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129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docx

自来水公司水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1、 适用范围

凡属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涉及本公司各水厂取水口(含备用)和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性、持续性污染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厂正常生产和供水水质安全,以及在水源遭受突发性和持续性污染后本公司的处置行为,均适合本预案。

2、 污染级别

饮用水源水质污染:

指各水厂取水口(含备用)和水源地发生突发性、持续性的生物性、化学性、毒理性污染,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在运输、使用、装卸和车船交通事故中泄漏而影响水源水质的突发性事故,水源水质指标超过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建设部CJ/T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建设部CJ3020-9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之水源水质要求,并以最新版本为准),水厂工艺不能完全处理或者经水厂处理后带来其他有害附产物。

按照水源污染的程度和影响严重性,饮用水源污染分三级:

一般(III级)、重大(II级)、特大(I级)

2.1. 一般(III级)污染

当取水口原水检测项目中有一项以上(含一项)浓度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III类水体标准之间或者超过《标准规范》规定的水源水质要求,但经过水厂常规净水处理后出厂水质能达标,或小范围超标,基本不影响水质安全的。

2.2. 重大(II级)污染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污染:

2.2. 1.取水口原水检测项目中有一项(含)以上浓度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IV类水体标准之间或者超过《标准规范》的水源水质要求,水厂强化常规净水处理后出厂水质虽能基本达标,但其残留含量或附产物对居民身体健康、工农业产品、输配水管道和水质等构成危害,影响居民饮水安全的;

2.2.2. 局部的藻类等微生物爆发,影响制水工艺正常运行;

2.2.3.水体受到污染,取水口周边出现少量的死鱼;

2.2.4. 水源污染,小群体(10人以下)使用自来水后出现不适症状;

2.2.5. 其他突发性事故,对水源水质安全间接构成威胁,使城市正常供水水质受到较大影响和潜在危害的。

2.3,特大(I级)污染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污染:

2.3.1.当取水口原水水质有一项(含)以上指标严重超过《标准规范》的水源水质要求,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水体标准,水厂强化常规净水处理后其残留浓度含量仍达不到饮用水水质标准或者其含量对居民身体健康、工农业产品、输配水管道和水质等构成威胁,不能保证居民饮水安全的;

2.3.2.大面积和区域性的藻类等微生物爆发,严重影响制水工艺正常运行和出厂水质量;

2.3.3.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取水口出现大量死鱼;

2.3.4.上下游有大量高浓度污水直接进入到取水口;

2.3.5.水源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2.3.6.人群出现中毒症状、群体用户出现不适症状(10人以上);

2.3.7.水源保护区内和附近水域、陆域内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泄漏(翻车等);

2.3.8.水源受到人为故意性破坏或过失性严重污染;

2. 3.9.因其他突发性事故,对水源水质安全直接构成威胁,使城市正常供水受到重大影响。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建立公司饮用水源水质污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经理XXX任组长,水质检测中心主任XX、副主任XXX任副组长,水质检测中心全体成员以及各水厂、站负责人、水厂化验员组成。

视水源水质污染的程度和影响,必要时领导小组下设水源水质污染应急处置技术小组,由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根据不同性质的污染,对其严重性、潜在危害和长效影响进行实地调研,制定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措施。

4.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

4.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使用、存储、运输、排放等活动不当导致有害化学品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污染事故。

4.2毒气污染事故:

主要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氨气等。

4. 3爆炸污染事故:

指由易燃、易爆物引起的火灾或爆炸所形成的事故,包括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木材、油漆、硫磺等。

4. 4剧毒农药污染事故:

常用的剧毒农药有有机磷、有机氯类农药等。

4. 5放射性污染事故:

由于放射性物质泄漏所造成的污染事故。

4. 6油污染事故:

指原油、燃料油等。

4.7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

主要指含大量耗氧物质的污水排入某一水体,致使水质急剧恶化的环境污染事故。

5、应急检测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5.1统一领导、服从指挥原则。

在应急检测的全过程中,各科室及其人员必须打破科室界限,明确职责分工,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完成应急检测所需的各项工作任务。

5. 2有备无患原则。

提前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各项储备工作,并加强应急检测的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及市级以上会议召开期间,必须时刻保持应急备战状态。

5. 3快速反应原则。

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相关人员必须迅速做出应对,利用一切必要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尽快判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做出评价,并按规定时间向上级作出报告。

5. 4应急检测手段与常规检测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应尽量采用和利用国内现有的应急检测技术和手段,以完善应急检测系统。

5. 5应急检测网络协作的原则。

根据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的地域或专业特点,必要时可请有关人员和专家共同参与应急检测。

6、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处理

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处理是指在应急检测已对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危害做出判断的基础上,为尽快消除污染物,限制污染范围扩大,以及减轻和消除污染危害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受害人员的救治。

(2) 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3) 减轻或消除污染物的危害。

(4) 消除污染物及善后处理。

(5) 通报事故情况,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区域发出预警通报。

7、水质应急检测采样方法

突发性水环境应急检测一般分为现场检测和跟踪检测两部分,其采样原则如下:

7.1现场检测采样

⑴现场采样一般以事故发生的地点及其附近为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污染水体的特性布点采样和确定采样频次。

对江河的检测应在事故地点及其下游布点采样,同时要在事故发生点的上游采对照样,对水库、塘坝的采样布设以事发地为中心,按水流方向在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采样、同时采集对照样品。

⑵事故发生点要设立明显标志,如有必要则进行现场录像和拍照。

⑶现场要采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一份送回实验室测定,如有需要,同时采集污染地点的底质样品O

7.2跟踪检测采样

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随着稀释、扩散和沉降,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掌握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在事故发生后,要进行连续跟踪检测,直至水体环境恢复正常。

⑴对河水污染的跟踪检测要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和数量及河流的水文要素等,沿河段设置数个采样断面,并设立明显标志,采样频次根据事故程度确定。

⑵对水库污染的跟踪检测,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点,但在出水口和饮用水取水口处设置采样点,由于水库的水体较稳定,要考虑不同水层采样,采样频次每天不得少于2次。

7. 3现场记录

⑴绘制事故现场位置图。

⑵标出采样点位。

⑶记录发生时间。

⑷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持续时间等。

⑸采样时间。

⑹水体感观性描述及可能存在的污染物。

⑺采样人员等事项。

8、 应急检测一般使用的检测方法

(1)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当我国颁布的标准检测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等效采用ISO,EPA或JIS的相关方法。

⑵必须用加标回收、平行双样等指标检验方法的适用性。

⑶现场可以使用水质检测管或便携式检测仪器等快速检测手段。

⑷现场无法检测的项目和平行采集的样品应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5)当实验室检测满足不了需要,能力达不到要求时,应尽快联系更高一级的实验室来进行分析。

⑹跟踪检测一般可在采样后及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9、应急检测报告的内容

根据现场情况和检测结果,编写现场检测报告并迅速上报有关单位,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事故发生的时间,接到通知的时间,到达现场检测的时间。

(2) 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

(3) 检测实施过程,包括采样点位、频次、方法。

(4) 事故发生的性质、原因及伤亡损失情况。

(5) 主要污染物质的种类、流失量、浓度及影响范围。

(6) 简要说明污染物的有害特性及处理处置建议。

(7) 现场示意图及录像或照片。

(8) 应急检测单位及负责人盖章签字。

10、处理水源污染事件工作纪律

10.1各部门应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完成各自的任务。

接到水源污染报告后,相关人员必须无条件地赶赴指定地点,完成指定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推逶。

对延误应急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将根据情节予以相应的处分。

10.2各部门的值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值班制度,不得擅离职守。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通讯必须保持畅通。

10.3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必须做到及时逐级上报,并着手做好处置的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