  26、实现科学技术的积累与继承,主要依靠()。

  A、口耳相传

  B、教育

  C、文字

  D、媒体

  【解析】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果。

  27、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A、初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

  D、全过程

  【解析】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中间阶段。

  28、“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连续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敢于创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9、王老师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期望混同于现实,把对课堂出现的情况按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加以解释,这属于()。

  A、期望效应

  B、光环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解析】有的教师对课堂出现的情况按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加以解释,把教学纳人自己所期望的轨道上去,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这类教师通常是“自我感觉良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期望混同于现实,把偶然情况当作必然结果,或把必然当作偶然。

  30、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循循善诱,不偏不袒:

不以师生关系谋取私利。

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切忌嫉妒;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平等相待,不亢不卑;

乐于助人,关心同事。

这属于教师的()。

  A、思想行为规范

  B、教学行为规范

  C、人际行为规范

  D、仪表行为规范

  【解析】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教师的人际关系中,主要包括学生、同事以及学生家长等。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象,教师都要保持作为教师应有的基本行为规范。

教师对待学生要永远保持爱心和耐心,尊重学生、31、《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是指过了适当的学习时期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说明了不同时期学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体现了学生成长的不均衡性。

  32、家长要求孩子快点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看电视对孩子来讲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没有任何影响

  【解析】对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奖赏,使之发生的频率增加的方法被称为正强化。

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受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受喜爱的活动。

  33、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

这种现象属于()。

  A、退行

  B、投射

  C、升华

  D、文饰

  【解析】投射效应是指一个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题干中晓华把自己喜欢帮助人投射到其他同学身上,是典型的投射效应。

  34、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的过程叫作()。

  A、符号

  B、概念

  C、命题

  D、连锁

  【解析】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

  3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小组教学

  【解析】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

复式教学、开放教学、小组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其他组织形式,而非基本组织形式。

  36、以下关于大班教学说法正确是()。

  A、有利于尊重个性.发展个性

  B、能体现学习中为中心的理念

  C、符合现代教育开发的潮流

  D、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与次数有限

  【解析】大班教学是大班额的教学,学员人数较多,所以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与次数有限不利于尊重个性,大多用讲授制,学生的主体性、现代教育开放的潮流体现的并不明显。

  37、为儿童创设一定环境,让儿童在其中自我疏导其身心的某些不平衡,这种教育方法是()。

  A、疏导法

  B、排遣法

  C、发泄法

  D、环境体验法

  【答案】A

  【解析】心理疏导法是对心理障碍和一般心理疾病所进行的心理疏导,使其心理问题得到有效地缓解和控制。

儿童在身心上出现某些不平衡或问题后,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儿童,为其创设一定的环境,将心理问题与障碍疏导出来。

  38、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解析】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39、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

  A、15

  B、20

  C、30

  D、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如果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构成侵犯,可以在得知行为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40、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规定和要求的是()。

  A、学习教育的新理念,主动改变育人模式

  B、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严格执行教学方案,照搬教材以及教参

  D、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教书育人是要求教师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41、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A、查名原因后

  B、在当日

  C、在学校领导同意后

  D、及时

  【解析】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42、上课采用模拟、表演,如外语教学活动一般包括:

介绍情况,给每个学生取一个名字,假定一个新职业,学生据此进行各种游戏和表演活动。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

  六、七周内基本掌握一种新语言,这在外语教学方面被公认创造奇迹的教学方法是()。

  A、暗示教学法

  B、发现法

  C、非指导性教学法

  D、纲要信号图式法

  【解析】在环境和个人之间不断交流并可产生“熏陶”作用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使学生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潜力,以提高记忆、想象及创造才能的教学方法属于暗示教学。

  43、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是()。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情境教学

  D、程序教学

  【解析】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工作态度

  B、学生意见

  C、工作成绩

  D、业务水平

  【解析】根据《教师法》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45、“理大情不通,通情不达理”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

  A、多样性

  B、独立性

  C、矛盾性

  D、现实矛盾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心理结构有时候并非一直,会存在冲突矛盾的情况。

  故选C。

  46、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

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

  4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建立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这三级分别是()。

  A、省、县、乡

  B、国家、地方、学校

  C、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

  D、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州)、市县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既不教学语言文字是()。

  A、地区方言

  B、文字

  C、汉语言文字

  D、普通话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49、母法与子法、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层级效力关系属于教育法规效力中的()。

  A、法规的形式效力

  B、时间效力

  C、地域效力

  D、人的效力

  【解析】法规的形式效力是指母法与子法、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层级效力关系。

  50、学校教育是()的最重要的途径。

  A、社会生产

  B、科学研究

  C、科学知识再生产

  D、技术研发

  【解析】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之一体现在其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其中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1、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字眼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题干是民主管理的定义。

  52、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

  A、教学媒体

  B、学习情境

  C、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

  【解析】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课堂纪律。

  53、在现行的学生学业评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