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133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经济概论》全套思考题答案.docx

思考题

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各自取决于哪些条件?

2.简述1929—1933年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3.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

4.试述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5.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深层次矛盾?

思考题解答

1.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国土面积、自然资源、气候和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国内市场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

自然条件的差别虽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重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条件:

(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和通信业的发展,(4)世界货币的出现。

2.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简称大危机)。

大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2)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德、日、意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3)国际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总之,为了尽快从1929—1933年大危机中摆脱出来,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干预和调节,而德、意、日则采取了法西斯统治。

大危机致使国际金融领域混乱无序,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受到了更多的阻碍,由此导致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其主要有如下表现如下:

(1)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

(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瓦解。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与美国、日本大发战争财促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形成鲜明对照,英国、法国、德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都遭到严重削弱。

一战的历史作用在于它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

一战本来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激化而发生的,结果却孕育了新的更大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引发二战的原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

(1)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确立。

基于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在二战后初期分别在货币、金融、贸易等领域建立了由其主导的制度和规则体系,客观上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自由的环境,同时也为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使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霸权地位得以确立。

(2)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在对西欧、日本以及亚非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和政治控制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挑起两极对峙。

为了应对美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霸权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签订贸易协定和双边条约。

至此,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并行和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格局形成,世界被人为地划分成两大部分,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的格局。

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使得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经济体系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囊括全球的时代至此终结。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俄国的建立以及后来苏联的成立,开辟了一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道路,揭开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新篇章,世界经济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并存和相互斗争的新时代。

另外,苏联在1928年正式推行并逐渐加强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加速实现,对于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禁运,特别是对于取得卫国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5.二战后,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相伴随而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结构性经济失衡加剧。

(2)失业率居高不下。

(3)贫富差距扩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

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只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无法克服,由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一系列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矛盾和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仍将是充满矛盾、冲突、波动和危机的过程。

1试述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科技革命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

(2)新材料技术。

(3)(4)生物工程技术。

(5)空间开发技术。

(6)海洋工程技术。

科技革命基本特点:

(1)涉及领域和参与国家更加广泛。

(2)科技革命和军事发展密切相关。

(3)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

——生产一体化。

(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5)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2简述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到作用

(1)生产力实体要素变革。

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非天然化。

(2)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要素,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

(3)科技革命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性基础。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扩大了商品市场。

3试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1)高技术化趋势。

(2)服务化趋势。

(3)融合化趋势。

(4)国际化趋势。

产业结构变化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改变了就业结构,提高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

(3)提高了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减缓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速度。

(4)促进了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4简述二战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

(1)交通运输业出现了更多的方式。

(2)商业中出现了更多新的商品销售方式。

(3)科研、信息、咨询、设计等行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成为重要的生产力。

(4)银行、保险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枢纽和风险承担者。

(5)文娱、体育、旅游、教育等部门发展迅速。

5试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国际经济交往的成本和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国际贸易迅速崛起;为生产国际化或生产经营的跨国化创造了便利条件;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2)促使国际分工进

一步深化。

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快速发展;一些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3)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世界市场上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市场的范围和规模扩大。

(4)推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

为发展中国家利用科技革命追赶发达国家带来了机遇;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

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1、简述市场经济体制多样性的原因。

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构成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也就不同,从而使市场经济体制呈现出多样性。

具体来说,造成市场经济体制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各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形态也就必然呈现出很大差异和多样性。

第二,经济制度的差别。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制度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差别。

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就不同,经济制度也就不同,这种差别必然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差异,决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多样性。

第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差别。

世界各国的上层建筑并不是整齐划一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差别,各国的上层建筑的形态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各国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彼此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四,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

法律制度和文化传统都对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经济参与者的行为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调节作用。

不同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基于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呈现很大差别。

市场经济体制的多样性意味着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存在唯一的模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能简单地模仿和移植别国模式,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和建立符合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政治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样,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富有生命力,才能很好地发挥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作用。

2、试述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导致了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条件。

第一,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经济,其深刻动因就是资本在运动中的不断增殖。

资本为了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增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利润,就不会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国内,它必须使自己的活动范围跨越国界,推动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在国际上流动和转移,使世界各国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将整个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成为可能。

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打破了资源配置的地域界限,冲破了民族国家的种种限制,使商品、服务和各种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各国可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用途上。

第三,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市场实现了国际化。

由于市场经

济的推动,世界各国的商品交换突破民族国家界限扩充到世界范围。

而且这种扩充不仅仅限于技术、资金、商品等物的流通的某种程度的国际化,同时还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经济原则和其他经济技术规范的全球一致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市场经济的过程。

第四,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既竞争又合作的国际经济关系成为必然要求。

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扩展到整个世界经济,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不断激化,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同时,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3、简述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性学派。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 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出现的一股经济思潮,其目的是要“复兴”19世纪的传统自由主义。

属于新自由主义的学派包括:

(1)现代货币学派。

该学派是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它继承了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在“货币”的重要性和作用等问题上同凯恩斯主义存在严重分歧,认为在经济生活中货币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该学派从“自然失业率”等理论出发,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强调自由放任、自由竞争,重视均衡增长的自然状态,反对国家过度干预,同时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矛盾的问题外生化。

(2)理性预期学派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中影响力甚广的又一重要学派。

该学派也接受“自然失业率冶假说,同时更强调预期的作用。

在他们看来,政府预定的政策效果,会被理性预期所抵消,因此极端地说,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归根结底都是徒劳无益、甚至有害的。

(3)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又一个经济学流派。

它是作为凯恩斯主义对立面和批判者而出现的。

供给学派的理论特点主要有:

第一,它全面否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与政策,认为它是美国经济滞胀的直接制造者;第二,这一学派在强调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重新肯定萨伊定理,重视市场机制作用;第三,该学派要求降低税率,刺激供给。

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范畴的各个学派日益取得广泛影响。

4、试述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市场经济体制演变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在美国,罗斯福新政正式宣告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干预时代的到来。

其中,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明确规定将美国银行业体制中的混业经营改为分业经营,

并同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经营架构了一道安全网;1935年出台的《社会保障法》则标志着美国政府全面承担起社会保障职能,也是美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开端。

这些体制性的重大变化对美国社会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主要以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为程序基础,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是最基本的宏观调控手段。

由此,美国在传统私有制和自由经营的基础上辅以大范围政策调控,政府对就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承担起重要责任。

5、以俄罗斯和东欧转型国家为例,简述“休克疗法”的实施后果。

俄罗斯和东欧转型国家实行激进的“休克疗法”进行经济转型,本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稳定,进而通过经济转型实现富裕和繁荣,然而,事与愿违,“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人民带来的是社会制度的巨大倒退、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的大

幅度下降和综合国力的严重削弱。

实施“休克疗法”的后果具体表现在:

(1)经济自由化措施不仅没有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顺利转型,反而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更加混乱;

(2)私有化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3)宏观经济稳定化措施存在着内在矛盾,没有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

第五章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主要类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达成某种承诺或者签订条约和协议,在成员间逐步取消所有贸易壁垒和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形成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类型有:

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

特惠关税区是指成员国之间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优惠的关税,但各成员国保持其独立的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层次最低和最松散的组织形式。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指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各成员国有权对非成员国和地区设定关税和数量限制。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除了具有自由贸易区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成员国采取共同的关税及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除了具有关税同盟的特征之外,还要求允许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经济联盟。

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在包括财政、金融、货币、农业、工业和社会政策在内的各个领域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并对涉及本地区发展的重大经济事项采取共同立场。

经济联盟还常与货币联盟结合在一起,货币联盟的形式有很多种,其最高形式要求发行统一货币和实行统一货币政策。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是什么?

如何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广泛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原因。

这些原因包括:

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加深、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寻找有利的贸易条件和投资环境、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活动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有:

第一,经济全球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力高度发展,必然要求打破民族国家边界的限制, 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在现实世界却民族国家林立,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边界和不同的利益追求,正是这一矛盾促使那些有着更多共同利益的国家通过组建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也可通过经济集团的组建,对集团外产品实行差别待遇以应对来自非成员国产品的竞争。

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是相互融通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起步阶段, 多以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为主要形式,基本目标是解决一定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初期阶段多以追求贸易自由化作为核心内容。

当经济全球化进入到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阶段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开始涉及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以及加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问题。

第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过程是相互促进的。

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所追求的目标基本上相同,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但其达到相关目标的手段和范围大小有一定差异。

区别有:

第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背离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效应。

主要是因为,二战

后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虽然在降低集团内贸易壁垒的同时并不提高对集团外产品的壁垒,但由于它只将集团贸易自由化的好处提供给集团内产品,实际上背离了关贸总协定的最惠国待遇原则,造成了对集团外产品的差别待遇,保护了集团内产品,有碍于产品的自由流动,因而具有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悖的一面。

第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主权国家扮演着不同角色。

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以主权国家让渡部分经济权力为代价,而经济全球化通常是由市场力量推动,国家在其中一般并不承担强制义务。

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动力不同。

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由国家推动,而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活动。

3.试分析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世界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与现状。

(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现状。

1950年5月法国提出“舒曼计划。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于1951年4月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组建欧洲共同体。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正式生效,从而宣告了欧洲联盟的产生。

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发行并投入流通。

成员国从最初的6国增至2007年1月的27国。

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三大支柱包括关税同盟、单一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

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有:

政治联盟与经济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欧洲一体化运动向前发展,法德轴心是欧洲一体化向前推进的重要保证,欧元的产生对推进欧洲一体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现状。

1992年12月,美、加、墨三国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包括:

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等。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对美、加、墨三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美、加、墨三国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之所以比较顺利,其原因主要包括:

首先,从这三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一个美国领导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为南北两翼的政治结构, 以及美国和加拿大为核心、墨西哥为辅助的经济格局,符合三个国家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愿望。

其次,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是美、加、墨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通过合作来共同应对外部压力,尤其是来自欧洲一体化运动不断发展的挑战。

再次,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起参与组成的“南北型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它的成功实践开辟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运动的新路。

(3)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和现状。

亚太经合组织宗旨和目标是: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合作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

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GDP之和超过

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以上。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亚太地区的地缘特征决定了亚太经济合作不同于其他的区域一体化形式。

亚太地区的显著多样性、各成员间的经济竞争和政治冲突使得该地区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 呈现出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不同的特点。

其二, 由于不同成员之间的政治分歧、经济制度、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 使得亚太地区的合作缺乏一个稳定的政治基础。

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亚太地区的大国之间,很难在短期内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未来发展达成有效的共识。

4.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有哪些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包括: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场革命,区域经济一体化兴起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贸易、投

资的自由化以及科技革命的发展改变了国际分工的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国际分工正在不断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专业化大生产和国际分工的进程。

越来越多的商品、劳务、资本在跨国自由流动,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竞争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于: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近期来看,国际经济格局出现了欧洲、北美和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

大国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从欧洲和北美各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来看, 德国和法国对欧盟、美国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无疑起到了倡导者、引领者、协调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而美、日、欧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现象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其次,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 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对抗。

尽管这些对抗的基础局限在经济竞争的领域, 但很难保证经济利益的变化不会导致政治冲突和安全隐患。

最后,对国家主权的处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代价之一就是成员国要让渡部分国家权力。

在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时, 国家的决策往往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或干预。

因此,如何平衡和处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主权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民族国家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6章思考题解答

1.简述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二战以后,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社会生产力

水平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